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龍鎮,中山路民國建築群一條街
石龍中山路,馬路兩邊隨處可見騎樓式的建築
提及中山路,石龍人都知道。在這條位於石龍舊城區的老街上,處處都能看到嶺南特色的騎樓。
這條過千米的商業街,曾經車水馬龍,摩肩接踵。如今走在這裡,更多的是安靜祥和,開業數十年的商鋪比比皆是,老街坊們在午後相互寒暄。
現在,這條老街又有了新的活力,年輕人在這裡開起了咖啡店、酒廊,時尚的氣息與騎樓的懷舊元素相結合,產生了奇妙的反應。
騎樓一條街
每個石龍人都對中山路有著特殊的感情,姚慧媚也是其中之一。
走在中山路上,姚慧媚和街坊們十分熟絡地打著招呼。她出生於1969年,如今她的母親還居住在中山路附近,她有不少親戚朋友都在這裡開店。
在姚慧媚的少女時代,她常常要從中山路的這一端走到那一端,上學放學,每天往返幾次。「那時候家裡需要什麼東西都在這條路上買。」因為就住在附近,姚慧媚常來光顧這條路上的商店。
中山路是東莞有名的商業街,兩側騎樓內藏著大大小小的商鋪,憑藉廣九鐵路運輸優勢,石龍成了萬商雲集之地,中山路車水馬龍,商業繁榮,更顯石龍商貿重鎮的地位。
身處其中,真有幾分穿越的意思,仿佛伸手推開那扇時光的門,就能回到百年前的繁華。
記者隨姚慧媚走在中山路上,仍能感受到中山路當日的榮光,中山路一直保持著15米左右的寬度,馬路兩邊隨處可見騎樓式的建築,不少建築仍可見精緻而細長的窗子,房簷上還能看到栩栩如生的雕塑。這種極具嶺南風情的建築,一樓是商鋪,二三層是住宅。
「鎮裡開了幾家商場以後,中山路的地位不如以前了。」姚慧媚說,雖然現在中山路的商業地位不再似從前,但是這條老街還是十分熱鬧。
「雖然有些商鋪關門了,但是還有很多商鋪已經開了數十年。」姚慧媚說,現在她很少到中山路購物,不過,如果家裡有需要的物品,還是首先考慮來這裡購買。對於她來說,中山路的商品都十分實惠,並且也是照顧街坊生意。
既有百年老店 老街也有「時尚範」
中山路上,葉潤和和妻子在新昌鼓店裡忙活著,有一位客人來試鼓,大概過了半小時,這樁生意做成了。
葉潤和說,目前正是售鼓的高峰期。在他店裡的名片中,特意寫明這是一家百年老店。上世紀初,石龍共有4家鼓店,都在中山路上。
這家店鋪的歷史,早已超過百年,至於房屋的歷史,葉潤和只記得「聽說有七八十年」。在這裡做生意久了,總有人慕名而來,葉潤和也沒想過將店搬到其他地方去。同樣,像新昌鼓店一樣堅守在這裡的,還有離它不遠的李全和麥芽糖。李全和麥芽糖是石龍有名的土特產,其歷史也早超百年。
就在這兩家百年老店對面的街道上,石龍中路17號是一棟三層的騎樓,這裡是曾極具名氣的一間金鋪,也是香港著名藝人郭富城的祖居。這家店鋪雖已人去樓空,但還能感受到它曾經的氣勢。在第三層上,仍能看到模糊的「郭金成」三字,即郭富城祖父的名字。
有意思的是,中山路上雖然老街林立,但也能嗅到一絲年輕時尚的氣息。記者發現街上開起了咖啡店和酒廊,裡面有許多年輕人在喝著下午茶聊著天。
「不僅年輕人愛去,我也會和朋友一起去。」姚慧媚說,有時候她會約朋友來這裡喝下午茶,大家一起聊聊家長裡短。
此前,石龍廣播電視臺採訪了「中山東」酒廊的店主何浩洪,他是石龍人,與朋友一同在中山路創業。他曾對石龍廣播電視臺表示,選址在中山路是因為騎樓具有懷舊氣息,他認為保留中山路的騎樓特色,使中山路有了新的商業元素,為其展現新活力。
中山路之名由來
石龍有著近千年的歷史。其中極具嶺南特色的古老騎樓街中山路承載著古鎮的發展歷史。據史料記載,中山路建於1929年左右,全長1435米,歷史上有「東祿元、西祿元、沙邊街、三角市、萬勝街」等老名字。
1911年10月5日,廣九鐵路全線通車,成就了石龍的中心地位,火車的運行將石龍帶上了快速發展的車道。中山路這條繁華的街市便因此更聲名遠播,並進一步奠定了石龍作為廣東四大名鎮的基礎。
1923年4月,孫中山在這裡設立大本營和行營,指揮討伐叛軍陳炯明。同年6月4日,他在位於中山中路的惠育醫院(今人民醫院惠育醫院)會見石龍各界人士,併合影紀念。後來,石龍人民為了紀念孫中山多次到石龍,將原東祿元等路名統一改稱為「中山路」,中山路之名便由此得來。(內容來自《石龍鎮志》)
走進古老村落 了解東莞歷史文化
「一日看千年——東莞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免費一日遊」首團端午節期間出發
6月11日,由東莞日報組織的帶著市民走訪東莞古村活動,「一日看千年——東莞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免費一日遊」首團將出發。同時,活動第二波開始報名。
說到東莞旅遊,大家可能想到最多的是鴉片戰爭博物館、森林公園,或者是工業製造遊。但是,東莞歷史文化悠長,非物質文化遺產熠熠生輝,其中古村落是承載著東莞歷史文化流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如今東莞正在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村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宗祠、古榕、老屋、幽巷,以及名人掌故都在記錄著東莞歷史人文,而那些久遠的嶺南民俗至今還在這些古村落裡得到了很好的傳承,一直延續至今。
