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科學來自西方,科技與哲學關係

2020-12-11 翎哀霽

我猜大部分學生和我一樣,隨著年級的升高,認識的字母也多了,而字母背後的含義還認識得不是特別準確,所以我整理了這些物理裡的符號,想看其它科目(化學、數學等)的同學請往下。想按字母順序查找的同學也是。

如圖

這些是基礎的字母,是按字母順序排序的。

a加速度;A振幅、面積、磁場矢量勢

B磁場、磁感應強度、核結合能

c真空中光速;C比熱容、電容

d長度、直徑、微分;D電位移矢量

e元電荷、自然底數(歐拉常數);E能量、電場場強,電動勢

自古以來,科技與文藝就在交替著解釋世界,這個影響由遠及近,十分深遠。開個玩笑,就好像,研究物理的人大多都研究哲學,因為用物理解釋不通的就用哲學來解釋。當然這是玩笑,自然科學與哲學的關係是具體和一般,實踐和理論的關係。科技補充哲學,哲學指導科技。

f頻率、焦距(光學);F力、通量

g(地表)重力加速度;G萬有引力常數

當然也有別的解釋來糾正這個玩笑,物理解釋不通,就說不知道怎麼解釋,才是正確的。物理學與哲學的最大區別,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哲學中有很多人,就像那些星象學家,它們總是去湊人們希望的答案。科學家,不會因為無從解釋而為難。

h普朗克常數、高度;H哈勃常數、焓、磁化強度矢量、哈密頓算符

i虛數單位;I電流、慣量、衝量

j輻射強度、加加速度;J角動量、概率流(量子力學)、電流密度、巨配分函數裡的巨勢

如圖

k玻爾茲曼常數、庫倫常數、用來指代某常量或固定比值;K四維波矢量(相對論)、動能

l長度;L角動量、電感係數

中西方哲學體系本不一致,希臘人最早生活在海中,以城邦、貿易為生,催生了商業,做生意的人當然對數字更敏感,所以希臘哲學開始就是重視抽象、數字、邏輯的;同時期的中國處在內陸,以社會、家庭為主,又重視農業生活,所以很明顯是注重「禮「、「天人合一」的。

m質量;M磁化率

n序數、主量子數、摩爾數(化學)、折射率(光學);N序數、中子數、放大倍率(光學)

如圖

p動量、壓強、電偶極矩;P概率(量子力學,統計學)、功率、極化度

q電荷;Q電荷熱量、流量

r半徑、位置向量、球坐標系半徑軸;R電阻、普適氣體常數(熱力學)、裡德伯常數(光譜學)、反射率(光學)

舉個例子,微積分。微積分真正做出實踐性定性要到19世紀,即便那時候歐洲人還在爭論物理和數學哪個才是自然科學的基礎,至少諾貝爾獎設立時就沒有數學獎。不過徐光啟在400年前就明確指出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了。中國15世紀數學家王文素就運用了導數運算。1644年以前,基督教還在封殺數字0,上帝沒有創造0,禁止使用這個數字。

S熵、面積

t時間;T溫度、周期、透射率(光學)

