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博「法老的國度」探索古埃及人的精神與宗教世界

2020-12-23 澎湃新聞
1月22日,浙江省博物館開年大展《法老的國度——古埃及文明展》將在西子湖畔揭開神秘面紗。展覽將展出來自義大利羅維戈研究院、威尼斯國立考古博物館、羅倫薩埃及博物館、威尼斯國立歷史博物館、佛羅倫斯埃及博物館等多家博物館的180件古埃及文物。

展覽分「尼羅河的贈禮」「眾神傳說」「復活的密碼」「生活在尼羅河與綠洲之中」「永生傳說」五個部分,通過展示古埃及的王朝更迭、宗教信仰、象形文字、社會生活、喪葬文化等各個方面,勾勒數千年前尼羅河兩岸的生活風貌,探索古埃及人複雜的精神與宗教世界。

據浙江省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展覽展出的180件展品均來自義大利專門從事埃及考古研究的博物館。義大利的博物館機構擁有極其豐富的埃及藏品資源,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古羅馬貴族已熱衷於收集埃及文物。隨著時間的流逝,羅馬的遺產逐漸為義大利所吸納。此後的19世紀,大量考古探險隊追隨拿破崙的遠徵足跡到達埃及,帶來了文物數量的成倍增長。

木碑 託勒密時期(公元前332–30年) 彩繪木碑 羅維戈研究院藏

尼羅河的饋贈

埃及又稱「黑土地」,四周環繞著利比亞和阿拉伯高地、沙漠和海洋,地理位置相對封閉。尼羅河從這一肥沃的狹長地帶流過,河的兩岸是綠色帶狀的衝積平原,古埃及人就是在這片河谷平原發展出了他們的文明。尼羅河谷是沙漠中的綠洲,對埃及人而言,尼羅河是生命之源。尼羅河河水的漲落,又帶來了大量的汙泥,為埃及人沉澱下肥沃的土壤。在古埃及人的宗教中,尼羅河是被崇拜的對象。而埃及正是尼羅河的贈禮。

前王朝時期花瓶 涅伽達二期(公元前3450-3325年)赤陶 佛羅倫斯埃及博物館

埃及分為下埃及和上埃及兩大區域,前者為河流密布的三角洲地帶,後者則是三角洲以南的尼羅河谷區。在埃及的傳統中,國王有兩個基本的王冠,一是上埃及王的白冠,一是下埃及王的紅冠。國王也被稱「上下埃及之王」與「兩地之主」。這些都反映出一個普遍的觀念,即埃及是由上下兩半結合而成。納爾邁——更可能是他的繼任者阿哈被視為埃及統一後的首位國王。

聖甲蟲飾物 新王國時期(公元前1550-1069年) 彩釉陶器 威尼斯國立考古博物館

眾神傳說

從歷史開端至法老時代的終結,宗教滲入了古埃及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國家資源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被用於紀念物的修築,這些宗教建築用以讚頌、安撫諸神,確保神明創造的萬物得以持續。自王朝時代開啟之時,埃及主神的名字和特徵已基本確定,但不同神明之間相互融合的情況依舊十分普遍,崇拜形式也隨之錯綜複雜。神明崇拜的背後是埃及人對於所生活世界的思考,也是各個歷史時期政治力量對決的寫照。諸神奇特的形態,體現了埃及人對自然力量的瑰麗想像,而宗教信仰規定了人們應當遵從的道德規範,也展現了埃及人對生活的種種願望與期許。

阿蒙神雕像 末朝時期(公元前712-332年)青銅 威尼斯國立考古博物館

政治權力與信仰之間的密切關係是埃及宗教文化的一種特色。法老擁有五種名號,包括「荷魯斯」、「金荷魯斯」、「拉之子」、「兩女神」以及「上下埃及之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王權的宗教基礎在於他是神,而他的統治基礎則在於這種宗教基礎為上下埃及所共同信服。荷魯斯是法老的象徵,他為父報仇奪回王位的故事與王權的合法性相結合。國王的去世被認為是宇宙間惡勢力對既有秩序的破壞,每一個新登基的國王則是荷魯斯,替父報仇,權力的傳遞就是神話不斷重演的過程,神權與王權在此之中結合為一。

