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常說:「早清明,晚十一」!到底有什麼說法?

2020-12-22 三十年目睹之怪農村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上墳掃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上墳掃墓的日子有很多,比如清明節、冬至節、七月十五中元節、十月初一寒衣節等。而上墳掃墓的講究也有很多,家鄉的老人就經常念叨「早清明,晚十一」。一起來看看具體的說法吧。

早清明

清明節要提前上墳。當地老人的說法是:清明是一年農事的開端,農民開始幹農活。清明掃墓祭祖叫做關鬼門,農民都要忙著幹農活分身乏術,就提前祭拜把「鬼門」關了,同時也關住那些鬼魅了。當地都是清明前兩天早上去添土。清明前一天下午去上墳。

晚十一

寒衣節要過後上墳。當地老人的說法是,十月初一秋收已經忙完了,到了農閒的時候,農民要上墳燒紙、送寒衣、開鬼門,放它們去享燭拾錢、吃飯拿衣。

以上就是「早清明,晚十一」的具體說法。當然了各地區上墳掃墓的時間不同,具體的講究也不同。不過大家有時間的話,還是回老家上墳吧,有條件的話,還是按照老人們的說法做吧。這不能一概稱之為迷信,其實也屬於風俗文化的一種。對此大家怎樣看待呢?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圖片僅供參考,與正文無關)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早清明,晚十月一」?
    清明和十月一上墳,是老輩子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那麼早清明晚十一又是怎麼回事呢?其跟收鬼和放鬼有關。清明節,又叫踏青節,起源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 一個歷史故事告訴我們農村諺語《早清明,晚十月一》之說!
    早清明晚十一什麼意思其實這句話的理解是非常簡單的,清明節就需要選擇在清早前往上墳燒紙,而到了陰曆十月一日就是古代傳統的寒衣節。這一天也是祭祖的節日,只不過在寒衣節這一天燒紙,就可以選擇在晚上進行燒紙。照字面意思理解來看,清明節燒紙甚至能夠提前一天,而晚十一的寒衣節就算是推後一天祭祖燒紙也是可以的。之所以出現這種習俗,是因為每年清明節之後都是古人要開始農忙了,夏秋兩季農民們要忙著種田,所以人們要在農閒之時提前祭祖燒紙。
  • 俗話說:「早清明、晚十一」
    清明節和十月一上墳是老輩子流傳下來紀念死者的方式,那麼早清明晚十一又是怎樣一說呢?也就是說清明節應早上墳,十月一晚點上墳也可以。這有什麼來歷呢?正清明節和十月一上墳是老輩子流傳下來紀念死者的方式,那麼早清明晚十一又是怎樣一說呢?也就是說清明節應早上墳,十月一晚點上墳也可以。這有什麼來歷呢?唐朝貞觀年間的一天,有個叫秦英的男孩在渭河垂釣,大半天過去了,一條魚也沒釣上來。
  • 農村老人常說,清明上墳有講究,3條禁忌不可碰,你知道哪些?
    而且得捲曲起衣服來背土,不可有其他工具,每人只添土三下,添萬後不可馬上去拍打衣服上的土壤。二是割除墓旁的雜草,但不可去割墓上面的雜草,如果雜草實在太多,往往是由家族的最長輩的人去。以上兩點是表示對先人的尊敬,如果你不去照做,往往會被家中的長輩責備,問及為何,農村一些年長的老人往往說,對先人的大不敬,先人是會怪罪的,就不會再保佑你了。
  • 農村老人常說 「七不出門,八不歸」,到底是啥意思?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居住在大城市的人,一定很少了解農村人的生活,其實在農村生活的老年人,在日常的活動當中也是非常有趣的。他們對待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非常有講究,一些風俗忌諱已經在他們的心目中形成了固有的行為準則。
  • 老人們常說:「晚不梳頭,早不說夢」,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人們長期的經驗總結,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晚不梳頭,早不說夢」,意思是晚上不能梳頭,早上不能說夢,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晚不梳頭其實這句話主要是針對以前的女人來說的,古人常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意思是身上的一切都是來自父母,包括頭髮都不敢輕易毀壞。因此古人是不剪頭髮的,人們覺得頭髮就代表著頭,剪掉頭髮幾乎與砍頭沒什麼區別。
  • 在農村清明掃墓,祭拜先人有講究,農村老人說這4條禁忌不能觸犯
    每個國家都會有自己傳統的節日,但是每個國家的節日各不相同。在我們國家,差不多每個月都會有節日,但是有些節日,並不重要,有一些就非常的重要,且非常的有講究,就比如說我們國家的清明節!說到清明節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且距離清明節已經沒有幾天了,大家也開始提前買好票準備回老家。不是因為清明節有多麼的「熱鬧」,只是清明節其實就是一個回鄉祭祖的節日,家家戶戶都會為已經逝去的親人祭拜,去先祖的墳上除草添土,但是這個上墳的禮俗是非常有講究和禁忌的,且每個地區都不太一樣,雖然大同小異,但有些禁忌可不能犯!
  • 老人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為啥要這麼說,你們知道嗎?
    老人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為啥要這麼說,你們知道嗎?小時候就經常會聽老人家講一些神乎其神的事情,民間就是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然後就會流傳一些俗語~有些俗語還是很靈驗的,畢竟是老百姓從生活經驗得出來的!
  • 2020年是雙春年,農村老人常說「鼠年難逢雙春年」,有何說法?
    2020年是閏年,其中一年中有13個月,同時正因為如此,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兩個立春就落到了2020年中。其實雙春年是我國紀年曆法中出現的獨特現象,它是陰曆和陽曆相互交錯而成,一般沒隔三年就會有一個雙春年,但是鼠年卻很難遇到雙春年,恰巧2020年遇到了。我國曆法中都有十二生肖對應的年份,而2020年剛好是庚子鼠年,這個是很難得的。
