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位媽媽痛心留言:「指甲被啃光、血肉模糊、6歲還吃手...」

2021-01-20 朵媽陪娃
前些日子,我看到了一則新聞,家長花了12萬元為孩子報了17個培訓班,傾盡所有,成績卻不理想。還有很多寶媽們總是問我,到底要不要給孩子報幼小銜接班,現在不用在糾結了:我和團隊小夥伴花了63天的時間,精心為孩子打造了系列早教實操課。全面提升孩子五大能力:專注力、記憶力、學習力、社交力、邏輯力。請在公眾號後臺發送「2」,即可免費領取價值199元早教實操課!再送價值99元的早教資源大禮包,包含:唐詩動畫145首,少兒英語啟蒙400集,早教兒歌100首,益智遊戲視頻大全!每天10分鐘,為你省下萬元早教學費,僅剩最後200個名額,先到先得!


以下是正文:


閱讀全文需要3分鐘


這是朵媽三分鐘第五十四篇內容



大家好,我是朵媽。每周六我都會在《朵媽三分鐘》這個欄目,為大家解答關於娃心理方面的小問題。

大家有任何疑問,都可以留言告訴我,點讚最高的留言,我會優先寫出來哦。




最近在後臺收到很多寶媽的留言,說自家孩子老愛咬手指甲,情況嚴重的指甲周圍的皮膚都被啃得光禿禿,指頭泛著絲絲血色。



也有家長吐槽說:「孩子什麼都好,就是愛咬手指甲,不衛生還影響身體健康。」


不忍心去想像那個畫面,就像對話框裡面那位媽媽說的,真的是既心疼又頭疼。


試了好多辦法就是糾正不過來孩子咬指甲這個壞毛病?


有研究表明,約50%的兒童會在某個時候咬指甲,不需要別人教,不用跟誰學,屬於天生就會的本能。





咬指甲癖是孩子口欲期結束之後的一種行為延續。


孩子兩歲之前的咬手指的行為稱之為口欲期,這是他們正常的生理吮吸需求。


超過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還有類似的現象,大都被定義為咬指甲癖或咬指甲症,多發在3—6歲的兒童身上。



當孩子不自覺頻繁地咬指甲的時候,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一直改不過來的小毛病,不僅僅只是壞習慣的原因。

 


撇開生理上的原因,外界的影響也會讓孩子養成一些不太好的習慣。


每個孩子腦袋裡好像都裝有十萬個為什麼,他們的好奇心是把雙刃劍!


旁人能夠用嘴把指甲咬掉,在大人看來是特別不衛生的行為,但在孩子的眼裡這好像是一種很酷的技能。所以會躍躍欲試,埋下了壞習慣的隱患。



還有無聊,沒事情可做或者飢餓的時候,手邊又沒有任何有趣的玩具,孩子也可能會咬指甲,比如有的孩子在看電視的時候就會無聊地咬指甲。


但是這樣的情況,父母不需要過度擔心,讓孩子轉移注意力,改變習慣就可以了。 



大人會有情緒上的壓力,孩子也一樣,很多我們覺得沒什麼的小事,卻會讓孩子悶悶不樂很久。


說到這裡,我想起我家朵朵了,每天去學校之前,朵外婆都會習慣性地給她裝一些水果在書包裡。


但那天孩子放學後,一臉憂愁地坐在沙發上,還時不時地咬手指甲。


見狀我走過去詢問:「寶貝,不能咬指甲哦,你有什不開心的和媽媽說說。」


朵朵:「媽媽,外婆今天給我帶的香蕉不見了,我覺得好對不起外婆!」



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愛咬手指甲?先別急著責問,仔細換位思考一下,我們小時候是不是也會用咬指甲來緩解煩惱呢?

