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自然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擁有健康的身體,但是剛出生的寶寶還那麼小,怎麼才能判斷他們的發育是否正常呢?本文將帶大家一起了解未滿月寶寶的發育情況。
1.新生兒的反射行為是怎樣的?
嬰幼兒時期的反射反應是由於嬰兒的腦部為適應身體所受到的刺激而產生的自我保護機制。
2.如何給新生兒鍛鍊手指的抓握能力?
①要利用寶寶的握持反射,經常讓寶寶用力握住爸爸媽媽的手指,從出生就訓練嬰兒的握力,將會促進發育。如果不抓住這個時機,這種反射很快會消失。
②要經常給孩子做手指按摩操,對手掌、手背及每個手指都進行按摩,尤其指尖,每天1~2次,每次按摩幾分鐘。
3.如何與新生兒交流?
①眼神交流。新生兒出生後的覺醒狀態就是注視,即使剛出生的嬰兒,也能與爸爸媽媽的視線對合。寶寶心裡的愛就是依靠這種眼神的傳遞獲得的。通過眼神交流,培養寶寶溫暖的心靈。
②語言交流。爸爸媽媽要隨時與孩子面對面地說話,用語言安慰他,目的是讓新生兒感受語言。
③模仿互動。爸爸媽媽可以在懷抱著寶寶時,保持20cm的視距,做一些簡單的動作讓寶寶觀察並模仿,比如:吐舌頭、張大嘴巴。動作緩慢,一般6~8次,慢慢地,寶寶也開始小嘴一張一合,將小舌頭吐出來。
④撫摸。觸覺也是新生寶寶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徑。爸爸媽媽可以一邊說話,一邊撫摸他的手、腳、指頭、手掌、手背、手腕,這樣可以發展寶寶的觸覺感知,增進親子關係。
4.初生寶寶體重降低是怎麼回事?
新生兒出生後2~4天由於攝入量較少,經皮膚及肺部排出的水分相對較多,可能會出現體重下降,這屬於正常生理現象。下降範圍一般不超過10%,4天後開始回升,7~10天恢復到出生水平,新生兒生理性體重減輕是一種正常現象。但如果生後10天仍然沒有恢復到出生時體重,或者體重下降超過10%,這均屬於異常現象,應該到醫院就診查找原因,予以治療。
5.男孩女孩生殖器護理的區別在哪裡?
男寶寶:
如果男寶寶陰囊變大,陰囊皺褶減少,爸爸媽媽就要留心了,可能是寶寶出現了鞘膜積液。男嬰鞘膜積液,1歲前有自行吸收的可能,所以,如果不是很嚴重,無須治療。在給男寶寶洗臀部時,首先要清洗包皮,輕輕把包皮向上翻,暴露龜頭,把積存在包皮內的尿酸鹽結晶清理乾淨。
女寶寶:
女寶寶尿道與陰道口緊密相鄰,如果不注意衛生,容易患尿道炎和陰道炎。清洗女寶寶尿道口和臀部時,一定要用流動水,從上向下衝洗。給女寶寶擦肛門時,一定要從前向後擦,千萬不能從後往前擦,否則容易使肛門口的大腸桿菌汙染尿道和陰道口,引起發炎。
6.新生兒肚臍如何護理?
臍帶是胎兒連接母體(胎盤)的通道,出生後臍帶會被結紮、剪斷,留下臍帶的殘端。正常情況下,臍帶在出生後24~48小時自然乾癟,3~4天開始脫落,10~15天自行癒合、脫落,形成臍窩,通常稱為肚臍眼。如果護理不當,細菌可在局部生長、繁殖,引起新生兒臍炎。細菌還可能通過臍帶進入血液,引起新生兒敗血症。所以必須做好臍帶的護理。
(1) 臍帶未脫落前。
一要注意臍部的消毒,在新生兒臍帶未癒合前,應每天兩次消毒臍部。消毒液可選用5%碘伏或75%的酒精。消毒時左手食指和拇指輕輕按壓寶寶臍部兩側,以便暴露臍孔;右手用蘸有消毒液的小棉籤自內向外成螺旋形消毒,直徑約3cm,要注意臍輪下緣凹陷部分的消毒。
二要保持局部清潔、乾燥。洗澡時,儘量避免洗澡水濺入臍孔;洗澡後,用清潔的柔軟純棉毛巾輕輕將臍帶周圍皮膚擦乾,並用蘸了75%酒精的棉籤消毒。換尿布時注意尿布不要覆蓋於臍部,以防大小便汙染臍部。
(2) 臍帶脫落後。
新形成的肚臍眼發紅而溼潤,這是正常現象,可以用蘸了75%酒精消毒,以促進肚臍眼癒合。千萬不要揭肚臍眼的痂皮,務必等它自行脫落。
每次護理時應注意臍部的觀察。如有臍孔潮溼、滲血、分泌物增多等現象時,應加強消毒。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①臍部分泌物增多,有黏液或膿性分泌物,並伴有異味。
②臍部潮溼,臍周圍腹壁皮膚紅腫。
③臍孔溶血,或臍孔深處出現淺紅色小圓點,觸之易出血。
7.新生兒哭鬧的常見原因和處理?