u原子質量單位、物距(光學);U電壓、電勢

v速度、像距(光學);V體積、勢能

如圖

w速度;W功

x直角坐標系橫軸;X磁化率、電抗

y直角坐標系縱軸;Y光亮度、球諧函數

中國最早試圖構建哲學體系的是名家,不過沒成功。西方科學在早期就是為了證明宗教命題,維護宗教體系的。所以哲學不僅僅只是「像」科學。

z直角/圓柱坐標系豎軸、複數變量;Z阻抗、原子序數(質子數)、配分函數

味辛宮中耗:翎哀霽

瑋浡侗嫇

相關焦點

  • 哲學科學宗教的關係
    東方哲學立意於道,西方哲學立意於理。前者要求人們有一定的悟性,有一種玄妙的奇點,有人能理解,也有人終其一生也不能理解,是基於內心感受的一種體系,一種感性的認知。由於我並沒有系統化了解中國哲學史,只能粗淺地表達這種博大精深的文化。後者試圖建立一種感性與理性結合的形式。
  • 白春禮:進一步深刻認識科學與哲學的關係
    在致辭中,白春禮系統闡述了科學與哲學的關係,指出科學的發展往往會帶來哲學觀念上的變化,而哲學思想的變革也會為科學的洞見提供廣闊的思想空間。在中科院成立哲學所,正是為了聚焦於科技發展和科技前沿中的基本哲學問題,以及與哲學緊密相關的科技問題,從哲學角度助力科技創新,為中國科學的跨越式發展,乃至未來的科學革命,尋求更為堅實、更富活力的概念基礎。
  • 科技哲學未來焦點在科技倫理與科學文化
    20世紀70年代末,由於科學和教育是撥亂反正的前沿,有關科學的哲學問題就特別有生命力和吸引力。 從改革開放開啟到80年代,由於其跨界性以及與科技和哲學兩者的緊密關係,它成為中國思想解放的帶頭羊。 第二個十年。
  • 西方哲學的危機
    直到17世紀之後,哲學與新興的自然科學結盟,哲學才又進入了繁榮發展時期。近代哲學對科學的發展、社會的變革與進步,人們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的轉變都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哲學確如黑格爾所說成為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但黑格爾之後,西方哲學進入了第四次危機時期。
  • 科學哲學與諾貝爾獎
    這兩種發展確曾使中國科學在西方近代科學興起之前佔盡風頭。而同時西方技術也有一個不幸的發展,在神學控制下,邏輯技術得到空前的發展[4](中世紀),但器械技術幾乎沒有什麼發展。西方近代科學的興起是以科學和技術的結合為基礎的,在這種結合中,我們常常注意到科學對技術的理性基礎作用,以及由之而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進步。
  • 院士說丨白春禮:進一步深刻認識科學與哲學的關係
    在致辭中,白春禮系統闡述了科學與哲學的關係,指出科學的發展往往會帶來哲學觀念上的變化,而哲學思想的變革也會為科學的洞見提供廣闊的思想空間。在中科院成立哲學所,正是為了聚焦於科技發展和科技前沿中的基本哲學問題,以及與哲學緊密相關的科技問題,從哲學角度助力科技創新,為中國科學的跨越式發展,乃至未來的科學革命,尋求更為堅實、更富活力的概念基礎。
  • 為什麼說康德哲學是西方哲學史上一場「哥白尼式」的革命?
    在西方哲學史上,有一場劃時代意義的革命,被稱為「哥白尼式革命」,它顛覆了傳統的哲學思想,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哲學思路。這場就是偉大哲學家康德的貢獻,他引領了哲學發展的新方向,影響了一大批後來的哲學家,在哲學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一、康德哲學是如何產生的?
  • 經濟哲學:實證主義是初期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哲學基礎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經濟哲學:實證主義是初期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哲學基礎。西方主流經濟學初期以實證主義為自己的哲學基礎有其內在的原因。首先,實證主義與經驗主義有血緣關係。實證主義也可稱為經驗主義在現代的表現形式。
  • 從宇宙智慧和認知原理談宗教、哲學、科學之間的關係
    從宇宙智慧到人類認知,我們可以對巫術、宗教、哲學、科學之間的關係有一個非常清晰的圖景。而國外的基督教從以前的一神崇拜也逐漸演變為今天西方國家的倫理宗教,從精神上維持著社會的秩序。無論怎樣,宗教都是作為宇宙智慧之人類認知的一個重要分類,對人類以及人類遍及的全部所組成的系統起到了熵減作用。再看哲學,哲學一詞源出希臘語philosophia,意即「熱愛智慧」。在學術界裡,對於哲學一詞並無普遍接受的定義。早期,哲學衍生出科學。
  • 學好西方哲學,先學五門外語
    今天分享得到直播,傅佩奇老師的的西方哲學課 !第一、學習西方哲學,對照國學有什麼特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解中西方優點缺點。第二、如果你不學西方哲學,你對於西方哲學家,蘇格拉底、笛卡爾、馬克斯、尼採這些人,了解說過許多話,有含義的,為什麼這樣說?說得對不對呢?