 



 


我們前面說到的,有些孩子愛咬手指甲並不是單純的壞習慣,而可能是咬指甲癖這樣病理性的原因在作祟。



如何判斷孩子是不是有咬指甲癖的傾向呢?我總結了幾個自己的判斷標準,不一定完全準確,僅供參考哦:


1.孩子的年齡已經超過3歲;2.孩子不自覺咬指甲的頻率很高;3.孩子一緊張憂慮就會咬指甲。


如果孩子出現了這些類似的情況,也用了一些方法去糾正過,仍不見成效的話,可以考慮去醫院,聽取醫生專業的意見。


準照醫囑,有耐心地督促孩子,慢慢改變咬指甲的行為習慣。



我記得有一位寶媽留言是這樣說的:「一下子沒看住,就把手往嘴巴裡面放,我是真的忍不住發火!」


我相信,不止這位寶媽有這樣的情緒,大部分的家長看到孩子咬手指甲的時候,可能都會忍不住呵斥幾句。



但這樣的做法是最不可取的,言語呵斥或者動手教育只會適得其反。


最好的方法是,大人轉變態度,從批評孩子咬手指甲越來越嚴重,到表揚孩子手指蛻皮越來越少,手指皮膚也開始癒合變好了。


從神獸們的興趣喜好入手,鼓勵孩子:「寶貝,你的手畫畫好好看!」「寶貝,你看你幫媽媽摘的菜,好棒!」……


諸如此類的言語鼓勵,讓孩子有獲得感,意識到自己的手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並且帶給自己和家人快樂,他們也就不會那麼頻繁地去咬手指甲了!



孩子有壓力、精神緊張、焦慮的時候,就會不自覺用咬指甲來緩解情緒。


這個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有意識地去開導,不要讓他們陷入內心的死循環裡走不出來。



像圖片中描述的場景一樣,鼓勵孩子把心裡話說起來,和她一起分析事情發生的緣由和解決辦法。


也可以選擇用一些親子戶外遊戲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放風箏、踢足球,這類可以揮灑汗水的小遊戲,幫孩子把不開心的事情拋諸腦後!



 ·寫在最後·


3~6歲的孩子經常咬手指甲,這個問題不容小覷。


最穩重的做法,建議大家聽從醫生專業的指導,加上自己的耐心和鼓勵,慢慢的引導孩子改變。


不忽視孩子的情緒,幫助他們排憂解難,預防諸如咬指甲這類壞習慣的養成。


養娃就好比唐僧西天取經,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關關難過,關關過。


右下角點亮「在看」,跟著朵媽一起乘風破浪吧~別忘了在公眾號發送「2」,領取免費資源哦!

