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手不應該過度幹預?家長了解這些,寶寶才能用嘴巴探索世界

2020-12-19 果莓媽媽

張姐發現孩子近來特別喜歡吃手,擔心這樣不衛生,於是張姐有意地進行幹預,結果剛把孩子的小手拿出來,孩子就哭鬧起來,趁著張姐不注意,小寶寶又開始吃手了。張姐很犯愁於是和鄰居吐槽,結果鄰居家的孩子也吃手,並且還是吃小拳頭,那架勢比張姐家的孩子還要明顯。兩個寶媽都有些發愁,不知道怎樣改掉孩子的這個習慣。寶寶每天要接觸很多的環境刺激,如果有吃手的習慣,會有更多的細菌進入體內的。

其實,寶寶吃手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說孩子要長牙了,因為覺得長牙不舒服,而選擇用吃手的方式來緩解,也有可能是孩子餓了,通過吃手的方式來安撫自己。但是對於小月齡的寶寶來說,這很可能是寶寶的口腔敏感期特有表現。這個時候,家長們應該給予重視,但是卻不應該過分的幹預。那麼這個階段,寶寶到底會有哪些表現呢?孩子的行為誘因是什麼呢?

口腔敏感期特徵

1. 孩子頻繁地吃手

這個階段,孩子的嘴巴是非常敏感的,因為模糊的視覺影響,孩子更加傾向於用嘴來探索世界。孩子即使不餓也會有含著母乳的願望,為了安慰自己的心理,孩子會選擇頻繁的吃手。

2. 把任何物體都塞進嘴裡來感知

在此期間孩子通過嘴巴來接受環境刺激,孩子會把玩具塞進嘴裡,以此來感知玩具的存在。孩子不會判斷玩具是否可以食用,是否可以完全的放進嘴裡,孩子通過味覺的方式來感知物品的存在。

3. 一般會持續到一周歲

在寶寶的成長中,有很多個敏感期,而口腔敏感期是最先開始的。過了這個階段,孩子的其他感官能力會有所發育,孩子對環境刺激的接受更加的豐富。孩子不再依靠嘴巴來探索,其他的感官形式讓孩子覺得這個世界很新奇。一般這種情況會持續到1周歲,有的孩子也會持續到2周歲。但是如果此後仍然有這樣的舉動,那就說明孩子養成了不良的吃手習慣,需要父母進行糾正。否則這種依賴安撫心理會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華盛頓郵報曾經有這樣一篇報導,上面說明,孩子用嘴探索世界和大人用手來探索的動機是一樣的,大人的手部神經敏銳而寶寶的嘴巴神經更為敏銳 。當孩子處於口腔敏感期的時候,家長們應該滿足孩子的探索訴求,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過分的幹預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當寶寶吃手時,家長過度幹預並不好

孩子吃手的時候,趙姐都會強勢地進行幹預,每每惹得孩子大聲哭鬧,有時候過於用力地把手從孩子嘴裡抽出來,也會弄疼孩子。趙姐的婆婆則說「孩子小時候都會吃手,過多的幹預反而不好」趙姐對此將信將疑,總覺得這樣不衛生。

1. 阻礙孩子的探索能力發展

孩子吃手並不是咀嚼,家長需要認同孩子這種探索世界的方式。孩子的探索能力是在不斷發展的,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表現,孩子的探索被限制,自然就很難獲得更進一步的能力發展。

2. 限制孩子對自身身體的認知

孩子一開始對自己的身體是沒有辨識的,孩子不理解自己的身體部分。孩子會吃手是因為他沒有發現手是自己的一部分,在不斷的嘗試、試探中,孩子逐漸意識到手是身體的一部分,自己可以掌控它。

3. 如果孩子吃手是一種遊戲,家長就不要幹預

這個階段,家長們發現孩子吃手是一種有趣的遊戲,而不是一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家長就不要過多的幹預,讓家長的這種遊戲順利地進行下去。當然,孩子是不同的個體,口腔敏感期的持續時間會略有差異,那麼家長們就要有所分辨。

