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生孩子是女性生命中「過刀山」的一關,有些人半個小時就結束了戰鬥,有些產婦卻要折騰24個小時,無論是宮縮、開骨縫、破羊水都要經過好一番折騰,疼得死去活來。
同樣是生娃,為什麼有人快有人慢呢?其實主要跟產婦有關,孕期適當的調整是可以有效減少生產時長的。
都是生孩子,為什麼有的人分分鐘搞定,有的人卻總是「拖拖拉拉」?
臨床研究顯示,產程是指從開始出現規律宮縮直到胎兒胎盤娩出的3個產程階段:
第一產程:上手術臺前的宮縮階段,第一次生產的孕婦可能需要12個小時左右,生產過的孕婦需要約7個小時。第二產程:在手術室生產寶寶的全過程,第一次生產的孕婦需要2個小時,生產過的產婦可能幾分鐘,也可能長達1小時。第三產程:指在胎兒成功分娩後期的胎盤、胎膜剝離過程,這個時間普遍比較短,不會超過半個小時。
從數據來看,有過生產經驗的產婦確實比初產婦生產時間快,不過有些經產婦用時比初產婦還長,即便都是初產婦用時時間長短也存在差異,主要是以下4個因素造成的,絕大多數跟孕婦有關。
1)產婦的盆骨寬度
俗話說「屁股大,好生養」,盆骨寬大的女性更有利於開骨縫,產程也更順利。
產婦可以提前測量自己骨盆寬度,採取仰臥位測量盆骨內側之間的距離,如果測量值在23~25cm都是正常值,小於23cm的屬於小骨盆產婦,可能生產用時更長。
2)產婦的年齡值
老人經常催年輕人要孩子,也是為了孕媽著想,高齡產婦生產時精力、體力跟不上,生產時間延長痛苦也會加劇。
最佳的生產年齡是22-30歲,超過30歲的都屬於高齡產婦,尤其是第一產程時宮縮容易出現無力,很多高齡產婦也因此選擇了剖宮產。
3)產婦懷孕前後的體重差
孕期過量的營養補充會引起產婦體重增加,一方面腹部脂肪增加,腹肌收縮力變弱造成生產慢,另一方面胎兒巨大也會引發難產、產程過長。
一般來說,孕期前後體重增長最佳值是18斤到25斤,超過25斤的孕媽生產過程會延長。
4)產婦對生產技巧的了解
經產婦之所以比初產婦用時短,主要是掌握了一定的生產技巧,新手產婦應該在孕晚期接受生產知識培訓,正確看待生產過程,學會合理地分配用力,避免在第一產程耗盡力氣,第二產程無法進行導致生產困難。
順產分娩有快慢,2小時還是24小時?想最快「卸貨」你得這樣做
產程快慢除了以上4因素外,也可以通過人為幹預縮短時長,想要減緩生產疼痛達到最快「卸貨」可以這樣做:
1)選擇「導樂陪伴分娩服務」
據調查,我國孕婦生產使用「導樂陪伴分娩服務」的約23%,成功順產率99.8%。
這種服務是指在孕婦生產過程中一對一的科學引導,一來緩解孕婦緊張的情緒,二來採用熱敷、按摩、穴位刺激等減輕痛苦,還可以有效延緩生產用時。
2)產前進行合理的助產運動
美國託馬斯傑佛遜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孕期運動的女性剖腹產率低,生產時間短。
孕媽們可以參加助產班或者自己在家練習,比如:孕晚期產婦可以每天睡前練習下蹲動作,一天5次,合理的下床活動等。
3)打催產素或人工破水
這種方式一般是醫院針對生產困難的產婦使用的,可以人為地加快宮縮,加快生產進程,但是存在胎兒缺氧的危險,要謹慎選擇。
今日話題:你生產時用了多久?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