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陪伴日」覺醒一幕:養男孩,這3件事,只能爸爸做

2020-08-22 男孩派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扮演的角色缺一不可,

而一位優秀的父親,更能向孩子展現一個不同於母親的世界。

——虎媽

作者丨亦云白

來源 | 男孩派原創

作為爸爸,如果滿分是100分,你給自己打多少分呢?

就在剛剛過去的8(爸)月8(爸)日,爸爸陪伴節,一次採訪中,幾位爸爸給出了答案:80分,95分,98分……

顯而易見,爸爸們對自己的表現很滿意。

但是,來自孩子的答案卻是另一番景象。

如果滿分100分,你給爸爸打多少分?

幾個孩子給出的分數卻奇低:0分、8分、10分……

一旁的爸爸們驚訝得張大了嘴巴。

疑惑中,採訪者問:上一次爸爸帶你玩是什麼時候?

「不記得了」

「過年的時候吧。」

「都不陪我玩。」

……

三言兩語,一下就道出了真相。

原來,爸爸的缺位,甚至連父親自己都意識不到。

曾聽到一個有趣的比喻:一個家庭就是一部西遊記。

兒子是唐僧,一路守著保護。媽媽是孫悟空,事事殫精竭慮、事必躬親。

爸爸呢?是「豬八戒」。

出門在外不僅容易被妖精勾了去,回到家陪伴孩子「做作業」「玩耍」「衣食住行」這些事兒樣樣不管。

只有「孫悟空」不在了,爸爸這個「豬八戒」才會手忙腳亂上陣一會兒。

千萬別笑,這不是簡單的段子,而是生活的寫照。

曾有研究表明,超過50%以上的家庭裡,孩子是由媽媽陪伴的,而由爸爸陪伴孩子的家庭,僅僅佔了12.6%。

父親教育的缺失,已經成為了家庭中的常態。

養兒子,爸爸的威力有多大?

近日,《三十而已》顧佳飾演者童瑤,35歲,終於大火。

每每有人回憶童瑤的演藝發展史,感嘆之餘,都會提起她的昔日男友,張默,張國立的兒子。

張默曾是一個「暴力男」。

當年,童瑤還在上大學,張默對著童瑤拳腳相加,打得她鼻青臉腫、一度昏厥,鬧得沸沸揚揚。

童瑤身心、名譽皆受重創,被娛樂圈「雪藏」。

此後,張默又以「吸毒事件」,徹底被觀眾拋棄,前途盡毀。

但不變的,每次張默闖禍,都有父親張國立給他收拾爛攤子。

因此,張默被網友稱為「最坑爹星二代」。

眾人都疑惑:德藝雙馨的父親張國立,怎麼養出來一個敗家子?

其實,一切早有跡可循。

曾有一個心理學研究表明:

當一個爸爸的角色在一個家庭中缺失,亦或者給孩子「疏遠的」「暴力的」「害怕的」種種不良感受的時候,孩子的內心會極度缺乏安全感,容易形成「成癮性人格」。

尤其是對男孩而言,成癮性人格,輕則表現出是吸菸成性、酗酒,重則便是黃、賭、毒。

而在張默的成長中,父親張國立就一直是缺席的。

張默曾在寫給父親的信中寫道:

「問起我小時候你是什麼樣子的時候,我腦袋裡飄出的很多角色,什麼皇帝啊,書生啊,卻對你老爸這個角色沒有什麼印象。」

1983年,張國立和原配羅秀春離婚,與鄧婕再婚,兩人雙雙去了上海打拼。

張默則被留在生母羅秀春身邊,每一次的生日、學校的家長會等等重要的時刻,父親幾乎都不出現。

從小,張默就有些抗拒承認自己的父親就是張國立。

甚至別人指名道姓問他:「你爸爸是不是張國立?」

他簡單明了地說:「不是。」

每次填資料,「父親」一欄,張默要麼填「工人」、「修鞋的」,要麼就填「下崗」。

等到張默長大,張國立想去彌補已經來不及了。

在張默十八歲生日的時候,他給自己寫了一首歌《十八歲宣言》,其中唱道:「老子今年18歲了,抽菸喝酒你甭管!

