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後,打開招聘網站,大家能明顯感覺到,招聘的崗位逐漸增多,排除部分企業,是因為業務擴展,需要人外,剩下的企業招人,間接地說明年後跳槽比年前多。
作為一個求職者,做好了簡歷,不管你用何種方式投出簡歷,你都會思考一個問題,對於學歷不符合招聘方要求的崗位,是否可以投遞?
對於高學歷的人來說,這本身不是問題,也不需要人來回答。
而學歷比較低的人,對這個問題,就會比較糾結,大部分是下面兩種狀態:
當然,我不希望你成為這兩種人,而是第三種,就是愈挫愈勇,如何做到,我放在本文後面來說。
能不能投遞學歷不符合的崗位,這是一個心理和概率的問題,跟自身的認知有很大關係,在談這個問題前,先說說以前公司的一件事:
幾年前,我在一家公司做項目經理,這個崗位跟其它公司有區別,一般來說項目經理,是負責管項目,不管人,而我是帶人的,下面還有4~6個項目工程師,相當於一個主管,但公司為了讓你有面子,我這個項目經理,人事劃分時,是屬於經理級,相當於職能經理,但薪資是不匹配的,這是後話,這裡不細講。
既然做了一個team的leader,一到年中和年終的時候,要做總結和計劃,這是少不了的,做過主管的人,肯定懂,尤其是交報告的那幾天,肯定花不了功夫,而做這個報告,我有個習慣,就是要統計半年或1年中,做了多少個項目,有多少量產了,銷售額是多少,以及分別是來自哪些客戶。
圖片來自網絡
知道這些數據,主要用來把客戶分類的,比如A,B,C三個級別,跟銷售差不多,這樣下半年或者第二年的計劃,人力如何分配,我就知道怎麼做了,對於20%的重點客戶,讓人花80%的精力去跟進,跟二八定律相似,這個定律,我在大學的時候就聽說了,尤其是工作後,這個定律被運用到各個領域,傳的很神,對於銷售額,簡化來說就是公司80%的利潤,來自20%的客戶,這句話總體來說沒錯。
這個定律,我們要辯證去看待,這20%的客戶,不一定是固定那幾個重點客戶,而是隨時變化的,可能今年A客戶是重點客戶,而明年可能就是B客戶,估計很多人會認為,我只要一直維護好那一開始的20%客戶,就可以高枕無憂了,這種觀點,其實是錯的。
為什麼呢?
一方面是我有實踐統計過,另一方面時代在變,企業的關停並轉是常有的事情。
這是因為這個習慣,通過觀察這幾年的數據,我發現一個問題,以前比較看好的A類客戶,也就是大客戶,第二年,銷售額直線下降,不看好的C類客戶,第二年,銷售額蹭蹭上升,搖身一變為A類客戶,而且每年都在變化中。
我記得有個客戶,以前1年會開100多套模具,後面兩年才開40多套,而報價都報了1000多套,你說這個概率多低,才4%左右,搞得報價工程師和業務都怨聲載道,希望砍掉這個客戶,但老闆的格局不同,不能砍掉,繼續像以前維護,有總比沒有好,其實站在老闆的角度來說,哪怕這個客戶,報價成功率2%,他的人工成本是不變的,只是在這個客戶身上少賺點錢而已,只要關係還在,說明後面還有機會爭取。
當然,60%以上的銷售都來自一個客戶的時候,也是很危險的,因為說不定哪天,這個客戶倒閉了,資金周轉困難,搬廠了,出現了競爭對手等原因,那麼對你這家公司來說,是很被動的,所以你會看到,當老闆的,時刻都在找客戶,一方面是增加銷售額,另外一方面是做對衝風險,就是避免出現上面這些情況。
講上面這個例子,不是讓你知道學,如何做項目,也不是談老闆的格局,更不是說啥二八定律,而是通過發生在身邊的案例,悟出一些道理來,運用在自身上,也就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才是重要的。
俗話說道理都是相通的,這句話不假,通過上面的案例,其實你可以運用在求職投簡歷中,我總結如下幾點:
1>. 作為報價工程師來說,報價的成功率多高,他也是最清楚的,有10%的成功率就很不錯了,像上面我說的某個A類重點客戶,那2年的報價成功率才4%,老闆依然不放棄,跟我們投簡歷一樣,也就是能接到面試電話,說明就成功一半了,這個概率至少會超過4%,又不需要你花什麼成本,簡歷更新好,每天大量海投即可。
2>. 當一家公司,銷售額的60%來自一家公司時,其實也很危險的,必須做對衝風險,老闆要打破這個狀態,跟你低學歷投不符合的崗位一樣,雖然一家公司,有的崗位,需要高學歷,而且越高越好,相當於殺雞用牛刀,但不代表各個崗位都需要高學歷,俗一點說,一家公司不可能都是白領,總有掃地的阿姨,有打雜的下手等等,公司招人,學歷是很重要,但不是僅考慮學歷這方面,還要看你的過往經驗,公司背景,薪資要求等,公司會選擇最適合他們的一款,也就是最合適的人。
3>. 雖然我分了A,B,C類客戶,但這個名單都是變化的,你看不起的C類客戶,殊不知第二年變成了A類客戶,你看好的A類客戶,第二年就變成C客戶了,你的看法會變化,但這個C類客戶是感覺不到的,是你自己的心理變化,同樣的,你學歷不高,不敢投,可能用人單位看不上,這其實你自己的心理作用,但並不是每個用人單位都會這麼認為。
以上是我理解,也許你不會贊同,會認為邏輯不自洽,硬套出結論,這都沒有關係,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投簡歷,投了不符合的崗位,有什麼結果?
