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10月28日電(記者 柳 夏)10月26日,《中國部分高校校訓篆刻作品選》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首發式。該書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收錄了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國務院原副總理李嵐清的184方篆刻作品,其中除8方涉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教興國和德智體美外,其餘176方均為高校校訓,為清華大學篆刻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訓收錄其中。這些篆刻作品,使用的書體主要為小篆和大篆,規範典雅,富於美感。本書也是國內首次以校訓為內容和題材,集中創作並結集出版的篆刻作品集。
在首發式上,清華大學獲贈李嵐清同志篆刻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訓印章。該印章尺寸為5.0×5.0×6.8釐米,昌化石印材,邊款刻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贈清華大學,李嵐清甲午初冬」行草字樣。
李嵐清為首都高校師生帶來關於「知識分子與文化修養」的精彩講座。
首發式結束後,李嵐清還為首都高校師生帶來一場關於「知識分子與文化修養」的精彩講座。他表示,校訓是一個學校文化的組成部分,同學們需要理解、銘記、踐行校訓。退休後李嵐清重拾年輕時的愛好,通過篆刻這一形式表現大學校訓,希望能使小眾藝術與大眾藝術相結合,使古老藝術與時代相結合。
清華大學獲贈李嵐清同志篆刻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訓印章。記者 張 宇 攝
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緣起於梁啓超先生在清華的一次演講。1914年11月5日,梁啓超在清華大學給清華學子作了題為「君子」的演講,他以《周易》的兩個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激勵學子努力成為「真君子」,自勵猶如天體之運行剛健不息,果敢堅毅,奮發圖強;又如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以博大之襟懷容載萬物。梁啓超的演講深深激勵了清華學子,後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被鑄入校徽,高懸於清華大禮堂的上方,成為師生共同遵守的校訓。
清華校訓精闢地概括了中國文化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關係的深刻認識與辯證的處理方法,強調人們要效法天地,在學、行各方面不斷去砥礪踐行。事實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也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與民族性格的重要表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脈相承。因此,清華校訓不僅在清華師生、校友中不斷傳承,在全社會也廣為傳播。
隨著時代的發展,「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精神也在不斷升華演進,涵蓋了雪恥圖強的愛國奉獻精神、嚴謹求實的科學求真精神,海納百川的包容會通精神和人文日新的追求卓越精神。一批批清華學子秉持校訓精神,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條戰線上無私奉獻,艱苦奮鬥,為國家為民族乃至人類文明創造了傑出業績。
編輯: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