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 0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產業興旺生活美,鄉村振興展新顏。日照莒縣招賢鎮武家曲坊村不斷探索鄉村振興和農村產業升級新路徑,通過新社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設,改善居住環境、布局農業產業,實現了生產、生態、生活「三生融合」,打造出一個鄉村振興的樣板示範工程。
在莒縣招賢鎮武家曲坊現代農業產業園,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進行20餘種花苗的種植,整個大棚投產後,能達到每年生產5400萬支鮮切花的能力。
正在布置的雙蝶式開窗薄膜和灌溉管線,讓這個佔地30萬平米的連棟溫室充滿了現代感。招賢鎮有多年生產鮮切花的產業基礎,但高端品種不多。除了引進高檔品種,莒縣浩宇集團對這個溫室的定位是將高新技術與設施農業有機結合,打造招賢鮮切花基地的升級版。
莒縣浩宇集團總經理助理、曲坊產業園總經理李永春介紹,大家看到的幕布,採用了世界上比較先進的荷蘭阿森沃姆的幕布,這個玫瑰園共栽種了28個品種,這些品種全部是專利品種。
產業園內,與鮮花溫室相隔不遠,生產蔬果的智能化玻璃溫室已經啟用。這個溫室通過對光照、溫度、溼度等參數的精準控制,為作物提供最適合的生長環境。來自以色列式的灌溉系統和國內先進的椰糠基質能讓水肥滲透到作物的每個毛細根。
「用了我們顆粒椰糠,因為串西紅柿根系特別多,透氣性強,就是能有更多的氧氣吸收同時有光合作用,更利於根系的生根。」梵代糠上海農業技術有限公司劉茂說。
李永春透露,西紅柿採摘以後,按串賣,果形比較整齊,從外觀上,從口感上,都是蔬菜西紅柿不能達到的。
果品質量由智能化溫室統一把控,工人們則著重在果實上的外形上下功夫。在他們眼裡,農業是一項很有奔頭的產業。
村民宋洪玲覺得,家門口務工肯定比出去方便,「在這工資肯定比以前多,現在一天是8個小時,一般定的量都能完成,幹得都很有勁。」
最讓宋洪玲滿意的,還是今年八月份剛搬進去的新家。2017年,武家曲坊村開始實施美麗宜居鄉村項目,同時積極爭取浩宇集團的投資,兩年多後,村民們都搬上了二層樓房和多層住宅。
宋洪玲說,原來在老村的時候,出了門口就是泥,現在上了新樓,很好,獨門獨院,兩層上下144平,心情好了,居住環境也很不錯。
要改善居住環境,更要實現老有所養。每天中午,村裡的日間照料中心是村裡最熱鬧的地方,68歲以上的170多位老人在這裡同時就餐,屋子裡飯菜飄香。
「這裡做的飯,乾淨、衛生、好吃,服務態度也不孬。」村民王安英說。
村民李洪升認為熱湯熱水,吃得很舒服,「不吃重飯,一頓一個樣。」
現在的武家曲坊,生活美、產業興。未來,武家曲坊將形成以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核心、農民合作社為紐帶、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為基礎的新型農業經營組織聯盟,村民的美好生活將更上一層樓。
莒縣招賢鎮武家曲坊村黨支部書記董學山表示,在美麗的居住環境下,讓老百姓增加了收入,生活過得舒心,老百姓更高的生活標準,就是他們奮鬥的目標。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