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扮演的角色缺一不可,
而一位優秀的父親,更能向孩子展現一個不同於母親的世界。
——虎媽
作者丨亦云白
來源 | 男孩派原創
「作為爸爸,如果滿分是100分,你給自己打多少分呢?」
就在剛剛過去的8(爸)月8(爸)日,爸爸陪伴節,一次採訪中,幾位爸爸給出了答案:80分,95分,98分……
顯而易見,爸爸們對自己的表現很滿意。
但是,來自孩子的答案卻是另一番景象。
「如果滿分100分,你給爸爸打多少分?」
幾個孩子給出的分數卻奇低:0分、8分、10分……
一旁的爸爸們驚訝得張大了嘴巴。
疑惑中,採訪者問:上一次爸爸帶你玩是什麼時候?
「不記得了」
「過年的時候吧。」
「都不陪我玩。」
……
三言兩語,一下就道出了真相。
原來,爸爸的缺位,甚至連父親自己都意識不到。
曾聽到一個有趣的比喻:一個家庭就是一部西遊記。
兒子是唐僧,一路守著保護。媽媽是孫悟空,事事殫精竭慮、事必躬親。
爸爸呢?是「豬八戒」。
出門在外不僅容易被妖精勾了去,回到家陪伴孩子「做作業」「玩耍」「衣食住行」這些事兒樣樣不管。
只有「孫悟空」不在了,爸爸這個「豬八戒」才會手忙腳亂上陣一會兒。
千萬別笑,這不是簡單的段子,而是生活的寫照。
曾有研究表明,超過50%以上的家庭裡,孩子是由媽媽陪伴的,而由爸爸陪伴孩子的家庭,僅僅佔了12.6%。
父親教育的缺失,已經成為了家庭中的常態。
養兒子,爸爸的威力有多大?
近日,《三十而已》顧佳飾演者童瑤,35歲,終於大火。
每每有人回憶童瑤的演藝發展史,感嘆之餘,都會提起她的昔日男友,張默,張國立的兒子。
張默曾是一個「暴力男」。
當年,童瑤還在上大學,張默對著童瑤拳腳相加,打得她鼻青臉腫、一度昏厥,鬧得沸沸揚揚。
童瑤身心、名譽皆受重創,被娛樂圈「雪藏」。
此後,張默又以「吸毒事件」,徹底被觀眾拋棄,前途盡毀。
但不變的,每次張默闖禍,都有父親張國立給他收拾爛攤子。
因此,張默被網友稱為「最坑爹星二代」。
眾人都疑惑:德藝雙馨的父親張國立,怎麼養出來一個敗家子?
其實,一切早有跡可循。
曾有一個心理學研究表明:
當一個爸爸的角色在一個家庭中缺失,亦或者給孩子「疏遠的」「暴力的」「害怕的」種種不良感受的時候,孩子的內心會極度缺乏安全感,容易形成「成癮性人格」。
尤其是對男孩而言,成癮性人格,輕則表現出是吸菸成性、酗酒,重則便是黃、賭、毒。
而在張默的成長中,父親張國立就一直是缺席的。
張默曾在寫給父親的信中寫道:
「問起我小時候你是什麼樣子的時候,我腦袋裡飄出的很多角色,什麼皇帝啊,書生啊,卻對你老爸這個角色沒有什麼印象。」
1983年,張國立和原配羅秀春離婚,與鄧婕再婚,兩人雙雙去了上海打拼。
張默則被留在生母羅秀春身邊,每一次的生日、學校的家長會等等重要的時刻,父親幾乎都不出現。
從小,張默就有些抗拒承認自己的父親就是張國立。
甚至別人指名道姓問他:「你爸爸是不是張國立?」
他簡單明了地說:「不是。」
每次填資料,「父親」一欄,張默要麼填「工人」、「修鞋的」,要麼就填「下崗」。
等到張默長大,張國立想去彌補已經來不及了。
在張默十八歲生日的時候,他給自己寫了一首歌《十八歲宣言》,其中唱道:「老子今年18歲了,抽菸喝酒你甭管!」
無形之中向爸爸示威。
所以,當張國立自以為信心滿滿,帶領兒子向演藝圈發起挑戰的時候,兒子已經深陷打架、吸毒的漩渦裡,無藥可救。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威廉·波拉克認為:
「父親在幫助男孩控制自己的情感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如果缺少父親對男孩的紀律教育和監督,缺乏教育男孩怎麼做男人的機會,那麼男孩在遭受挫折時,就會出現各種暴力行為和其他各種反社會行為。」
父親的缺位,會造成男孩「父愛缺乏」的各類後遺症,導致男孩們也更容易遊走出規則的邊界,進了黑胡同。
男孩的成長路上,離不開父親的教育。
一個好父親,勝過100個老師
前幾天,一對父子上了熱搜。
廣東佛山12歲男孩劉柏言,和40歲的父親,一起成功橫渡瓊州海峽。
全程22公裡!
