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有地球上不存在的物質和元素嗎?

2020-12-22 火星科普

自然是有的。在不同於地球環境的其他天體上,就會出現不同的物質,地球並非包含了宇宙萬物。

宇宙中的常規物質都是由各種元素組成,各種元素在不同的環境中可以合成出成多樣的物質。不要說宇宙的其他地方,在人類的實驗中也能合成出地球上不存在的物質,例如,各種高分子化合物,各種合成藥物。

如果宇宙中的其他天體有著完全不同地球的化學環境,那些天體上就會存在地球上所沒有的物質。舉個特殊例子,電子簡併物質。這是由中低質量恆星在死亡之後所殘留下的核心,由於強大的引力坍縮效應,導致原子外圍的電子殼層無法承受而被壓碎,自由電子和原子核被緊密擠壓,它們共同組成了一種特殊的物質——電子簡併物質,這種物質組成的天體被稱為白矮星。由於物質受到緊密擠壓,白矮星的平均密度極高,可達水的一百萬倍。

至於組成物質的元素本身,宇宙中也可能會存在地球上所沒有的元素。人類在地球上找到了元素周期表中的前94種元素,但目前已知的元素已經有118種,另外24種都是人造的。

就像物質一樣,在其他擁有不同環境的天體上,也有可能出現地球上不存在的元素。甚至也不能排除118號以上的元素,只是這種可能性極低。人類合成出的超重元素只能存在極其短暫的時間,例如,116號元素(Lv)的半衰期只有60毫秒。

