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教育對比實驗的啟示

2020-12-15 新華網客戶端

  圖為參與教學實驗的五名中國教師。資料照片

  BBC的紀錄片《中式教學:咱們孩子是否接受得了?》從一開始就受到中英兩國觀眾的普遍關注,關於兩國教學方式孰優孰劣的討論也一直在持續。的確,單從考試成績來看,這場為時4周的中英教育方式「對決」實驗讓中國觀眾鬆了口氣。但是,整個實驗過程所展現的問題及引發的爭議和思考,恐怕不是簡單能以勝負界定的。

  中國班 伯杭特9年級

  數學 67.74% 54.84%

  科學 58.33% 50%

  中文 46.88% 36.46%

  不久前,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紀錄片播出了第三集,也是最後一集。伯杭特中學校長在第三集的結業式上宣布了一份數據對比,顯示「中式教學」實驗班與該校9年級其他班學生的考試成績正確率。從結果看,中國班全面領先。在中國班學生一片自豪的掌聲和歡呼聲中,中國老師相互擊掌慶賀、興奮不已。實驗班圓滿結業,中英師生擁抱在一起,依依惜別,不少學生流下了不舍的眼淚。影片中,人們看到的是師生間情感的自然流露,然而事情的一開頭卻並不是這樣。

  A 英國學校向中國教師「取經」

  2014年年初,經合組織(OECD)在調查了65個國家約50萬名14歲至16歲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科目的考試成績後,公布了一份調查報告。報告顯示,英國中學生的學習成績遠遠落後於中國學生。英國學生在65個國家的總體排名中數學成績列第26位、閱讀列第23位、科學列第21位。相比之下,中國學生各項成績均名列前茅。同年3月,英國教育部官員率團赴上海考察當地中學教育後曾撰文稱,上海16歲少年比英國16歲少年在數學上領先3年,中國學生的課堂專注度和學習效率也比英國學生要高得多。隨後,英國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聯手啟動了一個交流項目,從上海陸續聘請數十名小學數學教師赴英分享教學經驗,同時派出數十名英國數學教師赴上海「取經」。

  在這樣的背景下,BBC策劃了這一紀錄片,其目的是展示中、英教育方式的異同,看看將中式教學法移植到英國課堂是否行得通。BBC選擇了英格蘭南部漢普郡的伯杭特中學開設中式教學實驗班。該校是一所較好的公立中學,20年前就開設了中文普通話課程,並一直與中國的一些中學有交換生項目,其對中國有一定的了解,有著較好的實驗基礎條件。

  伯杭特中學的尼爾·史卓哲校長說,與BBC進行這次項目合作是因為該校一直追求教育創新,希望提高教學水平,也想為學生提供挑戰的機會和不同尋常的經歷。伯杭特中學為此在自願的基礎上挑選了50名不同水平的9年級學生,組成了一個「中式教學」實驗班。BBC請來的5位中國老師對他們進行為期4周的中式教學,分別教授數學、科學、中文、英語語法和體育。4周後,通過階段測試與9年級其他學生做對比,以檢驗中國班的教學成果。

  B 中國老師的「水土不服」與英國學生的「消化不良」

  5位中國老師中兩人來自中國,三人是英國當地的華人教師。但是,這三人都有早年在中國當中學教師的多年經歷。兩位來自國內的老師分別是杭州外國語學校數學老師鄒海連,以及南京外國語學校初中英語教研組組長、省特級英語教師李愛雲。鄒海連老師說,BBC為這個紀錄片挑選中國老師的條件是,有著5年以上中國教齡且能用英語授課。鄒老師說,入選後BBC方面向他反覆強調,請他務必全套照搬他在中國的教學方法。

  BBC在伯杭特中學中國班教室各處,以及走廊活動區域的隱秘位置布置了諸多攝像頭,全方位覆蓋中國班的活動範圍。在校期間,每個中國班學生胸前都別著微型話筒,以記錄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力求真實展現學生們對中式教學的反應。

