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嵐清同志贈送清華大學校訓篆刻印

2020-12-25 清華大學新聞網

李嵐清同志贈送清華大學校訓篆刻印

清華新聞網10月28日電(記者 柳 夏)10月26日,《中國部分高校校訓篆刻作品選》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首發式。該書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收錄了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國務院原副總理李嵐清的184方篆刻作品,其中除8方涉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教興國和德智體美外,其餘176方均為高校校訓,為清華大學篆刻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訓收錄其中。這些篆刻作品,使用的書體主要為小篆和大篆,規範典雅,富於美感。本書也是國內首次以校訓為內容和題材,集中創作並結集出版的篆刻作品集。

在首發式上,清華大學獲贈李嵐清同志篆刻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訓印章。該印章尺寸為5.0×5.0×6.8釐米,昌化石印材,邊款刻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贈清華大學,李嵐清甲午初冬」行草字樣。

 李嵐清為首都高校師生帶來關於「知識分子與文化修養」的精彩講座。

首發式結束後,李嵐清還為首都高校師生帶來一場關於「知識分子與文化修養」的精彩講座。他表示,校訓是一個學校文化的組成部分,同學們需要理解、銘記、踐行校訓。退休後李嵐清重拾年輕時的愛好,通過篆刻這一形式表現大學校訓,希望能使小眾藝術與大眾藝術相結合,使古老藝術與時代相結合。

 清華大學獲贈李嵐清同志篆刻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訓印章。記者 張 宇

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緣起於梁啓超先生在清華的一次演講。1914年11月5日,梁啓超在清華大學給清華學子作了題為「君子」的演講,他以《周易》的兩個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激勵學子努力成為「真君子」,自勵猶如天體之運行剛健不息,果敢堅毅,奮發圖強;又如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以博大之襟懷容載萬物。梁啓超的演講深深激勵了清華學子,後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被鑄入校徽,高懸於清華大禮堂的上方,成為師生共同遵守的校訓。 

清華校訓精闢地概括了中國文化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關係的深刻認識與辯證的處理方法,強調人們要效法天地,在學、行各方面不斷去砥礪踐行。事實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也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與民族性格的重要表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脈相承。因此,清華校訓不僅在清華師生、校友中不斷傳承,在全社會也廣為傳播。

隨著時代的發展,「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精神也在不斷升華演進,涵蓋了雪恥圖強的愛國奉獻精神、嚴謹求實的科學求真精神,海納百川的包容會通精神和人文日新的追求卓越精神。一批批清華學子秉持校訓精神,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條戰線上無私奉獻,艱苦奮鬥,為國家為民族乃至人類文明創造了傑出業績。

 