卜塔-索卡爾-奧西裡斯雕像 希臘-託勒密時期(公元前332—30年) 彩繪木雕 羅維戈研究院

埃及的神明可以分為三類,一類神明的形態是人形,如冥神奧西裡斯;一類神明是由抽象概念擬人化產生的,如秩序女神瑪特。埃及神明中最引人矚目的應是動物神,這一類神明具有動物的外形,如智慧之神託特有時以朱䴉形象出現,有時以狒狒形象現身;象徵法老的荷魯斯也會以鷹首人身的形象出現。埃及神明奇特的形象在羅馬時代已變得難以理解,當代學者認為這些神明形象或源於動物崇拜,或源於對動物背後所代表力量的崇拜,而獸首人身則可能是動物擬人化的結果。

奧西裡斯王冠殘片 第三中間期—末朝時期(公元前1069-332年) 羅維戈研究院 青銅

伊希斯女神哺育荷魯斯雕像 末朝時期(公元前712-332年) 青銅 威尼斯國立考古博物館

雕刻神明形象的寶石 希臘羅馬時期(公元1-2世紀) 碧玉 威尼斯考古博物館

復活的密碼

象形文字(Hieroglyph)一詞源於古希臘語,意為「神聖的雕刻圖案」,早在公元前4000年,埃及人就開始使用象形文字記錄日期、事件和國王的姓名,至中王國時期,象形文字的發展趨於成熟,廣泛出現在陵墓、神廟和一些日用物品上。然而隨著託勒密王朝的覆滅,這種古老的文字逐漸為人們所淡忘。

用象形文字書寫的拉美西斯二世名字

1799年7月19日,在埃及的羅塞塔村,拿破崙的隨軍學者發現了一塊黑色巖石,表面刻滿當時誰也看不懂的古埃及聖書體、世俗體象形文字,以及古希臘文。通過三種文字的對比,法國學者讓·弗朗索瓦·商博良(Jean François Champollion,1790-1832年)成功解讀了羅塞塔石碑,象形文字終於再度復活,成為現代人與古文明對話的鑰匙。

羅塞塔石碑 現藏於大英博物館

石料文書多鑿刻或浮雕在神廟、陵墓建築上。紙草文書則需用到書寫工具,包括削尖的燈芯草筆、蘆葦筆、更耐用的羽毛筆,以及裁紙刀和墨水。象形文字沒有標點符號,一般會用紅墨書寫新章節的開頭、文章結尾、日期、書寫者名字,以及分割詩句,其他正文部分則採用黑墨,黑墨的原料是木炭或煙渣,紅墨來自含鐵的礦物質。

在法老時代的埃及,掌握書寫技能的主要是書吏,他們負責記錄各種事件、計算稅率、清點牲畜等,這份工作父子相傳,亦是官吏和祭司的重要來源之一。寫字板是書吏身份的重要標記,書吏有兩種寫字姿勢,一是站姿,用於書寫較小的紙草,紙草貼在左臂上。另一種為坐姿,書寫者雙腿交叉,膝蓋上放著支架或寫字板。

生活在尼羅河與綠洲之中

古埃及的貴族非常注重儀容,男女都喜歡描畫黑色眼線,這種混合了礦物質粉末和油脂的化妝墨被認為可以滅菌或驅蟲,更有荷魯斯之眼的守護意義。由於氣候炎熱乾燥,上流社會普遍蓄短髮或剃光頭,佩戴由真發製成的假髮、假鬍鬚,即使是普通百姓,也會使用植物纖維製成的假髮,以保持頭部清潔,避免滋生頭蝨。女性還會用梳子、髮簪等工具精心打理假髮,祭司更要剔除毛髮,以示在神明面前保持潔淨。

禿鷲形金吊墜 年代不詳 佛羅倫斯埃及博物館

從法老到百姓,所有埃及人都沉迷於香料帶來的愉悅。混合著香料的油膏不僅可以作為皮膚保溼劑,還能放置在頭頂,融化時便能讓全身散發香氣。裝香水或油膏的瓶子通常細長優美,便於攜帶,有些飾物的形狀更有宗教象徵意義,起到護身符的作用。

