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呂美耶──用英語解讀佛教

2020-12-17 佛教在線

 

 

日語中有許多佛教用語,而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更不自覺地頻頻使用佛教用語,例如「四苦八苦」、「諸行無常」、「緣起」、「執著」、「因緣」等等。然而,倘若問對方該詞的真正意義,對方很可能會舌頭打結,一句話也說不出,最後乾脆用一句「就是那個意思嘛」搪塞過去。

至於「那個意思」到底是「哪個意思」,只要是日本人,通常不會追問下去,否則會成為「讀不懂空氣/KY」(搞不清四周氛圍、白目)的人。

我是宗教白痴,更是佛教門外漢,至今仍無法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裡的「空」到底是什麼樣的世界。雖然明白這句話說的似乎是「這世上的所有物質現象都不真實」,所以我應該不受美食誘惑、不在乎自己長得美不美、不去數自己的銀行戶頭還剩多少存款、不計較這次的新書到底賣出幾千本。反正一切都是「空」,一切都是虛無。

可是,這世上的所有物質現象都虛妄不實的話,不就等於「死後的世界才是真實」嗎?那我們活在這世上還有什麼用?和尚尼姑可以靠香錢解決民生問題,咱家這種靠打鍵盤維生的人,總不能懷著只要每天念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院子上空便會掉下銀子的妄想過日子吧?

分享也因此,這本《用英語悟道》(原文:《英語でブッダ》,扶桑社)上市後,我就買了一本回來,想看看這位在日本因上了電視綜藝節目而出名的年輕僧侶,到底用什麼英文來說明讓我想破頭也想不通的「空」?
作者名為大來尚順(おおぎ?しょうじゅん),大學畢業後赴美在加州Graduate Theological Union(聯合神學研究院)獲得碩士學位,又在哈佛大學神學院研究。回國後,以英語和日語在日本全國各地講演,積極展開佛教傳道活動。通過用兩種語言進行活動的過程,作者發現,與其用日語或漢字說明佛教用語,不如用英語來得淺顯易懂。

同樣是佛教,中文的佛經翻譯自古印度梵文,之後再傳到日本,日本的佛教等於是第三手。而日本的佛教團體,在明治時代之前是享有特權的知識分子階層,他們擁有左右國家政策的影響力。只是,在解讀傳自中國的佛經時,有些大師受縛於音譯漢字的意義,有些大師則因時制宜,故意解讀為另一種意思。傳到現在,演變為各種宗派,且為了爭取信徒,各說各話,令我這個宗教白痴益發胡塗。而我看得懂中文也看得懂日文這點,在此反倒成為一種陷阱,害我在中文與日文的佛經解說文章之間,轉來轉去,愈陷愈深,最後竟對那些用術語解說術語的說教產生排斥反應,也益發想閱讀直接從梵文翻譯成現代日文的佛經解說。

就在我宛如盲人摸象時,湊巧看到這本《用英語悟道》的佛教用語解說書。於是我想,乾脆換另一種語言試試看。這一試,還真摸著了頭路,我一面閱讀,一面用力點頭,自個兒在書桌前嗯個不停。

原來宗派是「School」,施主、信徒是「Member」,江戶時代制定的「檀家制度」是「Membership records」。「往生」是「Birth into the Pure Land」,也可以說成「See you again in the Pure Land」。

我最討厭的「業障」(karma)這個詞,作者解釋為「Action」,不是當事人在前世做了什麼惡行所招來的「果」。我對前世完全沒有記憶,但確實有佛教虔誠信徒對我說過:「妳今生之所以婚姻失敗,妳今生之所以患上癌症,妳今生之所以和娘家不和……都是妳自己或妳的祖宗在前世或前前世種下的因。」

聽了這種話之後,無論對方是什麼宗派,我都儘量與所謂的「虔誠信徒」保持安全距離,免得對方一直勸我用信用卡借錢買什麼奉祀佛壇。

「業障」之所以和前世扯上關係,是因為印度有嚴謹的種姓制度,最高階級是婆羅門(祭司),接下來依次為剎帝力(王族、武士)、吠舍(平民、一般市民)、首陀羅(奴隸)。這種身份階級是世襲制度,賤民生的孩子永遠是賤民。為了肯定世襲階級制度,印度教將「業障」解釋為因果關係。因為你前世做了壞事,今生才會生在奴隸家云云。或者有些佛家人說,倘若你今生做了壞事,死後會下地獄,來世會投胎為牛為馬什麼的。

現代日本已經沒有類似印度的世襲身份階級制度,於是,佛教的「業障」變成「前世」,變成「妳的祖宗」。拜託,我只認識在臺灣早已過世的外祖母,其他祖宗我根本不認識。祖宗所做下的惡行,幹嘛要我在今生承擔?

