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溪山書會」|哲學博士德平推薦《章太炎國學講演錄》

2020-12-14 天眼新聞

作者簡介

 

德平,現居北京,中國哲學博士,新登文化創始人,登第閱讀發起人,致力於建立適應時代發展的、以文史為主的分級閱讀體系,傳播優秀文化。

 

推薦書目《章太炎國學講演錄》

章太炎(1869—1936)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其著述頗多,《國學講演錄》則是其晚年講學的精粹。

章太炎早年師從俞樾,就讀杭州詁經精舍,於清代樸學登堂入室。因甲午喪師,章太炎憤而走出書齋,結交天下新學達人,互通聲氣,欲以文章救亡圖存。經歷了支持維新變法、投身革命排滿、推動護法運動、呼籲共同抗日等政治風波之後,章太炎晚年專注於講學,開辦「章氏國學講習會」,講學蘇州,直至1936年6月14日病逝。《章太炎國學講習錄》就是此時期章太炎講學的主要內容,曾由吳承仕輯錄於《章氏叢書》,曹聚仁也有記錄單行本。今次所薦,為諸祖耿、王謇、王乘六記錄、中華書局2013年出版版本。

今日談論國學,與章氏所言國學在外延內涵上已有所不同。今日言稱國學,多摻雜釋道玄虛、神佛護佑,倡言越力,私心愈顯。章氏所指國學,是中國傳統學術之意,仍循經史子集四分法,重小學文字基礎,一貫為經世致用。源遠而流長,章氏後學星光燦爛,周樹人、周作人、黃侃、朱希祖、許壽裳、錢玄同等碩儒層出不窮,蔚為大觀,章黃學派後學至今仍然在教育界佔據重要地位。

筆者一直認為,評價一個學者,應多看其晚年觀點。倒不是蓋棺定論的意思,一則因為年輕時閱歷尚淺,涉事不多,倉促而行、魯莽出言皆所難免,都未經人生實踐檢驗。二則認識水平受限於當時之情境,隨著條件的改善、事件之波折、境遇的變化,認識水平才能不斷提高。早年的章太炎曾肉搏康梁黨人、怒罵袁大總統,相比之下,晚年章太炎已經銳氣漸消,更關注學術傳承、經世致用。如開篇「國學之統宗」一文,即對明末本鄉東林黨人不務實際、亂政誤國進行了批判,廣寧之失、主殺熊廷弼等,皆是東林黨人所推動,直至「長城自壞,國勢日蹙」,足見東林黨人「化民成俗有餘,而論道經邦不足」,即是對知識分子參政局限性之反思。

此外,史學在其學術體系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國學講演錄》中,文字小學的篇幅不大,但對歷史方面,則有「歷史之重要」「《儒行》大意」「適宜今日之理學」「論讀史之利益」「論經史儒之分合」等篇章,可見晚年章氏對史學之重視。即使開篇「國學之統宗」一文,同樣以史貫穿,更突出史學的經世作用,可謂章氏早年由經入史、晚年經史不分。經史畛域之消除,彰顯出章太炎境界上的提升,也難掩其學術傳承之下愛國之心彌老彌堅。

四部學問,浩如煙海,非明博約之辨,則終身汨沒其中。戊戌時期,張之洞的《勸學篇》中,即提出《近思錄》《東塾讀書記》《御批通鑑輯覽》《文獻通考詳節》四部書,作為傳統學術的根基。章氏在晚年講學中,亦有類似舉措,然更為簡略,認為應當讀《孝經》《大學》《儒行》《喪服》四篇文章。《孝經》在於化民成俗,《大學》在於治國平天下之原則,《儒行》在於對知識分子氣節之陶冶,《喪服》在於保存傳統之禮俗。章氏曾譏張之洞治經「疏通,不好精理」,然在晚年之後,亦開始以「守約」來強調大眾國學底線的問題。

