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學後,學校要組織一次返校考試,目的是檢查學生在這個寒假裡有沒有保持適度的學習。
陳老師的兒子從除夕一直玩到正月初十,每次陳老師提醒他去看書,他總說放心吧,老爸,我心裡有數。
到了正月十一,這小子開始了閉關學習。
除了吃飯睡覺,其他時間都用在複習和刷題上。
陳老師心想,這叫什麼心裡有數?這不就是臨時抱佛腳嗎?
不過,兒子學習起來還真能迅速進入狀態,一連三天奮戰,那是沒有玩假的。
正月十四,學校說到做到,一開學就考試。兒子上下午各考了一門,樂滋滋地回來了,一問,考得好得很!把他媽媽樂得合不攏嘴,晚上又給他加了一盤雞腿。
看兒子那個炫耀的樣兒,陳老師真想給他來個當頭棒喝!
陳老師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他,兒子這是在玩自欺欺人!
憑著不錯的記憶力,通過集中精力在短時間裡突擊很多內容的方式,應付眼前的考試。不少學生都這麼幹!
結果是什麼呢?他們往往比那些分散學習的學生考得還好一點!
比如說,陳老師兒子的同桌,他就不喜歡搞突擊,而是功夫用在平時。像陳老師兒子這樣把學習任務全都積攢到短短幾天的事,他從來都不幹。
但是,兒子瞧不上同桌的原因是,同桌這樣學習,考試卻時常考不過自己。
陳老師告訴過兒子,靠強記取得暫時的成績不是一種誠實的做法,過不了一個星期,這門課的內容你就忘得差不多了。
而同桌分散學習,卻對於長期記憶很有幫助,只要把時間線拉得長一些,同桌考試的成績就會超過他。
但兒子根本不理會。他媽媽也在一旁附和,誇兒子學習能力強,至少到現在為止,兒子的名次還是高過同桌。
陳老師被這一對母子搞得無話可說。
事實上,他分析過兒子和同桌的成績,從一開始兒子甩開同桌几十分到只能領先個位數,剛剛過了一個學期。
按照這種趨勢下去,第二學期用不了多久,同桌就會全面反超兒子。而如果兒子不改變學習策略,還是這樣為了考試而考試,後面就會被他同桌遠遠甩開,再難望其項背。
為什麼呢?
因為兒子相當於是一個短期的投機者,而兒子的同桌則是一個長期的投資者。
投機可能會一時爽,但更大的可能是輸得精光!
而投資則不然,那是在不斷積攢各種優勢,形成複利效應,等到爆發的那一天,一飛沖天!複利是愛因斯坦盛讚的世界第八大奇蹟,用對了它,學生自己也能創造奇蹟!
教書多年,陳老師見過太多這樣的學生。
不明究竟的人喜歡把這種一鳴驚人的學生稱之為黑馬,但實際上,他們更可能是長期主義者,前面大量的時間都是蟄伏狀態,到了關鍵時刻,曲線突然上揚,以一種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飛快地上漲,完成了一朝逆襲的神話。
但是,很多人走不到這個關鍵時刻,被稱之為「裡程碑」的那個急速爆發點!
相反,在初期相當漫長的時間段裡,學習的複利效應都低得可憐,或者說低到不可見,不少人在這個階段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堅持下去的動力,於是,不斷重複昨天的傷心故事。
「我這麼努力,為什麼看不到希望?」很多人其實是倒在了離「裡程碑」不遠的地方,著實可惜可嘆!
當然,複利效應有一個必要前提,就是你做的事情必須是正確的!如果做的是錯事,複利效應也會起作用,但它給予的不再是令人豔羨的獎賞,而是令人痛苦不堪的懲罰!
陳老師特別擔心兒子的就是這一點。滿足於通過臨時抱佛腳來取得暫時的好成績,當學習內容越來越多,考試題型越來越綜合,對於記憶、理解、運用要求越來越高的時候,兒子一定會慘敗!
正確的事情重複做,持續不斷地做,會得到複利效應的大方饋贈,這是毫無疑義的。
但很多人沒有耐心,等不到那個爆發點的出現,所以,一直看不到那條優雅至極的曲線。
那麼,有沒有辦法讓那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爆發點儘可能早一點出現呢?
陳老師覺得不斷優化正確的事,使得每一天都比前一天進步更大一點,就會縮短爆發點出現的時間。
怎樣優化?
反思應該是最好的方法。
對於學生來說,每日復盤所學,獲取經驗教訓,就是一件正確無比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恆地做下去,而每日反思同時也會產生驚人的複利效應。幫助學生更快找到學習的捷徑,避開學習中的一個個大坑。
有人說,如果到了高考,自己的爆發點還沒有出現,那這條曲線還有什麼意義呢?不是作廢了嗎?
不是的,做正確的事情要有足夠的耐心,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摘到這枚勝利的果實。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個小節點,後面漫漫人生路上,每一次爆發都會帶你進入高速上升期!
總結一下:1,學習是一種長期主義的投資,不能搞短期突擊式的投機行為,那是自欺欺人。
2,正確的事情持續做,保持充足的耐心,靜等複利效應的厚賜。
3,不斷復盤反思,對加快複利效應爆發點的出現有顯著的提速。
4,眼光長遠一點,拉長時間線,不要因急功近利錯過了世界第八大奇蹟的降臨。
滿意劍客老師的分享,請動動你的金手指,來個一鍵三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