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美股經歷了兩周以來的第三次熔斷,全球金融市場動蕩,黃金與股市同步暴跌,這是否意味著全球金融危機重演?投資者該如何應對,還有什麼避風港?
北京時間3月16日晚,美股開盤即全線大跌,觸發本月第三次熔斷。這是美股史上繼3月9日和3月12日後的第四次熔斷。
16日凌晨,美聯儲將利率降至零並推出7000億美元大規模QE計劃,全球多家央行跟隨美聯儲腳步降息——美聯儲意外降息沒能阻止市場跌勢,當日,歐股也經歷了慘澹的一天,三大主要股市均大幅下跌,英國股市富時100指數下跌4.01%,法國cac40指數下跌5.75%,德國法蘭克福dax指數下跌5.31% 。
被稱為全球金融市場「恐慌指數」的VIX指數(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飆升至82.69的創紀錄高點,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市場恐慌和避險情緒急劇升溫,投資者大幅拋售風險資產。
與此同時,全球資產價格紛紛「跳水」,黃金也開啟了崩跌模式,國際金價在過去一周下跌8.6%,遭遇1983年以來的最大單周跌幅,截至16日金價已跌破1500美元大關。彭博社14日曾報導稱,這說明黃金已失去避險功能。
各國金融市場高度聯動,美股波動不可避免產生外溢效應。這是否意味著全球金融危機重演?
黃金與股市在同步暴跌,投資者該如何應對,還有什麼避風港?
如是金融研究院:散戶少動多看,長期價值投資是王道
如是金融研究院建議大部分散戶投資者,動蕩期多看少動,建議相對專業成熟投資者和有被動配置壓力的機構投資者適時選擇長期價值投資,因為短期動蕩總會過去,A股的結構性蠻牛還在繼續。同時梳理了做價值配置的思路:一是選擇估值相對便宜的,歷史水位較低,或近期調整較多的長期價值板塊;二是盈利基本面紮實的,從股息率(分紅能力)、ROE(賺錢效率)、淨利潤增速(成長性)來判斷;三是市場地位強勢問鼎的,比如消費行業的一些龍頭公司。
興業銀行魯政委:A股價值窪地,中國風險資產標籤已成歷史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對於全球資產來說,重新劃分陣營的拐點已經出現,過去的優質資產現在可能要成為風險資產了,而中國被貼上「風險資產」標籤的歷史也將成為過去時。他認為,在大的經濟體中中國絕對利率相對較高,按十年期的國債利率也明顯高於其它國家;A股的估值也是處於全球股市的窪地,加上中國經濟和企業仍具備高成長性,對於全球資產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金融時報》援引瑞銀資產管理公司的布裡斯科的分析稱,持有中國國債是「一種非常容易跑贏大盤的方式」。從長期來看,投資者應該將40%的資金投入美國,40%的資金投入中國,其餘資金投資其他市場。
粵開證券李奇霖:科技、金融、大基建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李奇霖表示後續股票市場的投資機會主要集中在:
第一,自主可控。強化進口替代,體現在一些科技類企業,包括半導體企業。
第二,金融層面,所有轉型升級都不可能依靠銀行,都會依靠資本市場做,更需要股權融資和資本市場,這種情況下非銀金融板塊一定會比銀行板塊好,而且這是長期趨勢。
第三,新基建。中國基建從存量來看還是有很大空間的,但有部分是過剩的,所以這裡面需要結構性調整,新基建這塊過去的量投入很小,後續基建擴張一定靠新基建,這塊的量未來可能會相對比較大,像特高壓、5G等產業的投資機會,都是可以關注的,尤其是5G商用。
第四,傳統基建。去年固定資產投資維持5.5的增速,核心是靠房地產投資,搞到了兩位數,但今年房地產是竣工周期,不是開工周期,本來就有很大的下行壓力,本身就要靠基建對衝,再加上疫情擴散,經濟要修復,更要靠基建,新基建的量很小,所以我們覺得老基建也很重要,只是它不夠性感,沒有太多想像力,所以一定要在低估值時,進入一些龍頭基建和周期性產業,找尋配置機會。
針對其他各個資產類別的表現,李奇霖認為——
樓市可能會低開。首先對部分城市而言,短期可能會有調整的壓力,在疫情控制住之後,可能會低開,但是我個人認為這個低開之後可能馬上就會修復。而核心一線城市可能還是會有一些上漲的空間。
債券在短期來是久期策略。通過十年期國債做交易,這個可能目前來看還是有一定不確定性,可能短期的波動會變的非常大。我們認為現在對資本市場而言,對債券市場而言,最確定的機會仍然是博弈下沉資質,博弈一些高票期的房產和城投,這是比較確定的趨勢。
針對其他避險類資產,他認為「黃金沒有配置類價值」,因為一方面疫情會導致整個全球增長的餅越來越小,所以必然會導致存量競爭更加嚴重,後續一定會出現全球的大規模的一個貨幣寬鬆出現。其次,這次疫情爆發之後,多數國家發現擁有一個獨立的完善的工業產業鏈是多麼的重要。這加劇了全球產業鏈的爭奪,導致在經濟領域的惡性競爭。(稿件部分信息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