相關焦點

  • 100位媽媽痛心留言:「指甲被啃光、血肉模糊、6歲還吃手」
    ,說自家孩子老愛咬手指甲,情況嚴重的指甲周圍的皮膚都被啃得光禿禿,指頭泛著絲絲血色。超過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還有類似的現象,大都被定義為咬指甲癖或咬指甲症,多發在3—6歲的兒童身上。但那天孩子放學後,一臉憂愁地坐在沙發上,還時不時地咬手指甲。見狀我走過去詢問:「寶貝,不能咬指甲哦,你有什不開心的和媽媽說說。」朵朵:「媽媽,外婆今天給我帶的香蕉不見了,我覺得好對不起外婆!」
  • 孩子啃指甲是缺維生素?兩大心理因素有關係,2歲後還啃要制止
    當我們發現孩子出現啃指甲的行為時,多數家長用呵斥的方式來阻止是不正確的。啃指甲這一動作更像發洩,這讓他們重獲嬰兒時期的安全感,排遣壓力,當他們體驗到這種快感,再次遭遇壓力時就會重複這一動作。2. 叛逆心理有些寶寶還沒有成癮,但是被父母呵斥以後,反而會因小小的叛逆心理,故意加重這一動作表示抗議,最後在意識不到的情況下深陷其中。
  • 啃啃啃,指甲都啃光了!醫生教你6大方法,解決孩子咬指甲這種病
    導讀:啃啃啃,指甲都啃光了!醫生教你6大方法,解決孩子咬指甲這種病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寶寶過了十歲還在啃指甲,長大多半是這2種結局,媽媽要留心了
    十歲男寶指甲又白又禿,媽媽說:沒剪過指甲張女士在兒子5歲的時候就發現,孩子很喜歡啃指甲,那時候也沒多注意,以為孩子還小,稍微大一點就好了。直到孩子已經10歲了,還依然有啃指甲的習慣,嚴重的時候指甲蓋都要脫落了。
  • 孩子為什麼啃指甲?家長不要疏忽,3步帶娃改掉小毛病
    說了很多次也沒有改掉,反而更嚴重了,手指甲都啃壞了,沒有辦法只能給兒子戴個手套,這樣啃得能少點,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改掉這個毛病。」寶寶啃指甲的原因寶寶小時候吃手屬於正常現象,但是孩子三四歲了還經常啃指甲,確實不是一件小事,值得我們家長重視起來。那麼,寶寶啃指甲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 啃啃啃寶寶天天啃指甲,指甲都啃光了,醫生說這是病
    寶寶為啥愛啃指甲?2、 心理原因:哪有無憂無慮的童年,焦慮、抑鬱、壓力……這些負面心理,男女老少都會有,"怎麼辦,好緊張,好害怕,本寶寶啃個指甲壓壓驚"。3、 部分寶寶啃指甲是好樣不學學壞樣,純屬好奇。啃指甲有啥壞處?
  • 孩子愛啃指甲 可能是身體出問題
    比如啃指甲,是無聊呢,還是因為身體缺乏某些元素?父母對孩子啃指甲是抱著怎樣的態度,是覺得微不足道忽視了,還是千方百計阻止卻效果甚微?  孩子出生後似乎對吃手這個行為很是熱衷,大了之後還開始啃指甲,這成為孩子閒來沒事打發時間的舉動。
  • 孩子愛啃指甲,可能是身體出問題了
    比如啃指甲,是無聊呢,還是因為身體缺乏某些元素?父母對孩子啃指甲是抱著怎樣的態度,是覺得微不足道忽視了,還是千方百計阻止卻效果甚微?>  1、無聊打發時間  孩子出生後似乎對吃手這個行為很是熱衷,大了之後還開始啃指甲,這成為孩子閒來沒事打發時間的舉動。
  • 孩子為什麼喜歡啃指甲咬手指,不同階段有不一樣的因素
    不少孩子在一定的年紀都會有自己的小毛病,啃指甲,咬手指是很多孩子都有的毛病,年齡段不同孩子咬手指、啃指甲的理由甚至是動機都不一樣。所以家長在這個時候不要強行阻止,保證孩子所接觸到的東西都是乾淨無細菌,雙手注意清潔,不用強行阻止孩子吃手。
  • 從小啃指甲的孩子,長大後逃不過這兩種結局,別不信
    這讓很多媽媽非常的鬱悶,孩子的這個習慣實在是讓人發愁,又不衛生還特別不雅,手指甲咬得非常難看,光禿禿的而且有的時候嚴重的孩能咬出血來。下面我們來看幾個案例:愛啃指甲一位家長經常抱怨,我兒子從上小學四年級開始就咬指甲,指甲都快咬沒了,十二歲開始得了抽動症,現在想想很是後悔沒有多一點的關注他,我也快抑鬱了,後來去北京找了專家才把這個問題看好,花了很多錢吃了很多藥。