我是本科學歷,但是自考的,對於那種全日制的本科,碩士學歷的崗位,我猜你不敢投遞,但我都投了,我有實踐過,無非就是下面幾種情況:
1>. 初級:在各種招聘APP中,你投了學歷不符合的簡歷,不管是獵頭還是HR,直接在APP上回覆你,不好意思,我們需要第一學歷為全日制本科等,這個比例佔50-60%左右。
2>. 中級:初面或者複試的時候,直接告訴你學歷不符合,我遇到好幾次,有家公司在龍華,人事打電話邀我去面試,電話掛了不到1個小時,馬上打過來說,不好意思,我們要求第一學歷是全日制的,這種比例佔15%左右。
3>. 高級:就是收到offer後,做背調時,發現你不是全日制本科的學歷,然後拒絕的,我也遇到過1次,挺尷尬的,不過沒事,經歷多了就好了,這種佔3-5%左右。
當然,越到後面,損失的成本越高,而且打擊自信心的程度逐步遞增,以上相當於你投了不符合學歷的成功率20%左右,當然這不是入職概率,只是你投了,別人不介意學歷的概率,當然每個人的實際不同,概率也會不同,學歷跨級太明顯,概率也會大打折扣,但你的學歷,好待也要是大專才行,不然在大城市很難生存,並獲得相應的高薪。
雖然別人不嫌棄的概率只有20%左右,但大量的投遞,讓我有機會接到過阿里旗下釘釘,OPPO,Anker,麥克韋爾,華大基因,創維,TCL,智萊,億道,綠聯等公司的面試電話,而且這其中部分公司的offer,都有收到過。
所以我的實踐也告訴你,對於學歷不符合的崗位,你可以投遞,不要擔心,你的擔心只是你自身的心理作用,能不能接到面試電話或者入職,取決於你的投遞量,也就是概率,投遞的多,概率就會增加,投遞的少,概率就少。
那企業為什麼要你呢?
我在上面有略為提過,一家公司招人,主要看你的學歷,工作年限,薪資要求和過往公司背景這4個方面,而學歷只是其中一方面,當你薪資要求低,工作年限久,過往背景優秀,部分公司還是願意放開學歷的要求,當然你的學歷也不能太低,具體看個人情況,你學會靈活運用即可。
正如開頭所說,如何越挫越勇,當然不是唉聲嘆氣,而是要面對現實,做出相應的改變,也就是現在打臉了,如何避免將來不打臉,個人認為方法如下:
1>. 提升學歷
雖說學歷不符合的崗位,可以投遞,但是你學歷太低,有時候也是非常被動,不管工作還是生活中,所以趁著年輕,以及未結婚前,有比較多的個人時間,儘快去提升學歷,尤其在大城市,越早越好,避免幾年後不再打臉,如何提升學歷,請看文末文章。
2>. 儘自己最大努力,去大公司鍍金
也許目前學歷不高,但有機會去大公司歷練下,是很有幫助的,因為名企的光環,對你下份工作也是有幫助的,但是有利有弊,你不要空有名企的光環,而沒有自己的一點實力,也是不行的,學歷低,去民企工作,就是給自己的工作背景鍍金,當你哪天學歷上去了,或者你直接去中等的名企,別人也是可以放寬學歷的,當然要不要跳槽,取決於你,如果學歷不高,能在大公司呆著就呆著,不要出來,尤其是你找不到比目前好的工作情況下。
3>. 簡歷多多投遞,增加面試概率
正如上面說的,本來市場上,就有歧視學歷的看法,這個不是公不公平的問題,哪個國家,這種情況都是正常的,沒啥抱怨的,你要做的就是多多投遞簡歷,多途徑,也就一個目的,就是增加簡歷的曝光度,從而增加面試機會的概率。
最後,回到本文的標題,投簡歷,學歷不符合的崗位,是否可以投遞?
學歷不符合的崗位,大膽投遞,雖然大部分會拒絕,面試時,會被刁難,但還是有入職的機會,只是自身學歷跟崗位相差太大,那麼入職的概率,也會大打折扣,你自身有個心理準備即可。
如果你第一學歷比較低,那麼提升學歷可以提上日程,避免找工作期間,被用人單位歧視了第一學歷,還要刁難你第二學歷,另外學歷相關的文章,我總共寫了6篇文章,有空的時候,你可以看看,不說價值百萬,至少對部分人很有幫助。
學歷和工作年限,對工資高低有沒有影響?
想自考提升學歷,如何快速找到學校的聯繫方式?
提升本科學歷,是選擇專本連讀,還是分開讀?
自考本科,需要注意幾個點?
提升碩士學歷,有哪些途徑?
碩士,如何選擇專業?
如果你喜歡凱文的文章,你可以關注本公眾號,同時你不喜歡閱讀文字,也可以關注我的視頻號。
如果你有職場上面的問題,可以加我微信,進行免費諮詢,聯繫方式在公眾號的菜單欄,找聯繫凱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