相關焦點

  • 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它?專家道出真相,存在所有有機物質中
    在恆星中,氫原子融合產生氦,氦宇宙中第二常見的元素,它有兩個質子,兩個中子和兩個電子。氦氣與氫氣共同組成了宇宙中99.9%的已知物質。儘管如此,宇宙中的氫含量還是比氦高出10倍。第三種最常見的元素是氧,含量為氫1000分之一。一般而言,原子序數越高,元素含量越不豐富。
  • 【元素家族】宇宙和地球上的氧
    我們已經知道,在宇宙大爆炸中,直接產生的比較成規模的元素只有氫和氦這兩種,和大部分元素一樣,氧也是來源於恆星中的核聚變。氧在自然界中有三種同位素,16O,17O和18O,在前面碳的篇章中,我們提到三個阿爾法粒子(4He)形成一個碳核(12C),其實這個反應還可以繼續下去,碳核(12C)可以繼續和一個阿爾法粒子(4He)生成氧核(16O)。
  • 這種宇宙中最多的元素,地球上卻沒有多少
    我們所見到的一切物質都可以說是由元素所構成的,目前已知的元素一共有118種之多,而在地球上存在的就有94種。縱觀整個宇宙,最多的一種元素就是氫元素了,這可能會讓人覺得有些意外,因為我們並不常接觸到這種元素,因為它在地球上的數量並不算太多,如果以質量來計算,氫元素大約佔到地球總質量的百分之一左右,不過大多數情況氫元素並不是以氫原子的形式呈現的,而是以某種化合物的形式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 宇宙中共有多少元素?地球之外或只有94種,全宇宙唯地球元素最多
    我們都對元素周期表很熟悉,它們都是自然界物質的基本種類,目前共有118種元素被發現,其中有94種被認為存在於地球自然界中。但是從95號元素以上,這些元素就基本只能靠人工合成了。每一種元素都代表了一種原子,其內部的質子、中子、電子數和其他元素都是不一樣的,它們都體現為金屬或非金屬性質,大都能與其他元素發生化合反應形成某種物質。
  • 地球上沒有的宇宙物質,有的密度極高,有的躲藏在宇宙的某個角落
    地球無疑是一個物質豐富的星球,僅是常人所見的宏觀物質,窮盡一生都無法數清,更不要說還有大量不能直觀看到的微觀物質,以及在粒子對撞機中所製造的118種元素。不過,地球物質雖多,但卻不是物質的全部,要廣闊的宇宙空間之中,存在著很多物質是地球上所沒有的,有些物質已經證實了存在,而有些還只是存在於理論之中。
  • 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在宇宙中只佔冰山一角嗎?
    雖然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種類看似不多,但它基本上已經包含了整個宇宙中所有可能自然存在的元素。宇宙中不大可能會自然存在元素周期表之外的其他元素,元素周期表放在整個宇宙來說並非只佔冰山一角,可以說已經比較全面了。
  • 有哪些地球上很稀有,在宇宙其他天體卻很常見的元素?
    直接給出答案,那就是銥元素和鑽石。宇宙中最常見的元素是輕元素。重元素基本構成了行星。如果大家了解宇宙的演化史,那肯定可以得知宇宙中氫、氦等輕元素的含量是最高的,基本佔據了宇宙的90%以上的明物質總質量。從宇宙大爆炸開始算起,宇宙一開始基本全是氫、氦這樣的元素,隨後在引力的作用下開始聚集。氫同位素聚變成氦,氦再聚變成硼等。恆星就是重元素的煉丹爐。
  • 黑洞中的物質密度有多大?和你想的不一樣!把地球、太陽和宇宙壓成...
    由於黑洞本身的大小不同,它裡面的物質(其實更應該稱為能量)密度並不是一樣的,並且這個也是可以計算出來的。你相信越小的黑洞密度越大,越大的黑洞密度越小嗎?關於黑洞的質量和體積的計算,有一個公式叫史瓦西半徑公式,就是專門用來計算黑洞的體積的,其計算公式為 R=2GM/C的平方。
  • 宇宙中的元素含量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發現的元素有 118 種: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 ...
  • 暗物質有了新的存在證據,地球生命和月球形成有什麼聯繫?
    這個團隊進行了各種測試,在可能條件下模擬地球和其他天體發生碰撞,另外也考慮了隕石風暴這個因素,得到的結論是:地球與含硫行星(火星大小)碰撞的可能性最大。大家都知道,一開始的地球和其巖石行星並無區別,他們共同的特點都是缺乏揮發性元素,但它的機制和交付實際卻一直備受爭議。
  • 元素周期表包含了宇宙中的所有元素嗎?
    質子和中子結合形成了原子核,原子核外存在與質子數相等的電子,這樣就構成了中性原子。不同元素的區別在於質子數的不同,例如,氫包含一個質子,氧包含8個質子,鐵包含26個質子。人類對於化學元素的正確認識始於門捷列夫,他找到了元素的周期規律,並製作出了能夠預測未知元素的元素周期表。
  • 在宇宙中,反物質和暗物質有什麼區別?
    在目前的宇宙學模型中,能被人類從電磁波頻段「」看見」的物質,只佔到宇宙質能總量的4.9% 「可見物質」之外,是佔比26.8%的暗物質和佔比68.3%的暗能量,迄今為止人類也能發現它們的存在。
  • 宇宙中氧元素普遍存在,但地球氧氣遠超其他星球,只因光合作用嗎
    在太陽系中,我們的地球和其他星球相比最獨特的地方之一就是它的氧含量了,氧氣佔了地球大氣分量的21%,太陽系有大氣層的其他星球的氧氣含量都沒有這麼高,這也是地球上之所以有生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那麼為什麼這些星球都幾乎沒有氧氣,而只有我們的地球有那麼多的氧氣呢?其實主要是兩個原因,首先就是氧是一種很活躍的元素,它很容易跟其他元素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某種氧化物等,但這樣的話,它就失去了氧氣本該擁有的性質,比如我們的呼吸離不開氧氣,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氧化氣體就不可以參與我們的呼吸活動。
  • 元素周期表中,第3、4和5號元素,為何在宇宙中非常罕見?
    導語:元素周期表中,第3、4和5號元素,為何在宇宙中非常罕見?地球上,人們進行化學研究時,需要用到各種化學元素。有些化學元素價格親民且量大,有些化學元素即使是耗費上千萬也只能得到零點幾克。這樣的現象不僅僅只是在地球這顆星球上存在,在整個宇宙中,有些化學元素同樣稀缺,這幾個元素分別是3號元素鋰,4號元素鈹,5號元素硼。那麼為什麼這幾個元素在宇宙中也同樣罕見呢?這就要涉及到恆星的發展過程中元素的轉變了。宇宙中充斥最多的元素就是氫和氦,其次才是氧。當一顆恆星形成時,它本身所攜帶的氫會發生核聚變。
  • 科學家發現水有兩種奇怪分子結構,不像是地球上的物質
    在我們這顆蔚藍色的星球上,水可以說是最多的物質了。地球表面有超過70%的面積都被水覆蓋,所以從太空中望去,地球是一顆名副其實的藍色星球。與此同時,水也是構成生命的最基礎成分,沒有水的話,地球上就不可能會有生命。
  • 宇宙中可能存在「矽基生命」嗎?科學家的答案讓人失望
    就算是光,在宇宙中旅行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地球在宇宙中,只是一個「郊區」星球,地球的位置都十分的偏僻,如果不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話,地球就沒有任何出彩的地方,和地球相似的星球,在宇宙中還有無數個,所以很可能存在很多生命星球。
  • 地球上的元素都是咋來的?
    地球 如果僅僅從元素的角度來看,地球在宇宙中絕對是異類。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宇宙中,99%以上的元素其實都是氫元素和氦元素,它們是元素周期表最靠前的兩個元素。而地球上的氫元素都是來自於此。
  • 宇宙中存在比地球上大得多的海洋!充滿水的宇宙為何還沒有發現其他...
    加州山景城SETI研究所的天文學家希斯·肖斯塔克(Seth Shostak)說:「沒人料到那裡會有地下海洋,它將我們的宜居概念和可能會在哪裡找到生命的想法擴展到我們從未考慮過的世界。」我們一直認為它必須在一個行星上,我想我們有理由認為在我們太陽系中的其他7個地方可能存在生命,或者說至少有生命存在的條件,七個!大多數都是衛星!
  • 宇宙中最重的元素會是多少號元素?元素周期表有盡頭嗎?
    由此可見,我們只需要不斷地增加原子核內的質子數量,就可以得到越來越重的元素,科學家正是根據這個原理人工合成了地球上並不存在的元素,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已經在元素周期表上填上了118種元素,其中前92種是在地球上自然存在的,而另外的則是通過人工合成的。那麼問題就來了,元素周期表有盡頭嗎?
  • 宇宙中的「另一顆地球」克卜勒-452b,它是否有智慧生命的存在?
    如果有一天太陽系出現危機,人類真的要帶著地球去流浪嗎?其實,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適合人類宜居的星球。在這顆「地球」上,會不會存在生命呢?在宇宙中,生命的形態不是單一的,以地球的生命來看,一顆星球想要出現類似於地球上的生命,無非要滿足以下幾點,一、穩定的單恆星軌道運行系統,並擁有大氣包裹行星,能讓行星避免輻射,二、這顆星球需要水和適宜的空氣,磁場的強度也要適中,三、各種複雜的元素都要存在,例如鐵、碳、胺基酸、核苷酸等滿足一切後,才會有幾萬萬億分之一的機率,出現最原始的單細胞生物,在宇宙中,無數星球滿足這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