但將「業障」解釋為「Action」的話,一切就很簡單明了。你在此時此刻所做出的行動,會影響到你往後的人生;而你此時此刻所做出的行動,在下一秒鐘時已經成為「過去」。也因此,作者將「業障」英譯為「Living for Hope」。

最有趣的是三毒「貪、嗔、痴」。這三毒通常英譯為「Desire」、「Hatred」、「Ignorance」,作者卻改為「Greed」、「Anger」、「Stupidity」,三個詞的第一個字母合起來便是「GAS」。說得真好,「GAS」若存在體內,對健康無益。

再來看看「諸行無常」,一般英譯為「Life is Impermanence」。凡事都是剎那生、剎那滅,沒有永駐的青春、沒有永恆的愛情、沒有永生的性命……這點我能理解,連我家院子那些花期早已結束,只剩幾枝仍在苟延殘息的秋櫻,也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化。因而作者將「諸行無常」英譯為「Everything is Changing」,又特別交待,別忘了自己也在時刻變化,所以應該是「Everything Including Myself is Constantly Changing」。

 

那麼,我最想明白的「空」呢?

「空」,一般英譯為「Emptiness」,但梵文的「空」(Sunyata)並非表示烏有、虛無,而是這世上不存在「固定的實體」,這個「固定的實體」也包括「我」。簡單說來,就是這世上不存在任何一個「單獨的個體」。作者認為「Non-Being」比較易懂。換句話說,這世上的所有實體並非孤單浮在宇宙,都是互相連帶的關係。「空」的思想其實是「Not Alone」,是互相依賴的「Interdependence」、互相銜接的「Interconnectedness」。作者又說,「空」的思想是「緣起」思想的支柱。

明白了「空」其實是一句很簡單的「Not Alone」之後,我每天朝夕在院子剪那些即將枯萎的秋櫻時,總會對著秋櫻喃喃自語:「You're not alone. You're not alone. I'm here.」因為它們明明只剩幾天壽命,仍拚命想開花,我只能每天勤快去剪掉花瓣已落的花,或已枯萎的花莖,讓剩餘的營養集中在那些「諸行無常」的花苞上。

仰望院子上空時,我也不會再懷有銀子會自空而降的妄想,反倒慶幸自己可以每天欣賞時刻都在變化的山水畫。新書賣得不好沒關係,只要持續「Action」,下一本書或許會來個「Big Changing」。

不過,我到院子小屋餵食眾貓主子時,我會情不自禁改口說「Yes. I'm not alone」。有眾主子在身邊陪伴,我當然「not alone」也「not lonely」呀!就差沒有每天對牠們頂禮膜拜而已。要我用信用卡買什麼奉祀佛壇,我不如去多買幾座貓塔。文:轉自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tory)讀?書?人 專欄/茂呂美耶

 

 

作家簡介

茂呂美耶(Moro Miya)
日本埼玉縣人,生於臺灣高雄市,國中畢業後返日。1986年起在中國鄭州大學留學兩年。網絡暱稱Miya,愛與讀者閒話家常日本文化,深受華文讀者愛戴,是知名的日本文化達人。

著有《大正日本》、《明治日本》、《戰國日本》、《戰國日本Ⅱ:敗者的美學》、《物語日本》、《江戶日本》、《平安日本》、《傳說日本》、《歐卡桑的尖嘴兒子》、《乙男蟻女》、【字解日本】系列、《茂呂美耶的歷史手帳》、《漢字日本》等。譯作【陰陽師】系列、【半七捕物帳】系列、《虞美人草》等

 