  • 哲學與科學有什麼關係?
    科學哲學科學哲學就是研究科學的性質,本質等問題的一門學問。包括科學實在論,科學本體論,科學認知論等學問。科學哲學可以看作是科學與哲學的交叉學問。科學哲學包括生物學哲學、物理學哲學、社會科學哲學等。歷史考察:科學與哲學相互促進回顧歷史,哲學與科學是相互促進的關係。在19世紀,細胞學說,能量守恆定律,為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奠定了基礎。哲學對世界的思考,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科學。
  • 萬丹:中國科技哲學在實踐中發展壯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自然辯證法研究除繼續關注科學方法論、怎樣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外,在引進西方科學哲學、技術哲學、自然科學哲學、科學計量學、科學學、科學社會學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豐富和拓展了自然辯證法的研究資源和問題域。正如我國一些學者所指出的,新時期的自然辯證法事業已經完全不同於蘇聯的研究範式,帶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 借海德格爾聊聊西方哲學和東方文化
    在西方,一部哲學史,基本上就是一部思辨的歷史,一部思辨的歷史也是一場人與命運捉迷藏的歷史。西方哲學擅長思辨,思辨的好處是能夠把道理說的非常清楚,不會含糊其辭,缺點是比較繁瑣枯燥。很多人讀到西方哲學就頭大,然後就說他們整天就知道思考一些無聊的東西,有什麼用!還是東方文化好,言簡意賅,老百姓都能看懂。
  • 鄧曉芒:西方哲學的特點——與中國對比
    一、愛智慧論「哲學」這個概念來自西方,在古希臘,它意味著「愛智慧」(Philosophy),也就是對智慧本身的追求和熱愛,將智慧本身視為高於一切其他目的的神聖目的。所以當年日本人最初譯這個詞為「愛知」,後來才從古漢語中拈出一個「哲」字,改譯作「哲學」,意思是「智慧之學」,這就是今天我們中國人習慣上所用的譯名。
  • 近現代西方哲學先驗和超驗的對象性就是中國古代性哲學而沒有其它
    關於中醫藥定性與定義的討論不斷深入,這本來是祖母與孩子關係的簡單知識層面差異的問題。現在有些人出來幫助孩子說話,從各個方面指疑祖母言行的來源和出處,一旦不確定就推翻,並是否符合現時科學標準與科學規範。現代科學和現代性科學主義,是從近現代西方哲學體系中脫離出來的。笛卡爾和萊布尼茨是近代哲學家,又同時是西方數學家。近現代西方哲學的根本哲學原理在於人類思維方式的先驗與超驗。包括康德哲學的物自體概念,即中國古代性符號結構哲學體系,康德自已將其來源均定義為,早期人類思維活動的先驗的超驗思維和生產勞動結果。
  • 「西方哲學」哲學到底是什麼?什麼是哲學?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思考哲學與哲學史的關係,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哲學就是哲學史。也就是說,真正要想學習哲學,只有從學習哲學史開始。如果一上來,就學習某種哲學原理,這種做法不僅不合乎歷史,而且也不合乎邏輯,這樣的學習方式是根本不可能真正進入哲學的。因為你把哲學變為一種僵化的、凝固了的東西,也就是通常所理解的形上學的東西。
  • 走向科學的新哲學
    「人盡其才」和「物盡其用」符合經濟哲學價值最大化論的等效原理。我在科技上不如王堅博士,王堅博士在科學哲學上不如我,一個是家喻戶曉的「城市大腦」的開發者和應用者,登上了央視和衛視的講臺,一個是「小有名氣」的「廣義等效原理」的創立者和思考者。
  • ​金觀濤 | 科學與現代性:再論自然哲學和科學的觀念
    ——Lord Bryce 《科學文化評論》第六卷第三期刊出拙文〈「自然哲學」和科學的觀念:從《繼承與叛逆:現代科學為何出現於西方》談起〉,對方正兄忽略科學興起和現代性在西方起源的聯繫提出批評。陳方正在同期發表〈對金觀濤就《繼承與叛逆》所作評論的回應〉(下稱〈回應〉),他認為:「『現代性』那麼寬泛、不確定的概念恐怕就很難具體地用到科學發展過程上去。」
  • 反思西方科學思想經典文獻研究
    如果從清代宣統元年(1909)七月編著的《江南製造局譯書提要》算起,我國對西方科學思想經典文獻編目研究已經有百餘年的歷史。其間,標誌性的成果還有梁啓超編撰的《西學書目表》(科技部分)、王太慶在1988年主持編譯的《西方自然哲學原著選輯》等。
  • 西方哲學中的29個基本問題丨收藏
    「認識你自己」,古希臘德爾斐神廟的這句千年箴言就成了西方哲學歷史上如影隨形、揮之不去的幽靈。靈魂和肉體的關係問題通過本體問題,西方哲學最終切入了靈魂和肉體的關係問題。這個問題是所有問題的根源。正如我們上面所提到的,人是靈魂和肉體的矛盾結合體,正是二者無休止的衝突,正是人對這一問題的強烈意識,才產生了一切哲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