編輯:蕾蕾

相關焦點

  • 李嵐清同志為西北大學贈送校訓篆刻作品(圖)
    李嵐清同志為西北大學贈送校訓篆刻作品(圖)    西北大學    2016-06-23  大 中 小
  • 英文版<中國印-李嵐清篆刻書法藝術作品集>首發
    中國經濟網倫敦11月1日訊(記者王傳寶)《中國印-李嵐清篆刻書法藝術作品集》英文版首發式日前在倫敦舉行。    該書由英國麥克米倫出版集團、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聯合出版。    全書收錄了李嵐清先生461方篆刻及部分書法作品,涵蓋中國篆刻、世界文化、中國文化、當代中國和生活情懷五大部分。整本書以印、詩、書、畫、圖片、文字結合的豐富形式,讓人在欣賞和閱讀中走進篆刻書法藝術世界。
  • 李嵐清:藝境情懷說篆刻
    李嵐清篆刻的「北京精神」印章  我刻這幾方「北京精神」印章,基本上用的是傳統篆刻風格。既然是「北京精神」,肯定要用篆書來刻,也要考慮讓普通人都能夠看懂。後來,因為分管文化教育,有機會參觀過一些大師的作品,我再次對篆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萌發了退下來後要研習篆刻的想法。  在我開始學篆刻的時候,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同志曾「警告」過我,學篆刻要小心,是會上癮的,他的父親潘天壽就是一個例子。我當時想,自己是個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應該不存在這個問題,但最終還是被他言中了,我也很快刻上了癮,而且一發不可收。
  • 李嵐清學篆刻上癮:為了一方印不睡覺也要刻完
    李嵐清2003年,我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我給自己的退休生活規劃為八個字:「健身健腦、讀書創作」。  健身,主要靠體育運動;健腦,主要是研究音樂、繪畫、篆刻等藝術門類。  後來,因為分管文化教育,有機會參觀過一些大師的作品,我再次對篆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萌發了退下來後要研究篆刻的想法。  在我開始學篆刻的時候,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同志曾「警告」過我,學篆刻要小心,是會上癮的,他的父親潘天壽就是一個例子。我當時想,自己是個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應該不存在這個問題,但最終還是被他言中了,我也很快刻上了癮,而且一發不可收。
  • 《中國印·李嵐清篆刻書法藝術作品集》在英首發
    人民網倫敦10月31日電 (記者 李文雲) 由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和「中國印·李嵐清篆刻書法藝術展」組委會聯合主辦的《中國印?李嵐清篆刻書法藝術作品集》(英文版)首發式31日在倫敦千禧酒店舉行。   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文化部副部長趙少華、外交部原副部長王英凡以及「中國印?
  • 《中國印·李嵐清篆刻書法藝術作品集》(英文版)在倫敦首發-光明...
    本報倫敦11月1日電(記者戴軍)《中國印·李嵐清篆刻書法藝術作品集》(英文版)的首發儀式10月31日在倫敦舉行。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文化部副部長趙少華、前外交部副部長王英凡以及「中國印·李嵐清篆刻書法藝術展」組委會代表、中資企業、華人華僑及華商企業代表、中國駐英各新聞媒體記者、英國政治、文化、教育以及工商界的知名人士和專家學者、大英博物館、英國出版機構代表及當地媒體記者等100多人出席了儀式。
  • 《中國印·李嵐清篆刻書法藝術作品集》英文版在倫敦首發
    新華網倫敦10月31日電(記者白旭 董翔)《中國印·李嵐清篆刻書法藝術作品集》英文版首發式31日下午在英國倫敦梅費爾千禧酒店舉行。
  • 篆刻的五種印風
    據筆者所知,1980年「首屆全國書法篆刻展」上,馬國權先生以集楚簡文字的形式創作了一幅書法作品,其後,以楚簡文字入印風氣漸濃。據王慶忠、孫玉華統計,楚簡文印在「八屆全國展」中約佔全部篆刻作品入展的5%,在「首屆青年展中」佔6%,在「全國五屆篆刻展」和「西泠印社第六屆篆刻評展」中分別有9位和10位印人刻楚簡文印入展,在近幾年中國書協或西泠印社主辦的篆刻展中,楚簡文印也屢見不鮮,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 篆刻的名稱與發展:關於改「篆刻」為「印學」
    我們所知最早使用「篆刻」一詞的楊雄,正是隸書大量普及以後的漢代人。漢以前的印章刻制不可能叫「篆刻」,即便是漢以後「篆刻」的稱呼也是少之又少。在印史中可以看到當時多是以「琢璽」、「鑄印」、「制寶」等稱呼的。篆刻的「篆」宇,古寫作「瑑」,從玉(說文的註釋上說明:「圭璧起兆,瑑也。」)
  • 「百年金石·漢上印風」篆刻展 在武漢博物館啟幕