相關焦點

  • 茂呂美耶丨 美國和尚如何翻譯「色即是空」?
    文 | 茂呂美耶[日語文化達人]日語中有許多佛教用語,而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更不自覺地頻頻使用佛教用語,例如"四苦八苦"、"諸行無常"、"緣起"、"執著"、"因緣"等等。/《英語でブッダ》/也因此,這本《用英語悟道》(原文:《英語でブッダ》,扶桑社)上市後,我就買了一本回來,想看看這位在日本因上了電視綜藝節目而出名的年輕僧侶,到底用什麼英文來說明讓我想破頭也想不通的"
  • 佛教英語交流基地召開第一次辦公會議 開啟中國佛教國際化徵程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佛教英語交流基地主任明生大和尚詳細解讀《2018年佛教英語交流基地的工作計劃》,並提出「項目是抓手,基地是根本,團隊是關鍵」的重要指導意見。佛教英語交流基地第一次辦公會議於廣州召開明生大和尚詳細解讀《2018年佛教英語交流基地的工作計劃》
  • 佛教英語交流基地落戶廣東 提出五項重要計劃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珠海普陀寺方丈、佛教英語交流基地主任明生大和尚詳細解讀《2018年佛教英語交流基地的工作計劃》(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珠海普陀寺)>2018年1月24日,佛教英語交流基地第一次辦公會議於廣州召開。
  • 學阿茂整餅
    嫁女餅  蒲 雨/文圖  行街時,偶見路邊一間餅店的招牌名曰———阿茂整餅。不由莞爾,想起那個盡人皆知的有趣典故:阿茂整餅,冇嗰樣整嗰樣。阿茂就是那個民國初年廣州蓮香樓的制餅師傅區茂,為人忠厚勤快,那時每到茶市將散,有不少茶客都會買些老婆餅、棗蓉酥、皮蛋酥等餅食回家。阿茂經常巡視,見到哪種餅好賣或售完,就馬上動手做,為此深受食客讚賞,因而就有了這句稱讚阿茂的話。  看著絡繹不絕的買餅人流我也信步而入去幫襯一下買了幾種餅…返香港時順便給在港的家婆帶了一些嘗嘗。
  • 佛教英語交流基地「2018佛教英語培訓班歡迎會」熱鬧舉行
    佛教在線珠海訊 據禪風網(圖文:溫萬象、湯谷、梁潤煒)報導,7月11日,佛教英語交流基地——「2018佛教英語培訓班」歡迎簡介會在珠海普陀寺隆重舉辦。「2018佛教英語培訓班」由中國佛教協會主辦,廣東省佛教協會協辦,廣州光孝寺、珠海普陀寺承辦。在今年10月舉行的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將有60個國家的1500多名佛教代表共同參與。因而,佛教英語培訓班的舉辦尤為必要。
  • 佛教英語交流基地法師參加2018講經法師佛教英語培訓
    此次「佛教英語培訓班」是為了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適應新時代發展進步的需求,提升講經法師的對外弘法能力,培養國際弘法人才,並為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培養和儲備佛教英語人才而開班的,國家宗教事務局和中國佛教協會高度重視並大力支持
  • 多視角解讀,當佛教遇到耆那教
    其次,就初期佛教聖典的幾個宗教競爭案例,解讀隱於佛教聖典中伴隨宗教競爭關係而來的詮釋效應之問題。最後,則是本文提出的反省與結論。一、問題提出(一)從印度學背景看佛教佛教掘起於西元前二千五百年前印度恆河流域的沙門思潮,成為那個時代新興宗教傑出的後起之秀,傳播過程必然與其他宗教相遭逢。
  • 佛教英語交流基地召開首次辦公會 開啟中國佛教國際化徵程
    、中國佛教協會批准,由中國佛教協會主辦、廣東省佛教協會協辦的「佛教英語交流基地」2017年正式落戶廣東。他認為,為佛教界培養國際交流人才是佛教英語交流基地的核心價值。此外,他還提出建議,可以嘗試做一些國際性的項目。例如圍繞世界佛教論壇的開展,發揮佛教英語交流基地培養人才的優勢,做一些各國優秀佛教經典譯本的展示。 賢清法師在會上也就佛教英語交流基地培養佛教雙語人才的工作提出了專業的建議。
  • 深度解讀英語教材 切實提升英語教學
    4樓會議室召開,龔雪梅校長、朱濤校助及全體英語教師全程參加了本次活動。我們有幸邀請到了成華區小學英語組教研員任軍軍老師做教材解讀指導。On September 17, 2020, the English teaching material activity of the English Group of our school was held in the conference room on the 4th floor.
  • 2018佛教英語培訓班圓滿結業
    傳燈法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珠海普陀寺) 2018年7月17日,中國佛教英語交流基地——珠海普陀寺隆重舉行「2018佛教英語培訓班」結業儀式暨圓滿傳燈法會。 下午6時,珠海普陀寺2018佛教英語培訓班全體學員及法師齊聚五時寶殿法堂,舉行結業儀式。各小組成員分別表演情景劇、多語種朗讀佛教經典、少林功夫、古琴演奏等節目;崔益華副教授為大家帶來婉轉低沉的琴音,迴響滿堂。 淨因大和尚為學員作開示。淨因大和尚表示從開班迄今,見證了學員從迷茫到緊張,再到放鬆的學習過程。
  • 佛教英語培訓班第二天:深入學習印度佛教史 進行翻譯培訓與禪修
