《以家人之名》:明月母女爭吵藏育兒真諦,不管就是最好的「管」

2020-09-07 凌晨媽媽育兒

文|全文共2250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近期一直在追《以家人之名》,劇中每一個孩子背後的家庭都足以代表現實中的一種原生家庭狀態。有人喜歡李尖尖的善良,有人喜歡唐燦的神經大條,有人喜歡兩個哥哥的帥氣,但說到最有爭議的,應該是齊明月這個角色了。

朋友們聊天時,很多人表示或多或少都能從齊明月身上找到自己和父母相處的狀態。從小到大,大事小事被媽媽一手包辦,容不得反駁和抗議。工作後搬出去和朋友住,都要接受媽媽的實時監控。

閨蜜昨晚在群裡說:「你們快看更新,齊明月終於爆發啦!可是給她媽媽氣的不行,她居然在高考時少填了一張答題卡,就是為了不上政法大學。」

媽媽來齊明月的臥室找戶口本,卻發現女兒一直在騙自己,並沒有準備公務員的考試。盛怒之下的媽媽指責孩子不知好歹,齊明月則一反常態,不再隱忍聽媽媽教訓,把自己內心多年的壓抑一股腦傾瀉而出。

看完之後,我想了很多,媽媽態度咄咄逼人,齊明月的話句句扎心,母女之間爭執到這種地步,到底是誰做錯了?

「你給的關心,我不需要!」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是需要媽媽幫忙操持一切小時候要照顧吃喝拉撒睡,上學以後要輔導學習做功課,成年後得操心工作婚姻問題。這些無微不至的陪伴和關心,作為父母的我們有沒有想過,是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呢

齊明月媽媽表示自己傾盡所有讓孩子吃好穿好,提供好的學習環境,關心她所有,但齊明月卻擲地有聲地說:「我不需要!」這話聽起來很傷人,也能感受到媽媽的震驚和憤怒,但這卻是一種沒有邊界感的關心

閨蜜說:「齊明月簡直說出了太多孩子的肺腑之言,家長有時候真的管太多了。」

齊明月媽媽為什麼要插手孩子的一切呢?因為她認為齊明月不行,學習不行,社交不行,工作不行,樣樣都差勁,需要媽媽幫她一把

在齊明月和媽媽的爭執中,她哭著提到了從小到大媽媽對她的各種否定,吃飯點菜被否定,穿衣打扮被否定,工作戀愛被否定。她說:「你嘴上說的是民主,其實就是專制!」不少父母會這樣日常否定孩子,並且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是為了孩子好。而在這種否定的背後,其實隱藏的是父母對孩子的不信任,或者是極強的控制欲望

有人說:「強勢的媽媽帶不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在媽媽的專制權威之下,孩子只能順從按照指令生活,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孩子不是機器,可以按照預設好的代碼執行命令。他們是有血有肉的人,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意見,一味地被壓抑,會對他們的性格及人生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父母的日常否定,影響孩子一生

齊明月媽媽把她的變化,歸結為被室友帶壞了,學會了撒謊,學會了頂撞大人。但月亮卻說:「我一直就是這樣的人,是你不了解我。你想要一個乖女兒,但背著你,我偷偷把想做的事情都做了。」

有父母會突然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家裡和在外面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在家乖巧聽話懂事,在外面調皮也會搗亂。這是為什麼呢?要知道孩子很聰明,也具備極強的求生欲,他們為了迎合父母的喜好,為了讓自己少被責備,就會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事,在父母面前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

可人的情緒和意願總歸是要有釋放發洩的地方,每個孩子尋找的出口都不太一樣。但無外乎都是父母所不能接受的方式,比如齊明月喜歡喝酒、唱歌

經常被否定的孩子擁有怎樣的內心世界?她會變得自卑沒有自信、逐漸形成討好型人格,甚至會把別人的過失歸結為自己不好。

《人生需要揭穿》一書中指出,討好型人格就是違心地做一些自己本來不想做,也本可以不做的事情。

齊明月其實很優秀,性格善良,成績優秀,工作單位領導賞識,在不少人眼裡,這已經是「別人家的孩子」,但唯獨自己的媽媽覺得孩子一事無成,處處需要家裡幫忙扶持。在這樣的原生家庭影響下,本該更優秀的齊明月,卻變得沒有自信,唯唯諾諾,毫無主見。