寶寶在新生兒期表達能力有限,父母們需要對孩子保持隨時的關注,及時的發現孩子所處的成長階段,尊重孩子的成長節奏,及時地滿足孩子的訴求,給予恰當的幹預。

家長需了解口欲期發展,做好準備,助力寶寶更健康的探索世界

1. 區分孩子是餓了還是在遊戲

家長需要對孩子這個時期的表現作出區分和辨別,如果孩子吃手的表現在喝完奶後不再繼續進行,那就說明寶寶吃手的原因是因為感到飢餓。新生兒期寶寶的吃奶頻率是很高的,一天十幾次的餵奶也是很常見的,所以寶媽們要適應寶寶的吃奶需求,及時的餵奶。

2. 做好清潔工作

寶寶喜歡把玩具塞進嘴裡,家長有必要定期的給玩具消毒,以免孩子接觸到過多的細菌引發腹瀉等問題。孩子經常接觸的衣物、床單等用品也要及時的清潔。寶寶吃手的時候有口水分泌,家長要保持孩子下巴以及脖子部位的皮膚乾燥。

3. 避免孩子接觸有細小零件的物品

這些細小的零件很可能引發孩子窒息,這是非常危險的一種行為舉動。家長需要確保寶寶放進嘴裡的東西是安全的,沒有危險的。為孩子創造一個舒適的,較為安全的環境很重要。

4. 可以給孩子準備安撫奶嘴

很多寶媽對於安撫奶嘴非常的抗拒,但是事實上,安撫奶嘴遠比吃手要健康一些。孩子也並非會養成依賴。另外,孩子如果是因為無聊才吃手的,家長也可以給予孩子一些特別的環境刺激來吸引孩子,比如說一些好聽的音樂,減少孩子對手部的關注度。

孩子處於口腔敏感期時,家長應該理解孩子這個階段的行為表現,更加有針對性地對孩子行為進行引導,過分的幹預並不適宜,遵循孩子的成長階段的不同表現更加能夠讓孩子的能力得到鍛鍊。

各位家長對孩子這個敏感期是否了解呢?大家又是怎樣應對的呢?歡迎留言與果莓媽媽一起探討!

