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將積極推進高中生修學旅行走向海外 中國是首選

2020-12-17 人民網

人民網東京1月19日電 據日本時事通訊社報導,日本觀光廳為了擴大以高中生為主的青少年與外國的雙邊交流,將積極推進修學旅行和研修走向海外,即「海外教育旅行」。2月上旬,觀光廳將設立官方與民間合作的磋商會,負責整理普及方面的問題、討論具體對策等事務。目的地的選擇主要是中國。

磋商會將由日本旅遊業界和文部科學省的負責人組成。觀光廳正在研究依據協議內容與旅行業界合作,從今年8月開始在全國各地召開面向學校相關負責人的研討會。同時觀光廳也將制定面向旅遊業界的指導意見。

日本全國修學旅行研究協會(簡稱全修協)的數據顯示,近年來高中生的修學旅行前往海外的傾向有所增加,但目的地選擇中國的情況較之前反而有所降低。2007年前往中國的共有140所學校,合計約1萬6500人,前往韓國的則有169所學校,合計約2萬3600人;而到了2017年,兩項數據縮減為:前往中國的共有29所學校約3300人,前往韓國的共有18所學校約1400人。

另一方面,中國到日本進行修學旅行的學生數量近年來出現緩慢增加的趨勢。根據日本觀光廳的數據,由於中國政府推動修學旅行的進行,2018年度的訪日人數較17年增長了約1.4倍,達到1萬7800人。

日本觀光廳期待年輕一代間的交流對未來各國擴大訪日旅行規模產生影響。根據全修協整理的數據,2017年度日本進行海外修學旅行的學生來自全國895所學校,合計約15萬6400人,首選目的地是中國臺灣,新加坡、澳大利亞次之。(編譯:劉耕 審稿:陳建軍)