「不管」就是最好的「管」

孩子的成長之路其實就是父母逐漸退場的一個過程。從孩子開始學著自己吃飯、走路、如廁、穿衣洗漱、入園,就是在學著慢慢獨立。他們終歸要離開父母的懷抱,獨自承受來自社會的風吹雨淋。此時父母如果依然放不開孩子的雙手,管東管西,想要插手孩子的每一步人生,最終的結果就是親子關係破裂。父母過不好這一生,孩子的成長之路也磕磕絆絆。想讓孩子更好的成長,擁有更加健康的人生,建議父母們收回自己的手,不要過多的管孩子。

首先,意識到父母子女都是獨立的個體。

雖然我們生養孩子一場,但歸根到底,我們都是彼此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朋友圈,有自己的做事方式。孩子並不是父母的附屬品,父母也無法一直扶著孩子走完這一生,趁早放手,經歷風雨的小鳥才能豐滿羽翼

其次,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

齊明月媽媽最傷人的一句話就是:「就憑你那五百多分?」展現出來一臉的嘲諷和不信任,她從未覺得自己的女兒優秀,從未覺得女兒能夠獨立完成某一件事情。在這種不信任信念的指導下,孩子也會變得不自信。

所以,請試著給孩子信任,相信他們能獨立,能照顧好自己,能在自己的事情上做主。

最後,逐漸退出孩子的生活圈,做到真正的放手。

尹建莉老師說過,「不管」就是最好的「管」。父母真正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經歷去感受,去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他們需要成就感和滿足感來充盈自己的內心世界。

凌晨媽媽來叨叨:

管得太多,是因為怕孩子吃苦,怕孩子的生活遭遇不順和挫折。但殊不知,人就是在一次次的失敗和挫折中學著長大和堅強,真正考驗車技的是沙漠之旅,而非寬闊的柏油馬路,不是嗎?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謝謝】
相關連結一:

相關連結二:

相關連結三:

相關焦點

  • 《以家人為名》的五個「媽媽」:暴露了育兒的五個層次
    文|月月熱播劇《以家人之名》在萬眾關注中,迎來了它的大結局。這個奇怪的家庭,讓無數觀眾哭了又笑,笑了又哭,甚至有人感慨的說:「他們重新定義了家人的含義。」雖然在現實生活中,像賀梅一樣拋棄孩子的媽媽不多,但還是有不少父母,會對孩子進行「拋棄式育兒」。去年8月,杭州某小區傳來母女倆的爭吵聲。原來是孩子沒有按時完成作業,而媽媽就生氣地把她關在門外,還聲稱「不要她了」。無奈的鄰居只好報警,可無論警察如何勸說,媽媽就是不肯回心轉意。
  • 《以家人之名》齊明月終於爆發,掌控自己的人生太舒爽
    在蔡康永的文章裡看到過一句話,你無法選擇你的家人,卻可以選擇掌控自己的人生。剛剛熱播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後面的劇情裡,齊明月終於爆發,一直以來生活在媽媽的陰影之下的她,要為自己而活,簡單的幾句讓人酣暢淋漓。齊明月面對媽媽的質問、打壓、還有」為你好「的綁架終於不願再欺騙媽媽,態度堅決的告訴媽媽,「你知道為什麼我高考比模擬考少考了五六十分嗎?
  • 《以家人之名》中的四種育兒觀,你是哪種?
    近日熱播劇《以家人之名》讓人笑裡帶淚,其中最值得思考的就是,不同父母的育兒觀,我們梳理出了四種育兒觀,看看你屬於哪一種。發現女兒表演天賦後,將一家人過上好日子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演戲上,不惜頻繁讓女兒轉學請假。 女兒反對說都沒有時間學習,媽媽卻指責女兒太懶,不斷重申:「媽媽是你的經紀人,爸爸做後勤,等著你成名享福。」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父母也不少見。 把自己當年未完成的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我當年沒考上的大學,我當年沒成功的職業,你都要幫我實現, 甚至,如今都有了「啃孩族」。
  • 從《以家人之名》談「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01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幾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因各種原因走到一起組成新的&34;。這個家庭不是以血緣為紐帶,但是這個家庭裡的溫情並不比普通家庭少。反而縱觀其原生家庭,多少存在一些不幸。凌霄家因妹妹的意外,母親陳婷始終邁不過這道坎,不願忘記過去,不肯放過自己。
  • 《以家人之名》熱播,扛過顧佳育兒,卻被兩爸三娃的家庭教育徵服
    劇照 // 以家人之名家人是最好用的「武器」,孩子是最好擺布的「東西」,因為只有家人才會原諒你的無理取鬧,只要孩子還不知道反抗,任你為所欲為。這不得不讓人想起《以家人之名》中,李尖尖父親過去給他開家長會的場景,好友明月的母親正在慷慨激昂的描述教育、學習以及對自家孩子的培養和對老師的感謝。
  • 以家人之名: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不要讓爭吵「侵蝕」孩子的童年
    在剛播出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當中的凌霄,就是在父母的無盡爭吵當中,慢慢地從一個性格開朗外向的男孩子變成內向的男孩子,不願與人交流溝通。在和凌霄在家的時候,從來沒有盡到過一個做母親的責任,不能夠給小小的孩子按時的吃上飯,甚至在看見凌霄藏著有自己女兒的全家福的照片的時候,對孩子大罵粗口,並把這張照片撕毀扔掉,後來還是李尖尖偷偷地把照片撿回來粘好。而當凌霄的父親在家的時候,總是把凌霄趕出家門,自己在屋裡面和凌霄的父親各種的爭吵。
  • 從《愛的真諦》看育兒真諦
    昨天參加十三五課題STEAM實踐研討會時,主持人在開場熱身帶大家一起做了《愛的真諦》手指謠歌曲。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深深地被打動。它不僅告訴了我們愛的真諦,同時它也是育兒真諦。我回家查了一下這首歌,才知道:愛的真諦來自於《聖經》中的哥林多前書13章4-8節。那接下來先讓大家一起看下歌詞,再跟大家講講我從《愛的真諦》如何看育兒真諦。
  • 《以家人之名》,五種教育方式,看看你是哪種類型的家長?
    最近熱播劇《以家人之名》,三個異父異母的兄妹,兩個暖心的爸爸,組成了一個有愛溫暖的家庭。他們一起長大,又經歷9年分離,笑過哭過,苦過甜過,最後又成為相親相愛一家人。隨著劇情的發展,我卻在思考劇中幾個家庭的教育方式,​這些教育方式也正是生活中很多普通父母地方式。請看看你是屬於哪一種類型?
  • 以家人之名:開學了,父母都知道怎麼才能讓孩子生不如死嗎?
    不聽可不行 《以家人之名》裡齊明月的媽媽,不知道是搜集了多少案例做出的高濃縮版控制型父母。 你敢不聽我的,就是最大的犯罪。 這對母女在當地是以「勵志母女」出名的,吉普茜的爸爸是個高中生,迪迪懷孕的時候他才17歲,在吉普茜出生前就拋下他們母女離開了。 吉普茜3個月時,迪迪第一次把她帶到了醫院。自此以後,吉普茜的病越來越多。