新生兒的哭鬧主要是圍繞著吃喝拉撒睡穿這幾方面,而且是經常發生,媽媽要正確分析解決,絕不可一哭就抱,否則養成習慣後不抱就哭。
媽媽還要在不斷聆聽寶寶的哭聲中總結經驗,逐漸掌握不同的哭聲代表的意義。
①排便後哭鬧。當孩子哭鬧應首先檢查是否排便,如果尿布尿溼或有大便,應及時換乾爽尿布。
②餵奶時哭鬧。餵奶時孩子反覆避開奶頭,且邊吃邊哭,可能是乳汁過急衝所致。可擠出少量乳汁後再喂,或選用小流量奶嘴。
③奶水不足的哭鬧。餵奶前發生,聲音洪亮、短促,有規律,常伴吸吮動作,應及時哺乳。
④新生兒穿衣不合適引起的哭鬧,熱了、涼了或者衣服太緊等都可能導致哭鬧,應注意室內溫度,並適當增減孩子的衣服和被褥。
⑤寶寶想睡覺也會哭鬧。孩子睡眠時應保持環境安靜,燈光調暗。
⑥需要愛撫的哭鬧。醒著的寶寶長時間得不到愛撫時也會哭鬧,哭聲小,斷斷續續。應在孩子覺醒狀態時,多撫摸,多摟抱,多跟他說話,可促進寶寶心理髮育。
⑦難以控制的哭鬧。孩子一天中總有一個「很挑剔」的時期,這時試著和他玩耍、唱歌、說話、輕搖他、和散步,有時會有效。不過,有時你怎麼做都不能安慰他。許多孩子不哭鬧就不能入睡,那就讓他獨處或哭鬧一會兒,他會很快入睡。
⑧新生兒生病時如感冒鼻塞、發熱、腹瀉等都會哭鬧,哭聲高調、劇烈,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8.新生女嬰的乳頭能不能擠?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新生兒出生後幾天內在乳房處可能會出現隆起,甚至還能流出乳汁一樣的液體。一些地方有為新生女嬰擠乳汁的做法,認為不及時為女嬰擠乳頭,孩子長大了就會形成乳頭內陷。
事實上,為新生女嬰擠乳汁不是預防乳頭內陷的方法,乳頭是否內陷與此毫無關係。而且擠乳汁的做法是十分危險的。
新生兒乳房腫大和泌乳是一種生理現象,無須特殊處理。無論男嬰或女嬰,在出生後幾天內都可能出現乳房泌乳或腫大。這是胎兒在母親體內受到母血中高濃度的泌乳素等激素的影響使乳腺增生造成的。新生兒出生以後,因為母體激素還會在新生兒體內存留一段時間,所以新生兒的乳房腫大,甚至還可以分泌乳汁。出生後1~2周,新生兒體內的激素水平逐漸降低,最後全部分解並排出體外,乳房腫大的現象也就自動消失了。所以無須將乳汁擠出來。
而如果給孩子擠乳汁,有可能會引起乳腺組織發炎。
如果乳房腫大、泌乳的同時伴有乳房處皮膚發紅、腫脹,觸之孩子即哭鬧,就應考慮有可能患有乳腺炎,要及時到醫院診治。至於將來會不會發生乳頭內陷,與發育情況、孕期是否做好了乳房護理有關,但與新生兒期是否擠乳房沒有直接關係。
9.新生兒正確的睡眠姿勢?
新生兒大多採取仰臥或側臥的睡姿,最好是仰臥、側臥相結合,利於顱骨及脊柱兩側骨骼均勻發育。由於新生兒溢奶容易堵塞口鼻引起窒息,因此,當新生兒吃飽後入睡時,需要幫助他採用右側臥位,一個小時候後再讓他仰臥。新生兒在睡覺的時候無須使用枕頭,過早使用枕頭,會影響伸肌發展,使頭處於被動屈位,可用毛巾疊四層墊在頭下。
10.新生兒的大便怎麼是墨綠色的?
出生後約10小時新生兒排出胎糞,呈墨綠色,質黏稠,無臭味,由腸道分泌物、脫落的腸上皮細胞、膽汁和咽下的羊水組成。在2~3天內胎糞逐漸轉為嬰兒糞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