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式施行 法學家們如何看待「民法典時代...

2021-01-11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月1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今天(202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式施行。民法典不僅是我國條文數最多的一部法律,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民法典保護中國人生老病死的各個階段,涵蓋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保護的權益範圍相較於之前的單行法也更加廣泛。中國進入了「民法典時代」。法學家們如何看待我們的民法典時代?作為「民法典首代公民」的我們該怎麼做呢?

民法學家、CCTV2020年度法治人物王利明: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它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是社會的百科全書,是保護公民權利的一部重要法律。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法學院院長王軼:民法典來了,就意味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有了更為健全的法治保障,同時也意味著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矛盾有了予以解決和應對的更加銳利的法律武器。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尹飛:現代社會中各類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無論是人自身的生命、健康、身體、姓名、名譽、肖像、信用、隱私以及個人信息,還是存在於人的身體之外的各類動產、不動產、治理成果、工商業標記,以及對他人行為的請求權,都通過民法典確定了其歸屬和內容。民法典的出臺確立了人們參與社會生活、經濟活動時的基本行為規則,人們應當自覺遵守民法典的各項原則和規範。

民法典1月1日起施行,民法通則、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以及民法總則同時廢止。最高法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司法解釋及相關規範性文件共591件進行全面清理,與民法典規定一致的共364件,未作修改、繼續適用;需要對名稱和部分條款進行修改的共111件,經修改頒布後1月1日開始施行;還有116件1月1日失效。

民法典最大的亮點是人格權獨立成編,一些以前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的權利出現在民法典裡。

人格權獨立成編,彰顯了民法典的人民立場和人文關懷,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此次,最高法對人身損害賠償等有關人格權糾紛的司法解釋作出修改,與民法典同步施行。

民法典時代與網際網路時代的疊加,無疑讓人格權保護問題更具時代特色。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研究員朱巍分析:「這個在全世界範圍裡、在大國的民法典裡,我們算是第一個。它把這些人格權用特別具體的方式、可落實的方式,每一條都擴張性地寫到了單獨的一個人格權編裡面。比如隱私權,從隱私權中抽出來了安寧權、個人信息權,這些都是網際網路時代,我們不管是作為一個網民、消費者,還是一個用戶所必須要有的權利。」

現實生活中,因為有了網際網路、微信等即時聊天工具,人們不僅有自己真實的姓名、乳名、筆名、藝名,還有網名、微信暱稱等,隨著民商事活動的日益多樣性,社會主體應該受到法律保護的權利越來越多。朱巍說:「網名能不能保護?現在在人格權編裡面,把網名和姓名權一樣放到了一個位階去保護。再比如聲音權,以前法律是沒有說的,現在把聲音權也放到了肖像權裡加以保護,這些其實都是新的權利在民法典中的體現。」

最高法對人身損害賠償等有關人格權糾紛的司法解釋主要修改了哪些內容?最高法副院長賀小榮介紹,首先增加了一些案由,以及賠償範圍。賀小榮說:「我們增加聲音保護、個人信息保護、申請人格權侵害禁令等民事案件案由;完善了人身損害的內涵和賠償範圍,即生命、身體和健康等物質性人格權遭受侵害,賠償範圍包括物質損害和精神損害;增加規定死亡自然人的近親屬有權主張精神損害賠償;將精神損害賠償的保護對象調整為『人身權益』或者『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

司法解釋還對審判實踐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進行了回應。賀小榮介紹:「總結審判實踐經驗,增加規定被扶養人生活費計入殘疾賠償金或者死亡賠償金,以更好地維護受害人權益;完善了無償幫工人從事幫工活動致人損害時被幫工人的賠償責任,增加規定了被幫工人的追償權,也就是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最高法常務副院長賀榮表示,對於民法典新增制度和重大修改的調研指導工作將是下一步的重點。「除這次發布的司法解釋有關內容外,對於民法典的部分新增制度如性騷擾、自然人聲音、自然人的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等涉及人格權的司法保護,還有待繼續立足審判實踐、不斷總結經驗。我們將對這些新規定、新情況深入調查研究,適時出臺相關司法解釋,以回應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新類型權益保護的迫切需求。」