  • 《以家人之名》告誡父母:別讓自己的愛,變成孩子的不需要
    《以家人之名》有一段劇情,看了以後深有感觸。齊明月媽媽,把全部家底拿出來,打算購買家對面小區的學區房,連20萬定金都交了。對於媽媽的自作主張,齊明月當時就想拒絕,只不過一開口就被媽媽打斷了。事後她又找了爸爸,父女倆聯手拒絕明月媽媽,齊明月的父親甚至以離婚來威脅妻子,也沒成功。
  • 《以家人之名》:父母最大的失敗,是教出「懂事」的孩子
    網友們紛紛吐槽《以家人之名》的編劇,對女性也太不友善了!除了尖尖去世的媽媽,其他的都是奇葩,關鍵是這幾個奇葩媽媽,都擁有別人眼裡「懂事」的孩子!他一直在努力,努力成為不被擔心,不被同情,可以照顧家人的人。
  • 《以家人之名》三組家庭:明明是「為你好」,為何成家庭矛盾根源
    若是喜歡,請給七七點擊「關注」,愛你呦隨著《以家人之名》的熱播,關於原生家庭的話題也再次出現在了人們的視線中。在劇中,似乎每一個家庭都看似幸福,卻有著屬於自己的問題。就像《以家人之名》的四組家庭,「為你好」成為了一句魔咒,家長想要禁錮中孩子,卻不想孩子們因此而叛逆受傷,而親子關係也因此大受影響,它甚至成為了家庭矛盾的根源。那為什麼好心卻做錯事呢?
  • 看完《以家人之名》,喪偶式育兒的痛,被李海潮撫慰了
    但也有一部分父親可能自始至終都沒有被喚醒過,他們就被稱為「喪偶式育兒」。與其說是媽媽更會帶孩子,不如說,是長久以來,社會文化的塑造和家人的期許,讓女人們成為了那個帶孩子更多、更會帶孩子、為孩子放棄更多的人。
  • 教育孩子為什麼這麼難:「不管」才是最好的「管」
    就是因為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管得太嚴、太細,看上去是幫孩子掃除眼前的一切困難,其實,這都是在害孩子。作家尹建莉說:「不管」才是最好的「管」。那麼,我們怎麼才能更好地來教育孩子?我們知道,每一位家長都想把最好的教育帶給自己的孩子。那些對孩子管得多、管得嚴的父母,自我管理方面肯定也是很優秀的。但是,他們忘記了一件事情,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面對家長嚴厲管教的孩子,表面上接受、聽話,內心卻是壓抑、不快樂。長期下來,孩子會變得叛逆,不自信,一心想要逃離父母,逃離家庭。
  • 以家人之名:尖尖明月撞破唐燦秘密,零食打破隔閡,三人終成閨蜜
    由譚松韻、宋威龍領銜主演,張新成特別出演的《以家人之名》正在熱播中,該劇主要講述了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三兄妹在一起成為家人的故事,由譚松韻飾演小妹李尖尖,宋威龍飾演大哥凌霄,張新成飾演小哥賀子秋,三兄妹和兩個爸爸一家五口的感情特別溫馨比有血緣的家人更加親近有愛,作為最小的妹妹自然也是被寵愛到大的
  • 《以家人之名》齊明月真命天子是誰?劇中2處細節早已說明!
    《以家人之名》算是最近比較火爆的一部國產劇,其熱度不亞於前段時間掀起中眾多話題的《三十而已》。這劇溫馨、搞笑、催淚,看了讓人感覺心裡很暖,尤其是看劇裡三兄妹打打鬧鬧,真的很幸福,很治癒。奈何子秋是個大直男,明月的一個無心之舉令他很生氣,他朝明月發火,明月哭著跑出去,這時候凌霄來安慰明月,讓她以後對自己多點信心。因為這些安慰,齊明月對凌霄有了不一樣的感情,但那不是喜歡,頂多算感謝。
  • 以家人之名丨父母失去影響力,因為這三個字
    最近《以家人之名》熱度很高,我也陸陸續續從周圍追劇的朋友了解到了許多情節,裡面李海潮的教育方式特別有趣、但我今天要講講一位配角齊明月的故事。與「半放養」長大的女主角李尖尖不同,她從小就是聽話懂事的「別人家的孩子。然而成年後她漸漸有了自我意識,開啟了她遲來的「叛逆期」。
  • 《以家人之名》齊明月:多少聽話的孩子,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很多家長都想要一個「聽話」的孩子,於是在無形當中讓這種「聽話」變成了剝奪孩子自我意識的順從。事實上,大部分「聽話」的孩子背後是自我犧牲甚至自我遺忘,以此來贏得家長和他人的喜愛。
  • 《以家人之名》:任性跋扈、成績倒數的李尖尖,憑什麼最好命
    孩子之所以善良勇敢、堅韌無畏,活得像個小太陽;——鹿媽 作者 | 夏天來源 | 女兒派(洞見旗下帳號最近熱播電視劇《以家人之名》,小女主李尖尖火了。幼年喪母,被爸爸一個人拉扯長大。本來應該是一出父女相依為命的苦情劇,卻變成了四個男人寵一個女人的甜寵劇。
  • 看過《以家人之名》,每位父母都應該反思自己的育兒方式
    這些天很多人都在追《以家人之名》這部家庭教育劇。劇情大概講述的是被媽媽拋棄的子秋、父母離異的凌霄、母親意外離世的尖尖,這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和性格大相逕庭的兩個爸爸搭夥成為彼此新的家人的故事。特殊的一家人用他們平凡的故事惹得無數觀眾淚裡帶笑,笑後又引起人對親情和教育孩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