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開學了,父母都知道怎麼才能讓孩子生不如死嗎?

2020-09-04 給媽媽的心理學

作者:八段錦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自己過好了,孩子才能教育好,父母想了解如何調整情緒和親子關係,關注我就對啦~

我從小就討厭上學,聽到9月1日就頭大。沒想到啊,有一天我竟然會喜歡上「上學」這件事。

主要是因為主角變了,現在是「小男人上學」。

在假期最後一段時光裡,我們(不止我一個人,他把周圍的人團滅了)和小男人已經相看兩厭。

小男人說,「八段錦,我看你也不要寫積極心理學了,你寫消極心理學吧,說說父母是怎麼讓孩子生不如死的?」

什麼叫惡人先告狀?!

高大舒展、嬉皮笑臉、心理健康得全學校、搞不好全北京都能排得上號的小男人,竟然還好意思指責瘦小枯乾得縮成一團的老母親?

我決定應小男人之邀寫下這篇文章。開學了,無需假裝自己是個好媽媽了,下面這5個攻略層層遞進,助你一舉殺滅熊孩子的威風!

01 不停地嘮叨,輔以間歇式爆發

周星馳的電影都看過吧?唐僧嘮叨的功力,是能讓小鬼自殺的!

家裡的小鬼一樣也是受不了嘮叨的,有時候連我自己都受不了……

我感覺被小男人施了魔法,只要一看到他就想嘮叨,那些重複的話從我嘴裡不受控地蹦出來,把我自己都給逗笑了。

我這是幹嘛呢?是說他,還是安撫自己?

總之是他不煩我就煩,他煩了我就不煩了,不聽就爆發,發完了就徹底痛快了。

幸好他不聽,說明他還沒在為母強大的攻勢下徹底喪失判斷能力和堅持自我的勇氣,是條好漢!

02 事兒事兒都管,不聽可不行

《以家人之名》裡齊明月的媽媽,不知道是搜集了多少案例做出的高濃縮版控制型父母。

聽他們在飯館點菜那段對話,能把屏幕外的人都逼瘋。

唉,我說你怎麼不點菜呢,光等著我伺候你啊?

好的,那我點個蒜蓉扇貝吧。

海鮮我都點完了,只給你留了個青菜的份額。

哦,那吃油麥菜?

你什麼人啊,不知道你爸不吃油麥菜?!服務員,來個上海青。



像不像訓練猴子做算術?

反正我有耐心陪你玩,什麼時候選出了我要的答案,什麼時候才算完。

你敢不聽我的,就是最大的犯罪。

03 不能有隱私,你的一切我都要知道

控制的最高境界,是不許孩子有任何隱私。

有個男孩報警,說父親準備裝攝像頭監視他是不是玩遊戲,侵犯他隱私。

警察到場以後,爸爸理智氣壯地說:「你有多少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視你?」


圖片來自「荔直播」 、「江蘇新聞」


這麼做的家長好像還真不少,有記者去採訪小學生,問為什麼不願意安攝像頭?

小學生答,像坐牢一樣

不用問也知道啊,誰願意被扒得光光的,你願意嗎?

被採訪的律師認為,這種行為已經涉嫌違法,小孩子也是有隱私權的。


圖片來自「荔直播」、 「江蘇新聞」


以善意為名的控制,卡倫·霍妮稱之為「虐愛」

04 唉聲嘆氣,輔以眼淚汪汪

不過,最厲害的父母不是表現強勢,而是會嘆氣和掉眼淚的。

我奶奶就是這樣的厲害人物。

當然,她也可以滔滔不絕呵斥我老爸一個小時,但這種時候老爸至少還能拙嘴笨舌地反抗兩句;但只要她一抹眼淚,哀嘆沒福氣擁有一個大孝子時,我爸就徹底滅火了。

他再數年如一日奉養老太太、竭盡全力對弟弟妹妹付出又有什麼用呢,奶奶每天提起來就眉開眼笑、用來證明比他好一萬倍的,還不是那個只負責嘴甜的小叔。

奶奶去世前身體不好還非要去叔叔家住,結果病情惡化,又被非常體貼地送了回來,說我爸照顧了奶奶一輩子,絕不能讓她最後走在別人家裡。

不知道我奶奶最後想明白了嗎,誰才是最能讓她安心的人?

