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鄒娜妮 通訊員 陳衛華
12月15日一大早,戴恩月像往常一樣,騎著小三輪到鎮上農貿市場賣菜。上午10時許,50公斤蔬菜銷售一空,進帳300多元。
今年55歲的戴恩月家住新化縣琅塘鎮龍灣村,祖祖輩輩在資江邊捕魚為生。去年下半年,湘資沅澧4條河流幹流開始禁漁。雖然心裡支持,老戴還是犯嘀咕:捕了30多年魚,離開這條日夜奔騰的資江,以後靠什麼生活?
沒幾個月,老戴重拾笑顏。原來,駐龍灣村幫扶工作隊為他量身定製創業計劃,幫他承包周邊村民閒置土地種植蔬菜。今年8月,村裡還成立了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
「與『水上漂』相比,還是岸上的產業靠得住、更長久。」從「退捕漁民」轉身「實體老闆」,戴恩月算了筆帳:17個蔬菜大棚,100餘畝時令蔬菜,3個月銷售額達17萬餘元。
「為了讓退捕漁民順利轉崗就業,我們建立結對幫扶制度,各鄉鎮、村黨員幹部對退捕漁民開展『一對一』幫扶。」婁底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袁若寧介紹,全市共有退捕漁民584人,有就業能力且有就業意願的411人中,已實現就業403人,就業率達98.1%。
對一些年紀大、技能單一的漁民,婁底安排一些簡單易上手、對技術和身體條件要求不高的普工、保安、後勤、巡護員等崗位,幫助他們實現轉產轉業。目前,全市退捕漁民就業服務累計開展崗位推薦4104次、職業指導2274次,提供免費技能培訓信息2141次。
既要「漁民樂」,也要「魚兒歡」。隨著漁民逐步上岸,婁底排查出資江水域涉漁「三無」船舶1350艘,現已全部上岸,漁船漁網回收拆解全部完成。
「水環境改善,也有我們漁民的貢獻。現在上岸種菜,不僅自己脫了貧,還聘用8名村民在基地務工。」戴恩月對未來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