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長江禁漁:漁民上岸,有了新營生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漁民上岸,有了新營生(大江大河·關注長江禁漁①)

  編者的話

  長江禁漁是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要決策。今年1月1日,長達10年的長江「禁漁令」開始實施。10個多月來,沿江各省份和有關部門迅速行動、多措並舉,禁漁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另一方面,禁令之下,非法捕撈、私下兜售「江鮮」的情況依然存在。長江禁漁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久久為功,更考驗相關監管者、執法者的能力和耐心。

  如何保障退捕漁民就業和生活?如何保證市場上魚類的正常供應?如何強化執法監管,嚴厲打擊非法捕撈行為?今日起,本版推出系列報導,關注長江「禁漁令」實施以來,各地的實踐和探索,以及目前還待進一步解決的相關問題。

  湖南益陽

  老文走上公益崗

  本報記者 何 勇

  去年底,文志強家門口的資江禁止捕魚了。雖然心裡也支持,但老文還是有些失落——捕了40年魚,他已經離不開這條日夜奔騰的江了。

  文志強今年55歲,家住湖南益陽市赫山區蘭溪鎮港灣村,就在資江邊上。2019年下半年起,根據湖南省統一安排,湘資沅澧4條河流幹流開始禁漁。

  沒幾個月,老文又樂呵起來。原來,考慮到老文等漁民的特點,蘭溪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協調有關部門,幫助他們承包了打撈河道漂浮垃圾的業務。

  「老曹,這是今天打撈的第六船垃圾啦。運完這船,我們就收工囉!」傍晚,鐵皮船停靠碼頭,江水拍打著江岸,老文跳下船,順手抄起放在船舷的釘耙,把垃圾扒到岸邊的小四輪上。

  為幫助老文他們規範作業,赫山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辦聯繫區市場監管部門指導老文成立了專業打撈公司,業務涵蓋水保潔、垃圾運輸、河湖疏浚。老文當上了公司總經理,老夥計們也紛紛加入。

  「我們會根據漂浮垃圾的多少靈活安排打撈人員。」老文介紹,「汛期時,七八條船30多個人一起做事;在冬季,一般是兩三條船10多個人一起做事。」

  「老文他們做事紮實,勤勞肯幹,2019年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我們將資江河道赫山段打撈漂浮垃圾的工作承包給他們,一年承包費有12萬多元。」赫山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辦副主任段仕良說。除了這個固定收入,老文的公司還承包了一些疏浚工程等。

  「赫山區共有專業漁民183人、兼業漁民220人,由於漁民年齡都偏大,有就業願望的僅38人。下階段,人社部門將支持退捕漁民購買社保,財政也將給予補助,每位漁民在達到法定年齡後都能拿到退休工資,這也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赫山區畜牧水產事務中心主任胡志偉說。

  年輕漁民的轉產就業問題也被提上議事日程。赫山區勞動就業服務中心主任蔡參告訴記者:「8月初,區裡還召開了針對退捕漁民的專場招聘會,協調區內企業和公益崗位單位,幫助退捕漁民順利實現再就業。」

  就這樣,老文重新上崗了。江還是這條江,船還是這條船,但撈的不再是魚蝦,而是垃圾。

  湖北宜昌

  老吳晚年有保障

  本報記者 範昊天

  電鈴鳴響,警示燈閃爍……一大早,吳世明像往常一樣,騎著摩託車到湖北宜昌東陽光火力發電廠上班。剛到廠裡,就發現消防主機上顯示配電室出現故障,可能有火情。他和同事立即帶上滅火器和檢修工具趕到配電室,發現其實是煙霧報警器出了點小問題。現場迅速處理,險情排除。

  今年49歲的吳世明原本是宜昌宜都市白水港村漁民,祖祖輩輩在長江邊捕魚為生。白水港村是宜都市最大的漁民村,村裡有漁民360人。漁民常年作業的江段,屬於長江湖北宜昌中華鱘自然保護區。長江流域全面禁捕工作開始後,他們成了當地最早一批上岸的漁民。

