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主廚打到差點精神崩潰,現在自己開的餐廳被評為米其林三星

2021-01-10 軒轅書評

每天一本書,強壯中國人,hello大家好,這裡是軒轅書評。

在日本有一位米其林3星的餐廳,餐廳供應的料理,是一位日本主廚做的法餐。日本主廚與法餐之間,居然能夠擦出火花,應該是很有意思的一本書。

人物傳記不能保證100%真實

這本書的書名是《天才主廚的絕對溫度》,作者是日本的石川拓智,這位「天才主廚」講的是誰?就是HAJIME餐廳的創始人米田肇的故事。這一本人物傳記。

我們為什麼要評論一本人物的傳記,還是一位米其林三星的主廚的傳記作品?

要知道大部分的傳記寫的都是某一領域非常成功的人,作者行文無法完全擺脫個人主觀色彩,像攝影機一般客觀描寫主人公的事跡。同時,為了作品的可讀性,作者往往都會有意無意地拔高人物形象,挑選一些有趣的耀眼的故事呈現給讀者。

所以讀一本人物的傳記,千萬不要把它當成一本成功學的書來讀,所有的傳記都不是成功學。

評論得更尖銳一些——所有傳記的真實性都值得懷疑。

讀傳記,要借鑑而非模仿

那我們為什麼還要評論這樣一本書?因為所有的傳記都具有借鑑意義。

讀傳記,不能邯鄲學步、亦步亦趨,簡單模仿傳記人物的言行,應該學會借鑑人物的思維方式、行為理念、人生態度。

換句話說,擇其善者而從之。不適合自己的內容,一定要果斷放棄。

傳記的人物可以成為我們心目中的榜樣,但絕不能成為照搬照抄的刻意模仿對象。

今天之所以要評價一本關於米田肇的書,也是因為米田肇這位大神特別有借鑑意義。

接下來,我們分「問題-答案-觀點」三步,評論此書。

問題

我們今天的問題就是——

一位日本人真的能夠做好法餐嗎?

答案

答案都在《天才主廚的絕對溫度》這本書裡,我讀完這本書之後,對於上述問題的答案是這樣子的——

一位日本人是完全可以做好一頓法餐的,他做出來的法餐甚至比正宗的法餐更加像法國人的料理;但是一位日本人又永遠不應該做出正宗的法國菜。

因為頂尖的主廚都是在創造料理,而非模仿料理。

工資交了學費

這麼說可能有點抽象,我們看一看米田肇的大致經歷,就會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答案了。

這本書在前1~4章基本上都是在講,他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走上成為法餐主廚這條路的。

米田肇從很小的時候就有一個「法餐夢」,他從小的夢想就是要做一個一流的料理人,工作以後他還辭掉了收入和待遇都非常不錯的一份工作,然後把工作掙來的錢全部交了學費。

什麼學費?就是上廚師學校的學費。

講到這裡,我估計十之八九的人都應該認識到了,自己和米田肇根本就不是一類人。

我覺得,可能只有那些真正特立獨行,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才能夠下定這種類型的決心,所以他真的是非常厲害的、有決心的日本主廚。

被打到差點精神崩潰

後來他先在學校裡面學了一年的烹飪理論之後,就去一家法餐廳實習,在後廚被這家法餐廳的主廚給打到差點精神崩潰!

然後,他換了一家實習的飯店,慢慢學會了如何當好主廚的助理。

接著,他跑到了法國,好不容易拿到了在法國合法受僱工作的外國人必須獲得的、很難申請下來的工作許可證,在一家以魚類菜餚為招牌的餐廳裡,成為了魚料理部門的主廚。

此後,他回到了日本,到一家非常出名的餐廳工作,這個餐廳叫米歇爾·布拉斯餐廳。米歇爾就是餐廳的創始人。

米歇爾的精湛廚藝讓米田肇認識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米歇爾教給米田肇最重要的一個道理:如果認為這已經是完美的話,其實並非完美。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只有永遠追求完美的姿態。

這個道理咱們中國人都懂,因為我們都聽過一句廣告詞叫做: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暴露年齡了……)

找店鋪找了15個月

過了一段時間,米田肇辭職,想去創辦一家自己的店鋪。那想要自己開店,必須找好店鋪位置。

這一找可了不得了,他找了多長時間呢?找了15個月!

