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懷著寶寶的準媽媽來說,順產都會是第一期望,畢竟相比較剖腹產來說恢復更快,且不會留疤,寶寶的免疫力也更強些。
可一想到順產,又有些緊張和忐忑,面臨著宮縮陣痛十幾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生產時或許還會造成撕裂、側切、大出血、胎兒缺氧等可能狀況,心裡也是沒數的。
我表姐本來選擇的是順產,待煎熬六、七個小時後,實在受不了了,最終在醫生的幫助下剖腹產生了第一個寶寶。
我當時生頭胎也很吃力,倒是同病房的一個90後小姑娘,沒多久就把孩子生下來了,醫生說是難得的超快順產。
是的,同樣是選擇順產,也有煎熬時間長短的區別,是2小時快速生娃還是煎熬48小時,取決於多方面因素。
01順產產程的長短,取決於六個因素:
1、準媽媽的年齡
這一點想必大家都清楚,順產不僅需要準媽媽忍耐劇痛,還要使出全身氣力,對身體機能和皮膚彈性也有一定要求。
通常情況下,還是處在最佳生育年齡階段的女性更佔優勢,至於高齡產婦,最好根據醫生的建議選擇生產方式,剖腹產母子平安才是最重要的。
2、有無生產經驗
生過寶寶的準媽媽從理論上來講,肯定會比沒有生產經驗的頭胎孕媽好一些。
因為有了第一胎的經驗,再次生產從生理到心理都會有足夠的準備,相對來說產程也會短不少。
3、胎寶寶的實際情況
順產是否順利,很大一部分取決於胎寶寶的狀況。表姐之所以臨時改成剖腹產,就是因為胎寶寶臍帶繞頸的狀況不太好,順產的風險較大。
其次,還有一些胎寶寶體型較大,如八斤以上的「巨嬰」,想通過產道真的很吃力。
這就需要準媽媽孕期注意保持體重了,最好控制胎寶寶在六斤左右,這樣對雙方都好。
4、骨盆狀況
準媽媽的骨盆也因人而異,那些骨盆較寬、結構正常的,才能滿足順產條件。
而骨盆較窄或其他狀況儘量避免順產,安全最重要,剖腹產出生的孩子一樣健康聰明。
5、胎位
胎位是否較正直接關係到生產方式,這事馬虎不得。
到了預產期前,醫生通常會以此判斷應該採取何種生產方式,不要自己做決定,遵醫囑就可以了。
6、心態
自古有云:生孩子就是在鬼門關走一趟,可見生產無小事,生命最重要。
也正因此,會讓很多準媽準爸害怕緊張,特別是在生產前一段時間,產婦的肌肉緊張甚至會刺激宮縮,這都超不利於生產。
因此,提前做好心理建設很重要,學習相關知識是最好的。
家屬需要及時關注準媽媽的狀態,及時安撫,讓她從容迎接寶寶的到來。
超快順產雖然要求嚴格,不過我們可以提前做工作,降低順產時可能遇到的風險狀況。
02從這六個因素入手,順產生寶寶有哪些技巧?
1、控制飲食,保證胎寶寶體重符合順產標準
當準媽媽從懷孕前期的孕吐狀況(有的準媽媽沒有,也正常),慢慢過渡到正常飲食的後期時,胎寶寶也進入了快速增長期。
這時無論準媽媽還是胎寶寶,都需要更多的營養,食慾自然會大增。
但一定要適當增減食量,控制好食物的種類,保證營養均衡的同時,也要覺察體重的變化,一般情況下整個孕期控制在增加25斤以內比較好,儘量不要食用太多含糖量高的水果。
2、鍛鍊身體,保證體力
傳統國人認為保胎的基本功課就是減少運動,甚至一天坐著不動才好,事實上這是錯識認知。
這與古時女性參與體力勞動量過多有關,才會因為勞作過多導致胎寶寶出事故,故而古人認為準媽媽應多休息保胎。
時至今日,我們的生產力結構發生巨大變化,懷孕期間應當適當做些瑜珈、散步等運動,增強身體素質,順產也會更容易。
PS:不要過激運動,儘量避免穿高跟鞋。
在家裡不外出時,可以適當做下蹲或扎馬步等動作,更有利於順產,每天堅持半個小時左右就可以,感到不適就趕緊停下。
3、多練習分娩動作、用力等技巧
這方面網絡視頻有很多教程,方便的話可以找來看看,或請專業老師指導。
首先就是盤腿坐在瑜珈墊上,呼吸慢慢配合宮縮的節奏,這要靠準媽媽自己摸索,然後就是練習吸氣、憋氣,直到宮縮陣痛結束再呼氣。
以上是深呼吸,接下來還有淺呼吸:用嘴吸入一小口氣後,再慢慢輕輕呼出。
4、劃重點:定期檢查
產檢是重中之重,不可忽視和小瞧,更不要提以前古代等,因為那時的產婦和胎兒的死亡率也是現在人難以想像的龐大數字。
愛惜自己和寶寶的生命,產檢是必須必須必須的!
進入孕晚期,檢查日期排得較密是正常情況。如果想順產,那麼每次檢查時一定要確認胎寶寶的頭部和位置狀況,如果是臀位或橫位,那麼要及時調整。
當然,前面也提到了,準媽媽的骨盆也需要符合條件。
保證做到以上這幾點,在遵醫囑的情況下,準媽媽們要好好調整一下心情。
不過順產時也可能面臨其他緊急情況,這時緊急改為剖腹產也有可能,請以生命為重。
大數據表明,剖腹產的孩子並沒有什麼不同,老一輩人沒有經歷過才會抵制(一如某地老人會覺得床和炕太熱會導致不孕一樣,北方人的熱炕用了幾千年也沒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