  • 農村上墳為什麼講究「早清明,晚十月一」?老農給出了答案
    在我們這裡,每年有兩個上墳的月份。第一個月份是在農曆的二月份,也就是清明節的時候;第二個月份就是農曆的九月份,最遲的一天是農曆十月初一。在我們這裡,上墳所需要的「規矩」不是太多,但有一個「規矩」必須遵守,那就是「早清明,晚十月一」。
  • 清明祭祀,到底是上午上墳還是全天都行?看完就明白了
    大家有沒有覺得時間過得真快,好像春節才過,明天又到清明節了,不知道大家計劃好清明假期了嗎?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通常在這一天會祭祀先祖,清明上墳的講究也很多,所以上墳到底是什麼時候比較合適呢?其實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都不同,尤其是在重要的節假日中。
  • 農村老人常說:「風吹佛爺背,有糧也不貴」,說的是啥意思呢?
    在農村,不少老人都能講些老諺語,特別是關於農業生產方面的,老一輩的農民也大多以這些老諺語為依據進行農耕預測。例如今年的莊稼收成會如何,就有些農村老人早早地下了「定論」。這句老諺語是對天氣的一種預測,清明時的降雨打溼了墳頭的土,那麼在這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會大概率持續面臨陰雨天。這種持續的降雨對於各類莊稼尤其麥子的生長是極為不利的,麥子長不好就談不上收成好!此外,還有一句「清明曬乾柳,三捆麥子打一鬥」的說法,說的是清明時候天氣最喜晴朗,要是豔陽高照的話,這一年的麥子必將會豐產。
  • 在農村,老人常說:「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左五右六」,啥意思?
    因為,在人們看來灶神有向玉皇大帝回報的權力即「傳達權」,這天灶王爺要去玉皇大帝那裡匯報這家的善惡對錯,為了不讓灶神上天講壞事,每到臘月二十三的時候都會供上用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和各種好吃的。二,清明上墳,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清明節是祭祖掃墓的日子,這種祭祖民俗已經沿襲了千百年,這個日子更是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清明節因此也成為重要的且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節日,這天進行「祭之以禮」的追遠活動,為已逝的親人、祖先,莊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與敬意。
  • 「清明是晴天,不用問神仙」!「會看」老農的說法,到底啥意思?
    南方農諺雲「清明前後,種瓜點豆」,到了清明節,已是種植早莊稼之時。回想筆者家鄉2019年清明節之時,地上都起「火」了。哪還有地方可種點早瓜早豆!看著缺雨水,冒著地火的天氣,鄉親們心都焦壞了,當時鄰居王大爺,就滿臉愁苦地看著天上說,莊稼作物種植有些糟糕,結果後續的乾旱真是苦壞了人。
  • 清明祭祖到底是習俗還是迷信?看看農村老人是怎麼說的
    清明祭祖到底是習俗還是迷信?看看農村老人是怎麼說的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之節,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緬懷太公,小朋友都參與,從小培養孝道清明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節日。
  • 俗語「早清明,晚大冬,過年上墳小傍中」,何意?祭祖時宜有講究
    傳統中華兒女對長輩更是敬愛有加,認為「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更帶有對老人長壽吉祥的期盼,而老人百年壽終正寢後,子孫所操辦下葬儀式,再至每逢年過節祭拜,更是讓這種「孝道」體現到了極致,可謂是民族文化傳承至今重要體現之一。而為了尊重傳統文化,人們對於祭拜時令,極為看重,正如這句俗語「早清明,晚大冬,過年上墳小傍中」所說的,那麼這句祭祖時宜與你們祭祖時間有所不同嗎?且聽我一一道來。
  • 農村老人常說:七月半,鬼亂竄,有什麼事情要注意?
    在過一天,就是中元節了,我們都知道這是一個農村傳統的節日,在那一天,家家戶戶都會祭祀先人,一般來說這種日子農村的規矩一般都非常的多,要注意很多的東西,雖然說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是我們還是要遵循老傳統,對先人要有敬畏之心。
  • 農村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這種情況下,農村人之間的感情交流也開始變得物慾虛榮,大家之間都會為了面子問題表現自己。但在過去的很多年裡,農村的經濟發展比較落後,那時候大家的休閒娛樂項目比較少。在這種情況下農民都會聚在一起聊聊各種俗語,這些俗語也豐滿了大家的精神生活。那「晚不梳頭,早不說夢」這句話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
    在農村,我們經常能從老一輩聊天中,聽到各式各樣的俗語老話,有的是具有教育意義的,有的則是表明了當地的風俗習慣,還有些則是關於天氣的預判的經驗總結等等,非常多。絕大多數的俗語到現在都還非常有道理,但有一些可能因為意思不是太明確,到後來就難免有被人誤解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晚不梳頭,早不說夢」,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早清明,晚大冬,過年上墳小傍中」是啥意思?有何講究
    那麼,農村俗語「早清明,晚大冬,過年上墳小傍中」是啥意思?又有何講究呢?上墳祭拜 「早清明」是指在清明節上墳時,一般都是趕早去的,必須上午去,有的甚至一清早就去了。早清明的另一層含義是,清明節上墳是可以提早幾天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