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故鄉的戲劇節,在烏託邦裡與戲劇獨處

2020-12-12 百家號

「大家聊的都是戲,談的都是藝術。直到天蒙蒙亮,再沿著無人的石板路走回酒店。清晨的烏鎮更是水墨畫一般的美麗。回去睡到傍晚起來吃點東西再去看戲。白天喧鬧的遊客與你無關。整個烏鎮就是一個場。你走到哪裡都是戲,跑都跑不了。」

第六屆烏鎮戲劇節演出劇目

10月28日,第六屆烏鎮戲劇節落幕了。在小橋流水霧蒙蒙的煙雨中。

2013年5月9日,是首屆烏鎮戲劇節開幕的日子。當時,整個戲劇節除了青年競演、小鎮對話,嘉年華節目外,一共只有六部戲,卻似一石激起千層浪般聲震戲劇界。如今,五年多過去了,越來越多的人在這個時候來到烏鎮西柵,共賞戲劇之宴。今年,以「容」為主題的烏鎮戲劇節,再一次匯百家之戲、邀四方來賓。

戲劇不是一項新生的藝術,烏鎮也不是一個新興的城鎮。但就是在這種古色古香中,在傳統與現代的碰撞裡,戲劇找到了棲息之地。

「每年戲劇節,在熙熙攘攘的烏鎮大街,遠遠地就會聽到一陣陣鬨笑聲,人群中間是五六個穿著藍色大褂的青年在表演『三跳』相聲。」這段文字摘自烏鎮戲劇節的官方微博,而其中所提到的「三跳」相聲就是烏青劇社獨創的、將桐鄉本地傳統曲藝「三跳書」和北方相聲結合的表演形式。而我們,也有幸採訪到了烏青劇社的青年演員丁炯。

我覺得,戲劇就是研究人的學問。」丁炯說。他是浙江傳媒學院的一名學生,亦是烏青劇社的演員。今年是丁炯第三次來到烏鎮戲劇節參加小鎮嘉年華的演出。

我們不談年輕,只談熱愛。

在丁炯眼中,三年的時間讓他成長,亦讓烏鎮戲劇節成長。在變得越來越多元化的戲劇節中,演出形式更多也更複雜了,外界的期待越來越高了。而對於演出者來說,烏鎮仍然是一片淨土,烏鎮戲劇節依舊是一場難得的狂歡、一場戲劇的狂歡。在烏鎮,「邂逅」是一個很美的詞。流水不變,沒有高山只有小橋的烏鎮裡,每個人都不缺少知音。

其實,烏鎮戲劇節不只是戲劇演員、導演相聚的地方,也是所有戲劇愛好者跋山涉水也要前來的「故鄉」。在中國戲劇不斷發展的今天,粉絲群體也在日益壯大。而對於丁炯而言,粉絲就像心頭一根最沉最重的弦。撥響時激起心頭綿綿顫音,凝滯時支撐他走遍四方。當我們談起粉絲,丁炯的聲音裡也多了幾分輕鬆和笑意。他也憶起了在他16年參加烏鎮戲劇節的時候,收穫到戲劇道路上的第一個粉絲。

今年是丁炯第二次作為烏青劇社的成員來烏鎮演出,回想第一年來的時候,他還不是如今一把摺扇長褂加身的樣子。16年的時候,他還是以話劇演員的身份登場。但也是那一次的演出經歷,讓他有了將傳統曲藝帶上烏鎮戲劇節街頭的大膽想法。傳統曲藝文化,本就適合這種「以天為蓋地為席」的演出場所,在眾人一次又一次的喝彩聲中盪氣迴腸。在丁炯眼中,中國的戲劇舞臺不應該缺少傳統元素。而現在很多戲劇都一味地進行模仿,缺少自己的東西,缺少「國產」的特色韻味。

「我覺得演員也好,編劇也好,還是導演導戲,都需要有一些傳統做內核,然後再去發揮其他想像力和解讀,或者是二次、三次創造演繹。」於是,再訪烏鎮,他換上了長衫,拿起了摺扇。

