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張逸菲/文 記者 左冬辰/圖
提前預約好的月子中心,一直遲遲不復工,並欠下會員會費、拖欠員工兩個月工資、從去年5月份開始就不交房租。其負責人不接電話,會員們慌了。
【月子中心疑跑路】
預產期在今年6月份的張女士,早在去年,就開始和家人一起考察月子中心。
離家近、價錢合適、口碑還不錯,最終,張女士選定了位於鄭州未來路和緯四路附近的慈心園母嬰成長機構(下文簡稱「慈心園」),並於1月27日,向其交納兩萬餘元的費用,定下了一間月子房。
「我的好幾個同事朋友,都在慈心園住過,都說還不錯。」張女士說,有了身邊同事朋友們的親身經歷,她對慈心園比較放心:「再加上,今年過年有疫情,在2月7日的時候,慈心園還以疫情嚴重為由,讓還在月子中心的產婦回家坐月子,我們當時覺得,慈心園還是挺為寶媽孩子考慮的,畢竟,寶媽孩子都是易感人群。」
2月10日,慈心園宣布「閉關暫停營業」。
沒想到,慈心園辜負了會員們的信任。2月24日,慈心園在其公眾號上推出一篇文章,反覆表明「我們害怕了」,並寫道:「閉館停業的所有後果我們將承擔到底!」,在文末,也列出了幾種客戶退費的辦理方式。
而對於何時恢復營業,慈心園方沒有給出具體期間,只說會嚴格按照鄭州政府對服務行業和酒店業復工要求執行。
「3月初,就已經有會員在群裡交流,說聯繫不上與他們對接的銷售顧問了。」張女士對河南商報記者說:「那時我的銷售顧問還能聯繫上,她告訴我,要等復工通知。」
不過,會員們逐漸發現,鄭州市內其他一些月子中心,哪怕在疫情期間也都沒有停業,張女士開始不安了起來:「過了幾天,我的銷售顧問回復的也慢了,後來直接都不回復了。」
另一位會員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疫情期間,本來在慈心園定好的月子房住不了,無奈下,她又定了另外一家月子中心,該月子中心正常營業。
【現場:慈心園大門緊閉,其律師稱希望會員再給些時間】
與張女士情況類似的,還有近兩百位會員。
「還有充『集團卡』的,一充就是好幾萬,慈心園不止有月子房,還有產後護理、早教。」張女士對河南商報記者說。
3月23日下午,河南商報記者來到慈心園門口,只見大門緊閉,門內貼了幾張通知和說明,並提供了三位工作組成員的電話。
然而,河南商報記者撥打了三個電話,均沒人接聽。
據了解,慈心園還拖欠員工兩個月工資,前來維權的月嫂和護士們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之前慈心園從未有過拖欠工資的情況,這次卻以疫情為由,暫不向其發放工資。
一些會員說,慈心園佔地較大,很多會員是通過熟人介紹來這裡消費,除了月子房,還有產後康復、美容等項目。
在這些後續項目的錢款支付過程中,他們很多都是通過直接轉帳給銷售顧問,沒有開立專門的合同。
會員黃先生對河南商報記者說,今天上午,他們與負責慈心園資金項目的代表律師溝通,律師表示,慈心園方現在不能復工的原因,是經營不善引起的資金鍊問題,希望會員們給予一些時間。
「你看,張貼的通知也告知我們,他們資金鍊出現了問題,現在的情況是,慈心園在找下家,重新接管慈心園。」黃先生解釋道:「如果在4月1日之前能找到,接下來再與會員溝通:如果沒人接手,建議我們準備走司法程序。」
【辦事處:幾方已談判,就等著四月一日前慈心園的處理結果】
在場會員都表示,此事一出,他們與當地派出所、工商所等部門都進行了反饋。
慈心園進行場地租賃的房東也張貼了與其解除房屋租賃合同的通知書,明確標明,慈心園從去年五月份起,一直未交房租、物業費和部分水電費。
「疫情期間,銷售顧問還與我們會員打電話,聲稱疫情後要漲價,我們如果現在有想購買的項目,可以向他們轉帳,幫忙充業績。」一位會員說。
未來路街道辦事處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河南商報記者:「負責人一直不出現,經過幾天的努力,今天聯繫了當地司法所所長、信訪辦負責人一起來到辦事處談,慈心園方目前只有一個律師出面談。」
該工作人員稱,目前幾方也已協商好,就看慈心園是否能在四月一日前妥善解決問題。
會員閆女士挺著大肚子,一步步緩慢地走到電車旁,從車座下拿出之前籤好的合同,河南商報記者看到,閆女士早在去年雙十一,向慈心園支付了3萬餘元:「我這兩天就要生了,只能在家坐月子。」
(河南商報編輯 施尚景 張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