走進古村,你就多了一個了解東莞的視角;走進古村,你就多了一扇發現精彩的窗口。為此,走進東莞的古老村落,可以讓更多的市民了解東莞歷史文化的精彩篇章,觸摸東莞的過去,感受文化的肌理。
東莞一共有三批歷史文化名村,東莞日報旅遊周刊將帶領讀者走進這些東莞古村落,活動共分三批,除了6月11日首發,走入東莞石排塘尾古村、企石江邊村,還有6月18日、25日兩場活動。接下來,東莞日報將帶著市民走進茶山南社明清古村落、牛過蓢古村落以及寮步西溪古村、橫坑古村。
歷史文化街區有哪些特點?
問:平日裡逛過的街玩過的地方,符合什麼條件的街區才能被稱之為歷史文化街區呢?
答:歷史文化街區,是指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歷史建築集中成片、能夠比較完整和真實地體現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並具有一定規模的區域。
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應當遵循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科學規劃、嚴格保護、合理利用、依法管理的原則,保護歷史遺存的真實性,保護歷史風貌的完整性,維持社會生活的延續性,正確處理整治更新和街區保護的關係。
問:作為一個東莞市民,可以如何參與到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工作中來呢?
答:鼓勵、支持符合條件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參與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工作。
第八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依法保護歷史文化街區的義務,對破壞、損害歷史文化街區的行為有權進行舉報。
對在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管理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市、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會)應當給予表揚和獎勵。
問: 歷史文化街區的管理單位主要是誰?
答:市人民政府負責歷史文化街區重大事項的統一領導和組織協調工作;歷史文化街區所在地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會)負責組織實施所轄區域內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工作。
市人民政府、歷史文化街區所在地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會)應將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在本級財政預算安排保護專項資金。
市規劃局負責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規劃管理工作;市文廣新局負責歷史文化街區內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管理工作;市住建局負責歷史文化街區修繕工程的管理工作。
發改、民族宗教、公安、民政、財政、國土、環保、城管、房管、旅遊、工商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相關工作。
市城鄉規劃委員會按照本辦法負責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審批等有關事項的論證。
(來源:東莞時間網)
轉載免責聲明:凡本站註明 「來源:XXX(非搜鋪網)」的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系本站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信息傳遞,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繫本站採編中心:0571-87015503-809,郵箱:zhousongping@soup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