做人自在逍遙,做戲戲比天大

很多青年戲劇人已經在這方面進行努力了,觀之烏鎮戲劇節這幾年的青年競演,所有的優秀編劇和優秀劇目,除了諷刺反應現實題材的,其他幾乎全部都是依託於傳統進行構建的劇本。在丁炯或者更多年輕人眼中,這才是中國戲劇應該走的一條路。烏青劇社也是懷著這樣的初心來到了烏鎮,他們不只是想讓國外的團隊見一下中國傳統的東西,也想讓國內其他團隊去見一見在這種情況下傳統藝術真正的魅力以及它所能迸發出的力量。

丁炯隨身總帶著一把扇子,上書四個大字:自在逍遙。而相似的扇子,他今年還做了一把,送給了孟京輝。三年前,烏鎮戲劇節的晚宴上,孟京輝覺得丁炯眼生,問他是哪個團隊的,怎麼從未見過他。丁炯說:「孟老師,我都演了20場,您還沒見過我呢?」

孟京輝當時說的話讓他記憶猶新:20場算什麼?要演戲就演三十場,四十場,最好死在臺上!

17年,丁炯演了四十場;今年,他演了五十場,演出時長達到1570分鐘,更破了自己的記錄。再次見到孟京輝,丁炯問他:您還記得我麼?孟京輝說:有一點印象。於是丁炯就把三年前的對話又說了一遍。

丁炯對孟京輝說:孟老師,今年我做到了,我還特意做了一把扇子,寫著「戲比天大」,今天我想把這個扇子還到你手上。

做人「自在逍遙」,做戲「戲比天大」,這是丁炯的態度。

丁炯和另一位烏青劇社的演員與孟京輝老師的合照

除了對自我的看法,關於今年烏鎮戲劇節的劇目,丁炯也簡單談了下自己的觀點。今年有些特邀劇目表現得不盡如人意。觀眾表示「看不懂」「欣賞不來」,但或許這也是今年「容」這個主題的弊端吧。過於「容」,以至於達不到審美的協調,便易遭至吐槽。無論對於專業人士,還是普通觀眾來說,皆是如此。

但六歲的烏鎮戲劇節還很年輕,我們對它,會懷著更大的期望。

在烏鎮最後一場演出結束的時候,丁炯在臺上問觀眾:「進烏鎮花這麼長時間看我們演出,值麼?」

他們說,「值!」

「明年還來看我們嗎?」

「來!」

丁炯說,有這樣的觀眾,別無所求。

除此之外,我們也採訪了其他去看烏鎮戲劇節的朋友。

「在烏鎮看了一場小鎮對話,是《中國現當代新劇場創作》,有了很多感受和想法。戲劇永遠是表達生活的,我們永遠不可能離開現實生活而創造戲劇,就算現在科技的發展對現實生活產生了衝擊。而這兩天的觀劇也讓我產生了些許疑問,我發現在舞臺上現實主義的東西越來越少了,甚至多了一些我感覺很新卻始終Get不到的點。我是否能稱這些東西為「先鋒」?而現在現實主義戲劇是不是不算主流,以後的戲劇節中越來越多的會是新生代導演排的先鋒戲劇和意識流一類的作品嗎?」

——北野

「在烏鎮呆了三天,買了四場戲的票,但沒想到最喜歡最感動的一場竟然還是沒有花錢的,青年競演的《小螞蟻飛》。我覺得在烏鎮,不管是看戲,還是小鎮溪水映著暖黃色燈光的夜景,街上一路懸掛的戲劇家照片,抑或是小鎮對話和朗讀會,隨處可見的嘉年華表演,偶遇到了孟京輝和賴聲川……對於熱愛戲劇的人來說,所有這一切都讓人感覺烏鎮就像是一座烏託邦,一種一年之中逃離忙碌生活的必要。也許烏鎮的幾場戲不是你一年中看過的最好的戲,但是它卻為你提供了與戲劇獨處的幾天,讓你完全沉浸在戲劇的世界裡。希望今後烏託邦年年都有。」

