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展示他們的佛系?先看一首詞。
漁歌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這兩句是漁翁垂釣的環境描寫。有地點,有時令季節。地點是「西塞山」,時節是「桃花流水」的春季,三四月間吧。山、鷺、魚與桃花流水,讀者仿佛看到了一幅江南的水鄉春汛圖,柔和寧靜但又充滿活,給人極大的文字之美與心靈感動。尤其是在大自然被如此呼喚的今天,人與萬物和諧的表達是中國古詩詞最具魅力的主題之一。張志和在前兩句裡有了生氣勃勃的呈現。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就是一幅三句話的漁夫素描畫像。漁夫的形象與斜風細雨的自然背景完美切合,並成千年定格之印象,以後對漁父形象的刻畫,再也沒有比張志和更鮮明的記憶了。無論是李煜還是蘇軾,皆不能脫其藩籬。那種出汙泥而不染的高潔和淡泊,從此也成為漁夫形象的標配。千秋不易。
全詞語言清通,格調超脫,營造出的意境優美,也是令人代代神往。詞人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表達了高曠、悠遠的意趣,以及對自由人生、大自然的無比喜愛。
民國文人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云:「自來高潔之士,每託志漁翁,訪尚父於硒溪,諷靈鈞於湘浦,沿及後賢,見於載籍者夥矣。而軒冕之士,能身在江湖者,實無幾人。志和固手把釣竿者,而詞言『西塞』、『巴陵』、『松江』、『雷溪』、『釣臺』,地連楚越,非一舟能達,則此詞亦託想之語,初非躬歷。然觀其每首結句,君子固窮,達人知命,襟懷之超逸可知。『桃花流水』句,猶世所傳誦。」
再上兩首絕句,看古人宅家那個悠閒。
如宋人仲並,一首《晚坐和韻》,寫出了宅家吟詩那個歡喜與苦惱。
晚坐和韻
篇篇振玉妙玲瓏,字字春風和氣中。
安可居家無一事,搜吟日日與君同。
顯然詩人在和朋友唱和,且頗自得自擾。「篇篇振玉妙玲瓏,字字春風和氣中」,把居家吟誦看作無上雅事。又是「振玉」,又是「妙玲瓏」,又是「春風和氣」,將吟唱本身的樂與趣,高華與至情,一併說出。「安得居家無一事,搜吟日日與君同」,「搜吟」頗見自嘲之意,「日日」又甘願如此,很有吟詩痛並快樂著的意思。可惜「安得」二字,說明俗務纏身,這樣的清閒日子只能想想了。
再看看詩人何應龍,一首《居家》,小日子很悠哉啊。
居家
居家到底勝居官,啼鳥聲中晝掩關。
待那小園花落盡,更須移酒對青山。
這個應該就是養老生活了,十分愜意自在,花、鳥、園、山無不讓人嗅到芬芳的氣息。老年生活這樣度過,再好不過了。
一共三首閒適詩詞,居家無聊,打發時間。看到這裡,你不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