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幾裡得23、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無理數是否存在?
「雖然普通人被灌輸:世界上有無理數;無理數是存在的…」現代學者接著說,「但他們其實並沒有見過無理數…」
(「仔細回想一下,我們是從什麼時候起,開始認為世界上存在無理數?…」現代學者說,「沒錯,學校的老師這樣給我們說的…於是我們認為世界上存在無理數…」)
「一旦普通人開始認真思考,他們會質疑無理數的根本:無理數是否存在?…」現代學者繼續說。
…
「其實,這是一個思維方式的問題…」另一位現代學者說,「雖然我們看不到無理數,但是,我們依舊能得出『世界上存在無理數』這個簡單數學事實…」
…思維方式:思考的方法…
「例如,對於圓來說,我們知道,直徑是存在的(直徑的長度是存在的),周長也是存在的…」現代學者接著說,「顯而易見,周長除以直徑的值,也是存在的…」
「周長除以直徑的值,就是我們所說的圓周率…」現代學者繼續說。
「同理…對於邊長為1的正方形…邊長是存在的,對角線也是存在的…」現代學者最後說,「對角線的長度,就是對2進行開方運算後,得出的那個數…雖然我們無法將它寫出來,但是我們知道,那個數是存在的…」
「人們無法直接寫出無理數…所以,人們採用間接的方法,表示無理數…」現代學者說。
…直接:不經過中間事物…
「直接是不經過中間事物,直接與對象進行關聯…」網友說。
…間接:經過中間事物…
「間接是與對象發生關聯時,必須藉助一個中間媒介才能產生關聯,沒有中間媒介就不會產生關聯…」網友說。
「人們用字母或根號間接表示無理數…」現代學者接著說,「例如,人們用π表示圓周率…」
「『π表示圓周率』,做出這個定義後,我們看到π,就會聯想到圓周率…」現代學者繼續說,「通過『π』這個媒介,我們將『圓周率』這個無理數表示了出來…」
「同理,人們用根號2(√2),表示對2進行開方運算後,得出的那個無理數…」現代學者最後說。
「2是存在的,對2進行開方運算後,得出的數也是存在的…」現代學者說,「只是人們無法把它寫出來…」
「『對2進行開方運算(根號2)』,人們用這種方法,表示對2進行開方運算後,得出的那個無理數…」現代學者接著說。
…
「人們通過根號2(√2)這個媒介,將『對2進行開方運算後,得出的無理數』表示了出來…」現代學者最後說。
「約在公元前370年,柏拉圖的學生歐多克斯(Eudoxus,約公元前408—前355)解決了關於無理數的問題——他採用了一個十分巧妙的關於『兩個量之比』的新說法,迴避了無理數的實質,用幾何的方法去處理不可公度比(見《歐幾裡得19~20》)…」薈(huì)文苑(yuàn)說。
「狄德金1850年進入哥廷根大學,成為C·F·高斯的學生,1852年完成關於歐拉積分的博士論文,受到高斯賞識…
請看下集《歐幾裡得24、數學家狄德金;哥廷根大學;QS世界大學排名;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
若不知曉歷史,便看不清未來
歡迎關注企鵝號「人性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