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漁民的「岸上生活」:縱有萬般不舍,為了子孫後代總要邁出第一步

2020-12-19 中國江蘇網

現代快報訊(見習記者 柴軍虎)" 太湖美,美在太湖水。" 根據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第 12 號公告,10 月 1 日起,太湖水域收回漁業生產捕撈權,全部停止捕撈作業,漁民退捕上岸,告別 " 水上漂 " 的生活。從 " 湖上 " 到 " 岸上 ",退捕上岸後的漁民如何謀求新生,年齡偏大的漁民,上岸後是否有保障?帶著這些問題,近日,現代快報記者來到了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太湖村探訪漁民們的 " 岸上生活 "。

 

 

 

△退捕現場

心中有萬般不舍 

漁民是個漂泊的群體,生存技能單一,期待上岸,又怕上岸。今年 40 歲的漁民沈建方收到正式退捕通知後,就一直忙著託朋友找工作,他雖然年紀不大,但 " 漁齡 " 可不短,已有二十餘年。

 

 

 

△漁民退捕籤字

沈建方對記者說,他出生在船上生,10 歲時才上小學," 當時太窮上不起,小學那時還是 5 年制,可我只上了 3 年就退學了。" 文化程度不高的他為工作開始擔憂。

 

 

 

△退捕後的太湖

說起退捕上岸,他眼裡有些溼潤," 把漁船交上去的那天到現在,幾乎沒過一好覺。" 他喃喃道,太湖村田地稀少,祖祖輩輩靠捕魚為生,都是一家人吃住在船上," 縱使有萬般不舍,為了我們子孫後代,總要勇敢地邁出第一步,也算是我們對太湖的反哺。"

沈建方告訴記者,這兩天他在看政府組織的專場招聘會職位," 有 700 多個崗位,總有一個是適合我的,只要不好吃懶做,岸上的生活一定更美好。"

從 " 捕魚賣家 " 到 " 買魚商家 " 

" 大姐,今天的鯽魚新鮮的很,大小合適,來幾條嘛。" 早上 7 點,奕宏水產的夏春健一邊熱情地招呼客人,一邊抓魚、秤魚、宰魚、收錢。

 

 

 

△奕宏水產的夏春健

今年 38 歲的夏春健屬於標準的 " 漁四代 ",曾是村裡有名的捕魚能手,13 歲就在太湖裡打魚,從最早的木結構漁船千帆競發到如今的鋼質漁輪首尾相連,夏春健見證了太湖裡的時光流轉。今年 8 月,夏春健提前退捕上岸,結束了以往一成不變的 " 打魚 "" 曬網 " 的日子。

 

 

 

△夏春健水產店的海鮮

雖然上了岸,但他仍然在和海鮮在打交道,只不過換了種方式。" 聽說長江十年禁捕,人總是要吃海鮮的吧。" 商業嗅覺敏銳的夏春健就開始尋找新的出路,選擇了開漁家樂。

以前,夏春健披星戴月、日曬雨淋,整天在漁船上忙碌。現在,夏春健過上了另一種生活,每天凌晨兩點去上海海鮮批發市場拉海鮮,早上 7 點左右返回太湖村,父母幫忙來叫賣,一家七口生活過得忙碌而充實。開店兩個月來,夏春健收入雖然比以前少了一截,但他依然對自己漁家樂的前景非常有信心。

從漁民到農家樂老闆 " 完美轉身 " 

和沈建方、夏春健不同,41 歲的密奇峰 2008 年就上了岸,他用圍網拆遷的補償款,投資做起了農家樂,如今日子過得 " 如魚得水 "。望著從最初的 200 平方米到如今佔地 8 畝的農家樂,他黝黑的臉龐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開農家樂的密奇峰