  • 寶寶總啃指甲、吃手、咬嘴唇,如何幹預?
    比如我們可能觀察到寶寶最近經常爬來爬去,碰到什麼都放嘴裡啃啃,塞不進嘴的也至少要舔舔才罷休,這就是口欲期/口腔敏感期的表現。一般孩子的口腔敏感期在1歲之前會結束,但這期間如果得不到應有的引導並滿足,還可能出現口腔敏感期滯後的情況,即會在1歲之後出現補償性反應,如吃手指、啃指甲、咬嘴唇。
  • 啃啃啃,指甲都被啃光了,這是缺鋅嗎?
    為了不讓孩子啃,你都試過哪些方法?門診經常有家長問:「大夫,我家孩子總愛咬指甲,怎麼喊、怎麼嚇唬都糾正不過來。您看,這滿手光禿禿的!這是缺鋅,還是咋回事?」這些孩子,有沒斷奶的,也有十幾歲的。一看到孩子啃指甲,父母就不淡定了。有的上網查,度娘說是缺鋅。可去醫院查查血,也不缺鋅。也有的家長就覺得是壞毛病,相信「棍棒教育」。
  • 關於戒掉孩子吃手、啃指甲、咬嘴唇,你有什麼妙招嗎?
    所以,什麼都想放嘴裡啃啃,塞不進的也要舔舔才肯罷休,這就是口欲期的表現。一般孩子的口欲期在1歲之前結束,但這期間如果得不到正確引導,還可能出現口欲期滯後的情況,在1歲之後出現補償性反應,如吃手指、啃指甲、咬嘴唇。
  • 1歲內寶寶吃手是正常表現,但是兩三歲了還吃手父母要提高警惕!
    導語:1歲內的寶寶吃手是正常身體發育,但是兩三歲了還吃手就得提高警惕!有的寶媽會發現,小寶寶在3~4個月的時候,開始努力吃手,有的媽媽會把孩子手洗乾淨,讓他啃去;有的媽媽則擔心這樣不衛生,畢竟你不可能一天24小時看著寶寶不停的給他洗手,而且長時間吃手還會影響牙齒發育等,所以看到寶寶吃手就馬上阻止。其實,對1歲以內的寶寶來說,吃手是很正常的現象,寶寶為什麼會吃手呢?
  • 指甲是有多香,為什麼孩子總愛吃手手?
    4歲還愛啃指甲,這是啥毛病?小兵媽媽近來就很是有點煩心,因為4歲的小兵總是把大拇指放進嘴裡啃啃啃……媽媽說,小兵在不到一歲的時候就喜歡吃手,一個人玩的時候吃,睡覺之前也吃,吃得不亦樂乎。爸爸媽媽看到後總是強行把他的手拿出來,但小兵繼續「鍥而不捨」地吃。
  • 男孩手指腳趾全部光禿禿 啃指甲上癮或是孩子壓力太大
    每天不停地咬手指甲,把腳趾甲也剪得光禿禿的,直到疼得無法走路才告訴媽媽。醫生發現男孩的手指腳趾都已變形引起了甲溝炎,兩個大腳趾因甲溝膿腫不得不拔甲。「太疼了,以後我再也不這樣了。」9月2日,趕在開學前來複查的小軒再三向醫生和媽媽保證。
  • 孩子愛啃指甲可能是這些原因,趕緊及時糾正
    比如啃指甲,是無聊呢,還是因為身體缺乏某些元素?父母對孩子啃指甲是抱著怎樣的態度,是覺得微不足道忽視了,還是千方百計阻止卻效果甚微?  1、無聊打發時間  孩子出生後似乎對吃手這個行為很是熱衷,大了之後還開始啃指甲,這成為孩子閒來沒事打發時間的舉動。
  • 孩子總啃指甲是因為什麼?你或許不知道,看看育兒專家的理解
    一般情況下,如果寶寶在0—6個月內會有吃手的現象,他們僅僅只是對身邊的新鮮事物充滿好奇而已,這是屬於正常的現象,而家長只要在保證乾淨衛生的前提下,那麼可以讓寶寶盡情地「吃」。但是,如果孩子長到兩歲後還老是吃手或者是啃咬指甲,那麼家長們就應該注意了。一、孩子啃咬指甲的主要表現為:1、在孩子啃指甲時,他們一般是無選擇性地咬十個指甲,而且被他們咬過的指甲常常會變得短而且參差不齊。
  • 王一博被拍到啃手指甲:長大後仍啃指甲的孩子,大多有兩個原因
    首先,我們通過「口欲期」這個概念切入,來了解對於寶寶啃手指,早期的要寶寶啃是為了後來寶寶的不啃,這中間有啥科學道理。「口欲期」事實上就是指大概2歲前的寶寶,處於完全不自立的狀態,可以說基本沒有行動能力,飢餓或者喜怒哀樂都是通過口,以哭叫或者咬的方式表達。口成了嬰幼兒這個時段的生活和興趣的中心點。
  • 王一博被拍到啃手指甲:長大後仍啃指甲的孩子,大多有兩個原因
    口腔探索欲更強,啃手指或玩具更頻繁,家長在這時不要盲目阻止,而是積極配合,鼓勵寶寶去嘗試。否則,會適得其反延長他的口腔敏感期,引發心理問題,很可能會導致今後啃指甲的癖好。隨著寶寶慢慢長大,能聽懂話,肢體也更自主,家長就要設法在寶寶2歲之前就逐步使其脫離口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