—— Mandy

開幕大戲《茶館》

正如黃磊所說,烏鎮戲劇節的魅力在於,「你跑不了。」

「大家聊的都是戲,談的都是藝術。直到天蒙蒙亮,再沿著無人的石板路走回酒店。清晨的烏鎮更是水墨畫一般的美麗。回去睡到傍晚起來吃點東西再去看戲。白天喧鬧的遊客與你無關。整個烏鎮就是一個場。你走到哪裡都是戲,跑都跑不了。」

這是西柵最美的時候。進入了烏鎮,你就成為了戲的一部分。

你可能是一個人背著行囊來到烏鎮,走在青石板路上,在廊裡看風景,抑或夜晚在酒吧裡喝一杯清酒,你會遇見一個或幾個人,你們會聊起戲劇,聊起烏鎮,在小橋流水中看見對方眼裡的自己。

採寫| 孫龍珠 戲劇影視文學專業2018級本科生

美編 | 王嘉怡 新聞傳播學院2017級本科生

責編| 陳奕名 新聞傳播學院2016級本科生

相關焦點

  • 烏鎮戲劇節給烏鎮帶來了什麼?
    從2013年第一屆烏鎮戲劇節僅有6部參演劇目開始,發展到今年能聚齊來自五大洲17個國家和地區的表演團體在此上演百餘場演出,烏鎮戲劇節已成為推動中西戲劇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是亞洲最具影響力的戲劇節之一。曾經一方江南觀光型水鄉古鎮,在這個文化項目的開啟後逐年豐富成長,轉身成為一個文化小鎮。新一屆烏鎮戲劇節開幕之際,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烏鎮戲劇節給烏鎮帶來了什麼?
  • 烏鎮戲劇節·對話|從戲劇到美的跨越,從美到戲劇的返歸
    戲劇節是戲劇藝術的盛宴。從10月25日開始的第七屆烏鎮戲劇節正在烏鎮舉行,141場特邀劇目演出、18出青年競演、1800餘場古鎮嘉年華爭相閃光。狂歡後渴望沉思?就來「小鎮對話」單元吧,戲劇愛好者可以與戲劇大師、藝術家及嘉賓共聚一堂,暢談戲劇、藝術、人生、世界。
  • 「戲劇精神永不停息」 大涼山國際戲劇節讓世界看見涼山
    ,探索原創IP與文旅產業鏈之間的張力,在西昌的暖冬裡共同展現「戲劇發生在涼山」的與眾不同。  戲劇裡的生活,生活中的戲劇,臺上臺下互動不斷……  涼山文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康說,「這裡的一草一木,天上的雲,還有日月星辰,全是戲劇的主角。人們常以為戲劇是個奢侈品,其實這並不符合戲劇的初心。這個戲劇節,就是要讓戲劇回歸大眾。」
  • 烏鎮戲劇節:文化古鎮的戲劇夢
    原標題:文化古鎮的戲劇夢  最近,烏鎮好戲連臺。在國際網際網路大會之前,第二屆烏鎮戲劇節剛剛降下帷幕。如果說,去年的首屆烏鎮戲劇節用賴聲川的開幕大戲《如夢之夢》詮釋其戲劇理想,那麼今年的烏鎮戲劇節已然成為現實版的「夢工廠」。眼下的這座江南小鎮,竟然以17臺國際知名大戲、12組青年競演、來自世界各地的300多組嘉年華表演團隊和1500場演出的規模,共同編織戲劇之夢。
  • 第九屆中國兒童戲劇節:讓戲劇走進孩子的生活
    第九屆中國兒童戲劇節:讓戲劇走進孩子的生活 原標題:   第九屆中國兒童戲劇節近日在北京落幕。一個多月時間裡,來自美國、德國、俄羅斯等全世界14個國家和地區的56部戲劇、191場演出以及豐富的活動,惠及16萬觀眾。
  • 烏鎮戲劇節的「七年之癢」:愈發高冷,卻也溫暖依舊
    導語:第七屆烏鎮戲劇節於11月3日閉幕。青年劇評人孔德罡認為,七年以來,烏鎮戲劇節正往藝術化、小眾化、國際化的方向發展著。也許烏鎮戲劇節正漸漸成為烏鎮意象的組成部分,當古老的烏鎮是空間意義上凝固的烏託邦時,戲劇節則是以動態的方式,展現著烏託邦的世界中的一場斑斕的夢。
  • 世界上最迷人的戲劇節,都在哪裡上演?
    Part.1逛老城,看薰衣草一頭扎進戲劇烏託邦將會讓這座小城搖身一變,成為戲劇愛好者們盡情狂歡的烏託邦。20多天的時間裡,古城內外大大小小100多家劇場內,將會有超過1000場的各種不同類型的戲劇輪番上演。