  白水港村黨支部書記李春梅介紹,村裡的漁民大多沒有土地,主要收入來源就是捕魚,「而且,他們大部分年齡比較大,技能單一,謀其他職業相對困難」。

  針對一些漁民年齡大、技能單一等問題,宜都專門安排一些簡單易上手、對技術和身體條件要求不高的普工、後勤、保安、巡護員等崗位,幫助他們實現轉產轉業。

  通過參加政府在村裡組織的專場招聘會,吳世明進入東陽光火力發電廠,成為一名維保工人。「開始還擔心自己快50歲了,能不能做好這項工作。沒想到公司組織了專門的培訓會,還安排老員工從旁指導。」吳世明說。

  通過政府部門牽線搭橋、開展培訓,白水港村75%以上的上岸漁民在周邊興發、東陽光、華新水泥等企業實現再就業。對於那些年齡更大的漁民,當地也努力做好兜底保障。據介紹,宜都2004年就把漁民納入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對於過去完全靠捕魚為生的專業漁民,此次退捕後,政府還會按照農村低保標準給他們發放生活補助,副業漁民則按標準的80%執行……

  2019年6月,吳世明和宜都市枝城鎮人民政府正式籤訂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宜都段漁民退捕安置補償協議,按照他的漁船、漁具等數量和評估價值,一次性得到10多萬元資金補償。同時,他和愛人每人還有一定數額的養老保險補助。「現在每天工作8小時,月薪4000餘元,收入更穩定,人心裡也輕鬆一些。」吳世明告訴記者。

  江蘇如皋

  老高自主創業忙

  本報記者 姚雪青

  轉型創業,是今年57歲的老高之前從沒有想過的。

  老高名叫高富林,和父輩一樣,十來歲就開始在長江江蘇如皋水域從事漁業生產。「過去長江水質很好,魚也多;後來汙染增加,魚也慢慢少了。」老高坦言,自己也想過主動改換行當,但沒資金也沒技術。

  轉折發生在去年,隨著長江禁捕退捕工作正式啟動,心裡早就有所準備的老高,作為如皋市滿艙漁業專業合作社社長,帶頭響應號召,年底前按時上繳了漁船和網具。

  退捕後,根據漁船大小和生產規模,他領到了包括拆船費、漁具補償費、漁民補助等在內的近46萬元補貼。計劃多幹幾年再回家養老,老高決心重新找份工作。

  今年年初開始,如皋市針對漁民上岸後的轉型發展開展了幾輪培訓。「有電商、電焊、廚師,我都參加了,對推薦的企業也很滿意。只是年齡太大了,剛乾熟就面臨退休,沒有合適的崗位。」老高告訴記者。

  今年4月,一家測量公司找到老高,請他幫忙進行碼頭測量。「我跟他解釋,漁船都上交了,這些需要專業的服務船才行。」雖然沒幫上忙,但憑著多年水上生活經驗,他看到了開展長江交通服務的新機遇。

  老高發動合作社另外8名退捕漁民,用補償款和積蓄湊齊了200萬元註冊資金,成立了一家船舶服務公司。聽說漁民要自主創業,當地政府也非常支持,漁政農業執法大隊牽頭人社、海事等部門進行幫助指導。

  「政府部門在企業設立審批和服務保障船建造審批方面,給予了政策扶持,包括審核優先、流程加速等。從5月有創業想法到6月辦好證照,只花了一個月時間。」老高介紹,市裡還承諾給予15萬元的3年無息貸款,解決退捕漁民創業起步階段資金周轉上的困難。

  儘管公司的首艘服務船還在建造,由漁民轉型的員工也還在培訓,但由於船舶服務需求量較大,已有不少業務主動上門洽談。「公司的主營業務是為船舶提供後勤保障服務。」老高告訴記者,發展方向是作為碼頭測量和維修的服務船、補助船,以及作為大型貨船的交通船進行物品採購、人員接送等。