  中國班開課後,中國老師和英國學生馬上就體驗到了雙方的不合拍。按照事先約定,伯杭特中國班的學生們從一進校門,一切就得按照中國學校的規矩來。早晨7:30到校,下午5點放學,之後還要留校自習兩個小時。這比學生們平常的正常在校時間要長出4個小時。英國學生要像中國學生一樣每周一早晨進行升旗儀式,要做早操、眼保健操,放學後還要做值日。教室的牆上貼著行為守則、課程表和眼保健操示意圖,還有一些勸學的中國名言警句。

  英國中學不像中國中學那樣有著易於管理固定的班級,而是實行走班制。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未來的發展方向需要選擇課程,上課時才湊到一起,因此上不同的課時,同學是不一樣的。英國授課規模一般在十幾人,最多不超過30人。而這次的中國實驗班是按中國學校普遍的班級人數設定——整整50人。英國學生們從沒在這麼大的固定班級裡學習和相處,這本身就帶來了一份新鮮感。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會被鏡頭攝錄下來,則更是激發了他們的表現欲。但是,他們的表現並不是舉手搶答問題,而是各種搗亂和不守紀律。中國老師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課堂紀律也沒有絲毫改觀。氣得教師在備課室念叨說,不少學生缺乏上進心,懶散無紀律,就是因為英國的高福利制度令他們不擔憂未來。英國學生知道不需要太多的知識和技能將來也可生活無憂,因此缺乏認真學習、積極向上的動力。

  英國學制的9年級相當於中國的初中二年級,正值網絡上所說的「中二病」高發期。自以為是、行為叛逆、挑戰權威是這一年齡段青少年的普遍特點。中國老師每堂課都需要花很大力氣維持課堂紀律。片中可以看到,雖然中國老師強捺性子,強調良好的課堂紀律對教學的重要性,但是英國學生依然我行我素不知收斂。

  被折磨得苦不堪言的中國老師在課堂上告誡學生:「知道為什麼中國學生能夠取得比你們更好的成績嗎?就是因為他們課上聽講比你們認真專注得多。」聞聽此言,一位女生在下面嘀咕:「這是什麼意思,是說我們比中國學生笨嗎?說我笨,她以為自己是誰?」衣領上的微型麥克風如實收錄了她的粗口。

  一周下來,英國學生的頑皮和不服管著實把中國老師難為得牙根痒痒,真是有點兒拿這群軟硬不吃、油鹽不進的熊孩子沒招兒了。眼看秩序就要失控,實驗有可能半途而廢,伯杭特中學的教務主任不得不緊急介入,親自出馬。教務主任繃著臉訓話時,全班學生鴉雀無聲。而轉臉中國老師開始上課時,他們的表現卻依然故我。中國老師大惑不解:為什麼你們在教務主任訓話時跟在我這裡上課的表現如此大相逕庭?學生的回答倒也直言不諱:「因為我們怕他,可我們不怕你!」

  中式教學注重整體意識,而英式教學強調尊重學生的個性。影片中,那幾名最不守課堂秩序的學生面對BBC的鏡頭吐槽說出了他們對中式教學的諸多不適應和不良觀感。雖然言語有失偏頗,觀點有所局限,但英國學生勇於挑戰權威和較強的思辨能力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樣面對BBC的鏡頭,尼爾·史卓哲校長則為他的學生們辯解說,情況並不像中國老師說得那麼糟糕。學生之所以在課堂上表現差,是因為中式教學較多灌輸知識點和抄筆記,難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欲望。