基本無休息,渴了就自己喝點水再繼續。
期間,父子倆共同努力,兒子在前衝鋒,父親在後守護,克服海水流速、體力消耗、路程長等種種難題。
最後,劉柏言用時7小時29分,抵達終點,成為挑戰該項目最年輕的選手。
其中,父親的鼓勵和陪伴是劉柏言前進最大的動力。
劉柏言小時候身體不好,6歲就開始遊泳鍛鍊。一開始劉柏言並不喜歡,可是在父親的陪伴下,劉柏言漸漸地也愛上了遊泳這個項目。
2019年9月起,劉柏言就每周練長遊,每次都能耐心性子,遊泳七八個小時。
父親要麼在一旁監督打氣,要麼就和他一起訓練。
如今劉柏言不僅有一副好體魄,更是把遊泳練成了自己的專長。
心理學家弗洛姆說:「父親,是孩子指向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家有男孩,爸爸一定要做那個能給兒子帶來勇氣、教會孩子堅持的人。
日本著名小學「花丸學習會」創始人高濱正伸曾提到男女的差別:
「男孩的皮膚感覺會比女孩遲鈍,所以更不怕髒,即使穿髒衣服也不會感覺不自在。」
確實,在日常生活中,男孩會比女孩更喜歡玩「髒髒」的遊戲,衣服、手腳髒了也無所謂。
但很多媽媽「女性思維」根深蒂固,對「髒」都有點敏感,甚至還喜歡「吹毛求疵」,也要求男孩做什麼必須整潔乾淨。
「這個樹葉好髒,不要撿。」
「不要玩沙土,弄得全身髒兮兮的。」
「全身都是汗,臭死了!」
……
殊不知,這會過度壓抑男孩的「男子天性」。
在心理學上,男孩「不怕髒」更利於培養他的男子氣概。
這時候,往往都是爸爸出場,陪著男孩玩一些「髒髒」的遊戲,任汗漬、泥土、沾染衣服,任孩子與大自然親密接觸。
有點小髒,不拘一格,才是男孩們的風格!
爸爸和兒子在「野蠻」「碰撞」的遊玩中產生的火花,便是一個男孩擁有「男子氣概」的開始,
根據心理研究表明,男孩有喜歡動態事物的傾向。
專家對比男孩和女孩的眼球細胞發現,男孩擁有的對動態事物產生反應的細胞多於女孩,而女孩擁有的對人臉產生反應的細胞多於男孩。
而這就是生活中很多媽媽無法理解男孩愛好的原因。
為什麼兒子能對著空地上工作的大吊車,盯一整天?
為什麼兒子喜歡玩球、玩具車這些會動的事物?
為什麼極度沉迷一些動作劇烈的打鬥遊戲?
……
此時,爸爸的參與,能更好地從意識上理解孩子,引導孩子正確認識事物。
《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裡的亞當,小時候,父親不在身邊,沒人能從意識上理解他內心的一些渴求,所以他的性格懦弱膽小,生活消極。
後來他找到了爸爸,爸爸陪他賽跑、帶他遊泳,帶他像猴子一樣上躥下跳,屬於男孩的活力慢慢被挖掘出來,性格也越來越陽光。
《養育男孩》一書說:
「男孩會學習父親的人生態度,通過觀察父親的行為來學習如何愛人,通過觀察父親的行為來學習和感受一切。」
一個好爸爸,是稀缺品,能讓男孩活得更像男孩!
忙碌爸爸,也可以做好爸爸
曾有8歲男孩在作文裡這樣吐槽自己忙碌的爸爸:
「每天早出晚歸,一個電話就叫走了,休息天都想著睡懶覺,連狗都討厭他。」
看似幽默,卻滿是孩子的心酸。
「忙碌」是很多爸爸生活的常態,也成了親子關係最大的一個壁壘。
但是,忙碌的爸爸,就沒法做一個好爸爸嗎?
並不是的。
郭晶晶曾在一次接受採訪,談到丈夫霍啟剛:「他每天都在外面跑,特別忙。」
然而,提及家庭,郭晶晶卻表示:「我很心疼啟剛。」
不是因為丈夫做得太少,而是丈夫明明那麼忙,卻還是千方百計抽空陪孩子
周末,他想盡辦法,抽出一些時間,陪孩子一起玩,帶孩子去圖書館讀書,去參觀博物館。
平時工作期間,哪怕在外有飯局,只要有1個小時的空隙時間,他就會趕回家,陪孩子畫畫、帶著孩子散散步、看看孩子。
《忙碌爸爸也可以做好爸爸》一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黃金時間」,指的是爸爸在陪孩子時,要全身心投入地陪孩子創造能讓孩子記住的美好回憶。
不一定是坐飛機、去見外面的山川大海、草原流水,而是放下手機,放下所有事務,認認真真地陪著孩子下一盤棋、玩一場遊戲、看一部電影……
高質量的陪伴,勝過所有華而不實的虛無擺設。
所以,爸爸們,別再說自己很忙了!
空了,回頭看看自己的兒子,趁著兒子還小,陪他們玩一玩吧!
你的時間花在哪裡,你的成果就在哪裡。
花費多少心思,就收穫多少孩子的成長。
你給予的父愛,終有一天會生根發芽,成就孩子的一路繁花!
每一個男孩,都是媽媽的軟肋,也是鎧甲。
養得好聰明又紳士,養不好費心又勞神。
關於養育男孩的乾貨,這裡都有;
關於養育男孩的苦甜,我們都懂。
家有男孩,關注,
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