控制型的人,其實依賴性最強,他們沒辦法獨自生活,必須要抓住一個人,孩子是最湊手的。

很多功成名就的男人都會說,我這麼努力,就是怕媽媽傷心

從好的方面說,母親是孩子努力向上的動力,孩子成就了自己也報答了母親;可從另一個方面講,孩子也會為了不讓媽媽傷心而讓自己傷心。

姜文訪談截圖

05 「都是為你好」,不惜把你變成一個病人

不過我奶奶根本不是段位最高的,真正的高手不會直接罵孩子不好,她會溫柔滴說:

「只要你幸福就行,為了你的幸福,我變成什麼樣都可以」。


2015年6月14日,單親母親迪迪·布蘭查德(Dee Dee Blanchard)的帳號上突然冒出一條奇怪的信息:「那婊子死了」。

鄰居們感覺不對報警後,迪迪被發現身中數刀倒在家中,而一直被她照顧的殘疾女兒吉普茜·羅斯·布蘭查德(Gypsy Rose Blanchard)不見了。

這對母女在當地是以「勵志母女」出名的,吉普茜的爸爸是個高中生,迪迪懷孕的時候他才17歲,在吉普茜出生前就拋下他們母女離開了。

吉普茜3個月時,迪迪第一次把她帶到了醫院。自此以後,吉普茜的病越來越多。聽力和視力都有問題、牙齒因服藥都快掉光了、肌肉營養不良、下半身癱瘓……

吉普茜看起來很虛弱,沒有頭髮,常年戴著帽子或假髮,不管去哪,只能靠母親用輪椅推著。

儘管如此,迪迪卻是一個樂觀向上的好媽媽,她不但全職照顧女兒從不抱怨,還總是對周圍人露出笑容,所以鄰居們也願意幫助她們,還為她們發起了募捐。



吉普茜很快被找到了,但令人震驚的是,她不但可以自己走路,還長出了頭髮,一點也不像個殘疾人!

更可怕的是,就是她指使男友殺死了媽媽!

這是什麼禽獸孩子?

不過後續的調查,再次出現了反轉。

原來吉普茜根本就沒病,迪迪不僅故意報小她的年齡,還騙她說得了癌症,需要把頭髮都剃了,吃的藥都是抗癌藥物,就是為了得到更多關注和讚美,還有那些募捐。


根據此事件改編的美劇《惡行》 劇照


什麼樣的母親,為了自己某種需要不惜把孩子變成殘疾人?


美國著名精神科醫生弗瑞達·弗羅姆-瑞茨曼有一句名言:自我犧牲型的獻身來源於強烈的依賴心理。

看上去像是為了對方竭盡全力,實際上是在用這種行動去束縛對方;看上去像是為了對方可以犧牲自我,實際上卻在慢慢折磨著對方,最終同歸於盡。

會施加情感暴力的父母,從表面上是看不出來的,他們總是把羞辱藏在友善的外表下。

《以家人為名》的話題,在微博有3億多閱讀量,網友說陳婷雖然總是柔聲細語、笑容滿面,但是一出場就像恐怖片,看到她就心肌梗塞。


被臉上寫滿敵意的人說「我最討厭你這樣的人」,其實是最簡單的關係,說的人直接,被說的人也可以直接:「我也很討厭你這樣的人。」

但是,當有人說「我都是為你好,只是希望你幸福而已」時,你還能說出「我也很討厭你這樣的人」嗎?


隱藏攻擊性,會讓關係變得非常複雜。


用「愛你」來隱藏攻擊性,沒有一個小孩扛得住,他們會變得非常扭曲且自卑。

吉普茜的生父發起了釋放她的請願活動,收集到了7萬人的籤名,他們和這位父親一樣,認為吉普茜不應該待在監獄裡,而應該被送往精神治療機構好好醫治。


寫在最後


《以家人之名》的設置很氣人,母親都很變態,父親都很暖心。

什麼時代啊,罵母愛變態的影視劇都火了,老母親們忙活了半天的下場,還不如總被吐槽「喪偶式育兒」的父親們?

可仔細一想,說明被父母打罵、忽視天經地義的年代已經過去,人們開始思考什麼是真正的愛了。

哈佛心理教授加藤諦三在《情感暴力》中指出,父母有四類:

最理想的父母,是真心愛護子女的父母;


其次,是不愛子女、自己也意識到這件事的父母;


最壞的,是並不愛自己的孩子,卻認為自己深愛著子女的父母;


比最壞更惡劣的就是,在情緒上虐待子女,卻深信自己是愛著他們的父母,這樣的父母常常以愛的名義對孩子實行情感暴力。

能打開八段錦這篇文章看到底的,應該都是第一種,即便還做不到那麼理想,至少也不是後兩種。

在最惡劣的父母面前,孩子可能連反抗的力氣都沒有了。

所以,如果開學後親子衝突變多了,甚至「我討厭你」之類的話也衝口而出了,大可不必感到焦慮。

這至少說明,你們還是能直接表達攻擊的正常人類家庭。

· End ·

更多精彩:

