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8年美國科技巨頭收購的13家歐洲創業黑馬

2021-01-10 獵雲網

【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12月28日報導(編譯:福爾摩望)

和前幾年一樣,2018年的科技領域,大型收購數量有所下降,而歐洲依舊是美國公司尋求加強技術儲備的熱門目的地。

下面我們快速回顧一下今年發生的一些跨大西洋交易。

Spektral(丹麥)

10月,蘋果證實收購了丹麥初創公司Spektral,該公司利用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技術,能夠實時從視頻中移除背景。這一技術如果集成到iPhone相機中,可能會很有用。但事實上,在蘋果的管理下,這項技術最終會變成什麼我們還尚不清楚。

這筆交易的條款沒有正式披露,但當地報紙《Børsen》估計交易額約為3000萬美元。

Shazam(英國)

這筆交易實際上是在去年宣布的,但是蘋果斥資4億美元收購倫敦音頻識別平臺Shazam的交易花了大約10個月的時間才完成,部分原因是歐盟委員會(EC)進行了反競爭調查。但是歐盟委員會在9月份決定收購可以繼續進行,幾周後蘋果正式宣布了交易的完成。

雖然蘋果已經承諾保持Shazam應用的獨立運行,但未來這項技術很可能會更深入地融入蘋果自己的產品中。

Dialog Semiconductor(德國)

這並不是完整的收購,但無論如何,還是值得注意的。蘋果籤署了一項6億美元的協議,收購Dialog的部分電源管理晶片業務,包括Dialog技術的許可、其歐洲辦事處的所有權以及300名工程師。

一年多前,有報導稱蘋果可能會在iPhone上替換掉Dialog Semiconductor的電源管理晶片,這一傳言導致Dialog的股價暴跌近40%。

Platoon(英國)

本月早些時候,有消息稱蘋果收購了倫敦音樂家創意服務公司Platoon。

蘋果還沒有確認這一消息,但是這家初創公司專門培養藝術家,以籤署唱片合約,同時支持旅遊、製作原創內容和相關的營銷活動。不用說,Platoon會很好地融入Apple Music。

Bloomsbury AI(英國)

今年7月,Facebook證實,它正在收購倫敦初創公司Bloomsbury AI。這筆交易的條款還沒有公布,但是一些報導顯示這筆交易價值高達3000萬美元。

Bloomsbury AI的自然語言處理(NLP)和機器閱讀技術,可以解析非結構化文本和文檔,從而實現問題回答。事實上,這更像是一次人才收購,Bloomsbury AI選擇停止其核心產品的研發工作,並在GitHub上進行了開源。

GraphicsFuzz(英國)

谷歌在8月證實,它已經收購了來自倫敦的GraphicsFuzz,一家專門從事移動圖形基準工具的初創公司。

根據谷歌當時發布的一份聲明,這筆交易的結果是,GraphicsFuzz的三人團隊將加入Android圖形團隊,幫助將他們的驅動測試技術融入「Android生態系統」。

Ninja Theory(英國)

早在六月份,微軟就宣布已經收購了五家遊戲工作室,其中一家是來自英國的Ninja Theory,該公司打造了地獄之刃遊戲。

由於微軟沒有經營過許多內部工作室,使得它無法獲得Xbox的第一方獨家產品。將五個工作室置於其旗下應該會有所改善。

Playground Games(英國)

與Ninja Theory同一批被收購的還有《極限競速:地平線》的開發商Playground Games,該遊戲後來在《極限競速:地平線4》推出時成為微軟獨家PC和Xbox產品的一部分。

Blue Vision Labs(英國)

計劃與2019年上市的出行公司Lyft,10月份宣布將收購倫敦增強現實初創公司Blue Vision Labs。

通過此次收購,Lyft現在英國擁有了第一個辦事處,儘管沒有消息表明Lyft是否更接近在這一市場上推出其核心叫車服務。然而,此次收購所做的是加強Lyft自動駕駛汽車的戰略,因為Blue Vision Labs現在加入了Lyft自動駕駛汽車5級(完全自主)部門。

PlayCanvas(英國)

3月份,有消息稱Snap收購了來自倫敦的PlayCanvas,一家專注於網絡的遊戲引擎製造商。然而,這筆交易似乎實際上是在前一年進行的。

雖然未經證實,但報告顯示Snap可能正在尋求將一些遊戲功能引入Snapchat應用,或者可能為旗艦應用探索其他3D或虛擬實境功能。

iZettle(瑞典)

Square的歐洲競爭對手iZettle今年已經做好上市準備,但是PayPal突然出手,以2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這家初創公司,這也是PayPal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收購。

對於PayPal來說,這一切都是為了增加其在實體零售店的支付份額,iZettle在大約十幾個歐洲市場開展了業務。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收購已經完成,但英國競爭管理機構CMA已經下令對該交易進行調查,這意味著未來可能會出現某種形式的逆轉。

Interoute(英國)

