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珊最近公司優化架構,很不幸,她在裁員名單上。她很不解,自己在這個崗位上已經工作了6年,每天任勞任怨、早出晚歸,領導卻對他的努力視而不見,不說升職加薪,被裁員真的受不了。
隨後一個消息更是讓她崩潰,才來公司一年的新人小雨升職了,阿珊這會兒可就納悶了:憑什麼她每天準點下班,還升職加薪,自己兢兢業業6年多,啥都沒有,還落個這樣的下場!
不管了,什麼領導,什麼工作。統統見鬼去吧,今天反正下周就要離開,今天開始,我要準點打卡下班。
上班一族經常會碰到這個real尷尬的場景。已經到了5點半下班時間,但是辦公室的小夥伴們都紋絲不動,假裝很認真在工作的樣子,老闆也坐在辦公室裡打電話。這個時候,走吧,有點難看啊,領導會不會覺得我不夠拼呢?不走吧,只是賴在辦公室裡磨時間,一沒效率,二很無聊。
準點下班很可恥嗎?加班就等於好員工了嗎?這是困擾很多中國職場人的一個糾結話題。其實你說留下來真能完成多少工作很難說,很多上班族反應每天領導也都留下來跟大家一起加班,你說領導都沒回家,整個辦公室自然沒有人好意思先走。你總要融入這種企業文化啊!
疲於奔命是都市職場人逃不過的宿命。一大早,你撐開那要合起來的眼皮,拖著疲憊的身軀,在擠得人雙腳離地、懸空漂起的地鐵車廂裡,和跟自己一樣的社畜「鬥智鬥勇」。每天通勤得花上一兩個小時,還要「996」,按時下班幾乎不可能,回到家已經是深夜,工作和生活越來越難分割。
根據智聯招聘此前發布的《2019職場人年中盤點報告》,近四成的職場人表示自己經歷過「996」。公司越大,「996」越盛行,萬人以上的大企業是重災區。在報告調查的2019年上半年,萬人以上的大企業中,有45.8%的職場人都經歷過「996」。
決定一個人能否準時下班,並不是老闆的要求或公司的制度,而是你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高的人,在下班前完成了今天的工作任務,甚至超額完成,完全有資格跟公司說我要準時下班。如果老闆還攔著你,你大可搬出充足的理由和他爭辯。大多數老闆這時是會選擇默許的。因為他知道,優秀如你這般的人如今市面上已經很難再找到了。
反之工作效率低的人,上班大部分時間都在渾水摸魚。一會兒刷刷微博,一會兒去茶水間聊天,一會兒再去取個快遞。正經放在手頭上的工作時間沒有多少,就這麼拖啊拖的拖到下班時間,然後說今天又要加班了。這就是活該。
記得之前看過一部日劇《我,到點下班》,女主東山的做派真的很迷人。東山曾因為不分晝夜加班、過勞到病危住院;病好後東山果斷辭職並下定決心:以後不再加班、不再看領導同事的眼色行事。挺過病危、重啟人生的東山,決定要為自己而活,每天到點下班,別提有多開心呢?飛奔去最愛美食店的路上,雀躍心情難掩。為了到點下班,東山有一套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論。
據說職場人1年花在找資料的時間長達150小時!養成定時整理的好習慣,就可以馬上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
便利貼先按照TO DO/DOING/DONE3個維度劃分好,再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進行排序,養成今日事今日畢、有工作大局觀的好習慣。
設定好工作所需的時間,然後集中精力在這段時間內完成任務,東山偏向於用番茄計時器來分割工作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