也就是有一年多的時間,這傢伙就沒工作,天天只幹一件事,早出晚歸找開店鋪的地方。

你想,對店鋪位置執著到,花一年多時間單幹找位置這一件事兒,可見這個人根本就不是普通人,對吧?

更狠的還在後面。

為了「入口即化」測量口腔溫度

他開了這家HAJIME餐廳之後,為了讓這家餐廳的菜更好吃,想要做到「入口即化」的效果,就去測量人體口腔的溫度……

那這個口腔溫度是多少度呢?人體口腔的溫度是36.4度……

只有食材在這個溫度下融化,才能夠達到令人驚豔的、所謂「入口即化」的效果。

這就是,《天才主廚的絕對溫度》這本書書名的來歷。

從米其林三星到真正頂級的料理

所以,也不難想像這麼執著的一個人開的餐廳,能夠在一年零五個月之後就被評為了米其林三星餐廳。

至此,這個故事應該就能夠完美收官了,對吧?並沒有。

雖然他做的法餐,讓自己的餐廳被評為了米其林三星餐廳,但他不止於此。(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米田肇覺得,自己不應該去模仿,作為日本人不應該依賴法餐的文獻、法餐的文化,否則是做不出屬於自己的料理的。

所以他不再刻意模仿法餐,刻意要求自己非得做出正宗的法餐,他放下了包袱,撤掉了法餐的招牌。(餐廳原先的名字不是只有HAJIME,HAJIME後面還跟著一段法文,叫Hajime RESTAURANT GASTRONOMIQUE OSAKA JAPON)

他開始潛心研究新的菜品、新的菜式。

所以這本人物傳記的最後結局就是,米田肇這位主人公走上了深入研究美食學的道路。

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一位日本廚師是完全可以做出正宗的法餐的,但是一位頂級的日本廚師,又不應該把自己局限於單純的模仿法餐。因為如果只是刻意模仿的話,他也許永遠做不出真正的好吃的料理來。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的軒轅書評,不知道你聽了這期的書評有什麼樣的感受?