相關焦點

  • 《以家人之名》奇葩爹媽扎堆,孩子深受其苦,父母就能傷害孩子嗎
    本以為奇葩爹媽只有這些了,可沒想到有些父母的奇葩,只有你想不到,絕沒有他們做不到。熱播劇《以家人之名》,就將奇葩父母都匯聚在一起,讓我們見識到有些父母到底可以有多奇葩。03 凌霄媽媽(陳婷) 奇葩指數:三顆星 理由:間接害死小女兒,還給大兒子留下嚴重的心理陰影凌霄媽媽陳婷,是《以家人之名》所有奇葩爹媽中最複雜的一位,她絕不是一個好媽媽,卻也不是一個壞媽媽,只能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 《以家人之名》:不要以父母之名,捆綁孩子的人生
    《以家人之名》刷爆全網,溫暖的親情到瑪麗蘇的愛情,每一步都是現實的寫照,不要總說電視劇狗血,現實中更狗血的例子都比比皆是。李海潮把凌霄、賀子秋、李尖尖三個孩子撫養大,既當爸又當媽,給了他們最好的愛和關懷,讓他們出生在如此奇葩的家庭也沒有長歪,一個比一個溫暖可愛。
  • 《以家人之名》大結局:養而不教,是父母最大的惡
    真正的園丁是不會在意花開的時間,他們知道每種花都有自己的特點,只是開花的早晚不同。慢養,才能讓孩子發現最好的自己。然而,無論是熊家長還是熊孩子,遲早都要為「教養缺失」付出代價,你不管教,總有人替你狠狠管教!養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養育出一個好孩子也是父母的義務。
  • 《以家人之名》:錯誤的父母養不出正確的孩子,別成為這種父母
    最近《以家人之名在凌霄的童年,媽媽自顧自的沉溺於「喪女之痛」,毫無節制的將情緒潑向丈夫和孩子,讓整個家庭籠罩在暗無天日的「死能量」中。當父母活的不像父母,孩子又怎麼可能成為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帝派往人間的天使,他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唯有被父母無條件的接納,才能發出生命最閃亮的光芒,如果失去愛,他們的生命將黯淡無光。
  • 《以家人之名》:父母最大的失敗,是教出「懂事」的孩子
    網友們紛紛吐槽《以家人之名》的編劇,對女性也太不友善了!除了尖尖去世的媽媽,其他的都是奇葩,關鍵是這幾個奇葩媽媽,都擁有別人眼裡「懂事」的孩子!小哥子秋是全劇最讓人心疼的孩子:爸爸不知道他的存在;媽媽生下他卻不要他;外婆和二姨養不起他;
  • 以家人之名李尖尖媽媽怎麼死的 李尖尖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以沒有血緣關係的三個家庭的親戚故事《以愛之名》最近很火。譚松韻主演的李尖尖的媽媽從小就去世了。她活潑開朗的性格也是在爸爸李海潮的影響下形成的。以家人之名李尖尖媽媽怎麼死的 李尖尖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以家人之名李尖尖媽媽怎麼死的  《以家人之名》中李尖尖的媽媽在她還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這完全是一個意外,劇中已經講述出來了。
  • 父母犯錯,孩子買單,《以家人之名》扎心了
    最近有小夥伴兒們看電視劇《以家人之名》嗎?反正喵妹不但看了,還看哭了。在追劇的過程中,喵妹不但感動的熱淚盈眶,還不爭氣的流下了氣憤的淚水。原來「以家人之名」的意思不是以家人的名義愛你,而是以家人的名義折磨你。
  • 《以家人之名》背後隱藏的教育真相,值得父母深思
    近日,《以家人之名》熱播,一起來看看其中蘊含的教育真相!提到家人,你腦海裡最先想到的是什麼?是一起吃飯的熱鬧,是一起睡覺的踏實,還是一起玩耍的快樂?是生氣了哄你開心,委屈了替你出頭?還是小事隨你鬧,大事往他身後靠?
  • 親人去世,孩子有心理丟失感,咋辦《以家人之名》凌爸李爸都錯啦
    最近一部《以家人之名》開播爆紅,這是一部描寫家長裡短的電視劇,兩個爸爸帶著三個娃,這日子該怎麼過?最重要的是,其中兩個娃都有痛失親人的經歷。死亡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家庭教育盲區,好像我們唯一的手段就是給孩子看一些繪本,但如果實際真的遇上了,還是會手足無措。
  • 《以家人之名》引熱議!懂事的孩子,真的快樂嗎?
    ,卻說不想去;懂事的孩子,真的快樂嗎?1在偶像劇、古裝劇大熱的這個暑期,前段時間剛剛完結的家庭成長治癒劇《以家人之名》如一股清流,以質樸、溫暖的親情打動了不少人。《以家人之名》中,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兩個單身爸爸,在機緣巧合下組成了一個新的五口之家
  • 《以家人之名》:孩子長大,是一瞬間的事
