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孫瑞希
來源 | 瑞希在線
寫在前面:
簡書上有個網友對我說:畢業5年,工作勤勉,加班加點,但職位和收入漲幅卻不大,看著職業發展遲滯的自己,越來越討厭這份工作。他問我:別人是如何找到自己鍾愛的工作的?
這裡,講一個我經手的生涯諮詢案例,希望能給正處於職業迷茫期的小夥伴們一點啟發。
01
應屆畢業生怎麼找工作更靠譜?
我的一個來訪者橙子,5年前從一所二本大學畢業,她學的是環藝專業,有好幾個就業方向,老師們建議她先就業再擇業。
橙子是個目標感很強的人,她不想渾渾噩噩找個工作先就業,而是希望在明晰自己未來發展方向的情況下,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
我幫橙子做職業梳理的時候發現,儘管她一再強調要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但對於什麼是自己喜歡的,她也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
我告訴橙子,通常對於工作經驗一片空白的應屆畢業生而言,很難一下子就找到自己特別喜歡的工作,即便有這樣的工作,你也不見得符合崗位的勝任要求。所以,我建議她先做排除法。也就是,先把那些不喜歡的工作排除掉,再慢慢聚集喜歡的工作。
通常情況下,對於十分明確的不喜歡的事情,人們連了解它的欲望都沒有,更別談做好它了。這背後其實是興趣、性格、價值觀等內在因素做出的考量。
所以,排除法做的就是,把這部分低價值又耗能的部分先排除掉,減少選擇的成本,這樣你就會離喜歡的更近一步了。
我設計了一個職業定位四環模型,通過四步排除法和四步聚焦法幫橙子做了一個梳理。這個模型對於很多應屆畢業生擇業非常適用,它能夠幫你進一步明晰職業定位。
首先,排除那些不喜歡的崗位。橙子明確表示,不喜歡輔助性崗位,比如後勤、行政類崗位。她希望能結合自己的專業到企業的主戰場進行戰鬥,這樣才會有個不錯的發展。
其次,排除那些不喜歡的企業。橙子說,不喜歡國企、事業單位。她認為自己家境普通,沒有資源和門路,在那裡沒有競爭優勢。
再次,排除那些不喜歡的行業。比如,家裝行業、公裝行業等。
最後,排除那些不喜歡的區域。比如,橙子不希望自己將來在偏遠地區安家落戶,同時也不喜歡一線城市的競爭壓力。這樣她就排除了一些區域,如:新疆、西藏、甘肅、內蒙古、北上廣深等。
這樣四步梳理下來,原本對就業方向不甚明晰的橙子,一下子清晰了很多。我鼓勵她繼續探索,接下來又給她做了四步聚焦。
首先,聚焦特別喜歡的區域。我問橙子有沒有將來特別想要留下來生活的城市?橙子想了想說:不喜歡一線城市的壓力,不喜歡偏遠地區的落後,那其實二線城市還是蠻好的。橙子最終決定留在自己大學所在的那個二線城市。她的父母在那個城市下轄的縣城,探望他們也非常方便。
其次,聚焦特別喜歡的行業。我幫橙子梳理了一下她這個專業的就業方向,排除掉了她特別不喜歡的家裝和公裝行業,橙子覺得園林景觀設計行業比較貼合自己親近自然的個性。
再次,聚焦特別喜歡的企業。橙子所在的城市,有一些不錯的園林景觀設計企業,一些企業是設計+施工,一些是純粹的設計型企業。我建議橙子都可以去嘗試一下。
最後,聚焦特別喜歡的崗位。由於大學時社會實踐少,橙子並不敢確定自己到底喜歡什麼崗位。我建議她可以先從自己不反感的崗位開始嘗試,邁出第一步,找找感覺,然後再看自己到底喜歡什麼。
這一系列梳理,實際上就是在幫橙子澄清自己的職業定位。通過向外看,排除自己不喜歡的崗位、企業、行業、區域;通過向內看,聚焦自己喜歡的區域、行業、企業、崗位。
後來,橙子被一家建築施工企業的景觀分公司錄用,職位是市場部的內勤,月薪2480元/月。
尋找喜歡的工作的過程,往往從排除掉那些不喜歡的工作開始。
02
投入地工作,才會有所斬獲
橙子的工作主要是協助投標專員負責投標報名、文件列印、做標書、蓋章、封裝等事宜,比較枯燥、瑣碎。工作了三個月後,她感到特別迷茫,她覺得自己和流水線上的工人沒什麼區別,工作內容重複、機械。
儘管如此,她仍然非常認真地對待這份工作。她認為,把手頭的工作做好,這是一個員工最起碼的職業道德。
轉機發生在工作半年後。有個同事調到了總公司,這個同事除了本職工作外,平時還兼職公司的述標工作。領導希望橙子能暫時接一下這個工作,理由是,橙子專業對口,曾經在新員工演講比賽中表現十分搶眼。
橙子接下了這個工作,每次述標前,她都與設計人員深入溝通設計思路、理念。有時為了能在述標中準確地向客戶傳達設計內容,她甚至陪設計人員一起加班加點熬夜作圖。
