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季:老兵最捨不得的「戰友」竟是這些「鐵傢伙」

2020-12-22 中國網

隨時隨刻檢查機艙每一個節點

中國網新聞9月5日訊(通訊員孟楊 程廠生)又是一年離別時,海警官兵們不僅要告別朝夕相處的戰友,還要離開服役兩年的艦艇,海警33052艇機電兵小李說「這兩年,我每天的工作就是維護好機艙的機器設備,這裡的每一根電線、每一顆螺絲都傾注了我的青春和熱情。」,面對這些「鐵傢伙」鐵打的老兵卻顯得格外溫柔。

老兵們即將脫下綠色的軍裝,告別朝夕相處的戰友,陸續踏上返程旅途,而小李也即將離開陪伴自己兩年的戰友「機艙」。機艙是一艘船艇最為核心的部位,裡面布滿了為船艇提供動能、電能和熱能的機器和錯綜複雜的線路、管道,機電兵小李每天的工作就是反覆和他們「交心」,只有他們「脾氣」順了,才能保證海警艦艇安全航行。

「睜眼就是機器,閉眼還是機器,睡覺的時候都會把每天的保養和檢修情況仔細捋一遍,對這些「鐵傢伙」剛開始還覺得陌生,漸漸地就像戰友一樣親了,快離開了還真捨不得他們啊」小李笑著說道,機電兵常年在水線以下工作,見不到陽光,經常滿臉油汙、一身汗漬,迷彩服總是一股子撲面而來的柴油味,出海的時候,發動機噪音很大,機電兵之間的配合不需要言語,更多的是兵與兵之間,兵與機器之間的默契,聽聲音、摸溫度、嘗味道,就能知道哪裡有毛病了,哪裡進海水了。

「傳幫帶」是部隊的光榮傳統,也是不斷積累技術和經驗的法寶,退伍前,老兵們都會把自己的一身絕活傳給新兵們,「我就要離開部隊了,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的這幫「老鐵們」,只有把最好的技術和我對它們的感情全部傳下去,我才能放心」槍帆兵小張小心翼翼的保養著槍械。

據悉,浙江海警第二支隊官兵正在為「金磚國家峰會」順利召開全力護航,老兵們沒有時間傷感,也沒有時間互訴衷腸,腦袋裡反覆播映的只有在黨旗下向黨和人民作出的莊嚴宣誓,這些老兵紛紛說道 「站好最後一班崗,退伍前在執勤一線繼續戰鬥,為人民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這就是我兩年青春最好的證明」。