相關焦點

  • 口腔敏感期是寶寶的必經之路,用嘴巴探索世界,父母不要過度幹預
    導讀:口腔敏感期是寶寶的必經之路,用嘴巴探索世界,父母不要過度幹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口腔敏感期是寶寶的必經之路,用嘴巴探索世界,父母不要過度幹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總喜歡吃手?可能是「口腔敏感期」在作怪,父母別過度幹預
    吃手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很多父母都認為寶寶不應該吃手,不過很多父母都沒有意識到孩孩子喜歡吃手的這個階段是孩子的口腔敏感期,父母要採取正確的引導方式,才能幫助孩子健康地度過這個時期。什麼是口腔敏感期?這又被稱為口欲期,寶寶一般在出生後兩個月進入這段時間,在這個時候,孩子的所有行動都要依靠父母,唯一能使用的器官就是嘴巴了,他們會使用嘴巴來探索自己身邊的事物。正常情況下,在孩子四五個月的時候結束口欲期。
  • 寶寶愛吃手什麼時候該管?聰明媽媽用3招,寶寶戒吃手很簡單
    生長發育需求寶寶在2歲之前,都會有個「口欲期」,這個時候寶寶感官器官中最先發育的是嘴巴,所以喜歡用嘴巴來探索和感知事物,這個階段的寶寶喜歡把什麼都放到嘴裡「嘗一嘗」,手也是寶寶感知的事物之一,從開始的整個手,到一個手指,吃手指的過程能夠鍛鍊寶貝手部的靈活性和手眼的協調性,這都是寶寶大腦發育的表現。
  • 寶寶愛吃手到底是怎回事?爸媽應該怎麼辦?要不要強制幹預?
    最近看到很多媽媽在吐糟說:自己的寶寶最近以來就有個不好的習慣,老是愛吃自己的手,怎麼說也還是一樣,有時候剛把小手從寶寶的嘴巴裡拿出來,沒一會的功夫,寶寶又把小手塞進嘴裡,有時硬是不讓他「啃」時,他反而鬧起彆扭來。有些媽媽只能給小寶寶戴上手套,可這也阻止不了他們繼續享受「吃手」的樂趣。那麼,寶寶到底為什麼愛「吃手」呢?
  • 寶寶吃手要不要阻止?小心幹預不當影響寶寶成長
    可是看著寶寶無休止的吃,家長就會很擔憂,又納悶寶寶為什麼這麼愛吃手呢?其實對於寶寶來說,吃手是一種認識世界,感知世界的方式,也是他們正在「成長」和「探索」的正常表現。寶寶一般都是6個月左右開始長牙,長牙過程中會伴隨著一定程度的不適和疼痛,所以寶寶牙齒不舒服時會頻繁吃手,會用手去觸碰自己的牙齦,來緩解長牙齒帶來的癢和痛。寶寶太小,沒有語言表達能力,就會以吃手這個行為來抑制飢餓感,同時向父母傳達「飢餓信號」。
  • 寶寶總啃指甲、吃手、咬嘴唇,如何幹預?
    ,啃指甲、吃手、咬嘴唇……雖然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後果嚴重起來也是觸目驚心。口腔敏感期孩子在學會用手探索世界之前,處在「口腔敏感期」,口腔是他們用來探索的工具。比如我們可能觀察到寶寶最近經常爬來爬去,碰到什麼都放嘴裡啃啃,塞不進嘴的也至少要舔舔才罷休,這就是口欲期/口腔敏感期的表現。
  • 寶寶吃手該不該制止?媽媽要知道,幹預區分年齡段
    不管是吃手、啃腳丫、咬被子還是咬乳頭,這都是一個探索的過程。通過嘴巴,逐漸知道「手」是自己的手,「腳」是自己的腳。 這些欲望若不能得到滿足或過於滿足,會產生固結現象,形成以自我為中心、過度依賴、悲觀、退縮、猜疑等人格特徵。如果這時期的欲望獲得滿足,就能順利度過這一階段,如果不能,就會產生停滯,所以有些孩子長大了還是會吃手。
  • 寶寶吃手該不該制止?媽媽要知道,幹預要區分年齡段
    不管是吃手、啃腳丫、咬被子還是咬乳頭,這都是一個探索的過程。通過嘴巴,逐漸知道「手」是自己的手,「腳」是自己的腳。這些欲望若不能得到滿足或過於滿足,會產生固結現象,形成以自我為中心、過度依賴、悲觀、退縮、猜疑等人格特徵。如果這時期的欲望獲得滿足,就能順利度過這一階段,如果不能,就會產生停滯,所以有些孩子長大了還是會吃手。
  • 寶寶吃手好處多,除非是在這個階段,否則不要貿然幹預
    好處多,無需幹預寶寶為啥會對吃手如此情有獨鍾?2、發育的證明3個月左右,寶寶會迎來他的口欲期。他喜歡用嘴巴去探索周圍的世界,看見什麼吃什麼,手離他最近,當然吃得最頻繁。從而影響他們的心理髮育,成長後期可能會變得不自信、膽小、多疑。2、合理使用安撫奶嘴寶寶在3-6個月的時候,家長可以用安撫奶嘴來滿足他們的吮吸欲望。
  • 寶寶被誤解成「惡習」的10種行為,過度幹預,反倒「多管閒事」