  「以前捕魚是體力活,還得看天收;現在服務是技術活,旱澇保收。」如今的老高躊躇滿志,對未來充滿信心。

相關焦點

  • 長江最後的漁民:禁漁10年 28萬漁民如何棄水上岸?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長江最後的漁民:禁漁10年,28萬漁民如何棄水上岸?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長江辦」)主任馬毅對《中國新聞周刊》說。現在,到了不得不離開的時刻。2019年1月,在「長江大保護」的總體戰略下,國家決定對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行全面禁漁,從2020年元旦開始,分步驟推開,禁漁十年。馬毅在漁政系統工作了30年,他感慨:這麼大範圍、這麼長時間的禁捕管理,涉及這麼多漁民的退捕工作,在人類歷史上都是前所未有。
  • 長江禁漁十年,洞庭湖「連家船」漁民上岸覓新生
    「上無片瓦,下無寸土,以船為家,終日漂泊」是連家船漁民們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長江生態環境惡化,珍稀特有物種資源全面衰退,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已經到了「無魚」等級。2019年,國家明確,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從2020年開始實行10年禁捕,以改善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洞庭湖水域從2019年12月20日開始全面禁漁,比國家提出的時間點提前了11天。
  • 「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專訪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
    長江千百年來養育了華夏子孫,大家的努力又將為長江的水生生物贏得寶貴的10年休養生息。處在時間節點,很多人不禁想問:為什麼要實行長江「十年禁漁」?為何是10年的時間長度?10年後長江會有什麼改變?日前,記者專訪了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
  • 「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
    ——專訪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  新華社記者王辰陽  從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全面啟動。  長江千百年來養育了華夏子孫,大家的努力又將為長江的水生生物贏得寶貴的10年休養生息。處在時間節點,很多人不禁想問:為什麼要實行長江「十年禁漁」?為何是10年的時間長度?10年後長江會有什麼改變?
  • 漁民戴恩月有了新營生
    去年下半年,湘資沅澧4條河流幹流開始禁漁。雖然心裡支持,老戴還是犯嘀咕:捕了30多年魚,離開這條日夜奔騰的資江,以後靠什麼生活?沒幾個月,老戴重拾笑顏。原來,駐龍灣村幫扶工作隊為他量身定製創業計劃,幫他承包周邊村民閒置土地種植蔬菜。今年8月,村裡還成立了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
  • 四位長江漁民「轉身」記
    首發:1月5日《新華每日電訊》調查·觀察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侯文坤心有懷念,腳步向前。隨著2021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行為期十年的禁捕,長江沿岸世代以漁為業的漁民們向著新生活,「轉身」上岸。
  • 「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專訪中科院院士曹文宣
    新華社上海1月6日消息,從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全面啟動。長江千百年來養育了華夏子孫,大家的努力又將為長江的水生生物贏得寶貴的10年休養生息。處在時間節點,很多人不禁想問:為什麼要實行長江「十年禁漁」?為何是10年的時間長度?10年後長江會有什麼改變?
  • 如何打好長江禁捕退捕攻堅戰和十年禁漁持久戰
    今年7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進一步明確要「推動實施一批長江、黃河生態保護重大工程,落實好長江十年禁漁」。8月19日,習總書記在安徽馬鞍山市考察調研時又明確指示,「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要把相關工作做到位,讓廣大漁民願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後能夠穩得住、能致富。」
  • 江蘇堅決打贏禁捕退捕這場硬仗 禁漁十年,讓長江休養生息
    長江「十年禁漁」,江蘇要堅決打贏禁捕退捕這場硬仗。我省明確,今年12月15日前退捕漁船全部封存管理、分類處置,應退盡退、不漏一船;明年元旦之前實現清船、清網、清江、清湖「四清」。禁漁力度之大,影響範圍之廣,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為何確定禁漁期為十年?作為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長江生長著數百種魚類。
  • 長江邊最後的漁民 告別「水上漂」如今生活很有奔頭
    >告別「水上漂」如今生活很有奔頭2020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開始常年禁捕,涉及沿江10個省市近28萬漁民,重點水域常年禁捕期為期10年。在長江南京段江面上,有個面積1.5平方公裡的小島名烏魚洲。江面上,350餘條漁船並排停放,首尾相接,一眼望不到頭。這些船大多是載重15噸左右的鐵船和水泥船,曾是漁民們在江上的「家」。記者了解到,國家的禁漁政策出臺後,這些船被要求集中停靠,等待拖上岸銷毀。對於這份新工作,謝長江還有些不習慣,規定早上8點上班,卻總是5點多就醒來。
  • 「漁業大省」江西超6萬名退捕漁民「洗腳上岸」