千萬記住:不要模仿,而要借鑑。

明天的軒轅書評咱們接著聊,明天見,拜拜。

相關焦點

  • 米其林三星餐廳主廚都在玩什麼?(法國篇)
    法國的三星主廚們,烹飪理念真是各有特色。近日,2018年法國米其林指南正式公布。顯然,今年也是法國餐廳的好年頭——2家三星餐廳、5家二星餐廳、50家一星餐廳,共57家新餐廳強勢入榜。另外,今年,法國米其林指南還有一件不同尋常的事情發生:Le Suquet 餐廳的主廚Sébastien Bras,成為史上第一位要求去掉三星的主廚,他也如願以償退出了米其林指南。米其林指南發布會現場米其林指南三星大廚,都在玩什麼?
  • 《天才主廚的絕對溫度》米其林三星主廚成長記錄,高手這樣開餐廳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一個名叫米田肇的數學天才,開了一家法餐廳,僅僅一年多就摘得米其林三星的故事。米其林星級餐廳,是幾乎所有餐廳都想獲得的榮耀。米其林一星,意味著在同流派的菜系中特別優秀,二星,意味著即使有些麻煩,也值得專程找去吃,而米其林三星,意味著為了這餐飯,值得遠渡重洋,到訪這個國家和城市。
  • 隱匿在南寧的米其林三星法國餐廳主廚
    三星 ★★★:「值得特別安排一趟旅行前去造訪」,於餐館和主廚來說,都是至高無上的榮耀,代表餐廳的出類拔萃。 由於米其林三星級嚴苛的評定標準,米其林三星級餐廳也一直是食客們心中遙遠的「味蕾夢幻」。在中國,澳門新葡京酒店的「天巢法國餐廳」便是那個「夢幻」。
  • 「不歡迎中國人」的德國主廚道歉,其餐廳被米其林除名!
    之後,該主廚道歉稱自己的言論缺乏考慮,是完全錯誤的。5月15日晚間,米其林指南官方發布聲明稱,已將這家餐廳從官方網站的推介榜單上移除。錯誤言論惹眾怒火速道歉難獲諒解德國《萊茵郵報》14日報導說,德國西部城市杜塞道夫的米其林星級餐廳「舟上餐廳」 主廚讓-克洛德·伯吉爾,近日因為在臉書上寫復工通知時聲明「不歡迎中國人」就餐,引發種族歧視指控浪潮。
  • 他被稱為「壽司之神」,經營的壽司店,連續兩年被評為米其林三星
    他被稱為「壽司之神」,經營的壽司店,連續兩年被評為米其林三星在日本一個地鐵站的小角落裡,有一家壽司店,這家壽司店裡面只有10個座位,廁所還在店外。但是卻連續兩年被評為」米其林三星「,這家壽司店的老闆已經90多歲了,他也是壽司店的主廚,被大家稱為」壽司之神「。是全世界年紀最大的三星主廚。據說他的壽司店是全世界最難預定的餐廳之一,想要吃他做的壽司,得提前一個月預定。
  • 韓國主廚起訴米其林:被評星上榜,是對自己的侮辱
    首爾義大利餐廳Ristorante Eo主廚Eo Yun-gwon質疑評判,起訴米其林這位49歲的主廚11月15日在自己臉書帳號發帖,「我已對米其林指南提出起訴,因為其違背餐廳意願而強行把餐廳列入榜單且沒有明確的標準」,同時附上了首爾中央地區檢察廳的收據。
  • 六位既漂亮又厲害的世界米其林餐廳女主廚.
    是來自巴西的Helena,她曾在義大利的La Torre and Sadler和西班牙的El Celler de Can Roca等著名餐廳工作,後來和丈夫Daniel Redondo一起開辦了融合巴西和西班牙風格的餐廳Mani,簡單而特色的「巴西風」創新料理,讓她成為將南美美食傳播到全世界的先驅。
  • 《米其林指南新加坡 2019》首度出現兩家三星餐廳
    圖片來源:小康和米其林三星Les Amis(法國菜)Odette(時尚法國菜)自從蟬聯 2 年三星的侯布雄餐廳(Jol Robuchon Restaurant)關門後,去年三星席位因此空懸。今年 Les Amis、Odette 雙雙從二星晉升三星,為新加坡守住這項餐飲評鑑的最高榮譽。亞洲最佳餐廳、世界最佳餐廳第 28 名的 Odette,今年在米其林也大放異彩。主廚 Julien Royer 與臺北二星餐廳態芮主廚何順凱,兩人曾在新加坡餐廳 Jaan 共事,私交甚篤的他們也一起在臺北辦過聯手餐會。
  • 歐洲行|丹麥唯一的米其林三星餐廳 Geranium
    最新一期《米其林指南北歐國家 2020》已於 2 月 17 日在挪威舉行頒獎典禮,名氣響亮的 noma 再度與最高榮耀錯過;而相對低調的 Geranium 則是延續了丹麥哥本哈根唯一一間三星餐廳的美名。
  • 米其林評級不靠譜?丹麥唯一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廳因衛生不合格被罰
    中國日報網11月25日電(沈洋)作為美食界的權威指南,《米其林指南》是很多人選擇美食的重要參考,米其林餐廳的評審規則也被認為是相當嚴謹公正、甚至有些苛刻的。然而,米其林餐廳評級真的像人們想的那樣靠譜嗎?