    」學術研究活動暨篆刻展覽開幕式在武漢博物館隆重開展。武漢市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李蓉向武漢博物館捐贈《筆墨當隨時代——武漢當代篆刻家原拓印譜》,武漢博物館館長王瑞華向武漢市文聯贈送紀念品,武漢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王開學接受收藏證書和紀念品。
  • 珠海市委市政府向中山大學贈送校訓石
    珠海市及中山大學有關領導為校訓石揭幕  中山大學黨委書記李延保接受珠海電視臺記者專訪  南方網訊 值中山大學八十年華誕之際,珠海市委、市政府向中大贈送校訓石為賀。  珠海校區校訓石揭幕儀式於11月11日下午在教學實驗大樓廣場舉行,中大黨委書記李延保教授,副校長徐遠通教授、喻世友教授,珠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黃曉東同志出席了揭幕儀式,並一同為校訓揭幕。  中大大學校訓為「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是孫中山先生在創辦中大之初錄用《禮記·中庸》親筆題寫的。
  • 【江南鴻印】尋覓羅靜遠:江財校訓校歌的締造者
    12月16上午,黨委宣傳部羅慶輝、郝海濤兩位同志到羅靜遠出生地南昌縣小藍鄉現場採訪,經人介紹首先來到柏林村(該村羅氏人口較多),在村委會書記羅賢訪幫助下查閱該村羅氏族譜,在查找無果後,賢訪書記提出羅靜遠先生可能是小藍羅家村人,於是熱心幫助我們聯繫到羅家村的羅來龍先生。
  • 「中國印」世界矚目 廣西篆刻藝術館圓滿落成[組圖]
    中國(廣西)篆刻藝術館是文化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發展合作戰略協議項目具體落實的成果,也是全國首家以「篆刻藝術館」命名的展示平臺。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王文章院長的指導和關懷下,中國(廣西)篆刻藝術館圓滿落成,填補了中國篆刻藝術作為藝術館方式進行展示、交流傳播的空白。同時,這也是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為篆刻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做出的又一項重大貢獻。
  • 清華大學校訓的由來
    清華校訓源於周易大家都知道清華大學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但你知道是咋來的嗎?它源於周易乾坤二卦,卦辭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公告欄公司福利來啦!!! 為了慶祝易道園公司周年慶, 公司將免費為二十名幸運學員贈送風水葫蘆。 我們的葫蘆不是一般的葫蘆。 而是根據每個學員不同的命理八字和實際的問題需求, 由立體風水創始人劉老師親自為其畫符配色、量身定製的葫蘆。 真正的做到順應天時,巧借地利, 完善人和。
  • 從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想到了什麼
    今天下午,在新華社辦公廳等部門辦完事後,被車接走直接到了清華大學,進南門後拐進一個小院子裡,看望一位學界老前輩,也是山西臨汾老鄉。他原本在陝西工作,是一位上級領導的老師。那位上級領導同志從陝西出來後,到福建寧德,福建省委,浙江省委等地擔任領導……但是,他官當的很大卻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老師,後來他的老師調進清華大學。負責著一些研究與教學工作,包括那位上級領導外地來的老同學與老朋友來了京城,都是清華大學這位老鄉大哥教授負責接待。他這是可是厚德載物的行為。今天下午,在清華大學南門口,粉刷一新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赫然在目。
  • 將軍印篆刻講堂五十九
    這些將軍印章,風格多樣,或端正渾穆,或爽利超逸,或奇險不羈,獨步印壇,是後世學者學習借鑑的寶貴材料依據。將軍印的出現,使古代篆刻的藝術風貌發生了重大變化,西漢以前,鑄印居多,無論印文結構,還是格局風貌,都有一個穩定模式。將軍印是在已製成的印材上鐫刻成字,且大多急就而成,所以線條更為率真,與其他官印所呈現的雍容形成強烈對比。
  • 【校訓如燈】清華大學校訓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校訓原本一個由日本引進的舶來詞,在辭海中沒有對校訓的解釋。最早對 「校訓」概念進行解釋的是舒新城主編、中華書局1930年出版的 《中華百科辭典》,它對「校訓」的解釋是:「學校為訓育之便利,選若干德育條目製成匾額,懸見於校中公見之地」,「目的在於使個人隨時注意而實踐之。」我們將陸續分享,古今中外的名校校訓。今天,先品讀清華大學校訓。
  • 清華大學的校訓
    原載清華大學校史館網站,原題也談清華校訓。
  • 篆刻入門:三種印式與10方漢印臨摹樣本
    這裡所指的三種印式,是指三種不同篆書文字入印的印章表現形式。篆刻是古典藝術,而古典的印式種類當然並不只有這三種,只是我們認為這三種印式較為經典,我們把了解這三種印式作為篆刻學習的入門鑰匙,了解這三種印式是為了給初學者找到提綱挈領的入門捷徑,篆刻無捷徑,但入門卻可以抄抄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