相關焦點

  • 「即」日起航|如何看待「民法典」
    如何看待「民法典」 日積三言 名言警句,信手拈來·經過數十年醞釀、五年編纂,這部1949年以來體量最大、中國第一部被稱為「法典」的法律,終於走到了正式出臺前的最後一步。與現有法律不同,民法典共有七編、1260條,除總則外,包含了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等方面,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隨著科技發展,網絡虛擬財產、個人信息保護、人體基因及人體胚胎研究等也被寫入其中,民法典因此成為中國最具時代特色的法律之一。
  • 專訪人大法學院院長王軼:民法典回應了今天的中國之問和時代之問
    28日下午,我國首部民法典表決通過,中國正式進入民法典時代。民法典出臺對我國法治建設有哪些深遠意義和影響?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接受了「政事兒」專訪。王軼,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成員、秘書長。
  • 史維強:施行民法典,利國利民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標誌著我國正式進入了「民法典時代」。新編纂的民法典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1260條。該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最新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式實施
    202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式實施。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九部法律同步廢止。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表決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2020年5月28日下午舉行閉幕會,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施行後,我國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正式出臺後,我國民事權利保護將進入法典時代。
  • 【重磅】民法典今日起施行,這些新規將影響你我的2021
    關於【重磅】民法典今日起施行,這些新規將影響你我的2021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重磅】民法典今日起施行,這些新規將影響你我的2021,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民法典今日起施行,民法典什麼時候出來,2021新規相關的信息
  • 中國首部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2020年5月28日15時08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告中國「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 民法典及相關司法解釋正式施行 婚姻法、繼承法、合同法等廢止
    央廣網北京1月2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2021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式施行,中國進入了「民法典時代」。與此同時,民法通則、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以及民法總則廢止。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
    原標題: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已於2020年12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1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學習宣傳民法典】王軼:民法典如何回應中國之問與時代之問
    剛才我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高票表決通過的,它一方面體現出我們國家、民族凝聚共識的能力,這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軟實力的核心。而且民法典高票表決通過,我相信也足以告慰那些共和國法治星空上閃閃發亮的明星們。
  • 雲南:民法典走進千家萬戶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宇 石飛  □ 通訊員 陳迤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近日,在雲南省怒江州會議中心禮堂裡,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律師協會副會長張慧侃侃而談,來自全州200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課程 學法,懂法,知法,守法,做合格合法公民,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蘭德幹教-廣西培訓班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課程 學法,懂法,知法,守法,做合格合法公民,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蘭德幹教-廣西培訓班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課程
  • 民法典正式施行,你的網際網路生活將被如何改變?
    2021年1月1日,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正式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中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7編1260條,幾乎囊括人一生中所有的民事行為。將貫穿中國人的一生,事關每個人的生老病死、所慮所求。有了民法典,我們的網際網路生活將被如何改變呢?
  • 中國民法典誕生!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涉及物權、合同、婚姻家庭等
    2020年5月28日15時08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告中國「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
  • 【民法典小知識】民法典實施的背景和重大意義
    【民法典小知識】民法典實施的背景和重大意義 2020-09-23 09: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
    原標題:一部及時配合民法典實施的重要司法解釋——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 民法典施行之日,民法通則、合同法、物權法等九部法律同時廢止,在此背景下,對於法律事實發生在民法典施行之前當事人在民法典施行之後提起訴訟的案件,應該如何正確適用法律就成為了人民法院切實實施民法典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事實上,對於民法典施行以前發生的、尚未審結的民事法律糾紛案件,民法典是否應當產生溯及既往的效力,也存在爭議。從域外經驗來看,這一問題通常是由專門的法律解決的。
  • 具有時代特色的民法典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經過數十年醞釀,五年編撰,這部有著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之稱的民法典,終於走到了正式出臺前的最後一步。與現有法律不同,民法典囊括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等七個方面內容,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隨著科技發展,網絡虛擬財產、離婚冷靜期、個人信息保護等也被寫入其中,民法典因此成為中國最具時代特色的法律之一。
  • 民法典施行後,都哪些法律被廢止?
    民法典正是實行後,有多部法律將完成歷史使命,隨著民法典的正式施行而退出歷史舞臺。我們就看一下從2021年1月1日之後,都有哪些法律被廢止了呢?還是先看法律規定。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六十條:「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切實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學習宣傳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附件:關於切實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學習宣傳的實施意見  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            中共福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守法普法協調小組(代章)  福州市司法局
  • 對話頂級民法學家|邁入民法典時代,民法典如何影響每個人?
    對話頂級民法學家|邁入民法典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