晚上繼續保養艦艇,用砂輪機打磨生鏽的螺絲

老兵教新兵槍帆知識

檢查過往船隻

相關焦點

  • 就要離隊,老兵還留戀什麼?
    文字丨魏新儒、楊 松、劉景航 圖片丨吳詩劍、劉小斌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又是一個退伍季 在戰區陸軍某旅的營院內 即將離隊的老兵仍然堅守在崗位上
  • 這個退伍季,讓我們為老兵唱首歌
    轉眼間,又到了老兵復退的季節,又一批老兵即將離開軍營,告別朝夕相處的戰友,告別日夜守護的戰鷹。在這樣一個特別的時刻,中部戰區空軍某場站以「文藝演出到基層、愛心溫暖送一線」為主題,充分發揮文化「軟實力」作用,為即將退伍的老兵送來一場音樂盛宴。
  • 軍嫂請客,「吃哭」一列車老兵
    本文轉自【人民陸軍】;「60年以來最冷的冬天吃到了最熱乎的飯」退伍老兵胡燦在網上感動留言12月2日他和戰友們在返鄉的高鐵上據閆冰回憶,12月2日,她乘坐G571次列車從北京到洛陽出差,剛剛找到位置落座,車窗外的一幕引起了她的注意:一群退伍老兵胸帶紅花,整齊列隊與送行的戰友一一道別。他們面帶笑容,臉上卻都掛著眼淚。 作為軍嫂的閆冰自然知道,一年一度的退伍季,會有很多這樣的場景。
  • 四川南充抗戰老兵淚灑長沙,祭奠犧牲的戰友
    來自四川南充籍18名抗戰老兵們在民革南充市委、南充市抗戰歷史文化研究會、深圳龍越慈善基金會,四川普善公益協會、南充市順慶區怡然志願者協會、南充市遠昊社工服務中心等民主黨派、愛心企業和慈善公益組織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終於完成了他們多年的夙願——重返與日寇浴血奮戰的昔日戰場,祭奠犧牲的戰友。
  • 遼寧遼陽:一鋤頭輪出個「鐵傢伙」,定睛一瞧竟是……
    天空晴朗下地幹活一鋤輪出個「鐵傢伙」定睛一瞧竟是枚炮彈這下可真犯了難
  • 九旬老兵幫戰友照顧妻兒66年終身不娶
    九旬老兵幫戰友照顧妻兒9旬老兵庹長發照顧戰友妻兒66年,終身未娶。1949年,戰友易祥隨國民黨敗走臺灣,臨走前將妻兒託付給庹長發,直到1988年病逝也沒再回到湖南老家。而庹長發則一諾千金,牢記戰友的囑託,一直信守承諾,在湖南照顧戰友妻兒66年,終身未娶。他認為,從軍多年來承蒙易祥照顧,才並肩從槍林彈雨中走了出來,他心裡早已把1919年出生、長他5歲的易祥,當成了親大哥。他對易祥允諾,不讓嫂夫人和兩個小侄子受到欺負。
  • 八十多歲的抗美援朝老兵,耄耋之年尋找60年前的生死戰友
    今天,我受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的委託,尋找他當年在朝鮮戰場上出生入死的戰友,這位老兵叫張愛苗,現在家居浙江嵊州。老人說,在抗美援朝時,他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工兵四團一營的戰士,他所在的部隊從朝鮮回國後,都陸續轉業復員到各自的家鄉了。
  • 濰坊市九旬老兵尋找戰友,只為圓一個夢
    濰坊市九旬老兵尋找戰友,只為圓一個夢 2020-08-18 0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十名四川抗戰老兵到訪雲南松山戰役遺址祭奠戰友
    圖為老兵向戰友敬禮 陳靜 攝中新網龍陵4月2日電 (陳靜)2日,來自四川的10名中國遠徵軍老兵抵達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松山戰役遺址,與數十名志願者一起,為在這裡犧牲的7000餘戰友送上鮮花,告慰英靈。「當年松山戰役時就是這樣,由於山間霧大,戰友們看不清日軍的方位,作戰受到很大影響。」曾經參加過松山戰役的抗戰老兵廖沛林回憶起當年的戰事,感概萬分。發生在抗日戰爭末期的松山戰役十分慘烈,中國遠徵軍犧牲7000餘人,最終消滅了盤踞松山的日軍,打通滇緬通道、拉開對日反攻序幕。
  • 張中行:最捨不得的是生命
    怪不得有人曾說他這是「都市柴門」。小民活好了,這個社會也就安定了張中行已不能親自為我打開他的都市柴門了,他近來一直在病榻之上。見我到來,他在家人的攙扶下起身,然後步入書房。這個過程他用了至少五分鐘……我一直隨他身後,心下發緊,這就是當年那位風流倜儻的北大才子嗎?真的是歲月不饒人呀!
  • 深藏功名65載,這位塔山阻擊戰老兵說:那些犧牲的戰友才是英雄
    看到這些證書和軍功章時,鞍山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工作人員驚呆了,經過反覆核實老兵的立功信息和檔案,一段塵封半個多世紀的英雄傳奇從此揭開。張貴斌曾獲大功4次、小功4次——看到他的軍功章和證書時,在場的人都驚訝不已。
  • 助昔日戰友重聚 厚工坊致敬退役老兵屢獲好評
    金秋十月,歷時半個月的厚工坊「再續戰友情」活動正式落下帷幕,一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據了解,該活動以故事徵集的方式號召網友上傳難忘的戰友故事,重溫軍營歲月,更好推動弘揚了軍人不屈不撓的鋼鐵般精神,也大力傳遞了新時代社會正能量。最終,在活動中脫穎而出的網友更獲得了由厚工坊贊助的會面大禮包,除了提供與戰友重聚的機會,還將豐富的獎品收入囊中。
  • 老兵們最容易掉進去的3個坑,望各位戰友知悉
    今天筆者給大家整理了一下思路,退伍老兵們最容易掉進3個坑,一旦掉進這三個坑,那必定是吃大虧。一、亂花退伍費在我國,雖然實行的是義務兵役制,但每一個退伍兵在退伍時都能領取到一筆退役費用。這一筆費用與自己的軍銜有很大的關係,上等兵和下士相差7萬元左右。
  • 老兵為戰友掃墓,卻意外發現自己的墓地,扯下墓碑照片看到9個字
    在1988年的時候,有一位老兵曾來到雲南騰衝烈士陵園弔唁戰友,想要為他們掃墓。然而讓老兵意外的是,在幫隊友掃墓的過程中,他竟然意外發現了自己的墓地。驚愕後他扯下墓碑照片,卻看到了九個字:晏禮根烈士永垂不朽!這是怎麼回事呢?
  • 志願軍老兵和戰友拍下147張戰場照片,曾目睹戰友遭燃燒彈襲擊...
    他特別自豪的是,當年和戰友一起拍下了那段不同凡響的戰事,以及在戰火硝煙間隙的生活。他說,我們用的相機不錯,是德國產的祿來。他和報社的戰友,就用這個奇妙的玩意兒,拍下了許多珍貴的鏡頭。志願軍老兵曲中一的四等戰功喜報我問曲老,這些照片分別是什麼?曲老一一地告訴我。有一張是新興裡的,有幾張是柳潭裡的。新興裡,27軍全殲了美軍一個營。主戰場是在柳潭裡。
  • 老兵給戰友掃墓,意外看到自己的墓碑,他的做法出人意料
    但是那些在戰爭裡面為國犧牲的烈士我們不能忘記,距離中國最近的一場戰爭就是對越自衛反擊,從1979年打到1989年,十年期間,雙方的損失都非常大,加上那個年代科技非常發達,戰爭裡面用上了很多作戰的核武器以及生化武器 參加對越自衛反擊的戰士很多都是剛剛成年不久的男孩,戰爭來臨的很快,很多新兵沒有怎麼訓練就上了戰場,毫無意外,很多戰士都犧牲在戰場上面,而那些活著下來的老兵
  • 80歲抗美援朝老兵萬萬想不到,為戰友掃墓,卻發現「自己」的墓碑
    80歲的抗美援朝老兵胡金海從重慶來到湖北省鹹寧赤壁市羊樓洞村無名烈士公墓。在群墓之間,他手撫「自己」的墓碑,愴然淚下。解放初期,羊樓洞村曾經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7預備醫院所在地。今年寒假,為了幫助這142名烈士找到親人,華中科技大學的大學生志願者們組織了「志願者尋親」活動,在全國範圍內尋訪這些烈士的親人。胡金海老人是被志願者意外找到的。當時,他才知道,由於當年資料上的差錯,自己被誤追認為烈士50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