章氏學力近乎天成,為近代罕見學人,作品繁多,著述龐雜,且致力於政治、學術,快意人生,為民國的建立作出了突出貢獻。然章氏一生波折,因投身革命而遍識天下才俊,卻少有可託之人。故而晚年講學的《國學講演錄》,實有其一生感悟在其中,更加值得重視。

疫情之中,足不出戶,得遇書房兄薦書之命,勉力為之。恰章氏本人精通醫理,「最喜談醫」,曾被譽為「國醫革新之導師」。近代以來著名中醫陳存仁、陸淵雷、章次公等均是章太炎弟子,為中醫傳承作發揮了重要作用。此次抗擊疫情,中醫發揮了重要作用,效果也有目共睹。願疫情早退,願貴陽孔學堂在推動國學國醫國術發展上取得更大成績。

防疫抗疫,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理性面對,無一例外的,醫學專家們的共同建議是,大家儘量少出門、不聚會。

而我們的倡議也隨之而來——

既然宅在家中,何妨多讀幾本好書。

據說,網絡時代,閱讀已躋身奢侈品之列。整個社會的閱讀習慣,大概算不上叫人樂觀。雖然,我們仍願盡綿力,不僅因為手中可留書香,更緣於讀和享的過程中,自有歡悅喜樂。

當然不閱讀的藉口也多,常見是說沒有時間,其實,古人早就感嘆過了。

 

三國時代的董遇說,讀書只能利用「三餘」:「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

宋代的歐陽修則利用「三上」:「馬上、枕上、廁上也。」

這段時間,既然要「少出門,不聚會」,那何不索性圍著爐子或者擁著被子,安安靜靜、暖暖和和地讀一本好書?

按照歐陽修的法子,我們來算一算,馬上當然不現實,待在家裡的話,那就「桌上、枕上和廁上」好了。各花15分鐘,總共45分鐘,一分鐘讀500字,一天就讀22500字,一星期七天是157500字,每頁差不多500字,則是315頁,這是相當厚的一本書了。

