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物美價廉」是王道,中國股市的「基本面」很硬核!
摘要
【「物美價廉」是王道 中國股市的「基本面」很硬核!】股市反應的是投資者對未來的期望,當期望轉好時,股市就會走出底部區域。值得關注的是,雖然A股也受到外圍股市的影響,但是在這一輪全球資產大幅下跌過程中,已經在低位徘徊多年的A股顯然比較抗跌。(理財周刊)
儘管國內的新冠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海外疫情蔓延對中國經濟的復甦產生了不利的影響。特別是受海外股市下跌的牽連,A股市場也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跌。
未來A股會怎麼走,這是很多投資者都關注的話題。
股市反應的是投資者對未來的期望,當期望轉好時,股市就會走出底部區域。值得關注的是,雖然A股也受到外圍股市的影響,但是在這一輪全球資產大幅下跌過程中,已經在低位徘徊多年的A股顯然比較抗跌。其中,重要的原因有兩點。
一方面,中國的貨幣政策空間充足,利率持續下行。
央行4月3日宣布,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加大對中小微企業支持力度,降低融資成本,決定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這是年內第三次降準。此外,中國人民銀行還決定自4月7日起將金融機構在央行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從0.72%下調至0.35%,為12年來首次,其下調幅度也遠超上次。
而在幾天之前(3月30日),央行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500億元逆回購操作,期限為7天,中標利率為2.2%,較上次下降20個基點。這是自2月17日以來,央行首次開展逆回購操作。
繼2月3日逆回購「降息」10個基點後,央行此次「降息」幅度進一步放大。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馬駿表示,這次公開市場操作中標利率下降20個基點,標誌著貨幣政策進入了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的階段。
「LPR改革改善了貨幣市場利率向貸款市場利率的傳導,貨幣市場的利率可以影響銀行對中期借貸便利(MLF)的報價,又可以通過MLF利率進一步傳導至LPR利率,從而引導貸款利率的變動。」馬駿表示,利率調降可有效傳導至實體經濟,體現為企業融資成本下降。
流動性充裕,而且實際利率處於下行趨勢,這將有力的支撐資本市場。
另一方面,「物美價廉」就是王道,這也是中國股市當前最重要的「基本面」因素。國信策略近期發布了名為「A股已處價值窪地,金融、地產等已極端便宜」的研究報告。
報告指出,「相對於盈利來說,地產、非銀、建材等估值明顯存在低估。以ROE所處歷史分位數和PB所處歷史分數的差來衡量各行業估值的低估程度。從計算的數據上來看,當前房地產、非銀金融、建材行業的ROE分別處於2002年以來自下而上的69%、69%和91%分位數,而其PB分別處於0%、3%、28%分位數,ROE與PB所處分位數的差分別為69%、66%和63%,在我們統計的各行業中大幅居前,表明上述行業估值低估程度相對較高。」
報告還認為,銀行、地產等行業大多已按危機模式進行了定價,估值顯得極端便宜,估值極端低同樣也為這些行業提供在足夠的安全墊。年初以來,像銀行、地產、非銀金融等行業的估值縮水幅度均在10%以上,遠高於其他一級行業。
從盈利的角度看,這些極端便宜的品種,典型的如銀行、地產等近些年的盈利水平比較穩定,對抗疫情衝擊的韌性也相對較強,因此隨著疫情的結束,這些板塊向上修復的空間可能更大。從ROE的角度來看,銀行、地產、非銀金融等行業的盈利水平近些年總體較為穩定,因此在盈利有韌性的情況下,後續在疫情衝擊結束後,這些品種的估值修復空間也將更大。
面對疫情,很多投資者都在反思,例如霍華德馬克斯、瑞達利歐等美國投資大佬們,基於美股的狀況,他們還是憂心忡忡。
但是A股的情況不一樣,資深投資者梧桐在其投資筆記「投覺」中寫道:「當下,人們似乎已經將經濟範式轉換、低利率環境、槓桿的出清、資產荒、財富轉移、結構性機會集體遺忘,具有幽默意味的是,也正是在這個當下,A股可能進入底部時刻。」
我完全贊同梧桐的觀點,因此引用他文章中的一句話。那麼我自己在疫情中又反思出那些投資的真諦呢?
我的反思如下:越是經濟的、社會的大動蕩,越是對理性者的獎勵,也將拉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從人生的角度看,要想自然、自立、自足,豐碩而美好,其實我們沒有更多的選擇,只能走正道、不投機。
具體到投資上,2018年A股已經進入底部區域,從那時到今天,你如果連續三年買入那些跌破淨值的優質藍籌股,你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前提是,這些資金都是長期可用來投資的資金。
在價值投資中,具體的「投資」只是一個很短暫的過程,更體現功力的是「不投資的時候你做什麼」?你要去讀書、思考、關注當下發生的標誌性事件、形成理念,如果更有能力你可以寫書、分享思想、傳播理念,這些基本功又會反過來助力你未來的投資。
外界動蕩,你巋然不動,因為你已經做好了一切!
(文章來源:理財周刊)
(責任編輯:DF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