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男孩嫌棄爸爸,父子關係何必勢如水火,三招教你養出小暖男

2020-12-14 蓁蓁宜人

在《親愛的小課桌》節目中,爸爸們作為代課老師,輔導孩子作業。別的孩子看到自己爸爸都挺高興,只有凱凱一臉鬱悶。做作業時,凱凱對爸爸十分牴觸,他說:「別逼我」、「你什麼都不會」,最後還跟爸爸吵了起來。

在採訪中,凱凱說,爸爸不給他吃早飯,不愛他只愛媽媽,還跟媽媽告他的狀。爸爸沒做過一件讓他開心的事,聽他說「爸爸我愛你」這樣的話,還會罵他。

編導問,你長大想跟爸爸媽媽一起生活麼?凱凱說,他只想跟媽媽和小貓住一起。嫌棄爸爸的情緒幾乎溢出屏幕。

看到這段,觀察團有媽媽流淚了,這孩子才7歲,但他跟爸爸的關係竟已經勢如水火。

葉一茜現場為這位爸爸喊冤,稱這位爸爸很愛孩子,不出差的日子每天接送孩子,為孩子做早飯,而且撐傘時,寧可自己挨淋,也要用傘把孩子保護好。

為何爸爸的付出,孩子不但看不到,而且跟爸爸的關係還越來越僵呢?家有男寶,我也曾被他倆的父子關係搞得焦頭爛額,好像「一山難容二虎」似的,家裡這兩個雄性生物,怎麼就這麼難相處呢?

後來通過學習和調整,現在孩子粘爸爸已經勝過了粘我,我感覺挺好,男生真的需要多跟爸爸相處,這樣他才能順利成長為男人。

一次我偶然看到鍾南山院士的採訪,發現他談到爸爸時,眼睛都是放光的。仔細查閱了他家的教育方式後,我發現,原來鍾南山兒時也是個「頑童」,是鍾爸爸獨有的教育方式,把這個調皮搗蛋的男孩,養成了今天這位「無雙國士」。

教育專家張敏說:「一個孩子和爸爸的關係,決定著他和世界的關係。」讓我們一起來學學鍾南山爸爸的育兒經,願每個小男孩都能在童年得到父親良好的教育和愛。

一、男孩從爸爸的陪伴中學習如何做男人

心理學研究表明,男孩的成長可以分為三個階段:①出生到6歲,溫柔幼童期,此時男孩更依賴媽媽,分離焦慮明顯高於女孩;②6歲到13歲,男性學習期,此時男孩開始粘父親,模仿父親、學習父親;③13歲到成年,青春期,向男人進發,需要男性領路人。

父親,只要出現在孩子面前,就能帶給孩子一種信任和安全感。而對於男孩來講,父親是他的榜樣,父親用行動教會他如何成為一個男人。

鍾南山的父親鍾世藩,是著名兒科醫生,每天只要他忙完了醫院的工作,就會陪鍾南山做作業。無論是時局動蕩還是工作調動,鍾世藩都會帶著孩子一起搬遷。在鍾南山的童年,父親可以說是「不動如山」地陪伴著他,他的人生觀、價值觀也多承襲於父親。

可見,父親在一個男孩的成長過程中是多麼重要。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說:「爸爸撒手不管,孩子就會缺少胸懷寬廣的示範。父親應該把處理問題的方式和對待母親的態度,帶給孩子。」

在與父親的相處中,男孩觀察父親是如何掙錢養家的、如何與媽媽相處的、如何修電器、如何通下水道的。從父親的一言一行,男孩總結出如何做一個好男人,這令他們更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父親的重要作用,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