無形之中向爸爸示威。

所以,當張國立自以為信心滿滿,帶領兒子向演藝圈發起挑戰的時候,兒子已經深陷打架、吸毒的漩渦裡,無藥可救。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威廉·波拉克認為:

「父親在幫助男孩控制自己的情感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如果缺少父親對男孩的紀律教育和監督,缺乏教育男孩怎麼做男人的機會,那麼男孩在遭受挫折時,就會出現各種暴力行為和其他各種反社會行為。」

父親的缺位,會造成男孩「父愛缺乏」的各類後遺症,導致男孩們也更容易遊走出規則的邊界,進了黑胡同。

男孩的成長路上,離不開父親的教育。

一個好父親,勝過100個老師

  • 父親是兒子勇敢的起源。

前幾天,一對父子上了熱搜。

廣東佛山12歲男孩劉柏言,和40歲的父親,一起成功橫渡瓊州海峽。

全程22公裡!

基本無休息,渴了就自己喝點水再繼續。

期間,父子倆共同努力,兒子在前衝鋒,父親在後守護,克服海水流速、體力消耗、路程長等種種難題。

最後,劉柏言用時7小時29分,抵達終點,成為挑戰該項目最年輕的選手。

其中,父親的鼓勵和陪伴是劉柏言前進最大的動力。

劉柏言小時候身體不好,6歲就開始遊泳鍛鍊。一開始劉柏言並不喜歡,可是在父親的陪伴下,劉柏言漸漸地也愛上了遊泳這個項目。

2019年9月起,劉柏言就每周練長遊,每次都能耐心性子,遊泳七八個小時。

父親要麼在一旁監督打氣,要麼就和他一起訓練。

如今劉柏言不僅有一副好體魄,更是把遊泳練成了自己的專長。

心理學家弗洛姆說:「父親,是孩子指向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家有男孩,爸爸一定要做那個能給兒子帶來勇氣、教會孩子堅持的人。

  • 父親是兒子「男子氣概」的源泉。

日本著名小學「花丸學習會」創始人高濱正伸曾提到男女的差別:

「男孩的皮膚感覺會比女孩遲鈍,所以更不怕髒,即使穿髒衣服也不會感覺不自在。」

確實,在日常生活中,男孩會比女孩更喜歡玩「髒髒」的遊戲,衣服、手腳髒了也無所謂。

但很多媽媽「女性思維」根深蒂固,對「髒」都有點敏感,甚至還喜歡「吹毛求疵」,也要求男孩做什麼必須整潔乾淨。

「這個樹葉好髒,不要撿。」

「不要玩沙土,弄得全身髒兮兮的。」

「全身都是汗,臭死了!」

……

殊不知,這會過度壓抑男孩的「男子天性」。

在心理學上,男孩「不怕髒」更利於培養他的男子氣概。

這時候,往往都是爸爸出場,陪著男孩玩一些「髒髒」的遊戲,任汗漬、泥土、沾染衣服,任孩子與大自然親密接觸。

有點小髒,不拘一格,才是男孩們的風格!

爸爸和兒子在「野蠻」「碰撞」的遊玩中產生的火花,便是一個男孩擁有「男子氣概」的開始,

  • 父親是兒子認識世界最好的同伴。

根據心理研究表明,男孩有喜歡動態事物的傾向。

專家對比男孩和女孩的眼球細胞發現,男孩擁有的對動態事物產生反應的細胞多於女孩,而女孩擁有的對人臉產生反應的細胞多於男孩。

而這就是生活中很多媽媽無法理解男孩愛好的原因。

為什麼兒子能對著空地上工作的大吊車,盯一整天?

為什麼兒子喜歡玩球、玩具車這些會動的事物?

為什麼極度沉迷一些動作劇烈的打鬥遊戲?

……

此時,爸爸的參與,能更好地從意識上理解孩子,引導孩子正確認識事物。

《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裡的亞當,小時候,父親不在身邊,沒人能從意識上理解他內心的一些渴求,所以他的性格懦弱膽小,生活消極。

後來他找到了爸爸,爸爸陪他賽跑、帶他遊泳,帶他像猴子一樣上躥下跳,屬於男孩的活力慢慢被挖掘出來,性格也越來越陽光。

《養育男孩》一書說:

「男孩會學習父親的人生態度,通過觀察父親的行為來學習如何愛人,通過觀察父親的行為來學習和感受一切。」

一個好爸爸,是稀缺品,能讓男孩活得更像男孩!

