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轟戰術
跑轟戰術通常被當成是一種進攻戰術,但它實際上包含進攻與防禦兩方面的思考。跑轟戰術主要的關鍵在於快速進攻,球隊以半場運球方式,儘可能以最快的方式到達對方半場,之後快速出手投籃,以求得分,通常是以三分球進攻。
保羅·威斯海德體系的跑轟戰術,要求持球者在七秒內就要出手。他希望能在對手還沒有完全回防,準備好防禦陣容前,我方就已投籃得分。在防禦方面,持續採取全場緊迫,逼迫對手掉球,或是勉強出手,之後快速反擊。
一般來說,在這種戰術下,希望球隊保持快速的節奏,主動進攻,放棄輕鬆得分的機會。跑轟戰術另一個常見的特徵,就是頻繁的換人,以保持場上球員的速度與體力,有時候場上五個人會全被換掉。
駭客戰術
這也叫砍鯊戰術,砍鯊戰術最早其實是用在威爾特·張伯倫身上,之後還因此更改規則,雖然修法之後大家仍繼續把張伯倫送上罰球線,但至少球迷無須在比賽結束前看到防守方球員追著沒持球的張伯倫滿場跑。
過了一段時間,砍鯊戰術漸漸退燒,因為聯盟一線中鋒的罰球普遍不錯。除了唐·尼爾森之外,擅長使用砍鯊戰術的教頭還有聖安東尼奧馬刺總教頭格雷格·波波維奇,以及待在聖安東尼奧馬刺當助教多年,於2013年夏天接下老鷹兵符的布登霍爾澤。
砍鯊戰術可以成功打斷對方攻勢,並擾亂敵方布局思維,但也嚴重幹涉到比賽的節奏。奧尼爾毫無疑問是最大的受災戶,菲尼克斯太陽還因為其糟糕的罰球而無法在季後賽擊敗黑衫軍馬刺,直到大鯊魚遊出菲尼克斯後。
某一年季後賽當太陽被馬刺淘汰後,奧尼爾還忿忿不平的批評。沒想到好死不死,太陽新賽季的首戰要在聖安東尼奧進行,才開賽不到5秒鐘,奧尼爾就被麥可·芬利一把抱住,裁判遲疑了一下才吹哨。當奧尼爾疑惑的望向馬刺板凳區,只見波波教練笑顏逐開,然後是全場恍然大悟的笑聲......
2014-15NBA賽季季後賽戰場,洛杉磯快船中鋒德安德魯·喬丹先是在第1輪接受黑衫軍的考驗,接著在西部半決賽和休斯敦火箭的霍華德輪流上罰球線。賽季結束後,呼籲禁止砍鯊戰術的聲浪出現,但球團老闆會議打了回票。
身為愛用者之一的波波教練,對這個戰術發表他的看法:「我痛恨這個戰術。這糟透了,球迷討厭,我也不喜歡。老實說,要是有更公平的規則出現,我完全支持禁止,但這個戰術是合法存在於現有規則中。當對手有球員不會罰球,很自然的你就會想從中獲利。」
「這是一個很公平的戰術,只是我想有些醜陋。」針對砍鯊戰術,波波教練還說了一句話:「如果有球員不會罰球,那是他們的問題。我可以支持禁止砍鯊戰術,但你們要拿出好處來交換,比方說『我們不對你犯規,你也別搧我們火鍋』,或者『我們不對你的球員犯規,但你要保證他不會干擾我們球員投籃』。」凱文·杜蘭特表示自己也支持這項戰術,還告訴那群「受害者」一個最簡單的破解方式:「練好罰球。」
三角戰術
三角進攻,籃球比賽的進攻戰術之一。這個戰術構想,最早始於山姆·貝瑞,他將這個戰術落實在南加州大學校隊上。在1940年代,教練泰斯·溫特,在堪薩斯大學重新定義了這套體系,形成現代的三角進攻戰術。教練菲爾·傑克遜將這套戰術引進NBA,應用在芝加哥公牛與洛杉磯湖人。
三角戰術最大的特點,是以中鋒為中心,站在低位,前鋒站在側翼,而後衛站在角落,形成邊線三角形。球隊另一個後衛站在罰球區,而另一名前鋒,站在弱側的高位,形成雙人搭檔。進攻的重點,在於站好這五個位置,在選手之間創造良好的空間,每個人都可以隨時快速傳球給另外四名隊友。每次進攻與傳球都有特定目的,而戰術成功的關鍵取決於防守。
這套戰術的需求非常高。第一,需要至少2位身手全面、單打能力出色的球員;第二,場上五人都要具備一定的戰術素養;第三,球權平均分配,場上五人都要能投能傳。也因為這套戰術太過複雜,能夠成功導入的球隊很少,在應用上不如擋拆戰術廣泛。
三角戰術的弱點也不是沒有,這套戰術本身太過複雜,難以成功推廣。就算是禪師率領的公牛和湖人,三角戰術最後也很可能被場上太多的變數簡化為球星單打取分,形成另類的過度依賴球星。破解之道也很多:強勢的禁區雙塔,大量的3D球員,深厚的板凳戰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