    一堆人出招,說什麼嘴巴上塗苦瓜,讓他覺得苦就不舔了;塗檸檬,酸的就不舔了,Balabala……家長們為何不想想寶寶是什麼原因才舔的呢?只想著用粗暴的方法幫寶寶改變,這叫馴服,不叫教育。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寶寶是會出現一些「壞習慣」,但這些壞習慣實際上只是我們認為不好的事情,其實對寶寶來說卻不一定是壞事。而且是寶寶發育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在不該幹預的時候過度幹預反而不利於寶寶發育。這些壞習慣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寶寶成長的10種探索行為,常被父母當壞習慣,過多幹預反而有害
    父母好好分辨,寶寶的這些行為不是「壞習慣」以下寶寶成長的這10種探索行為,常被父母當做壞習慣,了解後需要你別再粗暴幹預了,科學引導最重要。1歲前愛吃手這時寶寶靠吮吸感知世界,這也是他安慰自己的一種方式,舒緩煩躁與疲憊情緒。
  • 寶寶吃手變聰明還是變醜,家長到底要不要阻止?需分情況區別對待
    她說從網上看,寶寶吃手的文章很多,有的說這是寶寶聰明的表現,也有的說家長要幹預,如果寶寶總吃手,會影響口腔和牙齒發育,牙齒不整齊、外凸,會影響寶寶的容貌。
  • 寶寶吃手,這樣做就對了
    很多家長擔心寶寶吃手不衛生,寶寶會受到病毒或細菌的入侵,所以會想方設法阻止寶寶吃手,甚至有的家長還會在孩子手上塗辣椒醬,但寶寶依然鍥而不捨,還會用哭鬧錶達他們的不滿。那為什麼寶寶這麼喜歡吃手?我們要不要幹預寶寶?
  • 六個月的寶寶總吃手,家長若阻止,這些影響要提前了解
    因為寶寶得小手說不定摸過什麼呢,也許手中有細菌,寶寶吃手指會影響寶寶的身體健康。但是也有一部分寶媽認為,寶寶可以吃手指,畢竟寶寶現在沒有很強的意識,吃手指,可能就是潛意識得行為,所以不去阻止。至於到底寶寶應不應該能不能吃手指,應該理性的分析這個問題。
  • 寶寶吃手需要幹預嗎?港版雪印有話說
    很多父母會在寶寶兩三個月的時候發現寶寶開始吃自己的手,哭的時候會吃,笑的時候會吃,無聊的時候會吃,睡覺的時候也會吃......只有吃奶的時候才不會啃自己的小拳拳。那麼寶寶吃手是好事還是壞事呢?父母需要幹預嗎?港版雪印帶你了解一下寶寶吃手的「內心世界」~  寶寶吃手是大腦皮層刺激的加速器。
  • 寶寶吃手該不該制止?不同月齡區別對待!
    「寶寶幾個月吃手是正常的?幾個月還在吃手就需要看醫生?」……好多關於寶寶吃手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給寶媽們說一下關於寶寶吃手的問題。嬰兒最初探索世界的方式就是嘴,手是他們的第一個玩具,所以嬰兒喜歡把各種東西往嘴裡放,包括自己的小手。就像迷戀某一樣玩具一樣迷戀著吮吸自己的小手,哪怕流出了哈喇子也在所不惜,那人家就是喜歡唄。
  • 吃手可能影響寶寶智力發展!兒科專家:父母不要幹預
    有娃以後,爸爸媽媽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有一件事,基本上每個當父母的人都遇到過,那就是寶寶吃手指。 說起吃手,似乎是全天下寶寶的統一愛好,他們總是不自覺地把手指放到嘴巴裡吮吸。
  • 寶寶睡前總吃手家長用管嗎,如何幫寶寶戒掉吃手習慣?
    寶寶睡前總吃手,是否需要家長幹預?很多媽媽看到這樣的情景,又會擔心,寶寶這樣睡前吃手,會不會對寶寶有不好的影響,用不用家長幹預呢?其實是分情況來看的:1、不用幹預——吃手促進睡眠有很多寶寶吃手其實只會促進睡眠,而不會對睡眠產生太大的影響。比如寶寶在入睡時稍微吃吃手就平靜下來自己睡了,接覺的時候再把手放進嘴裡吃一會兒,深淺睡眠轉換之後又安穩地睡下並把手放出來了,這樣其實完全不需要家長幹預和焦慮。
  • 寶寶的「惡習」得保護好,父母過度幹預,反倒「多管閒事」
    然而有些習慣並不是真正的壞習慣,對寶寶來說其實非常正常,父母要保護好,過度幹預反而成為了一種多管閒事。1、吃手寶寶在出生幾個月裡就會有吃手的習慣,這代表著寶寶已經進入了口欲期,開始嘗試用嘴巴去了解世界。
  • 寶寶吃手是壞習慣,必須改?怎麼幹預才靠譜?
    2、對外界的探索對於1歲以內的寶寶,他們正處於口欲期,喜歡用小嘴巴探索世界,看到什麼都想「嘗一嘗」。1~2個月的寶寶,還不具備自主打開手的能力,就只能吮吸肉嘟嘟的小拳頭。3個月左右時,寶寶發育「更上一層樓」,就開始吮吸手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