不久後的一次大型項目投標中,公司順利中標。橙子在述標時落落大方、堪稱完美地演繹了公司的設計作品,給甲方客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認真投入地工作,讓橙子快速地成長,並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高度認可。她也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了工作的價值和樂趣。
從那之後,橙子不再覺得工作瑣碎、枯燥,她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斷解決工作中的難題,她看到了不斷成長和價值凸顯的自己。
一年後,領導找到橙子,想調她進設計部門。一來,橙子的專業對口,從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領導希望橙子能夠在技術方面有所突破;二來,公司以往的述標工作都是由市場部負責,領導希望培養一批既會設計作品,又能參加述標向甲方呈現作品的複合型人才。
橙子愉快地接受了領導的建議,從內勤崗轉到了設計崗。
自從做了設計師,橙子的工作狀態經常是伴隨著星星和月亮。她說,有時候也會特別疲憊,但一想到這是自己喜歡的工作,就咬著牙啃下了那些自己不喜歡的部分。
工作的第四年,橙子晉升為設計總監,月薪1.5萬。
世界上沒有一份工作能讓你百分之百滿意。所謂喜歡也只是你齜牙咧嘴地啃下了無數個不喜歡,然後才觸碰到那些深層的趣味和價值。
03
理想需要勇氣,更需要資本
去年,橙子的一個朋友辭職創業想拉她一起合夥,橙子心動了。但仔細考慮一下,她覺得自己的職業積累和社會資源還不夠,所以沒有答應。
橙子最終以技術支持的方式入了夥,在業餘時間為朋友的公司做設計圖,偶爾也提供一些市場資源的支持。橙子說,也許再積累兩三年,她可能會考慮出來創業。但現在,職業積累不夠,先攢攢資本再說。
前段時間,橙子向我透露,她的副業收入還不錯,目前每個月有1.2萬—1.5萬左右的收入。這樣算下來,畢業5年後,橙子的工資收入1.5萬+副業收入1.2萬(暫且按1.2萬保守計算),月收入已經達到2.7萬,是剛畢業時的十倍多。
很多人也許覺得,2.7萬的月收入有什麼值得誇耀的,現在年收入百萬的人多了去了。
讓我來給你分析一下這2.7萬的價值吧。
橙子在北方的一個省會城市,這個城市的住宅均價是1萬出頭一平米。這意味著橙子一個月的收入可以買2.7個平方的房子,一年的收入可以付一個100平米小三房的首付。
畢業5年,一年的工資收入可以買套房子,放到哪裡來講,這樣的收入也都算可以了吧?
橙子說:「我是一個景觀設計師,我在現在這家公司工作五年了,到現在我都能很肯定地說,我熱愛我的工作。我現在最大的理想是以後能夠有機會嘗試創業,但理想不光需要勇氣,還需要資本的支撐,我還需要為夢想積蓄力量。」
橙子的成長曆程讓我想起了一位兄長對我講的話:「做什麼工作,都要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一年的學徒期、第二年的生存期、第三年的職業化,再往後才是事業期。你的堅持,終將美好。半途而廢,終將一事無成。」
04
忘掉工資,積累資產
linkedin的創始人裡德·霍夫曼,曾經提出了職業生涯「ABZ」理論。
A計劃:當前的工作。
B計劃:因興趣或機會發展的業餘項目,當它越來越好時,你可以選擇從A計劃切換到B計劃。
Z計劃:最穩妥的退路。比如存一筆保障金,當你失業時不會驚慌失措。
事實上,這是一個非常穩健的人生經營計劃。
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看做一家企業。你就是自己這家企業的CEO,你不僅要學會投資,還要學會運營。最重要的是,在經營你自己這家企業的時候,你要學會忘掉工資,積累資本。
橙子在招投標、述標以及園林景觀設計領域積累的能力和經驗,構成了她的專業資本。
做到設計總監後,在管理領域積累的認知和能力,構成了她的管理資本。
職場五年,來自領導、同事、客戶等的認可構成了她的社交資本。
這三樣資本,構成了她的可遷移資本。無論她將來走到哪裡,它們都會為她的職業生涯發揮積極的作用。
橙子的職業歷程是無數普通人的職業歷程。拼不了爹的人生,你可以拼命。付出與回報成正比,回報可能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人生就是在這樣不斷放飛追逐的過程中,精進升華。怕就怕,你看到了天空的雲彩,卻低下了頭。從此,了無生趣。
作者簡介:孫瑞希,生涯諮詢師,個人成長教練。十餘年HR從業經驗,經歷了從一線員工到高管的職業發展歷程。熱衷並努力踐行「向上生長,正向影響年輕人」的理念,如果你正處在職場困境中,請為自己找一個靠譜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