早在2月份,美國電信公司和網際網路提供商GTT Communications就透露,他們以2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歐洲光纖網絡運營商Interoute。

來自倫敦的Interoute已經運營著歐洲最大的光纖網絡之一,覆蓋了7萬多公裡和29個國家。簡而言之,此次收購為GTT在全球拓展網絡提供了一個簡單的渠道。

DogBuddy(英國)

這可能不是最吸引人的,但全球寵物市場已經成為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行業。來自美國的狗狗託管平臺Rover今年融資1.55億美元,並進行了國際擴張,包括收購歐洲競爭對手DogBuddy。

全球寵物食品消費的三分之二發生在美國和歐洲,超過700億美元的支出大部分由寵物狗所產生。

是的,犬科動物是一門大生意。

1、獵雲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轉載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官方微信號進行授權。

2、轉載時須在文章頭部明確註明出處、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連結。如轉自獵雲網(微信號:

ilieyun

)字樣。

3、獵雲網報導中所涉及的融資金額均由創業公司提供,僅供參考,獵雲網不對真實性背書。

相關焦點

  • 盤點|2018年FAANG五大科技巨頭併購背後 它們的下一步棋會怎麼走?
    臉書、蘋果、亞馬遜、奈飛和谷歌——五家科技巨頭經常「同框」出現被統稱為FAANG——仍是目前矽谷乃至全球最有價值與影響力的巨頭。在過去的2018年,這五大科技巨頭都進行了哪些併購?
  • 美國自顧不暇 下一個崛起的科技創投中心是歐洲?
    文:若卡2018年,在全球發生的風險投資交易中,美國佔了最大份額:58%。雖然美國目前仍是初創企業交易發生最多的地方,但隨著國際環境關係變化,歐洲的發展勢頭增強,情況有可能會改變。此前海外頭條介紹過,騰訊剛剛投資了一家法國小遊戲公司,並且有進一步布局海外企業的打算,歐洲正在成為中國企業境外收購的積極選擇。
  • 《經濟學人》:破解歐洲科技創業落後美國之謎
    一些矽谷企業家也在說要搞家類 似的公司。在科技領域總是有無數的恭維。  你可能會開玩笑說,美國總是最後發現歐洲。比起美國人的態度,歐洲企業家的潛能變化之快更重要。這幾年,歐洲出現了適合年輕公司的寬鬆環境,許 多的企業家、經驗老道的風投、必要的基礎設施建立,甚至還包括法律公司和公關公司,它們使環境改變。在過去,歐洲在這方面極弱,而在網際網路與科技領域它又 更顯重要。
  • 盤點| 2018科技巨頭跨界醫療大事紀 他們能掀起多大浪?
    盤點2018年醫療行業的關鍵詞,「跨界」必然有一席之地。不光醫療行業內的機構拓展各自業務,向外跨界,各大科技巨頭紛紛跨入醫療行業,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或在保持原有業務的基礎上,改變經營方向,試圖在醫療行業佔有一席之地。其中,科技巨頭亞馬遜、蘋果、谷歌、微軟等是極具代表性跨界企業。2018年,他們持續在醫療行業「興風作浪」,能不能真的跨界成功?
  • 盤點2018年LED行業收購、併購案(附表格)
    2018年已接近尾聲,嶄新的2019年正向我們緩緩走來。 2018年LED行業比2017年面臨的形勢更加複雜多變。面對競爭激烈的行情,LED廠商紛紛調整戰略布局,或進行轉型,收購併購就成為了一條有效的途徑。 2018年有很多引起行業廣泛討論的收購併購事件,數量上與去年相比可謂有過之無不及。
  • 盤點Facebook併購史:4年收購13家公司
    【IT168 資訊】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社交網站Facebook自從在2007年進行了首次收購之後,截至目前已經收購了13家公司,Facebook收購這些公司並非是需要技術,而是想要網羅人才。
  • 馬克龍:歐洲應實現「數字主權」 降低對美科技巨頭依賴
    科技日報北京12月9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網站8日報導,法國總統馬克龍當地時間周二表示,歐洲必須維護其「數字主權」,以降低對美國科技巨頭的依賴。他同時概述了實現這一「數字主權」的三大措施。
  • 美博客盤點Facebook併購史:4年收購13家公司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社交網站Facebook自從在2007年進行了首次收購之後,截至目前已經收購了13家公司,Facebook收購這些公司並非是需要技術,而是想要網羅人才。科技博客Businessinsider日前盤點了Facebook在過去4年裡收購的13家公司,在已知收購金額的交易中,最高收購價為5000萬美元。
  • 歐洲特效巨頭被中國資本收購