    佛教在線珠海訊  2019年8月7日,由中國佛教協會主辦,廣東省佛教協會協辦,廣州光孝寺、珠海普陀寺承辦的「2019佛教英語培訓班」進入第二天。學員們珍惜殊勝因緣,跟隨導師學習印度佛教史,進行印度佛教專題的翻譯培訓與禪修,以恆心、誠心、堅固心對待學習,承擔向世界弘揚佛教文化的責任。
  • 中國佛教協會2019講經法師佛教英語培訓在杭州開班
    2019講經法師佛教英語培訓在杭州開班 2019年2月25日上午,中國佛教協會2019講經法師佛教英語培訓班開班儀式在靈隱寺舉辦。市民宗局黨組書記、局長邵根松,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唐明壯應邀出席。邵根松指出,講經法師佛教英語培訓班的舉辦,是時代賦予中國佛教講經法師的新使命,也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新要求。
  • 佛教之中,「本心」為何能生「萬物」?從三個方面來解讀
    研究過佛經的人都知道,佛教認為,世間的一切存在(萬物)都是由「本心」產生出來的,包括人和事,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本心」,「萬物」也將不存在。用《金剛經》的話說,就是「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 即見如來」。
  • 2019佛教英語培訓班在珠海普陀寺圓滿結業
    「2019佛教英語培訓班」結業典禮,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廣東省佛教協會會長、廣州光孝寺、珠海普陀寺方丈明生大和尚致辭(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珠海普陀寺)明生大和尚、悟和法師、悟倫法師向學員代表們頒髮結業證書(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珠海普陀寺)2019年8月12日,由中國佛教協會主辦,廣東省佛教協會協辦,廣州光孝寺、珠海普陀寺承辦的「2019佛教英語培訓班
  • 「2019佛教英語培訓班」在珠海普陀寺開班
    來自全國佛教界的80餘名代表們,將在珠海普陀寺完成為期一周的佛教英語培訓。,自覺擔當起新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把握時光,以此次「2019佛教英語培訓班」為契機,激發潛力,強化責任,精進修學,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推動佛教文化的國際交流發揮積極的作用,為佛教事業奉獻青春與力量。
  • 2018講經法師佛教英語培訓班圓滿結業
    佛教英語培訓班現場佛經在線浙江訊 2018年4月17日,由中國佛教協會主辦、杭州市佛教協會協辦,中國佛教講經交流基地和杭州靈隱寺承辦的「2018講經法師佛教英語培訓班」在杭州靈隱寺圓滿結業。光泉法師希望學員們以此次佛教英語培訓班為契機,繼續深入經藏,研習經典,提高英語學修水平和弘法能力。光泉法師說:我們要效法佛陀,利益更多的眾生;要積極探索新時代的弘法模式和途徑,用多種語言行菩薩道,讓中國佛教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 佛教:對開光的正確解讀
    開過光的真的有用嗎?其實,在佛教裡,開光就是請出家法師通過開光儀軌、念相應的咒語等進行的。在給佛像開光時,主法師父拿著毛巾向佛像做出拂塵的動作,表示拂去眾生心地的垢塵;用鏡子一照,表示垢除淨顯,明心見性,見到諸法本來面目;用硃砂筆點向佛眼,眼睛代表智慧,點開佛眼就是開發出眾生內在的智慧。
  • 阿茂
    近年我參加鄉鎮教育督導,每次造訪私聊,他都不忘提起阿茂的字。後來我得悉阿茂輕易不肯送人墨寶,益加感到其珍貴了。流光易逝,倏忽過了兩三個年頭。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又到了換屆季,風聞某領導親信意欲取代阿茂職位,阿茂無奈選擇回到原先的廣電局任副職,卻又遭遇強有力的對手,為此他頗有點「不得開心顏」。恰好那時於我有知遇之恩的一位老領導愛上習字,我便向他推薦了阿茂。
  • 「2017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示範與英語講經在杭州舉行
    9月16日,「2017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示範講經與英語講經在杭州西子賓館舉行。(圖片來源:中國佛教協會)會議現場(圖片來源:中國佛教協會)[原標題]「2017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示範講經與英語講經舉行2017年9月16日,「2017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示範講經及英語講經在杭州西子賓館舉行
  • 佛教之中,對於「生死」,如何解讀?真知道的人並不多
    佛像那麼,佛教之中,對於「生死」,如何解讀?真知道的人並不多。其實在各大宗教之中所探討的「生死」,在佛教看來,並不是「生死」,而是「生滅」,換句話說,佛教之中對於「生滅」的探討遠遠超過了其它宗教對於「生死」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