忙碌爸爸,也可以做好爸爸

曾有8歲男孩在作文裡這樣吐槽自己忙碌的爸爸:

「每天早出晚歸,一個電話就叫走了,休息天都想著睡懶覺,連狗都討厭他。」

看似幽默,卻滿是孩子的心酸。

「忙碌」是很多爸爸生活的常態,也成了親子關係最大的一個壁壘。

但是,忙碌的爸爸,就沒法做一個好爸爸嗎?

並不是的。

郭晶晶曾在一次接受採訪,談到丈夫霍啟剛:「他每天都在外面跑,特別忙。」

然而,提及家庭,郭晶晶卻表示:「我很心疼啟剛。」

不是因為丈夫做得太少,而是丈夫明明那麼忙,卻還是千方百計抽空陪孩子

周末,他想盡辦法,抽出一些時間,陪孩子一起玩,帶孩子去圖書館讀書,去參觀博物館。

平時工作期間,哪怕在外有飯局,只要有1個小時的空隙時間,他就會趕回家,陪孩子畫畫、帶著孩子散散步、看看孩子。

《忙碌爸爸也可以做好爸爸》一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黃金時間」,指的是爸爸在陪孩子時,要全身心投入地陪孩子創造能讓孩子記住的美好回憶。

不一定是坐飛機、去見外面的山川大海、草原流水,而是放下手機,放下所有事務,認認真真地陪著孩子下一盤棋、玩一場遊戲、看一部電影……

高質量的陪伴,勝過所有華而不實的虛無擺設。

所以,爸爸們,別再說自己很忙了!

空了,回頭看看自己的兒子,趁著兒子還小,陪他們玩一玩吧!

你的時間花在哪裡,你的成果就在哪裡。

花費多少心思,就收穫多少孩子的成長。

你給予的父愛,終有一天會生根發芽,成就孩子的一路繁花!

每一個男孩,都是媽媽的軟肋,也是鎧甲。

養得好聰明又紳士,養不好費心又勞神。

關於養育男孩的乾貨,這裡都有;