" 養螃蟹是非常辛苦的,每天半夜就要起床到碼頭去買飼料魚,除了魚還要餵螺螄和水草。" 密奇峰對記者說,2008 年是太湖養蟹的分水嶺,之前是黃金期,之後就不太樂觀了。" 當時要拆網的時候家裡還是有點波動的,一下子網箱要拆掉,經濟來源成問題了。" 通過公告、通知、新聞和報紙,密奇峰了解了政府這一舉動,並開始為自己之後的出路打算。

" 當時我很迷茫,不知道該做什麼行業,不知道自己的去向。" 密奇峰說,正在迷茫的時候他突然意識到,這幾年東山的旅遊業發展得很好," 我們可以學浙江一帶做農家樂,所以我和我老婆用 2008 年圍網拆遷的補償款,投資開了農家樂。"

密奇峰直言,因為是初次嘗試,全家人都不懂農家樂的經營和管理,只能慢慢摸索,去了解客人真正的需求,再不斷改善。" 現在的收入比養螃蟹時穩定多了,今年國慶假期的營業額在 50 萬元左右。"

" 這次退捕對我影響不大,我第一個籤的字。" 密奇峰對記者說,退捕後他招聘了 5 名漁民做服務員," 我從沒想過,在告別了十多年的漁民身份後,還能迎來人生第二次的『創業』成功。"

據記者了解,退捕漁民捕撈權證移交後,每張證有兩人可獲得兩年的綜合補助費外,如果去創業可以申領創業補貼,選擇靈活就業的,有交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且女生年滿 40 周歲,男生年滿 50 周以上的可以申領社保補貼。對於到了退休年齡段的漁民,100% 都有養老保障,符合被徵地老年人員可以享受失地保養金每月 1120 元。