二、男孩從爸爸的工作中獲得人生目標

通過對父親的觀摩,男孩能夠對自己的性別更加認同,通過對父親的崇拜,男孩能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理想。但有些爸爸平時工作很忙,沒時間陪伴孩子怎麼辦呢?其實,帶著男孩一起參與到父親的工作中,這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鍾世藩一家在廣州安頓下來後,由於醫院經費緊張,鍾世藩自掏腰包買來小白鼠,在家搞實驗。每次爸爸做實驗,鍾南山都在一旁認真觀看,還不時提出些問題。後來,爸爸讓他當起了小白鼠的飼養員,那段時間與父親的「共同工作」,讓鍾南山對醫學產生了興趣,也學到了父親嚴謹治學的作風。

讓男孩參與爸爸的工作,能讓爸爸的形象更加豐富和立體,男孩對於自己未來的樣子也會有更清晰的憧憬。樊登就曾帶嘟嘟參與他的工作,他說這對孩子來講非常有儀式感。

如果你家也有為忙碌的爸爸,下面的建議希望能幫到他和孩子:

不要莫名其妙地消失。出差前告訴孩子爸爸要去哪兒,去做什麼工作。回家後,與孩子一起談談出差的見聞。給孩子留字條。紙條讓人覺得「值得珍惜」,也是感情內斂的爸爸與孩子交流的好方法。給孩子留字條,或打電話,都能讓孩子感覺爸爸一直在,這很重要。如果帶孩子一起出差,最好在孩子7歲之後,同時,建議不要帶兩個孩子出門,否則爸爸可能會照顧不過來。

能夠清晰說出父親的職業的男孩,會顯得更加自信和陽光。他們比同齡人更有自信,這來源於他們對父親價值的認同,他們為父親自豪。

這樣的男孩子,未來更願意從事對社會有貢獻的工作,並且能夠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熱情,就像父親那樣披甲上陣,他們覺得這是一種榮譽。

三、男孩從爸爸的愛中學習如何愛別人

開篇時提到的「凱凱想要換爸爸」事件中,凱凱說:「爸爸親口說他不愛我。爸爸也不讓我說『我愛他』這種話。我想:不理爸爸就好了。」現場教育專家張敏評論說:「愛在這個家庭是被堵住的。」

父母的愛,對於男孩女孩都很重要。但在男孩的世界中,他們得到的「愛的語言」往往少於女孩。

臺灣地震,大S的兒子嚇哭了,汪小菲斥責兒子說:「什麼你就哭?你一個男孩子,地震有什麼好哭的!」而汪小菲對女兒卻是體貼入微,噓寒問暖的。娛樂圈中,楊爍、秦昊也都認同這種男女不同的養育風格。

在男孩的成長中,父親特別容易對他提出「男人」的要求,而很少對孩子表達愛。

由於沒有在父親那裡得到示範,小男生們不懂得如何表達愛,就會更容易揮拳頭,或者成為「鋼鐵直男」。到了青春期,男孩在渴望愛和渴望獨立,兩種心理作用力的拉扯下,就會變得更加叛逆和不好溝通。在這種「冷硬」的情感環境下長大的男孩,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更不懂得什麼是愛。

在這方面,鍾南山的父親就做得很好。鍾世藩從小就教育鍾南山:「要把你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說出來。」鍾南山說,每次父親治好了病人,病人家屬會表達由衷的感謝,「這時父親很高興,我們全家都高興。」像這種濃濃暖意,經常在鍾南山的家中流淌。

能夠自然真實地表達情感和愛,這是父母能給孩子創造的最好的家庭氛圍,愛孩子就要勇敢地說出來。

男孩能從父親的言語中直接感受到愛,也能從父親看自己的眼神、擁抱中體會到愛,更能從與父親共同動手做的事情中體會到愛。

這些感受能讓男孩對於情感的認知更清晰明確,他們就能更好地用語言來表達情緒,也能更好地體諒別人、愛別人。在這種氛圍下長大的男孩,更有機會成為「暖男」。

教育專家張敏說:「愛孩子是一種本能,會愛是一種本領。」爸爸究竟怎樣做才能緩解與男孩的關係?媽媽究竟怎樣做才不會把男孩養成「媽寶男」?父母怎樣做才能讓男孩成長得更優秀呢?