關於養育男孩的苦甜,我們都懂。

家有男孩,關注,

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

相關焦點

  • 男孩將來優秀與否,與爸爸關係很大,建議爸爸陪孩子做這4件事
    不少未滿12周歲的孩子,大部分都喜歡將爸爸作為學習的榜樣,由此可以看出,爸爸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擔負著沉甸甸的責任。,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少之又少,媽媽為了減輕爸爸工作壓力,將教育孩子的重任,幾乎都落在自己肩上。
  • 養女兒,這幾件事爸爸一定要親自做
    (貝克漢姆在為女兒小七做洋娃娃)而提到女兒未來的婚禮,這些女兒奴父親們更是傷心欲絕:賈乃亮怕在女兒甜馨婚禮上哭暈過去;張亮說不想聽這個問題,扎心;鄧超希望女兒永遠不要結婚。女兒永遠是父親心底最柔軟的所在。不過,在養育和教養女兒這件事上,也有很多父親存在焦慮。
  • 「好媽媽永遠替代不了好爸爸」:家庭裡這3件事,必須讓爸爸來做
    前幾天,長沙一所學校召開一場專屬爸爸們的家長會,引起網絡一片熱議。46 位爸爸穿西裝打領帶組成「爸爸天團」,在教室聽講記筆記,「名場面」十足。為什麼舉行這樣的家長會呢?組織這次「爸爸去哪兒」家長會的賀老師解釋道:孩子長大了,有了更多的想法,除了媽媽的陪伴,也需要爸爸的更多的支持和教育。
  • 養育男孩,這4件事要靠媽媽,爸爸不管用
    原來,男孩也曾一度壓力大到失眠崩潰,是媽媽一路陪伴他,幫助他,才成就了他今天的成績。考砸了,媽媽會擁抱他,安慰他。難過了,媽媽就陪他發牢騷、傾聽他。住校太壓抑,男孩想喘口氣,媽媽也大力支持,替男孩申請走讀。
  • 李玫瑾認為:養男孩要在這3件事上「狠下心」,不然將來沒出息
    李玫瑾教授作為著名的育兒專家,在教育孩子上有很多心得,在一次談話中,李玫瑾透露:養男孩要在這3件事上「狠下心」,不然將來沒出息。:狠下心對孩子「放手」父母看自己的孩子總是「自帶濾鏡」,總是覺得自己孩子還沒長大,這件事他還做不好。
  • 成績倒數第一男孩被清華錄取:養育男孩,這4件事要靠媽媽,爸爸不管用
    別人都好奇他是怎麼做到的,男孩說了一句話:「我媽從不因我的成績不理想而責罵我。在我迷茫失落的時候,她總是不斷地鼓勵我、支持我。」一語道破真相。原來,男孩也曾一度壓力大到失眠崩潰,是媽媽一路陪伴他、幫助他,才成就了他今天的成績。考砸了,媽媽會擁抱他、安慰他。
  • 必須由爸爸陪孩子做的三件事
    有的爸爸忙工作回家晚、有的爸爸因為工作原因長期在外,本來在時間上就跟孩子不能相處。而父親的缺位無論從心理上和情感上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那麼有沒有可能在有限的時間和形式下提高父親的親子陪伴質量呢?我作為兩個孩子的爸爸確實也深有體會,這個問題也深深地考驗過我。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我非常認可必須由父親陪伴孩子做的三件事情,這是媽媽不可替代或者媽媽做的效果沒有爸爸做的好的事情。
  • 家有女兒,這4件事媽媽放手,交給爸爸做更好
    爸爸在女兒成長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父親的關愛,女兒長大後的抗挫力和自愈力更強了,活得也非常自信,灑脫。家有女兒,這幾件事爸爸親手做對她們的發展更好。3、閨女,沒有任何善,值得你鋌而走險。因為,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善意都會被尊重。4、閨女,你這一生最重要的功課,是學會珍愛自己。希望你憧憬真愛的美,但不誇大失戀的悲;相信世間的善,但不低估潛在的惡。
  • 只有爸爸能參加家長會:教育孩子,這3件事媽媽別管
    組織這次「爸爸去哪兒」家長會的賀老師解釋道:孩子長大了,有了更多的想法,除了媽媽的陪伴,也需要爸爸的更多的支持和教育。但其實,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爸爸媽媽扮演是不同的角色。好媽媽永遠代替不了好爸爸,養育孩子的這 3 件事,必須爸爸來做。
  • 倒數第一男孩逆襲清華:養育男孩,這4件事要靠媽媽,爸爸不管用
    好媽媽,能給男孩力量,賜予男孩勇氣。養兒子,媽媽一定要做好這4件事兒。這句話咋一看有點奇怪,卻有理論依據。在心理學上,在媽媽面前,男孩具有「異性」和「幼兒」的雙重身份,男孩對媽媽會有比對爸爸更多的依戀感。所以,媽媽的「崇拜」「誇獎」,都能讓男孩有無與倫比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讓男孩變得更加自信。新生代偶像王琳凱,曾在一檔綜藝節目中給自己的媽媽打電話。
