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看本期內容,我是碎 月,大家可以關注碎月導師,每天都有新內容分享。
很多人都比較疑惑,為什麼在計算養老金時要除以139呢?139是計發月數,為什麼對應的是60歲?而不是50歲、55歲呢?
可能很多人都發現了,這個139不僅出現在職工養老金的計算裡,就連居民養老保險也會使用139,這個就是因為居民養老金的領取條件是達到60歲,所以在計算個人帳戶養老金時就要使用139。
1、計發月數
大家都知道50歲退休的人員計發月數是195個月;55歲退休的人員計發月數是170個月;60歲退休的人員計發月數是139個月,但是這個計發月數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計發月數是根據職工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個人帳戶利息等多個因素計算得出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確定個人帳戶養老金的金額,確保帳戶基金的收支平衡。
2、計發月數調整
計發月數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計算計發月數因素的變動而變動,比如在1997年,國務院頒發的養老金制度裡規定:個人帳戶養老金=個人帳戶儲存額/120,也就是在當時的規定中,不管你是多少歲退休的,在計算個人帳戶養老金時,都是按照120個月計算的,直到2005年,國務院又頒發了養老金制度的決定,個人帳戶養老金的計算方式更改為:個人帳戶養老金=個人帳戶餘額/計發月數,那這裡的計發月數就不再是固定的120個月了,而是按照不同的年齡,對應的不同月數計算的,那這些計發月數也是經過社保部門精算出來的,可以保證大家的繳費和養老金的收支平衡。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計發月數只是用於確定個人帳戶養老金發放金額用的,並不是說只發放139個月就不發了,只要退休人員還健在,那麼,養老金就會繼續按照這個額度發放。
好了,我們這期內容就到這裡,如果大家還有其它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那我們下期再見。
本文由碎月導師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