古埃及人的衣服大多由亞麻製成,輕便舒適,透氣涼爽,冬天則穿羊毛織就的保暖衣物。通常情況下男女都赤腳走路,在一些重大場合或需要出遠門的時候,他們會穿草編的涼鞋,貴族則擁有皮質拖鞋。雖然服裝簡單,但飾品非常多樣,最常見的飾物是一串繫著護身符的寶石項鍊。王室成員和貴族喜歡用黃金,以及象徵尼羅河的深藍色天青石,民眾偏愛斑斕的貝殼和彩釉陶珠。臂環、項鍊、耳環、手鐲、腳鐲也是常見的款式。

阿蒙霍特普三世聖甲蟲戒指 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1295年)金和彩釉陶器 佛羅倫斯埃及博物館

晚期王朝時代的裝飾風尚出現希臘化的趨勢,項鍊上除了各色寶石之外,還以蠟制花朵、彩釉陶器製成護身符作裝飾。

尼羅河沿岸的土壤非常適合種植小麥、蔬菜等農作物,炎熱的氣候也有利於椰棗、無花果等果樹生長。從舊王國到新王國時代,農人的生產生活形態幾乎沒有任何重大變化,他們熟悉狩獵、捕魚和養蜂技巧,飼養牛、羊和各種禽鳥。

根據考古遺址中發現的食物殘留、陵墓與神廟的畫作顯示,古埃及人的主食是各式各樣的麵包和濃稠的大麥啤酒,還包括豆類、禽類和多種蔬果如萵苣、大蒜、洋蔥和石榴,也有燉豬肉、羊肉或者牛肉,烤魚和煮鳥蛋也很受歡迎。埃及人還喜歡甜食,椰棗、蜂蜜、甜餅頻頻出現在文學作品和壁畫中。由於葡萄的種植需要密集的人力,裝在雙耳瓶中的葡萄酒因而成為財富的象徵,在庭院中採摘葡萄及釀酒的場景也是壁畫最常見的主題之一。

永生傳說

在古埃及傳說中,太陽會在日落時被天空女神努特吞下,第二天早上又重獲新生。人們相信在太陽西沉的地方是冥王奧西裡斯統治的死後世界,那裡沒有苦難,只有永恆的生命。死亡被視為獲得永生的一個過程,如晝夜交替一般讓人再度復活。

葬禮祭司內斯-內布-霍特普小金字塔 託勒密時期(公元前332-前30年) 石灰巖 特裡亞斯特藝術歷史博物館

為了在永生的世界繼續享受生活,法老和貴族將大量財富和人力傾注於修建宏偉的陵墓;墓室中放滿各式各樣的陪葬品;他們用防腐劑和香料保存軀體,等待靈魂重回身體;棺槨內放著《亡靈書》及各式護身符,幫助亡者在陰間跨越所有阻礙。這些豐富的想像和實踐,造就了古埃及極度華美的死亡文明。

木乃伊與彩繪鍍金木乃伊盒 希臘-羅馬時期(公元1-2世紀) 威尼斯國立考古博物館

古埃及人很早就形成了來世觀,因此他們建造金字塔,將遺體製成木乃伊。此次展覽將展出戴有鍍金面具的男性木乃伊、描繪亡靈死後前往冥殿的彩繪墓碑、來自底比斯神廟祭司的彩繪人形棺等珍貴藏品,為觀眾呈現了古埃及人獨特的喪葬習俗。其中,戴有鍍金面具的男性木乃伊高179釐米,身體以布帶纏繞,製作成複雜的菱形圖案。覆蓋在頭部的木乃伊面具彰顯了他的貴族身份,臉部鍍金,其它部分則繪有逝者向諸神敬獻祭品的情景。古埃及人認為諸神的骨骼是銀質的,黃金象徵他們的皮膚,在製作法老與貴族的木乃伊時,他們也會用黃金打造面具,讓木乃伊擁有永恆的完美面孔。