  • 對孩子來說,爸爸的作用不可小視,這幾件事讓爸爸陪孩子做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理爸爸,也因為這件事情,我和爸爸之間的關係一直都不好,直到長大之後,我有了自己的家庭才意識到,父親的愛是無言,而正是因為這種無言,卻讓本該親密無間的兩個人變得生疏。如果一直和媽媽生活在一起,媽媽細心的照顧很可能會讓他們變得沒有男子氣概,所以,不管多忙,爸爸都要抽時間陪孩子做這幾件事情。第一件:一起吃飯。吃飯是家長和孩子增進感情的最好時間,家長可以和孩子分享工作中有趣的事情,也可以讓他們和你分享學校的趣事。在這期間,家長能夠更好地了解孩子,並且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 家有男孩怎麼養?爸爸的參與很重要,特別是這3件事情會影響未來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在生活中,似乎養孩子成為了媽媽一個人的事情,不管是在懷孕還是在生產完以後,爸爸的參與一直都是很少的。但是要知道,對於孩子來說,日常生活中有爸爸的參與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特別是對男孩子來說。
  • 有兒子的,這四件事讓爸爸來!
    家有男孩,爸爸腳下的路還很長很長……一個男孩子想要成長為成熟穩重有擔當的男子漢,其父親的力量不可小覷。今天我給大家分享四件需要由爸爸來陪兒子做的事。一、陪兒子打鬧美國的沃爾特基德軍事研究所在研究猴子的社會結構時發現:雌性猴子等級的關係鬆散,上下級之間僅有梳理毛髮的關係。而雄性猴子卻不同,大家清楚的知道誰是猴群中的老大、老二、老三……等級森嚴。而它們決定雄性等級的是打鬥。因為雄性的激素決定了動物的精力。
  • 養育孩子,這四件事要靠爸爸,媽媽不用操心
    作者|媽小咪最近,有個爸爸特別火,人人都想擁有。他就是《以家人之名》中的爸爸李海潮,一個早年喪妻的男人,不僅把女兒養大,還帶大了兩個沒有血緣的男孩,孩子們對他敬愛有加。李海潮幾乎滿足了大多數人對爸爸的幻想。
  • 媽媽母乳餵養時,爸爸可以做的3件事,第3件事能做到的爸爸不多
    導讀:媽媽母乳餵養時,爸爸可以做的3件事,第3件事能做到的爸爸並不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母乳餵養時,爸爸可以做的3件事,第3件事能做到的爸爸並不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要想教育好孩子,這四件事媽媽別管,必須讓爸爸來做
    一個男孩成長為成熟有擔當的男子漢,父親的力量不可小覷。一個女孩成長為開朗性格好的小仙女,父親的陪伴至關重要。不要忽視父親的力量,這4件事媽媽別管,必須讓爸爸來做。最重要的是,作為一項無傷大雅的親子活動,打鬧遊戲不僅讓孩子擁有玩伴,而且對爸爸來說,這也是一種緩解壓力、消除疲勞的好方法。孩子在打鬧中釋放多餘的精力,男人在陪打鬧中學會陪伴和責任。
  • 爸爸要陪孩子做的50件事,你家爸爸做了幾件?
    很多孩子都是由媽媽陪伴著長大的,爸爸陪孩子的時間很少,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應該重視爸爸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爸爸要陪孩子做的50件事,爸爸們做了幾件?
  • 從全班墊底到逆襲清華:養育男孩,媽媽要做這4件事,與爸爸無關
    原來,他的成功之路並不像高考成績這般雲淡風輕,男孩也一度承受著很大的心理壓力,甚至崩潰失眠,是媽媽一路的陪伴、鼓勵和幫助,才成就了他成績的閃耀:高中三年的時光裡,考砸了,媽媽會給兒子擁抱和安慰;失意難過時,媽媽耐心的傾聽他發牢騷,接納他所有的情緒;住校太壓抑,感覺透不過氣來
  • 做過這幾件事的爸爸才是合格的好爸爸,快看看你家爸爸合格嗎?
    雖說嘟嘟爸爸也是為家庭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奔波忙碌,但長期不在家陪伴女兒,導致嘟嘟害怕見到男性,在電梯裡碰到男性,也會躲在奶奶身後,拽著奶奶的衣角,離得遠遠的。這個社會要求女性既做能文能武護全孩子的媽媽,又要賺錢養家貼補家用,而爸爸單單只是養家餬口,怎麼能夠算一個合格的好爸爸呢。一個合格的好爸爸必須做過這幾件事,快看看你家爸爸有沒有做過呢。
  • 媽媽請走開:這3件事必須由爸爸陪著做,孩子才會更出色
    導語:撫養寶寶,教育寶寶是爸爸媽媽兩個人共同的責任,爸爸媽媽的角色在孩子成長中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因此,不管爸爸們的工作有多忙,都應該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多陪伴孩子,畢竟孩子的成長中,需要父親的呵護和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