  • 2021北京米其林指南出爐 2家餐廳摘得「三星」
    【2021北京米其林指南出爐】11月16日,2021北京米其林指南榜單正式發布。其中,1家新晉三星餐廳、1家新二星餐廳和7家新一星餐廳誕生,同時揭曉的還有51家「米其林餐盤」餐廳和17家必比登餐廳。據介紹,共2家北京餐廳摘得「米其林」三星,分別為京兆尹、新榮記(新源南路)。新榮記(新源南路)去年就被評為了米其林三星,而去年被評為二星的京兆尹今年晉級三星。
  • 米其林三星餐廳被吹捧的如此厲害,確定不是賣輪胎的?
    第一次聽見米其林餐廳是在電視節目當中,節目把米其林餐廳講述的如何高大上,裡面的廚師又是如何厲害;這無疑令我產生了探知欲,那麼米其林餐廳究竟是什麼?於是我開始上網查詢------米其林是做輪胎?怎麼又牽扯到餐廳了?按照國人的思維,這個兩個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 米其林三星主廚配方大揭秘,大咖聯袂上演特色法式甜點文化節
    首先是來自法國的世界冠軍&米其林三星主廚Julien Alvarez為我們帶來的甜點Demo秀。作為業內知名的米其林三星主廚,曾就任於多家米其林餐廳,除了甜點技術過硬以外,還參加了很多甜點書籍的編撰,在甜點教育事業上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好老師!
  • 美國米其林三星主廚認為,廚師不需要迎合任何人
    這個夏天,東亞地區最引人注目的餐飲動向,莫過於美國加州納帕 The Restaurant at Meadowood 的米其林三星主廚 Christopher Kostow 進軍深圳,於福田香格裡拉大酒店頂樓開設餐廳 Ensue。
  • 德國餐廳主廚稱「不歡迎中國人」 被米其林指南除名
    北京青年報記者5月16日了解到,針對位於德國杜塞道夫的「Im Schiffchen 」(舟上)餐廳主廚Jean-Claude Bourgueil(讓-克洛德·伯吉爾)的歧視性言論,米其林指南5月15日深夜發布聲明表示強烈譴責,並立即從官方網站的推介榜單上移除「Im Schiffchen
  • 日本傳奇壽司店被米其林摘星 曾招待美總統歐巴馬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從指南開始發布到去年為止,「數寄屋橋次郎總店」已連續12年被評為米其林三星餐廳,但由於該店現已不再接受一般客人預約,因此不再具備評選資格。另一家連續12年摘得三星的知名壽司店「Sushi Saito」也因為同樣的原因從榜單上消失。
  • 一家新的米其林三星餐廳誕生,米其林綠星首次在中國頒出!
    1家新晉三星餐廳、1家新二星餐廳和7家新一星餐廳誕生,第二版北京米其林指南繼續展現北京不斷進取、蓬勃發展的美食業態。新版指南共收錄98家餐廳入選,其中2家三星餐廳,2家二星,26家一星,17家必比登推介餐廳和51家米其林餐盤餐廳。米其林指南更在中國首次推出米其林綠星獎項,旨在褒獎推動可持續餐飲的模範餐廳。
  • 德國米其林主廚公開歧視中國人,被狂噴後道歉……網友:不接受!
    要知道,這名主廚在當地頗有威望,他在法國中部出生,並於70年代來到德國接手Im Schiffchen。早在1987年,他就被評為米其林三星廚師,並且這樣的評級他難能可貴地保持了19年,Im Schiffchen也在2007-2018年之間被評選為米其林二星餐廳。但是,無論手藝再怎麼好,這樣的言論都是絕對無法容忍的。
  • 全球十大熱門目的地米其林三星餐廳
    根據米其林餐廳指南的評星標準,一顆星指「值得」去造訪的餐廳,是同類飲食風格中特別優秀的餐廳;兩顆星則是餐廳的廚藝非常高明,是「值得繞遠路」去造訪的餐廳;而三顆星是「值得特別安排一趟旅行」去造訪的餐廳,有著令人永誌不忘的美味,據說值得打「飛的」專程前去用餐。
  • 米其林公布廣州指南,但沒有二星三星餐廳
    廣州成為繼上海之外中國大陸第二個米其林發布當地指南的城市,令人意外的是,被認為是美食之城的廣州一共只獲得了八顆星。廣州沒有二星和三星的餐廳,一星餐廳有 8 家。除了「必比登推介」( 20 家人均在 200 元以內的餐廳)和「米其林餐盤推薦」(35 家「享受到以新鮮食材精心烹製的優質美味菜」餐廳),《米其林指南廣州 2018》增添了兩個特別獎項,手工製作伊面超過 50 年的的堅記獲得「傳承匠心獎」;主營煲仔飯啫八則被授予「活力粵菜獎」。一共 63 家餐廳被收錄進《米其林指南廣州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