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12月11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陳丹 通訊員 蘭巧瓊)近日,「蘭州多人疑染布魯氏菌病」的事件引起關注。什麼是布魯氏菌病(以下簡稱「布病」)呢?這病會不會人傳人呢?昨日,福州市疾控中心發布「『布病』防治科普」表示,該病罕見人與人相互傳染。此外,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傳染病科醫生也結合病例提醒:飲用現擠羊奶要徹底消毒,到牧區旅行儘可能少與牛羊接觸。
兩兄弟染「布病」
小明(化名)和小東(化名)是兩兄弟,他們是福建人。今年暑期,家人帶著他們到內蒙古草原旅遊。回來後小東老是叫腰背疼痛,而且走路困難。小東在自己家附近醫院就診,按風溼病治療,症狀一直不能緩解。同時,小明也出現了奇怪的症狀,在兩個多月時間裡,不定期出現低熱、胸痛的症狀,而且不愛活動。
前一陣子,小明在就診時,通過血培養查出布魯氏桿菌,才發現感染了「布病」。小東近期也在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被確診為「『布病』合併脊柱炎」。
「『布病』是一種由布魯氏桿菌侵入人體而導致的疾病。」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傳染病科韓荔芬副主任醫師介紹。
人與人間罕見傳染「布病」
「目前從我院收治病人的情況來看,『布病』患者大多數是農村畜牧者及從事牲畜屠宰行業的人員。個別病人是由於飲用現擠未經消毒的羊奶或食用未煮熟的牛羊肉等患病。」韓荔芬介紹,「布病」在國內主要的傳染源是羊,其次是牛和豬。人們與病羊玩耍,進食帶菌生乳、半生的病畜肉,屠宰病畜以及接觸動物皮毛等均可能發生感染。福州市疾控中心介紹,人與人之間罕見相互傳染「布病」。
韓荔芬介紹,今年初她曾接診過因飲用鮮羊奶患「布病」的一家三口人。最初是3歲的小華(化名)先發病,他反覆發熱1周,伴有夜間大汗。經血培養,小華身體裡發現了布魯氏桿菌,同時發現他肝脾腫大,肝功異常。他被確診為「布病」。
經詳細詢問,醫生發現小華一直在飲用路邊叫賣的現擠羊奶,他7歲的哥哥和爸爸也喝過這種奶。經查,小華的哥哥和爸爸的血液中同樣培養出布魯氏桿菌。所幸發現及時,他們未出現明顯的併發症,經及時規範抗菌治療均已治癒。
生鮮奶要煮沸飲用
韓荔芬介紹,人一旦感染了「布病」,脊柱、膝蓋等大關節,心臟、肝脾、神經系統等多個器官可能受到侵害,不及時治療可能轉為慢性感染,甚至有致殘的風險。她提醒,進食生鮮奶製品、接觸牛羊等牲畜的人群,一旦出現反覆發燒、關節痛、多汗等症狀,要立即就醫,排查「布病」。
福州市疾控中心介紹,普通民眾應儘可能減少與牛羊等家畜接觸;牛羊肉要煮熟後食用;家中的案板、刀具要做到生熟分開;生鮮奶要煮沸後才可以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