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女版賈伯斯的覆滅:一個矽谷巨頭的秘密與謊言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在2019年,你可以心想事成,那你的人生巔峰最好可以混成什麼樣子?
首先,應該有錢,有一輩子都花不完的錢——比方說身家300億,公司市值600億,夠不夠?
其次,還要有顏,全國的大牌雜誌封面,排著隊讓你上——他們說除了影視明星,你就是最美的那顆星;
要有名,電視節目訪談、高端會議論壇輪番邀請你——TED演講至少也得去一次;
還要有愛,每一個家人都全心全意支持你的事業;心愛的伴侶身家過億,卻甘心來給你做二把手;
要有權,有800個手下聽你發號施令,唯你馬首是瞻——連美國前國務卿的親孫子都來給你打工;
還要有魅力,誰見到你,對你的第一印象都超好——真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
有閨蜜,閨蜜還是希拉蕊·柯林頓的親閨女;
有人脈,馬雲(187.29,1.91,1.03%)同你高談闊論、柯林頓對你讚不絕口,基辛格祝你「生日快樂」,美國總統請你去參加國宴,傳媒大亨默多克上趕著給你投錢;
如果你擁有這樣的人生,你會不會覺得自己混得還不錯?
好了,該醒醒了。這個人不是你,而是她——
有一個女人,曾經同時擁有這一切。而今天,她離鋃鐺入獄只有一步之遙。
所有人棄她而去,因為她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她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伊莉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
她的故事,就寫在這本《壞血:一個矽谷巨頭的秘密與謊言》(Bad Blood)之中。
在美國豆瓣上,這本書拿到了接近9分的高分,讀者留下的長書評多達3000篇。這個成績對得起作者——拿過兩次普立茲獎的王牌記者約翰·卡雷魯(John Carreyrou)。他用了3年半的時間,對150多人做了數百次的深入訪談,其中還包括60多個伊莉莎白的前員工。
他是第一個揭開伊莉莎白真面目的人。
而這個傳奇的故事還將繼續下去——根據該書改編的電影版權已經被傳奇影業重金拿下。即將出演伊莉莎白本人的,是「大表姐」詹妮弗·勞倫斯。
有人很好奇,伊莉莎白到底是幹什麼的?她怎麼騙得了那麼多人、那麼多錢?
其實她做的東西,解釋起來很簡單。
就是抽血的時候,少抽點血。
我們去醫院化驗,大夫會用大針頭在胳膊上抽靜脈血,有時候一抽就是好幾管兒。有人怕疼,有人暈針,還有人暈血。
伊莉莎白(以下簡稱「小伊」)發明了一個東西,不用大針頭,不用扎胳膊,不用抽好幾管兒,輕輕扎一下手指頭,一兩滴血搞定。能測出你幾百項生理指標。
關鍵是,它還很便宜,隨時隨地可以測。在家可以測,在樓下的超市和藥店都可以測。等個洗照片兒的工夫,就可以拿到你的檢測結果了。多快好省一站搞定。
這就是小伊的創業項目。聽上去是不是也沒有比登天更難?
就是這個生意,讓她的公司市值達到了600億人民幣以上。
也正是這個生意,讓她走上了犯罪的不歸路。
而一切惡果的種子,都還要從她在斯坦福輟學的原因講起。
17歲那年,小伊如願以償,考上了斯坦福的工程學院。和其他小朋友考上名校不一樣,小伊很清楚,她的目標遠不止是名校這一站。
7歲那年,她想做一臺時光旅行機,然後她把詳細的設計圖紙畫滿了一整個筆記本。
9歲那年,姑姑問她:「長大了你想幹嘛呀?」小伊一點兒都沒猶豫:「我想做億萬富翁(billionaire)。」姑姑又問:「你不想當美國總統嗎?」小伊說:「不想,總統會娶我的,因為我手裡有10億美金。」
9歲的孩子,說出來的話,就像大明星一樣:「我不嫁豪門,我就是豪門。」
從高一開始,她就是全A的優秀生。如果想做一名成功的企業家,選擇斯坦福攻讀理工科是最好的選擇。
2002年,她被成功錄取,還成為總統獎學金的獲得者,每年有3000美金的經費支持她的科研項目。
在大學期間,父母問她要不要讀博,她斬釘截鐵地說:「不要,爸爸,我對博士沒興趣,我想掙錢。」
她接受媒體專訪的時候說:「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就相信私人企業是產生影響力最好的方式,它是改變世界的工具。」
在上大學的時候,她廢寢忘食地做科研,斯坦福工程學院的院長錢寧(Channing Robertson)甚至破例讓她到實驗室給博士生幫忙。
2003年的暑假,她跑到新加坡的實驗室做項目,那年正是非典(SARS)在亞洲肆虐的時候。她覺得當時對血液裡SARS病毒的檢測手段太落後了,一定有更好的辦法。
從新加坡回來,她把自己關在家裡,閉關5天,每天只睡1、2個小時,窮盡她所學知識,寫出來一份專利申請,是一種可以穿戴在胳膊上、釋放藥物的貼片。
當她把這個東西拿給錢寧院長看的時候,院長就震驚了。
他說:「我見過成千上萬的學生,沒有人像她這樣,能把理工科雜七雜八的知識融會貫通,用一種我都想不到的方式,創造出一個東西來。」
院長鼓勵她說:出去追求你的夢想吧!
2004年,她選擇了輟學,離開了斯坦福。那一年,她19歲。
爸媽同意她把教育基金裡的錢都拿去做生意。她創辦了一家公司,董事會顧問是錢寧院長。而她的第1號員工,就是錢寧院長的博士生。
公司的名字叫Theranos,是英語裡面的「治療」(therapy)和診斷(diagnosis)捏合出來的一個詞。
可她選定的方向——微量血液檢測,也就是她的創業項目,並不被其他人所看好。
斯坦福一個醫科教授就給她潑過冷水:僅憑指尖的一滴血,是沒法對大多數疾病做出準確檢測的。
因為手指被刺破的時候,細胞也會被刺破,這樣一來,包括細胞碎片之類的雜質,就會趁機混入細胞間質液當中,導致檢測結果不準。
好幾個教授都說她做的是無用功。只有她自己和錢寧院長相信她能夠成功。
一家有著15年歷史、最高600億市值和800名員工的矽谷創業公司,就此拉開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