相關焦點

  • 又是修學旅行時
    「去中國吧,還能參觀世博會。」記者推薦道。     「不行的,孩子的學校9月將組織他們去中國修學旅行。澳大利亞也不行,他初中時也是參加修學旅行去過了。去哪兒呢?反正不能和修學旅行的地點重複了。」山田喃喃地念叨著。
  • 海外遊學值不值?看日本如何開展「修學旅行」
    (資料圖)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一環:公立學校由政府出資在日本,遊學被稱為「修學旅行」,起源於1946年的這項活動是日本學校最具特色的活動之一,發展至今已成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與中國不同的是,修學旅行作為日本小學、中學和高中教育的一環,已經被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統計顯示日本90%以上的小學、初中和高中每年都會組織修學旅行。
  • 日本修學旅行的終極目標
    文/王海藍《環球》雜誌記者 馬瓊  日本的夏令營主要有兩種:一種由日本民間教育機構舉辦,與中國的教育培訓機構或旅行機構舉辦的夏令營,在性質上比較類似,且在活動形式與內容上也大同小異;另一種是日本文部科學省在政策法令中為中小學規定的「特別活動」,即「修學旅行」,是極具日本特色的夏令營。
  • 日本修學旅行:行走中的「必修課」
    歷經百餘年的發展,日本修學旅行日臻完善,構建起了一整套完備的實施體系。如今,修學旅行已經成為日本教育中的「必修課」。為修學旅行賦予法律保障日本是一個法律至上的國家,將中小學修學旅行納入法律軌道。素有日本教育母法之稱的《教育基本法》(2006年)在其第二條教育的目的中載明:「培育尊重生命、珍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態度。
  • 日本「修學旅行」的正確打開方式
    此外,還有針對中小學生的各種戶外夏令營、海外交流旅行等活動。有些學生出於個人興趣和愛好,甚至會通過暑假的學習活動來獲得某種國家技能資格。2日本政策明文規定的「修學旅行」,是最普遍也是最具日本特色的暑期選擇。
  • 陝西成為日本青少年修學旅行重要「打卡地」
    研討會邀請了中日相關代表、修學旅行領域專家、學者,通過交流發言的形式,總結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的成果,探討面臨的問題,深入推進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發展。陝西成為日本青少年修學旅行重要「打卡地」陝西省政府有關領導在致辭中表示,西安是享譽世界的歷史文化古都,也是中日友好交往歷史的見證者。
  • 日本修學旅行讓孩子觸摸真實的世界
    從1946年起,日本文部省(現文部科學省)就將修學旅行正式納入學校教育體系,並多次下發文件,指導全國中小學的修學旅行。通過修學旅行,學生不僅可以親身接觸自然、社會、歷史和文化,還可以在集體旅行中學會與他人相處,養成團隊意識。修學旅行已成為日本人青少年時代的共同回憶,也成為日本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日本修學旅行怎樣開展?
    日本修學旅行怎樣開展? 2016年12月29日 17:18   來源:中國教育報
  • 「取長補短」日本「修學旅行」對中國「研學旅行」發展的啟示
    在旅行費用方面,雖然日本的中小學屬於義務教育,但目前日本的修學旅行是學生自費的。比如,初中生兩晚三天的旅行大概需要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000元),高中生則需要10萬日元左右(約合人民幣6000元)。日本各地市教委在相關文件中規定,修學旅行的費用要限定在學生家長所能承受的範圍之內。
  • 修學旅行 | 這一點,日本走在我們的前面!
    從1946年起,日本文部省(現文部科學省)就將修學旅行正式納入學校教育體系,並多次下發文件,指導全國中小學的修學旅行。通過修學旅行,學生不僅可以親身接觸自然、社會、歷史和文化,還可以在集體旅行中學會與他人相處,養成團隊意識。
  • 韓國:「修學旅行」
    看看他們怎樣過  新華社首爾專電(記者幹玉蘭)每年到了暑假,韓國各地大、中、小學生都會組團參加被稱為「修學旅行」的各種海外考察、旅行和進修活動,以拓寬眼界,增加閱歷。  例如,由50多名大學生組成的「雲巖抗日運動探訪團」將沿著韓國著名獨立運動家金星淑(字雲巖)上世紀30至40年代在中國展開抗日獨立活動的足跡,分組考察上海、蘇州、南京、武漢、廣州、重慶和北京等城市。活動選擇在日本戰敗的8月15日結束,以紀念韓國光復。
  • 我國赴日本修學旅行的學生7月可望免籤
    免籤對象包括小學、中學和高中在讀學生以及帶領學生赴日本的老師  本報訊 (記者吳蔚)最早將從7月開始,我國赴日本修學旅行的學生將可獲得免籤待遇。  昨日,日本駐華使館證實了這個消息。申請免籤的範圍不包括大學生,只面對高中、初中和小學學生。
  • 我國首個「日本修學旅行基地」落戶華西村
    本報訊12月9日,江陰市華西村舉行了隆重的「日本修學旅行基地」掛牌儀式,來自日本長崎日大高校修學旅行團的220名成員出席了掛牌儀式。據國家旅遊局市場處介紹:這是我國第一個日本修學旅行基地。
  • 巖瀨正司:「旅行」只是一種形式和手段——中國網專訪日本修學旅行...
    2018年3月23日,2018中國教育明德論壇研學主題峰會暨第一屆中國「研學旅行與營地教育學習論壇」在湖南省長沙市開幕。本次峰會由長沙市天心區教育局和國內研學教育專業機構世紀明德舉辦。會上,日本修學旅行協會理事長巖瀨正司對日本修學旅行進行了系統的解讀。
  • 聚焦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西安開啟思想盛宴
    為了促進恢復和擴大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張旭希望兩國共同加強頂層設計,加強市場開發和宣傳推廣力度,積極開展更深入的市場調研,設計高品質修學旅行產品,培養更多青少年交流相關專業人才。通過開展體育、文化和旅遊等活動,增進兩國青少年的相互了解和彼此認知。
  • 中國孩子羨慕的修學旅行,卻引起日本老師和家長反感
    近日京都新聞社針對學校「修學旅行及集訓活動」對學生家長和老師們分別進行了問卷調查,共收到回了780份回答。回答中有89%的教員和27%的家長表示「負擔很重」。日本的學校一般會在新生入學當年在國內進行「合宿」,以促進同學之間的了解。
  • 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二十七日電(記者於奇)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國家旅遊局聯合舉辦的「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北京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研討會」今天在此間召開。  本次修學研討會邀請了中日雙方政府、教育界、旅遊界、新聞媒體的相關人士三百六十人參加。其中,來自日本的中學校長、教導主任一百五十二名,中方中學校長一百零二名。
  • 日本教育之修學旅行
    (留學生自述)來日本留學後,上學期到這學期已經參加了兩次留學生修學旅行,去了不同的地方觀光學習,每次都有不一樣的體驗和收穫.前段時間大概就是日本這邊剛開學,經常會在路上碰見日本學生修學旅行的隊伍,所以前段時間的日本不僅是櫻花季和旅遊旺季,還是日本學生的修學旅行季
  • 海外遊學「遊而不學」誰來管?
    碩士及以上人群有遊學意向的佔51.9%,本科生佔53.3%,高中生佔65.6%,初中生佔68.9%,小學及以下孩子佔64.7%。分析認為,大學生以上群體由於學歷和職業傾向已經比較固化,自然削弱了遊學意願,即使出國也多以旅遊為主。高中生的學業壓力明顯要高於初中生和小學生,所以遊學人群也相對較少。初中生正在走向成熟,他們對未來高中和大學的選擇也更為迫切,因此,這個學段的人群遊學最多也是意料之中的。
  • 2020年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交流研討活動在西安舉辦
    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委員會在推動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的市場化運作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針對恢復和擴大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張旭希望兩國共同加強頂層設計,加強市場開發和宣傳推廣力度,積極開展更深入的市場調研,設計高品質修學旅行產品,培養更多青少年交流相關專業人才。通過開展體育、文化和旅遊等活動,增進兩國青少年的相互了解和彼此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