來自底比斯神廟祭司的彩繪人形棺 第21-22王朝(公元前1070–715年) 特裡亞斯特藝術歷史博物館

義大利的博物館機構擁有極其豐富的埃及藏品資源。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古羅馬貴族已熱衷於收集埃及文物。隨著時間的流逝,羅馬的遺產逐漸為義大利所吸納。此後的19世紀,大量考古探險隊追隨拿破崙的遠徵足跡到達埃及,帶來了文物數量的成倍增長。本次展覽展出的180件展品均來自義大利專門從事埃及考古研究的博物館,力圖呈現尼羅河兩岸的生活風貌,並進一步探索古埃及人複雜的精神與宗教世界。

此次展覽為公益性收費臨展,門票全價30元,針對老年人、現役軍人、殘疾人、未成年人等群體有相應的優惠票價,觀眾可以通過官網售票系統、現場自助售票機、現場人工售票三條途徑購買門票。展覽將展至5月5日。

展覽名稱:法老的國度——古埃及文明展

展覽時間:1月22日——5月5日

展覽地點:浙博孤山館區·浙江西湖美術館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古埃及人思想的內在的神性,是法老文明的一大特徵
    歷史原創作者:馬達斯講歷史古埃及人思想中內在的神性是法老文明的一大特徵。20世紀的古埃及學家們已經耐心地收集了從歷史緣起以來的尼羅河谷居民的名單,我們從中就可以找到強有力的證據。在他們的著作中,我們注意到佔絕大多數的名字是與神有關的,古埃及人希望通過這樣做可以讓這些生於尼羅河畔的孩子得到古埃及萬神廟中一位神仙的保護。這也揭示了他們的現實世界與宗教的虛幻世界之間存在著緊密相連的關係。世界的起源、眾神的存在及其功能、死後的生活,這些是古埃及人嘗試回答的神秘而又普遍存在的問題。
  • 探索古埃及的秘密,3000年後與法老邂逅,結果很不美妙!
    探索古埃及的秘密,3000年後與法老邂逅,結果很不美妙!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不僅僅中國擁有豐富的歷史成就,在世界的另一個古老的國度——古埃及,也有很多豐富的文明古蹟!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說古埃及的那些不為人知的事情……公元前1400年,古埃及有一位國王,在還是十幾歲少年的時候便突然離世!這位國王便是考古學家不斷找尋的圖塔卡蒙國國王!在18世紀,考古學家卡特到達埃及古城時,就猜測這裡肯定有還沒挖掘的國王墓!因此他在此地苦苦找尋多年!
  • 古埃及文明照耀之下的法老文明剖析
    引言法老文明的起源一直引人猜測。普遍存在從外族入侵說到外星人創造說等各種假說。 最新的考古發現終於揭開了這個謎團。 大約在公元前3300年,古埃及沒有中央政府統治。它分為兩個區域:一個是尼羅河三 角洲或稱下埃及地區,另一個是尼羅河谷地或稱上埃及地區。
  • 浙江省博物館開年大展探秘古埃及文明(組圖)
    雖然古埃及文明早已遠去,但豐富的歷史遺存依舊訴說著埃及昔日的地中海大國歲月,並幫助今天的人們重構這一法老國度的歷史。1月22日,浙江省博物館開年大展《法老的國度——古埃及文明展》在西子湖畔揭開神秘面紗,通過來自義大利多家博物館的180件文物搭建一座跨越時空的橋梁,帶領觀眾探秘古埃及文明。
  • 古埃及法老遺體保存完整,對於他們的DNA信息,西方為何閉口不談?
    ",古埃及的位置剛好尼羅河中下遊地區,是典型的水利帝國,然這不是神奇之處,最神奇的莫過於古埃及獨特保存遺體的辦法--"木乃伊"。這依舊是現今科學家熱於探索的問題之一,比如:古埃及的人種的來龍去脈便可以在"木乃伊"身上一探究竟,畢竟現在的科學力量不容小覷。然西方世界甚至是埃及政府對於這件事情都閉口不談,這又是為何呢?
  • 古埃及文化的奠基人,法老王米尼茲