從今天起,我們邀請一些愛書的朋友,以線上「溪山書會」之名,逐日推送好書,以享讀者。

歡迎留言甚至附上您的讀後感想,亦歡迎來稿,投稿信箱是kxc913@163.com

跟我們一起推薦,獲得採用者,自然也會有一份禮物奉上,您不用猜,肯定是書……

我們寄給您。

來源 孔學堂

編輯 鄔建玲 瞿浩然

編審 李屹

相關焦點

  • 「國學大師」章太炎講授國學的三十年 │ 溫故
    去世前,他的最後一項事業是主持於此前一年9月16日成立的「章氏國學講習會」並親自授課。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他先後主講了《小學略說》《經學略說》《史學略說》《諸子略說》與《文學略說》等課程。6月,在講完《尚書》後,他又加開了一門《說文解字》,不想積勞成疾,當月即不治。在講壇上,太炎先生結束了自己特立獨行又寄託遙深的一生。
  • 楊焄︱「不可卒讀」的章太炎演講記錄稿
    雖然章太炎在演講時已經力求淺近,可內容遍及經學、哲學和文學等多個門類,對絕大多數聽眾而言仍顯得艱深費解。張、嚴兩位對演講內容詳加注釋和評議,全書雖以淺近文言撰就,但較諸曹聚仁僅錄講辭而毫無評註的白話本,似乎更容易滿足普通讀者的需求。但據章門弟子沈延國所述,章太炎晚年曾提到:「昔在江蘇教育會演講,曹聚仁所記錄(即泰東書局出版的《國學概論》),錯誤較少;而另一本用文言文記錄的,則不可卒讀。」
  • 國學大師章太炎國學教育的特點
    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學者,研究範圍涉及小學、歷史、哲學、政治等等,著述甚豐。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任《時務報》撰述,因參加維新運動被通緝,流亡日本。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因發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並為鄒容《革命軍》作序,觸怒清廷,被捕入獄。光緒三十年(1904年)與蔡元培等合作,發起光復會。
  • 線上「溪山書會」|儒學博士霞紹暉推薦《幽夢影》
    中國歷史上,隨筆絕對算是一宗偉大的文體。在此文體中,包含了太多偉大的作品,中國文化也因之而豐富多彩,絢爛繽紛。眾多隨筆作品中,清人張潮的《幽夢影》,可以稱之為一部奇作。張潮(1650-約1709),字來山,號心齋,安徽歙縣人,清代著名文學家、小說家、刻書家、文獻學家,官至翰林院孔目(專職檔案目錄)。
  • 哲學很難懂?7本簡單有趣的哲學入門書推薦!
    今天就分享幾本簡單有趣,且豆瓣評分都在9分左右的哲學入門書。讀了它們,你可能就不會覺得哲學有那麼那麼難了。「做一個好人必定會快樂嗎?」等等。它們既是哲學上的「大問題」,也是我們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必須要面對和思考的一些基本問題。哲學有時候會被認為是一種極為深奧和抽象的專門學問,它好像與其他各個門類的研究——或我們的餘生——沒有什麼關係。
  • 版本流變中的國學類圖書出版趨勢——以章太炎《國學概論》為例
    同年,鄧實、黃節等人在上海國學保存會創辦了《國粹學報》,1907 年又創立了《國粹叢編》。20 世紀30 年代上海、北平盜版活動猖獗,不僅僅是《國學概論》一書,許多其他國學類圖書也遭受了被翻印的命運。例如1932 年,中華書局因《初中本國史》被世界書局進行了部分內容盜印而提起了訴訟,對簿公堂;1934 年春明書店因出售《字辨》的翻版書被處以八百元罰金;1935 年開明書店因書報合作社翻印其《新元史》,將書報合作社告上法庭……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
  • 線上「溪山書會」|工學博士寧方立推薦《數學之美》
    推薦閱讀人群高中以上學生、研究所技術人員、對信息化技術有興趣的讀者。推薦理由前幾天,之江兄讓我從理工科的角度推薦一本科普類的書籍,我的腦海中第一時間就閃過的便是《數學之美》。談及數學,我們的印象中便是冷冰冰的數字和符號、枯燥晦澀的數學公式,何談數學有美感。
  • 巴德爾 | 波墨神學與哲學講演錄:第五講
    主要著作見Franz Hoffmann編輯的十六卷本《巴德爾全集》(萊比錫,1851-1860),涉及認識論、形上學、自然哲學、人類學、社會哲學、宗教哲學、神智學等諸多領域,其中頗具代表性者如:《思辨教義學講演錄》、《對雅各•波墨學說的講演與解釋》、《對黑格爾學派關於基督教的哲學命題的修正》。
  • 巴德爾 | 波墨神學與哲學講演錄:第四講