另外,東山鎮社保中心將在 10 月 20 日針對退捕漁民舉行一個專場招聘會,共推出 670 個崗位。11 月中旬,將再開展一次農業技能培訓,推動漁民轉產轉業。

相關焦點

  • 長江邊最後的漁民 告別「水上漂」如今生活很有奔頭
    >告別「水上漂」如今生活很有奔頭2020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開始常年禁捕,涉及沿江10個省市近28萬漁民,重點水域常年禁捕期為期10年。謝長江的變化,是長江漁民退捕上岸的縮影。「在江上捕魚近30年,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成為最後一批漁民。對於國家的政策,我們是理解支持的,10年禁漁是為了保護長江,給子孫後代留下漁業資源,是個好事。」謝長江說,從打魚到護魚,「這輩子還是離不開長江,離不開船。」
  • 凡事都要勇敢地邁出第一步
    由於總感覺自己還差得很遠,又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才藝,始終也沒報名去模特公司試鏡、試考,更沒去一些哪怕小小的賽場、車展、促銷活動試試身手。就這樣過了3年多,她只參加過幾次培訓,然後就是在家自己學習、練習,始終沒什麼進展。殊不知,模特行業主要靠吃青春飯的,年齡不等人,再這麼下去,這扇門也將關閉。
  • 漁民上岸轉型記:學會在微笑中告別
    憑著多年積累和政府補貼,不少漁民搬進了上下兩層的樓房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王良勝放在家門口的漁船發動機鏽跡斑斑,機器上的封條已經脫落。六年前,這張封條是他親手貼上去的。「運氣好的話,一天能有一百多斤魚,運氣不好的話,也就十來斤。」王良勝坦言,收入不穩,加上幾次颱風天裡「死裡逃生」,讓他動了「上岸」的念頭。進入2014年,漁業資源日漸衰竭,傳統的捕撈作業漸漸難以為繼。王良勝心裡明白,再繼續捕下去,魚越來越少,收入也會越來越少。可是,常年靠捕魚為生,技能單一,貿然轉產上岸恐面臨就業困難。
  • 華泰聯合劉曉丹正式辭任:心中縱有萬般不舍 卻無半分遺憾(附告別信)
    摘要 【華泰聯合劉曉丹正式辭任:心中縱有萬般不舍 卻無半分遺憾(附告別信)】8月21日晚,華泰證券公告稱,由於個人職業發展原因,劉曉丹提請不再參加華泰聯合證券第七屆董事會董事候選人提名。
  • 苦撐待變:抗戰時期上海周邊地區天主教漁民信眾的日常生活
    此時的蘇州總鐸區轄有吳縣、吳江、崑山、太倉和嘉定小半縣的地面,共分楊家橋、黎裡、崑山、陸家浜、張涇、罟裡村、常熟、大墅橋、鹿苑和直屬總鐸管轄的蘇州本城的十個本堂區。除了陸家浜、張涇有副本堂神父助理,蘇州有原中學有理學神父外,其餘都屬一位神父管理,總計有信眾二萬四千七百餘名。除了一萬餘名岸上信眾,其餘都是像耶穌的宗徒伯多祿(拉丁文Petrus,英語Peter)一樣捕魚為業,俗稱「網船教友」。
  • 幫寶寶邁出人生第一步
    有的寶寶很快就學會了站,爸爸媽媽會驚喜地發現寶寶開始繞著家具慢慢地前行,就像要巡遊世界一樣,這是他邁開的人生第一步,寶寶就要掙脫你的雙手,獨自遠行了!你的寶寶是否也在嘗試著邁出這第一步呢?從鍛鍊肢體力量開始:寶寶要實現他的第一步並不那麼容易,與頭和軀幹相比,他的腿和腳太小了,承受全身的重量顯得有些吃力,在前進的過程中,他必須學會調整臂部、膝蓋和腳踝,否則難免摔跟頭。為什麼我們看寶寶走路時總要向前伸出雙手,就是為了防止摔倒。
  • 要成功必須邁出第一步,一旦立定目標,就要當機立斷
    要成功,你不必花太多的時間去思考,你必須邁出第一步,然後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一位美國老太太從紐約步行到佛羅裡達州的邁阿密市。抵達後,記者問她:「請問您是如何鼓起勇氣徒步旅行的?」她回答得非常輕鬆:「我邁出了第一步,我所做的一切就是這樣。
  • 蘇州自駕太湖一日遊,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太湖自古就是著名的風景遊覽勝地,「太湖風光美,精華在吳中,」一直生活在蘇州,卻很少融入她的生活。周末與朋友一起相約太湖一日遊。驅車行駛在前往太湖度假村的路上,打開車窗,呼吸這新鮮的太湖空氣,一半煙火,一半詩與遠方。
  • 「知書達禮」邁出校園第一步
    為了傳承「禮」文化,教會學生「知書達禮」,弘毅小學把入學典禮營造成一個獨特的儀式。正衣冠、硃砂啟智、啟蒙描紅、茶敬親師……活動中,特別為一年級新生精心設計了「開筆禮」儀式。該校老師介紹,活動蘊含著老師對孩子的殷切希望,也象徵一年級新生將開啟智慧,邁出校園學習第一步。(靳普攝)
  • 漁民戴恩月有了新營生