    Framestore公司曾參與《地心引力》特效製作  時光網訊 曾為《阿凡達》《奇異博士》《哈利波特》《地心引力》等好萊塢大片製作特效的歐洲特效巨頭Framestore公司以1.87億美元(約1.5億歐元)被中國資本收購。
  • 歐洲:「數字歐洲SME獎」力推中小企業數位化 打造本土科技巨頭
    這既給他們的業務也給整個歐洲經濟帶來了損失。那些充分利用新技術的企業表現得比同行好10倍。  另一個難以置信的事實是,歐洲尚未產生自己的科技巨頭。在全球227個獨角獸(即估值為10億歐元或以上的創業公司)中,只有28個來自歐洲。此外,歐洲在全球市場所佔的份額並未在增長。
  • 盤點:山東如意這些年到底收購多少個奢侈品品牌?
    近兩年,山東如意集團可謂中國時尚市場崛起的一匹黑馬,瞄準中國中產階級人群的大幅上升和對高端產品的消費能力,通過「買買買」,收下了不少備受中國消費者喜愛的國外高端品牌,可謂國際時尚市場上併購最為活躍的中國買家之一。   那麼,這些年山東如意到底收購了多少個品牌?
  • 歐洲重拳打擊美國科技公司為哪般?中國就是前車之鑑,不得不防
    谷歌、蘋果、微軟、亞馬遜……過去幾十年間,美國科技公司在全球範圍內的崛起,讓全世界都認識到了這些科技巨頭的強大。如今各國都重視起對這些巨頭的監管,一旦違規,動輒就是巨額罰款。這一方面反應出了法國乃至歐洲對巨頭們侵犯隱私問題的關注;另一方面,這還涉及著歐洲各國多年來與科美國技巨頭的博弈。早在2015年,歐盟就曾對著名的亞馬遜公司進行過反競爭調查。當年,就有媒體列出來了一個赤裸裸的對比,該媒體指出,在美國市值最高的10家公司中,有3家是在過去50年中創立的科技公司:蘋果、微軟和谷歌。而在歐洲,市值前10的公司裡沒有科技公司。
  • 盤點2019醫療器械全球併購:巨頭押注骨科與機器人
    放眼全球,醫療器械巨頭無一不是歷經併購,逐步成為行業霸主的,正所謂「無併購、不巨頭」。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全球發生152起併購案,本文將著重盤點醫療器械海外TOP 15併購案、國內TOP 3併購案。
  • 毛線球賣8萬的美國奢侈品巨頭 被歐洲首富買下了
    毛線球賣8萬的美國奢侈品巨頭,被歐洲首富買下了) 點開奢侈珠寶品牌蒂芙尼(Tiffany&Co.)的中國官網,裡面東西的價格可能會顛覆你的想像。有售價8.1萬元的毛線球(純銀)。
  • 中東矽谷、創業國度:以色列獨角獸盤點
    在提到創業創新的時候,以色列必然會被提及。圖書《創業的國度》這本書都致力於回答一個價值數億美元的問題:究竟是什麼讓以色列—— 一個僅有 710 萬人口、籠罩著戰爭陰影、沒有自然資源的國家,會產生如此多的新興科技公司?
  • 歐洲教育科技獨角獸Kahoot!收購遊戲化英語學習應用Drops,後者曾被谷歌評為2018年年度最佳教育應用程式
    在其公司公告中表示,此次收購總額約為5000萬美元,其中3100萬美元以現金支付,剩餘不超過1900萬美元以現金+股權支付,並要求Drops從現在到2022年達到特定的業績考核要求。收購將於本月完成,將是Kahoot!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交易。
  • 矽谷巨頭的人工智慧收購暗戰
    根據市場調研公司CB Insights的研究報告,2011年至今,近140家致力於推進人工智慧技術研發的私企或者創企陸續被國際知名科技企業收購,而僅在2016年這一年間就有40多家相關創企被收購。相比國內市場剛剛興起的AI(人工智慧)熱潮,海外科技巨頭們早已展開一系列收購暗戰,收購那些在技術方面有獨特造詣的人工智慧公司,大魚吃小魚的結果是讓人工智慧的核心技術逐漸向幾家大的科技巨頭谷歌、蘋果、FaceBook、亞馬遜、英特爾等靠攏。動輒數億美元的收購併不在少數,即使國內BAT這樣的網際網路巨頭,相比之下都弱爆了。
  • 觀察|2018年矽谷科技巨頭「跨界」醫療布局大盤點 未來需要突破...
    2018年,各大科技巨頭仍然在大力投入醫療保健領域,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或在保持原有業務的基礎上,改變經營方向,試圖在醫療行業佔有一席之地。
  • 烘焙巨頭賓堡擬收購曼可頓4家公司
    北京商報訊(記者 徐慧 趙超越)3月14日,記者從國家商務部反壟斷局官網獲悉,賓堡集團收購北京曼可頓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股權案於3月9日-18日進行公示。該交易完成後,賓堡集團及其關聯方單獨控制北京曼可頓、上海曼可頓、廣東曼可頓和四川曼可頓。
  • 歐洲外賣巨頭吞併美國Grubhub,新公司規模將超Uber Eats
    Just Eat在英國市場的一名外賣員 騰訊科技訊 6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歐洲外賣巨頭Just Eat Takeaway宣布將以7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Grub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