    圖為漁民上岸,上繳漁船。(資料圖)  孟德龍 攝中新網南昌1月7日電 (記者 吳鵬泉)「全省建檔立卡的2.14萬戶、6.82萬名退捕漁民全部籤訂退捕協議、註銷捕撈證,退捕漁民全部『洗腳上岸』。」江西省農業農村廳一級巡視員龍宇聞7日在「江西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實施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如是說。長江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具典型性的一條生態河流,被譽為「中國淡水漁業的搖籃」。為扭轉近年來長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中國官方明確提出,自2021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行十年禁漁。
  • 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取得階段性成效 沿江10省市漁船漁民退捕...
    今年1月,農業農村部在官網發布關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範圍和時間的通告,宣布從2020年1月1日0時起開始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通告稱,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以外的天然水域,最遲自2021年1月1日0時起實行暫定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間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
  • 長江禁捕後,武漢漁民兄弟遠赴東北「趕湖」
    年過六旬的武漢漁民汪開勝漸漸適應了這樣的外地生活。從武漢梁子湖到黑龍江連環湖,從江漢平原到松嫩平原,2400多公裡的距離,沒有阻擋住他們的腳步。長江禁漁,今年7月1日,武漢下達「禁捕令」後,「水上人家」獲得了政府的補貼和安置,大多數已上岸。但66歲的汪開勝和小他12歲的堂弟汪開剛卻閒不住,他們選擇了遠赴東北,繼續捕魚、勞作。
  • 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已有16.5萬退捕漁民轉產就業
    人民網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孟哲)「長江沿江10省(市)共核定退捕漁船11.1萬艘、漁民23.1萬人。」「截至12月11日,各地累計落實社會保障21.8萬人,幫助16.5萬人實現轉產就業。」在今天上午舉行的農業農村部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馬毅在介紹長江「十年禁漁」成效時表示,禁捕退捕各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漁船漁民退捕基本完成,漁民安置保障亦穩步推進。長江禁捕是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要決策。今年1月1日零時起,農業農村部開始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
  • 漢江禁漁彈奏生態「和弦」 襄陽譜寫生態文明新樂章
    2019年12月10日,為落實中央和湖北省委有關決策部署及工作要求,襄陽市召開漢江襄陽城區段禁捕漁民退捕安置補償工作動員會,公布了《漢江襄陽城區段禁捕漁民退捕安置補償工作方案》,將漢江襄陽段全面禁漁,作為長江「十年禁漁」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拉開了漢江襄陽段全面禁漁的序幕。
  • 禁漁退捕,懷寧在行動
    8月20日,習總書記在合肥主持召開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時強調,「長江禁漁是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要決策」,要求「沿江各省市和有關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細化政策措施,壓實主體責任,保障退捕漁民就業和生活。要強化執法監管,嚴厲打擊非法捕撈行為,務求禁漁工作取得紮實成效。 」流經我縣境內的皖河是長江的支流之一,同樣承擔著十年禁漁任務。
  • 23.1萬漁民退捕上岸,生活如何保障?農業農村部給出解答
    12月15日,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階段性成效和下一步工作安排。禁捕退捕工作成效如何?自農業農村部宣布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以來,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 鄱陽湖漁民的「登岸故事」
    如今,他是當地漁業協會的負責人,帶領著三十多戶漁民,150多艘漁船。不過,就在今年2月開始,吳華山響應政府的號召,逐步棄船、收網、登岸,告別近30年的打魚生涯,開始另謀生路。為了保護長江生物多樣性,中國政府在今年1月1日實行長江十年禁漁。
  • 漁船「清零」:綦江區天然水域「十年禁漁」再推進
    日前,記者從區農業農村委了解到,自長江流域全面禁漁號令下達後,我區相關職能部門按照統一部署,在做好退捕轉產漁民生活保障,提供就業幫扶的同時,漁船等捕撈器械拆解工作也正有序展開。「雖然捨不得,但是禁漁是國家的大政方針,也是為了保護綦江河漁業資源,為子孫後代著想,我們受到政府和社會方方面面的關照,支持配合是應該的。」黃奎倫在綦河城區段從事打撈已有30餘年,在自己合法捕魚的同時,還經營了一家野生魚館,收入比較可觀。接到禁漁通知後,雖有幾分不舍,老黃還是堅決落實要求帶頭退捕上岸。
  • 關注十年禁漁!江蘇長江段禁捕退捕進行時
    7月13日,記者從江蘇省推進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江蘇省市場監管局按照總局推進打擊市場銷售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漁獲物專項行動(簡稱「長江禁捕打非斷鏈」專項行動)最新部署要求,吸收借鑑兄弟省市經驗,重點做好認識再提高、方案再細化、打擊再從嚴、聯動再加強,按照「一盤棋」思維,統籌指導省內沿江八市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