其實養育孩子的過程,也是我們父母自己不斷學習的過程。李玫瑾教授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其實還有一個師,就是『書』。」如果您家也有男孩,建議您讀一讀這本《養育男孩》,這是男孩父母的必備讀物。

本書詳細介紹了父母應該如何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男孩的身心特點出發,教家長如何傾聽男孩的心聲,如何與男孩溝通,如何引導男孩表達自己。幫家長解決難以與男孩溝通的燃眉之急。

同時,本書從男孩最容易出現的各種問題入手,通過實際案例,手把手教家長:如何解決問題,養出陽光男孩。

書中還從不同側面,教給家長如何幫助男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助力父母將男孩培育成有人格健全的男子漢。讓家有男寶的家長,不再摸著石頭過河。

本書原價36元,現在活動價只要29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下單。

本書可以說是養育男孩的指路明燈,幫男孩家長從一地雞毛的家庭生活中解脫出來,建議有需要的家長細細品讀。

相關焦點

  • 7歲男孩要換個爸爸?家有男寶,鍾南山父親的育兒經值得學習
    而且不喜歡聽他說「爸爸我愛你」這樣的話。這孩子才7歲,但他跟爸爸的關係竟已經勢如水火。最後的那個「隨便」,其實是孩子對父愛的「渴望」。心理學研究表明,男孩的成長可以分為三個階段:①出生到6歲,溫柔幼童期,此時男孩更依賴媽媽,分離焦慮明顯高於女孩;②6歲到13歲,男性學習期,
  • 4歲男孩嫌棄爸爸醜:父母讀懂孩子話語背後的潛臺詞了嗎?
    ,他半夜醒來還是會爬到媽媽的床上,這個小男孩對爸爸的嫌棄也是非常倔強了!,還嫌棄爸爸長得不帥,這父子倆其實才是親生的,而譚論吐槽的主要目的,是要爸爸說明白,當年到底是誰追的誰?江西九江一個2歲的小女孩,媽媽逗她說她跟爸爸長得一樣,氣得小女孩哭著說:「我不像爸爸,我不要像爸爸。」
  • 4歲男孩嫌棄爸爸醜:父母讀懂孩子話語背後的潛臺詞了嗎?
    而媽媽解釋說,果果其實跟爸爸長得一模一樣,他不願意跟爸爸睡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爸爸抽菸,身上的味道讓他不喜歡。即使等果果睡著了,把他抱到爸爸的床上去,他半夜醒來還是會爬到媽媽的床上,這個小男孩對爸爸的嫌棄也是非常倔強了!
  • 「爸爸陪伴日」覺醒一幕:養男孩,這3件事,只能爸爸做
    甚至別人指名道姓問他:「你爸爸是不是張國立?」他簡單明了地說:「不是。」每次填資料,「父親」一欄,張默要麼填「工人」、「修鞋的」,要麼就填「下崗」。等到張默長大,張國立想去彌補已經來不及了。在張默十八歲生日的時候,他給自己寫了一首歌《十八歲宣言》,其中唱道:「老子今年18歲了,抽菸喝酒你甭管!
  • 4歲男孩對爸爸說出為何幫媽媽拎東西的原因,女孩子是用來疼的
    這句話如果只要出自男性口中,肯定被贊是位暖男。01如果是剛剛4歲多的小男孩兒說出來,大家又會作何感想呢?一家三口要準備出門。爸爸說:來,拎東西,兒子!兒子說:這是誰的?爸爸說:媽媽的!兒子拎起來就走……爸爸說:爸爸的!
  • 熊孩子培養成小暖男,爸爸省心,媽媽開心,80後父母請看過來