    最近熱播的《以家人之名》,就有這樣異父異母的「三兄妹」,因為巧合、陪伴與羈絆而成為一家人。李海潮蹲下來溫柔地告訴他:「爸不會給你送走的,哪都不去,就在爸身邊。你跟小尖一樣,都是爸的孩子,爸怎麼捨得送走呢?」
  • 以「家人」之名談戀愛,法律允許嗎?∣帶著《民法典》看《以家人之名》
    因為家庭變故,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小孩成為了彼此新的家人。他們一起長大、共同扶持,他們渴望被愛,又害怕失去。在不同關係的愛與被愛中,他們以家人之名相互治癒,最終成為了更好的自己。這是熱播劇《以家人之名》講述的故事成為家人
  • 《以家人之名》這才是家庭幸福的關鍵:父母被理解,孩子被尊重
    最近,《以家人之名》熱播,劇中的李尖尖、齊明月、唐燦因為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個性。 其中,尖尖的爸爸李海潮圈粉無數,因為他難能可貴地尊重、理解孩子。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卻是一項修煉。 1父母最好的教育,是懂得尊重孩子《以家人之名》中,成績放榜了,明月排在全班第三,臉卻立馬變黑了,因為這個成績不能令她媽媽滿意。
  • 《以家人之名》獲贊:父母最大的惡意,是對孩子安全感的無視
    在播出之前,親情劇《以家人之名》就被媒體預定「暑期爆款」。果然,自播出後就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熱搜不斷。有人說:這個劇名包含了兩層含義,一層是至親之人以家人之名對孩子進行道德綁架,另一層是血緣上的陌生人以家人之名治癒孩子的心理創傷,重塑他們對成人的依賴。
  • 《以家人之名》上演中國式父母:希望你比誰都好,覺得你比誰都差
    最近,《以家人之名》熱播,話題度居高不下。劇中齊明月的媽媽,意外地引起了「全民公憤」。不少網友紛紛表示:「這也太寫實了,這不就是我媽嗎!」「齊明月的媽媽演得真好,我已經開始恨她了。」 因為一比較,就免不了焦慮,更免不了會認為自己家的孩子為什麼比不過別人家的孩子? 結果就是開始指責那個「什麼都沒做錯的孩子」。哪怕孩子已經很優秀,哪怕孩子已經很努力。 《以家人之名》中齊明月的媽媽,自己的女兒比李尖尖成績好很多,但因為李尖尖雕木雕獲了獎,齊明月媽媽還特意囑咐尖尖多提醒明月,因為「你比她有藝術天賦。」
  • 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開學兩周了,各位家長感覺如何?►當孩子與同學發生摩擦,家長該怎麼引導,既然打回去或忍氣吞聲都不明智,換個班級、換個學校,就能解決問題嗎?►當孩子的某一門學科大幅落後時,報最貴的輔導班就一定能起效嗎......
  • 《以家人之名》:父母會教育,孩子幸福一生
    《以家人之名》自播出以來一直備受關注和熱議。大家從劇中幾個家庭的教育情況對比自己的生活,或多或少都能夠找到相似之處。這也是這部劇深入人心的地方。儘管從小到大身邊的無數好事之人都在提醒賀子秋,你是個沒人要的小孩,你寄人籬下,可子秋還是成長得很好,他堅信自己是這個家的一份子。
  • 《以家人之名》熱播,為父母揭示8條教育真相
    最近熱播的《以家人之名》,就有這樣異父異母的「三兄妹」,因為巧合、陪伴與羈絆而成為一家人。 李海潮蹲下來溫柔地告訴他:「爸不會給你送走的,哪都不去,就在爸身邊。你跟小尖一樣,都是爸的孩子,爸怎麼捨得送走呢?」那一刻,真的又戳淚,又暖心。被所有親人拋棄的子秋,全部的底氣就是那句不會送他走吧。
  • 《以家人之名》:壞情緒的父母有多可怕
    一個人的性格的形成與他的成長環境息息相關,生長在一個和諧、氛圍好的家庭裡,孩子往往性格比較平和,而生在一個矛盾、吵架的環境裡,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不好的影響。《一家人之名》中講述了一個特殊家庭的故事,這個家裡有三個孩子,實際上是三個家庭的孩子,由於孩子的媽媽們都缺失,三個孩子在兩個爸爸的撫養下長大。
  • 高開低走的《以家人之名》:那些曾被父母以愛的名義拋棄的孩子們
    《以家人之名》從小到大我們都在考試以家人之名,不過是披著著溫暖外皮的殘酷家庭魔幻主義最近頻繁火上熱搜的《以家人之名》,首播便三網破一,六網收視登頂,豆瓣更是達到了8.6生恩當真大過天嗎?只管生不管養,不也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嗎?既然他們不曾對子女的童年負責,又憑什麼要子女對他們的晚年負責?這又算不算是噁心又窒息的道德綁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