  • 2018年烏鎮戲劇節公開演出劇目
    大家是為今年的烏鎮戲劇節去的——陳向宏、賴聲川、孟京輝、黃磊四位發起人,公布了2018年烏鎮戲劇節的全部特邀劇目。  快報舉辦未來生活節期間,黃磊就接受快報專訪,透露本屆烏鎮戲劇節的主題為「容」,7月30日的發布會現場,我看到了這個「容」字的解釋:「容者,盛也。」  海納百川,包羅萬象,正是今年烏鎮戲劇節劇目的特色。
  • 第三屆北京劇院戲劇節暨兒童戲劇嘉年華開幕
    中新網12月19日電 18日,2020第三屆北京劇院戲劇節暨兒童戲劇嘉年華開幕,將於2021年2月3日閉幕,為期48天。本屆戲劇節由北京劇院、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兒童劇委員會、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演藝工作委員會共同主辦,本屆戲劇節內容包括「童眼觀劇」「戲潤童心」「童戲未來」主題活動。現場圖戲劇節開幕式大戲由話劇《湘江1934》拉開序幕,故事講述了一位15歲的紅軍小戰士短暫而波瀾壯闊的生命歷程。
  • 第七屆烏鎮戲劇節特邀劇目公布,世界戲劇大師「一網打盡」
    今年,幾乎把當今世界範圍內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戲劇大師「一網打盡」:彼得·布魯克、尤金尼奧·巴爾巴、康斯坦丁·勃格莫洛夫、菲利普·讓緹、提奧多羅斯·特佐普洛斯等大師名作都將齊聚烏鎮,他們中的許多人還將親臨現場。當天,烏鎮戲劇節藝術總監孟京輝宣布,本屆戲劇節將在10天內上演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的28部共計141場戲劇演出,其中不乏將在本屆烏鎮戲劇節開啟世界首演的劇目。
  • 在《故鄉》裡,童年我們是魯迅,長大卻成了閏土!
    在近現代,不少作家曾作文回憶青春,可魯迅先生一篇《故鄉》卻不由讓我們感慨青春不在,童年我們都曾是魯迅,可在長大後,卻大多成了閏土。《故鄉》一文是魯迅創作的諸多作品中的短篇小說。小說以魯迅童年和成年為第一視角,回憶了自己對故鄉的豐富感情以及在這片土地上經歷過的那些故事。
  • 第四屆世界戲劇院校聯盟國際大學生戲劇節在京開幕
    第四屆世界戲劇院校聯盟國際大學生戲劇節在京開幕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9-19 19:16 來源: 新華社9月19日,中央戲劇學院舞劇系學生表演舞蹈《秦王點兵》。當日,第四屆世界戲劇院校聯盟國際大學生戲劇節在北京開幕。
  • 天中大地上演戲劇盛宴 ——2020(第九屆)黃河戲劇節第一階段掠影
    目前,第九屆黃河戲劇節第二階段的線上展演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之中,來自安徽、江蘇、內蒙古、青海、湖北、天津、北京、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十臺劇目,將通過網上直播的方式,與全國廣大觀眾見面。在這裡,你將欣賞到不一樣的戲曲,看到一屆不一樣的黃河戲劇節……   戲曲藝術走進校園   作為黃河戲劇節的一部分,「戲曲進校園」活動受到師生的歡迎。
  • 成都首屆兒童創意戲劇節 引領兒童戲劇藝術新風潮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向宇)由荷苗小劇場、成都優行戲劇教育機構和歡行公益發展基金共同主辦的「成都首屆兒童創意戲劇節」,於2017年元月2日在東郊記憶荷苗小劇場盛大舉行。本次藝術節吸引了來自成都實驗小學附屬幼兒園、成都市第五幼兒園、成都樹基城花幼兒園、加州陽光幼兒教育機構、成都幼師試驗幼兒園、斯坦丁國際幼兒園、光亞玉林幼稚園、愛米爾.倍特幼兒園、泡桐樹小學西區等多家知名幼兒園和教育機構的共同參與,選拔出優質的兒童創意戲劇節目參與演出,集中展現了一場精彩紛呈的兒童戲劇表演。
