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節氣,是一種智慧的結晶,有深厚符號文化價值。今天是2019.6.27,問了度娘,歷史中的今天有許多事。而今天對於我來說,是人生中值得記憶的一天,是昌化石文化的蝶變,是值得記錄昌化石文化歷史的一天……
6月27日,浙江每石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與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舉行捐贈儀式。
浙江大學是世界名校高等學府,每年向社會輸出無數人才,是杭州城市文化中重要的部分,是我們每個浙江人無比的驕傲。
今年畢業之時,公司將向浙江大學畢業生捐贈萬枚昌化石印章,每一枚印章都刻有浙大校訓和浙大校徽。國石文化進浙大,求是精神是浙大精神,也是印章之精神。
「國石文化進浙大,讓昌化石迎來了一次華麗轉身。」李賽文部長說,浙大學子分布在全球各地,這枚印章不僅是母校留給學子們的牽掛和『浙大人』身份的象徵,也是對臨安國石文化最好的一種宣傳推廣,求是精神賦予了昌化石更多內涵,對於打響臨安昌化石國石文化品牌意義重大。
印者,信也,遊於方寸之間,醉於朱白之美,小至一人,大至一國,執印章為信物,輕輕一蓋,雖天地不可改其性。
昌化,山清水秀,物產豐富,人傑地靈,在神奇的北偉30度,是杭州的一個美麗小城,這是賦予我一切的故鄉。在這裡更有上天恩賜的一塊國之瑰寶,印石皇后。我從事昌化石行業三十載,從開採,加工,設計,交易,收藏到現在研究昌化石及它內在的文化與作用。昌化石不僅是珍貴稀有的寶石,更有國石文化的價值,當中非常之重要組成部分,印信文化。昌化石·求是印,由此,一大幸事!
捐贈儀式上,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向浙江每石文化創意有限公司頒發捐贈證書,並贈送校盤。浙江大學黨委書記、教育基金會理事長任少波,浙江大學副校長、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羅衛東,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教育基金會理事鄔小撐,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李賽文出席捐贈儀式並代表臨安方向浙江大學捐贈印章。昌化鎮黨委書記羅愛芬出席捐贈儀式並代表接受校盤。
任少波書記說:「由臨安昌化石雕刻而成的印章,不僅是一份畢業禮物,更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印章底部特意留白,是對學生們的期許,希望他們作為一名『求是之子』,能夠自我鐫刻,秉承求是創新的校訓,書寫自己美好的未來。」
「求是印」,靈山之石,細膩溫潤凝結,變化萬千。求是之精神,浙大之符號,母校之寄託。求是之子,天之驕子,浙大每一位學子之榮譽。
「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浙大人共同價值觀和「海納江河、啟真厚德、開物前民、樹我邦國」的浙大精神。
偶然,必然,有許多之事就如此,發心之善,為人之真,人生之美事,每一塊石頭都是故事!在時空與時間中,一個人是在不斷自我篆刻印章的過程,刻好大寫之人是每個人的追求!印章契約之精神,誠信之符號,古人之智慧,是每個炎黃子孫之驕傲。每人一印最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