    雖然心裡支持,老戴還是犯嘀咕:捕了30多年魚,離開這條日夜奔騰的資江,以後靠什麼生活?沒幾個月,老戴重拾笑顏。原來,駐龍灣村幫扶工作隊為他量身定製創業計劃,幫他承包周邊村民閒置土地種植蔬菜。今年8月,村裡還成立了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與『水上漂』相比,還是岸上的產業靠得住、更長久。」
  • 實用英語:get a foot in the door 邁出第一步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實用英語:get a foot in the door 邁出第一步 2009-02-12 13:31 來源:美國習慣用語 作者:
  • 要不要邁出創業的第一步?
    創業需要有勇氣,不是人人都有勇氣邁出創業這一步的。創業失敗是一種常態,創業的成功率最高不超過3%,100個人創業大概有3個人的成功就是非常高的很不錯的。既然失敗是一種常態,那麼對於很多創業失敗的年輕人來講,怎麼面對失敗,失敗之後如何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這是首要思考的問題什麼背景都沒有,家裡沒有一定的底蘊,缺乏個人的專長,如果還想做老闆,就必須判斷自己邁出創業的第一步後,創業失敗的結果能不能承受因為創業的過程,本質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
  • 十天,一「研」為定,岸上見!
    十天,一「研」為定,岸上見!@賈雲凡人生有無數的可能,考研的結果一定不是終點,但每一個選擇都要堅持到最後,這是對自己、對夢想最大的尊重。
  • 當塗縣湖陽鎮:「漁民後浪」上岸發「羊財」
    11月24日,在當塗縣湖陽鎮的友國湖羊養殖場,羊倌倪友國報出的一組數據,讓漁民長輩們對這位「後浪」刮目相看。小倪出生於1992年,雖然沒有捕過一天魚,卻是典型的漁民後代。遠的不說,爺爺輩就是靠捕魚維持生計,到了父輩,因為漁業資源日漸枯竭,便改行搞起了水上運輸。到小倪懂事的年紀,因為禁釆江砂,水上運輸也開始走下坡路。
  • Day 279 - "邁出第一步"用英語怎麼說?
    另外請大家順手點讚,讓我們更有動力~標題中的Day188代表今年第188天(期),分享到朋友圈就知道學習進度了ExamplesI know it’s not the job you』d hoped for, but at least you can use it to get your foot in the door.
  • 長江禁漁十年,洞庭湖「連家船」漁民上岸覓新生
    新京報記者 韓沁珂 攝 2019年的最後一晚,49歲的東洞庭湖漁民胡存庫不到9點就睡了,這是多年漁民生涯養成的習慣。但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晚,他睡在岸上借的房子裡,而不是生活了幾十年的漁船上。 在洞庭湖,有很多漁民和胡存庫一樣,吃住都在湖上,在岸上沒有房子,身份證地址一欄顯示的是某「漁業組」,被稱為「連家船」漁民。
  • 太湖十年禁漁前夜,捕獲儘是小魚|漁船|長興縣|太湖|十年禁漁|許雲...
    太湖岸的長興縣新塘村村民說,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裡,江浙4市在太湖並無嚴格的區域之分,漁民廣泛分布在太湖沿岸,太湖實在太大了,只靠人力與風帆的木漁船走不了太遠。上世紀50年代初,太湖行政權劃給了江蘇,進入80年代後,隨著憑證捕撈規定的出臺,包括長興在內的浙江環太湖職業漁民漸次退出,「只有持證的江蘇人才能在太湖上打魚」,直至今日。
  • 怎樣才能邁出寫文章第一步?
    作為一名文學愛好者,時間長了,積累多了,就總想寫點什麼東西。那麼怎樣才能邁出寫文章的第一步?筆者認為一開始寫文章切忌過於低調謙虛,謹小慎微,不要有擔心被人取笑和批評的心理。為什麼這麼說呢?這裡個人總結兩點,首先我們要相信自己。
  • 2020最新勵志個性籤名 當你邁出第一步,才知道第二步並不難
    2020 勵志個性籤名 當你邁出第一步,才知道第二步並不難時間:2020-05-08 15:10   來源:騰牛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 勵志個性籤名 當你邁出第一步,才知道第二步並不難 人生的上半場打不好沒關係,還有下半場,只要努力。
  • 太湖四十八島,每一座島都有一段故事
    如果按所在城市佔有太湖水域面積來說,蘇州位列第一,無錫第二、湖州最小。一直以來,太湖就有「七十二峰、四十八島」的說法。意思是環太湖周邊,著名的山峰有七十二座,雖然在太湖平原上,更多為丘陵山地;而在太湖之中,大大小小的島嶼有四十八座。這四十八座島嶼中,有些已經跟陸地相連,像無錫的馬山島、蘇州的西山島等,島上也已經有居民世世代代生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