  • 2019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戲劇演出匯總(國內+國外)
    從成立的第一天起,它就成為了現代戲劇藝術和戲劇理論的實驗室。劇院成立後的八十年間,許多著名導演和演員曾在這裡工作,現如今,他們構成了俄羅斯戲劇的歷史,締造了輝煌。劇院將自己的演出與國際活動相結合,旨在與世界各國保持文化合作,組織和舉辦國際戲劇節。「波羅的海之家」劇院戲劇節是國際戲劇評論家協會的重大節日。
  • 日本如何教授魯迅的《故鄉》?
    其實,不僅是中國人對《故鄉》熟悉,日本人亦是如此——這是跨國境的「名篇共享」經歷。我們這裡不妨對比一下中日課堂裡《故鄉》教學的異同,以窺異域視野裡的《故鄉》之美。根據日本學者佐藤明久的《在日本中等教育方面魯迅研究的回顧和發展》一文,1927年,日本白樺派代表作家武者小路實篤在其編輯的雜誌《大調和》上發表日文版《故鄉》,這是《故鄉》在1921年《新青年》第9卷第1號上發表後六年的事情。
  • 為期48天的第三屆北京劇院戲劇節暨兒童戲劇嘉年華開幕
    12月18日,2020第三屆北京劇院戲劇節暨兒童戲劇嘉年華開幕,將於2021年2月3日閉幕,為期48天。本屆戲劇節由北京劇院、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兒童劇委員會、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演藝工作委員會共同主辦,將打造一個集「原創兒童劇、兒童戲劇教育產業、行業交流」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兒童戲劇品牌活動,將成為兒童全面感受戲劇魅力、體驗和學習戲劇的機會,也將成為兒童劇和戲劇教育行業人士共謀發展的平臺。
  • 51天戲劇狂歡,長沙首屆嶽麓山青年戲劇節12月4日開幕
    長沙作為著名歷史文化名城、全國知名的媒體藝術之都,即將迎來一個真正的本土戲劇節。記者今日獲悉,12月4日,「2020長沙首屆嶽麓山青年戲劇節」將在陽光100鳳凰街·303陽光劇場正式拉開帷幕。本屆戲劇節共持續51天,精彩好戲不斷。
  • 導演王翀:如果純粹是為了消遣,戲劇之外有太多別的行業可以選擇 |...
    這部戲劇由烏鎮投資、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演員趙立新在其中飾演主角魯迅,與魯迅先生在歷史中長袍挽手的形象不同,趙立新塑造了全新的魯迅形象——「白襯衫、牛仔褲」。除了魯迅之外,所有人物都用傀儡表現。在上海演出到第 8、9 場後,《大先生》被叫停,此後不能在上海演出,甚至在全國範圍內都被禁演。
  • 2020第三屆北京劇院戲劇節暨兒童戲劇嘉年華盛大開幕(附高清圖)
    12月18日,2020「第三屆北京劇院戲劇節暨兒童戲劇嘉年華」盛大開幕,將於2021年2月3日閉幕,為期48天。本屆戲劇節由北京劇院、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兒童劇委員會、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演藝工作委員會共同主辦,將打造一個集「原創兒童劇、兒童戲劇教育產業、行業交流」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兒童戲劇品牌活動,將成為兒童全面感受戲劇魅力、體驗和學習戲劇的機會,也將成為兒童劇和戲劇教育行業人士共謀發展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