    埃及,一個神秘的國度,有人說,它是尼羅河母親孕育的文明之種。每年的7月到11月之間尼羅河都會上漲,潮汐過後給土地留下豐厚的淤泥,這些淤泥為此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養分,是農作物賴以生長的溫床。民以食為天。正是農業的強大,為古埃及的發展帶來了希望和文明,經濟、政治、文化,一代又一代,有了人民,有了政權,有了上下埃及兩個王國。在古代埃及的國家裡面,擁有最高權力的是法老。在很多電影裡面都有法老的出現,法老如同神一般的存在,整個國民心甘情願的臣服於他。歲月風化了金字塔,卻沒有讓和法老有關的神秘褪色。今天,小編和大家討論的,是古埃及大名鼎鼎的米尼茲,最早的統治者,也是第一位法老。
  • 古埃及竟然也有宗教改革?但失敗原因讓人唏噓
    宗教作為古埃及君主專制的手段之一,與宗教勢力結盟,王權與神權相結合,可以極大的穩固王權的地位。法老利用祭祀來神話自己的專制統治,而祭司們也同樣利用順從國王來獲得更多的經濟和政治利益。雖然神權與王權一般相互合作,但有時也會爆發一些衝突矛盾。
  • 古埃及文化的創造者,法老王米尼茲
    埃及是一個神秘的國度,它的文明是由偉大的尼羅河孕育出來的。在每年的7月到11月之間,奔騰而來的尼羅河水會為這片土地帶來肥沃的淤泥,這些淤泥為農作物提供了生長發育的溫床,源源不斷的提供著養分。那就是法老,一個神秘的符號代表。今天跟大家討論一下埃及一位法老的故事,他統一了埃及,他是埃及第一位法老,他的名字叫米尼茲。對於米尼茲的存在時間至今是一個謎團,我們沒有找到任何證據,目前清楚的只知道他出生於上埃及的一個貴族家庭。至於他什麼時候出生,什麼時候逝世,我們不得而知。米尼茲的家族世世代代都統治著埃及的最南端,從出生開始,他經歷過部族間無數的戰爭,長大以後他也具有很強的作戰能力。
  • 古埃及法老圖坦卡蒙的詛咒
    埃及一直是一個神秘的國度,不僅僅是因為宏偉的埃及金字塔,還有讓人將信將疑的法老王的詛咒。然而在埃及,有一處低洼的谷地被歷代埃及法老王用來作為死後長眠的地方,那個地方還有一個恢弘霸氣的名字——「帝王谷」。在古埃及的眾多法老之中,最為神秘,也是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圖坦卡蒙。這次,讓我們一起走到埃及,一起去探索圖坦卡蒙神秘。
  • 揭秘古埃及法老黃金時代 法老王娶遍所有公主
    中國日報網消息:古埃及的歷史文化源源流長,尤其是古埃及文明所創造的金字塔奇蹟,讓近代科學家耗費數十年潛心研究,金字塔內神秘富有魔力的詛咒,曾讓許多早期考古學家命喪黃泉;在一些傳奇故事裡,富有超自然力量木乃伊被視為古埃及法老的生命輪迴
  • 「法老·諸神·木乃伊」!來湖南省博解鎖「古埃及密碼」
    新湖南客戶端9月28日訊(記者 李婷婷 通訊員 李葉)古代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曾說,「從未見過開羅的人,就等於沒有見過世界的人」。古埃及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悠久的歷史與燦爛的文化。在「母親河」尼羅河的哺育下,埃及大地上發展出古老而燦爛的文明——古埃及文明。
  • 象形文字、木乃伊 浙博開年大展邀您探秘古埃及文明
    1月22日,浙江省博物館開年大展《法老的國度——古埃及文明展》將在西子湖畔的孤山館區西湖美術館揭開神秘面紗,通過來自義大利多家博物館的180件文物搭建一座跨越時空的橋梁,帶領觀眾探秘古埃及文明。展覽分「尼羅河的贈禮」「眾神傳說」「復活的密碼」「生活在尼羅河與綠洲之中」「永生傳說」五個部分,通過展示古埃及的王朝更迭、宗教信仰、象形文字、社會生活、喪葬文化等各個方面,勾勒數千年前尼羅河兩岸的生活風貌,探索古埃及人複雜的精神與宗教世界。
  • 世界史:古埃及宗教