    因此,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小男孩如何成長為小暖男。愛小動物,愛生活,愛孩子,從一個人的眼神一眼就能分辨出他是個善良的人。3、懂得感恩,會關心人,會疼人。在一段視頻裡,一個小男孩推開門發現媽媽躺著地上睡著了,小寶貝就從床上找來一件毛巾被為媽媽披上,並且慢慢躺著媽媽懷裡。我相信很多網友被這一舉動暖哭了。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偉大的,是無私的。如果在很小的時候能感恩父母,這樣的小暖男誰都想擁有。4、下廚房,廚藝還不錯。
  • 中國式男孩父親:從男孩到男人需要些什麼
    可是面對兒子康康則變成包公臉,鐵面無私,把愛藏得深深的。所以,我們在《爸爸去哪兒》第三季第一集時看到的是一個和爸爸出遊,帶著一臉的嫌棄和傲嬌做派的霸道康總。先天的氣質沒有優劣,真正影響孩子發展的是孩子的氣質與家庭養育的匹配程度。有的爸爸認為只要像老鷹鍛鍊小鷹學飛那樣把兒子「扔出去」,他就能學會堅強勇敢。可事實上,了解兒子的脾氣秉性,找準方法更有效。林永健和兒子林大竣在《爸爸去哪兒》中的那段泥潭大戰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 養男孩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看完不一定是扎心
    表姐小莉很幸福的擁有一對雙胞胎男孩,一天帶倆兒子去逛商場,偶遇朋友,寒暄後朋友笑道:「你呀!可得省著點花,為倆兒子將來做打算呀!」,可不是嘛,在別人眼中,養兒子就是一個字「省」,兒子將來要娶媳婦,要買房買車,這都得要為他們考慮考慮,做父母的的能幫儘量幫。似乎在大家眼中,養男兒除了要省,還有一個就是「心累」。為什麼這麼說呢?
  • 您想帶出「暖男」寶貝?可以的!我們用三招搞定
    我家的習習是一個「小暖男」,他不僅對爸媽敬愛體貼,對師長尊敬熱愛,就連對同學鄰居也會去愛惜幫助。一、我家的「小暖男」是這樣的: 1. 讓蛋糕娃上一年級時的某一天,我們幾個熟絡的家長建的接娃群裡「炸了鍋」。起因是睿媽說「習爸,謝謝你們啊,昨天要不是習習把蛋糕分給睿睿,她肯定哭了,一般娃真做不到」!
  • 7歲男孩右耳天生沒耳洞 單親爸爸送盒飯養全家
    沙河口區新生巷4-3-7號樓,7歲男孩小辛健剛放學回家,他歡快地向自己的爸爸跑去。然而,辛健因為右耳天生沒耳洞,沒有聽力,讓爸爸已經擔憂了7年。辛健很想有個媽媽,可媽媽在他8個月大時永遠離開了他。爸爸還要趕著送盒飯,懂事的小辛健趕緊回家,幫癱瘓的爺爺做按摩。祖孫三代蝸居在不足40平的老房子裡,小辛健是全家人的希望。
  • 7歲離異的孩子,像小狗一樣討好人,卻被最親人的嫌棄 貼標籤
    導語:7歲離異的孩子,像小狗一樣討好人,卻被親人嫌棄貼標籤這是一位幼兒專業測評師分享給我們的一個故事。7歲的孩子,爸爸媽媽離婚了。他是跟著他爸爸,由於爸爸覺得這孩子聽不懂大人的話,覺得他是有問題,可能是自閉症,就帶給了幼兒專業測評師做測評,為的是拿到政府的補貼。
  • 這幾個家庭養出的兒子,在家懂事在外紳士,讓人羨慕
    我小侄子看到了,過來拍拍我的頭說不要哭啦,我的玩具都給你玩。」「一次上早讀,班裡有個男孩害羞地走過來,他說我好漂亮,戴的耳環也好看,他就攢了幾塊錢給我買了一副耳環。當時我就感動哭了。」「跟老公吵架之後一個人抹眼淚,兩歲的兒子看到了就過來抱著我,一雙小眼睛也淚汪汪的。」這些「小暖男」背後,都離不開父母的良好教育。
  • 教出好兒子|教養男孩的十大重點
    為什麼要分享教男孩的方法,其實這些女孩也都可以適用,只是往往男孩更難去教,需要花爸爸媽媽更多的精力。-重點就是因為他是男孩因為往往是媽媽更多的在教小孩,所以大部分時候很難完全理解男孩的想法。所以在這裡要呼籲教男孩一定要儘量多的讓爸爸共同參與到一起來才行!同一件事情媽媽可能需要教10遍,但是媽媽和爸爸一起教的話可能只需要教2遍。