    主要著作見Franz Hoffmann編輯的十六卷本《巴德爾全集》(萊比錫,1851-1860),涉及認識論、形上學、自然哲學、人類學、社會哲學、宗教哲學、神智學等諸多領域,其中頗具代表性者如:《思辨教義學講演錄》、《對雅各•波墨學說的講演與解釋》、《對黑格爾學派關於基督教的哲學命題的修正》。
  • 叕:國學泰鬥章太炎給四千金取的名字,差點讓閨女成了剩女
    如果問:中國歷史上,誰可以真正稱得上「國學泰鬥」的稱號,那無疑就是章太炎先生了。名氣上,章太炎與袁世凱、孫中山齊名,而學術上:章太炎是魯迅、錢玄同等的老師,還一度被公認為「中國傳統學術的集大成性人物」。章太炎,人稱「章瘋子」。
  • 章太炎講國學(三):治國學之方法
    那秦漢時代所置的郡,現在還能大略考出,所置的縣就有些模糊了;戰國時各國的地界,也還可以大致考出,而各國戰爭的地點和後來楚漢戰爭的地點,卻也很不明白了。所以,人為的比較地難以研究。  歷來研究天然的,在乾隆時有《水道提綱》一書。書中講山的地方甚少,關於水道,到現在也變更了許多,不過大致是對的。在《水道提綱》以前,原有《水經注》一書,這書是北魏人所著,事實上已用不著,只文採豐富,可當古董看罷了。
  • 湯仁澤:舊書信中的《章太炎全集》早期編纂歷程
    簡報信息1980年《章太炎全集》的《出版說明》說明了編纂的困難重重:「章太炎在辛亥革命後曾手定《章氏叢書》,但先前在報刊上發表的文章每多刊落;他是弟子吳承仕、錢玄同校刊的《章氏叢書續編》,所收不多,且不取舊作;章太炎逝世後,章氏國學講習會編印《章氏叢書三編》,對《太炎文錄》初編、續編不收之作,『不敢續錄』,書札也未收入。
  • 民國以來十大國學大師排行榜
    而國粹派學者則趁機力倡「國學」。1904年,鄧實在上海的《政藝通報》發表《國學保存論》,論述了保存「國學」的重要性。次年,鄧實、黃節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國學保存會」,以「研究國學,保存國粹」為宗旨,發行《政藝通報》、《國粹學報》,標誌著「國學」在國內的立足。就國內而言,早在上個世紀初期,章太炎先生就創辦了「國學講習所」,是近代國學研究機構的開端。
  • 國學大師章太炎正手足無措時,有人說杜月笙能辦成此事
    章太炎是清朝末年著名的學者,他的一生也是起起伏伏,清末時期因為參與維新運動被通緝,流亡日本。後來又因為給鄒容的《革命軍》一書寫了序而惹怒朝廷,最後被捕入獄。 晚年長居在蘇州,設立國學講學,力圖將國學發揚光大,弟子眾多,名高望重。(錢玄同,劉半農,魯迅,都曾是他的弟子)。
  • 線上「溪山書會」|宋立林博士推薦您讀《流浪的君子:孔子的最後二...
    黃昏時分,獨坐書齋,以兩個小時時間讀一過,略有所思,遂筆之於書。)二十幾年前,陸鍵東先生一部《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給描繪了近代史學大師陳寅恪先生的精神品格: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猶記當時讀該書時那種激動與那份思慕。從此一代史學巨擘便雄踞我心,成為激勵後進的不竭動力。
  • 清華大學,四大國學大師都有誰?為什麼沒有章太炎、胡適?
    清華四大國學大師,即為民國時期清華學校的四大導師,也就是四巨頭:王國維,梁啓超,趙元任,陳寅恪。當時為了聘請四巨頭,可謂不遺餘力。精通英文,德文,日文等多種文字,多西方哲學,美學,文學都有獨特的研究和深刻洞見。並且是甲骨學的鼻祖。只不過最後於昆明湖畔投湖自盡,時年51歲。他的《人間詞話》推薦閱讀。
  • 大師評大師:馬一浮、傅斯年、錢穆眼中的章太炎
    以致於傅斯年剛剛去參加新文學運動的時候,陳獨秀就懷疑他會不會是黃侃派來的「細作」,來探聽我們內部情報的。而且我們也可以看到,後來傅斯年辦歷史語言研究所,也是典型的小學兼歷史的風格,這在全世界是很少見的,我想這也是因為受章太炎影響太深的緣故。人們現在習慣用xx家、xx家來描述章太炎,其實太炎先生是通人,不用現在的分類,而且即使用了,定義也不一樣。
  • 從殺千刀到刑法學講演錄……兼論死刑廢除【司考及考研論述】
    這個暑假,華政老師給新生推薦了幾本圖書,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希望對幾本書感興趣的同學尤其是新生同學可以閱讀一下。
  • 線上「溪山書會」|戴明賢先生薦讀《陳恆安詩詞集》
    宋代的歐陽修則利用「三上」:「馬上、枕上、廁上也。」 這段時間,既然要「少出門,不聚會」,那何不索性圍著爐子或者擁著被子,安安靜靜、暖暖和和地讀一本好書? 按照歐陽修的法子,我們來算一算,馬上當然不現實,待在家裡的話,那就「桌上、枕上和廁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