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太康縣大許寨鎮羅古洞食用菌基地(央廣網記者 汪寧 攝)
央廣網周口8月31日消息(記者 汪 寧 胡文斌)8月27日下午,記者來到周口市太康縣大許寨鎮羅古洞行政村華瑞農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恆溫大棚裡,看到一顆顆虎頭虎腦的黑皮雞樅菌格外可愛,仿佛正在等待著農戶們前來採摘。
黑皮雞樅菌被稱為黃土地裡的「黑金子」(央廣網記者 汪寧 攝)
黑皮雞樅菌又叫長根菇,當地村民還親切的將它稱為黃土地裡的「黑金子」,因其肉質細嫩、鮮美醇香、營養豐富,因此備受消費者青睞。
大許寨鎮羅古洞食用菌設施種植基地的智能化生產車間(央廣網記者 汪寧 攝)
近年來,太康縣羅古洞行政村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結合當地扶貧政策,引入華瑞農牧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種植基地,該項目採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主要培育雞樅菌、種植羊肚菌等高端菌種,由公司提供種子、技術並回收。
智能化生產車間(央廣網記者 汪寧 攝)
而太康縣大許寨鎮羅古洞食用菌設施種植基地(華瑞農牧)是太康縣建設規模較大、力量較為雄厚、技術較為成熟的雞樅菌生產基地,地址在大許寨鎮羅古洞村,佔地1000餘畝,已建成全自動恆溫菌棚150棟,常溫棚160棟,無菌制種車間7000平方,配置有現代化生產線和智能化生產車間,率先引進種植黑皮雞樅,年制種能力2400萬棒(袋),年產值1.6億元。
羅古洞食用菌設施種植基地年制種能力2400萬棒(袋),年產值1.6億元。(央廣網記者 汪寧 攝)
據該基地負責人介紹,由於菌種的生長周期短,一旦出菇,就要抓緊採摘,並立即轉入加工車間,經過削根後按品級分類,隨後裝車發往北上廣及成都、西安等大城市。所以,從管理、採摘到後期加工,種植雞樅需要較多人工。羅古洞食用菌設施種植基地現有51個棚,忙的時候,需要900多員工採摘,年輕的員工削菇一天能掙到100多元。
何俊英正在給黑皮雞樅菌削根後按品級分類(央廣網記者 汪寧 攝)
正在大棚旁邊削菇的何俊英告訴記者:「今年俺68歲了,現在在這削蘑菇,一個月能拿二千多塊錢,既不耽誤顧家,又能在家門口掙到錢。自從到這裡務工後,家裡的收入也跟著翻了個番。」
食用菌基地充分顯示出龍頭帶動作用,菌種覆蓋周邊12個鄉鎮、342戶種植農戶,並與外地同行和科研技術單位建立有密切的合作關係,菌種外銷60萬棒(袋)。羅古洞食用菌基地規模大、效益高、技術先進、輻射範圍廣,是國內一流的設施種植基地,羅古洞行政村也是全國黑皮雞樅設施種植第一村。
太康縣老冢鎮範港村範華東、宋愛景夫婦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前些年夫妻倆在上海打工,今年受疫情影響,範華東在多方資助下,也在羅古洞食用菌設施種植基地承包了一個大棚。
「這個棚是年初種上的,種這棚感覺投資少、見效快、管理方便,技術方面由公司跟進比較到位,年純收入會突破10萬多元,今年能夠穩穩脫貧。」正在雞樅棚裡忙著削菇的宋愛景告訴記者,「目前,我們又承包了兩個大棚,黑皮雞樅菌基地收購價一般每斤30元左右,市場價能夠買到每斤90元左右,估計到年底三個棚收入會達到30多萬元。」
恆溫出菇車間的空調水不僅可以養魚,而且在廠區內形成了綠水環繞景觀。(央廣網記者 汪寧 攝)
華瑞農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宋月華向記者詳細介紹,食用菌基地按照「雞、菇、菜、魚、遊」綠色循環農業發展理念,堅持與養殖場、魚塘、生態蔬菜農場統籌規劃,秸稈、雞糞用作培養料,菌渣作為楸樹、蔬菜等農作物有機肥料,恆溫出菇車間的空調水不僅可以養魚,而且在廠區內形成了綠水環繞景觀。真正實現了綠色發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