  • 男孩只和媽媽親近,易把男孩養成「女孩樣」。李玫瑾:養兒有三忌
    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習慣被培養得很好,各方面能力也都發展得不錯,身體健康,懂禮貌,性格開朗,擅長社交,上幼兒園後,也一直深受小朋友的喜愛和老師的誇獎,活脫脫一個小暖男。唯獨有一點,讓朋友非常有挫敗感。兒子的身上缺少了男子漢氣概,更偏向於小女孩那種溫柔文靜的氣質。
  • 14歲男孩要斷絕父子關係,原因竟是父母不讓玩手機
    「我尚文博出生於2004年3月28日,生於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因不想受家長的約束,自願與尚力峰脫離父子關係。斷絕一切來往,從此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與他們無關,此協議一式兩份,甲乙雙方各一份。」 這份粗糙的協議書出自一個14歲男孩之手,從文字裡我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孩子對父母的反感以及排斥。
  • 3歲「文明男孩」火了,批評爸爸在飯店吃飯光膀子:你丟不丟人?
    1.3歲「文明男孩」火了,批評爸爸在飯店吃飯光膀子:你丟人不?兒子,你看看,爸爸熱的臉都紅了。」,「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前半句話我們不做評論,後半句話要好好議論一下!我這養的不是女兒,是一個媽啊!2歲女兒氣得說不出話來,其實這又何必呢?
  • 《以家人之名》這三個爸爸,揭露了中國教育的三個真相
    兩個爸爸,三個姓氏,毫無血緣關係的兩個哥哥和一個妹妹——這個有著神奇配置的家庭,上演了一幕幕悲歡離合,也讓我們懂得了家和家人的真諦。同時,該劇引發的關於家庭教育的思考,讓無數觀眾產生共鳴。從劇中的三位爸爸身上,我更看到了中國教育的三個真相。
  • 8歲確診男孩的舉動讓人淚目:那些養出暖心孩子的家庭都驚人相似!
    近日,8歲男孩小葉因確診新冠肺炎,住進地壇醫院,被迫與父母家人分離。從未離開過父母的他,卻隱忍著表現出堅強的一面:「只要我堅強,病毒就弱小。我只要好了,我們一家就可以團圓了。」多麼懂事的孩子!看過千萬個家庭發現,那些養出暖心孩子的家庭都驚人相似!
  • 如何培養出小暖男,家長要從小培養,讓孩子練就這4個特質
    如何培養出小暖男,家長要從小培養,讓孩子練就這4個特質不管是男孩,女孩,都要告訴他們,誠實善良是做人的基本。對待孩子善良的言語舉動,父母要及時給以鼓勵和肯定。讓他從小就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孩子每一點善良的言行,都會綻放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會為他們帶來一些美妙的,奇妙的幸運。
  • 5歲「超乖」男孩陪媽媽上班,懂事背後,體現的是爸爸的「無能」
    等到孩子逐漸長大之後,不少孩子就會越來越調皮,經常和父母對著幹,一時沒注意到,孩子就會把家裡攪個天翻地覆給你看。前不久有一個「超乖」男孩受到了網友們的關注,讓網友紛紛表示了羨慕和心疼。5歲「超乖」男孩陪媽媽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