    古埃及宗教古埃及是多神教的國家,崇拜對象數不勝數。究其質,不外乎來自史前社會後期形成的萬物有靈、自然崇拜。直到埃及文明史終結,也未形成更高程度的一神教。例如古代埃及人崇拜的神祇有交叉放在匣子裡的弓箭、某種木製的雕刻、某種牙齒或聖石等今人難以捉摸的東西。它們認為這些物品是神的象徵或某個神的用具。古埃及人對自然現象和自然環境滿懷敬畏之心,他們崇拜土地、水源、陣雨、泉水,也崇拜各種家生與野生動物,如獅子、牛、蛇、魚、鷹、鳥,甚至各種昆蟲。
  • 古埃及法老為什麼娶姐妹或女兒?
    法老最初是歐洲人對埃及國王的稱呼。《聖經.舊約》在對埃及國王進行描述時把他稱作「法老」,因此這個名字就作為對古埃及國王的稱呼保留了下來。「法老」在古代埃及的意思是「大房子」,並不用來指稱國王,意為古埃及的國王和貴族居住的宮殿,後來逐漸發展為對貴族和國王的稱呼,直到新王國時期才用來專門指稱國王。在中國學術界進行學術研究時仍然把古埃及最高統治者稱為國王,而通俗讀物則把他稱為法老。
  • 古埃及人和外星人有聯繫?埃及法老的匕首,製作原料是太空隕石!
    古埃及人和外星人有什麼關係?在埃及法老的匕首中,發現了痕跡!埃及是一個神奇的國度,因為木乃伊的出現和金字塔的建成而聞名於世界,金字塔也被稱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在古埃及當中,最著名的法老當數是19歲的圖坦卡蒙了,他的出名並不是因為在古埃及的歷史上有多少豐功偉績,而是在他死後的數千年,古墓被曝光後,裡面陪葬的金銀財寶震驚了世界。
  • 【埃及皇后】納芙蒂蒂,阿肯那頓法老之妻,與法老共同進行「一神教」宗教改革.
    是古埃及第18王朝第10任法老阿肯納頓的王后。【埃及法老】第18王朝第10任法老:阿肯那頓,古埃及「一神教」創立者,充滿爭議與神秘的「宗教改革者」。據說,阿肯那頓大約公元前1379年出生,公元前1367年,大約12歲的阿肯那頓正式即位。一共統治了埃及17年(大約前1367年-前1350年在位)。阿肯那頓大約逝世於公元前1336年,活到43歲。
  • 作為古埃及最高掌權者的法老,一直都是由男性擔任的嗎?
    想要知道作為古埃及最高掌權者的法老是不是都由男性擔任,就要先知道古埃及的一些相關知識和習俗。法老是古埃及國王的尊稱,屬於站在權力金字塔的頂端的人,同時也是古埃及神明的化身。據說其一直稱是太陽神阿蒙之子,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令臣民將其當作神一樣來崇拜。
  • 古埃及,混與躺輪迴不止
    對外與強大的古國西臺交鋒,西臺是此時西亞的一個古國,具體位置大概在金土耳其與敘利亞境內,是西方第一個使用鐵器和鐵製兵器的國度。而說到西臺與埃及的恩怨,就不得不提到另一個著名的法老——圖坦卡蒙。圖坦卡蒙是第十八王朝的法老,他9歲登基,19歲便暴斃而亡,一個生前沒什麼功績,卻因為陵墓保存完整和「法老王的詛咒」而家喻戶曉的法老。
  • 古埃及法老古墓中出土的兩件神秘文物
    埃及除了法老和木乃伊,還有金字塔和獅身人畫像。在別的地方沒有出現的古老文明非常的吸引人,金字塔和人面像,至今還沒有人可以解釋為什麼他們可以被製造出來。但法老墓已經開始人發掘發掘的墓中公認圖坦卡蒙墓是法老墓最為有名,是具有代表意義的。
  • 古埃及藝術——難以解開的謎團下的珍貴財富
    古埃及,一個充滿神秘色彩國度,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古埃及留下了燦爛的文明,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木乃伊等等,同時,輝煌的文明遺蹟背後,也充滿了種種疑團。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輝煌文明背後的古埃及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