相關焦點

  • 中英教育對比中國真贏了嗎?
    原標題:中英教育對比中國真贏了嗎?   教育實驗   在英國教育「向東走」的時候,我們是否也應該「向西看」,學習西方教育重視個性與創造性,加大學生的自主學習呢?   BBC關於中英教師與學生PK的紀錄片終於落下了帷幕。
  • 中美基礎物理實驗教科書的對比與啟示
    圖1 「1-D Kinematics」實驗預習[7] 為了全面比較各校教科書在實驗項目設置以及圖表運用、思考題匹配和參考資料的使用方面的差異,列表對比如表1和表2所示。具體對比分析如下:4.1 指導教科書建設的綱領性文件的差異教育部教指委組織編寫的《理工科類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簡稱《要求》)是基礎物理實驗課程建設和教科書建設的指導性文件。
  • 中英教育制度對比一覽
    很多家長現在還不知道英國學制是幾年,也不知道什麼是GCSE, A-Level以及IB~~ 這些都是留學英國中學需要了解的基礎知識,如果沒有搞清楚這些,千萬不要匆忙送孩子出國。下面小編就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  英國的中小學教育體系基本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年齡段僅供參考)。  該階段的學前教育並沒有強制性,在這個階段家長可以根據居住地址為孩子選擇離家近的託兒所或幼兒園。
  • 【英倫學】中英私立小學課程表對比
    這幾天,英倫圈收到了英國一個教育帳號@合璧兒發來的一張圖,是英國私立小學的課程表。
  • [國際] 上海康德雙語實驗學校:中英合作推動教育創新,培養國際化...
    2018年3月12日,上海英國駐華使領館的國際貿易部教育與技能司邀請8所在上海有影響力的中英合作學校與當地媒體見面,展示中英融合教育的特色。 Gail. C. Denham, Executive Principal of Shanghai Concord Bilingual School, was invited to attend.
  • 中英教育差異究竟有多大?
    ——中式學校》的紀錄片引發人們對中英兩國教育的熱議。片中的科學老師楊軍近日向新華社記者談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她認為紀錄片的剪輯方法不夠客觀,英國媒體的一些批評也有失偏頗。中英教育應該互學互鑑,加強交流。   被剪輯的鏡頭   中國老師總是站在講臺上講課,讓學生不停地記筆記,與英國學生的矛盾和衝突不斷;英國學生不聽課、不守紀律……這部三集紀錄片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 中英交流 | Arm中國、安芯教育未來之芯STEM體驗日洋涇菊園實驗學校站圓滿結束
    10月19日,Arm中國、安芯教育未來之芯STEM示範校計劃-上海洋涇菊園實驗學校站順利開展,此次活動也是一次中英學生交流活動
  • BBC紀錄片引發中英教育優劣之爭
    【財新網】(實習記者 羅瑞垚 見習記者 盛夢露)自去年秋季英國嘗試引進中國數學老師改善英國數學教學以來,關於中英教育的優劣之爭便不斷發酵,近日更達到新的高潮。英國BBC上周開播一部紀錄片,內容是在一所英國中學試點中式教學的歷程。紀錄片展現的教育理念和文化衝擊再度引發輿論熱議。
  • 中英教育差異被人為放大
    中國學校》 的主人公之一———英國博航特中學校長尼爾·斯特勞格爾昨天現身上海,出席「2016年中英校長高峰論壇」。他首度對BBC涉及的場景進行澄清———參與拍攝的實驗班學生實力本就比一般學生更強;為了追求拍攝效果的生動,中國老師在執教過程中常被BBC幹擾……一段時間內,學校甚至將BBC「封殺」了。
  • 看中英基礎教育比較
    (新華社記者 劉穎攝)  近年中英兩國的基礎教育交流開始更為頻繁:2014年2月,英國教育和兒童事務部副部長莉茲·特魯斯率領英國教育代表團到達上海,訪問上海的3所公辦中小學校,「取經」數學教育。2014年11月和今年3月,上海兩批數學教師受邀分別抵英,在小學裡傳授數學教學經驗。而近期播出的BBC紀錄片《我們的孩子夠強嗎?》更是引發激烈爭論。
  • 跨文化溝通在中英教育對比中的實戰運用—英國切斯特大學主題講座
    「跨文化溝通在中英教育對比中的實戰運用——如何快速跨越溝通障礙最大化利用英國留學」主講人Lucy首先放出了切斯特市的樣貌和切斯特大學的實地考察活動的照片,讓我們對切斯特大學有個大致的了解。緊接著便向我們提出了幾個小問題來切入這次講座的主題——如何快速跨越溝通障礙。
  • 著名的「棉花糖實驗」被推翻,新結論很顛覆,給家長4點教育啟示
    這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在教育界廣泛流傳,據此,國內也有了一個特別流行的教育觀念——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因此,沃茲和鄧肯等人決心重新進行棉花糖實驗,他們從各個階層找到了總數超過900的孩子參與實驗,並從各個角度研究和分析了實驗數據。沃茲和鄧肯等人驚訝地發現,當年的棉花糖實驗在結論上有些過於草率了,出現了不小的謬誤,甚至讓人類的教育思想走了一段彎路。
  • 「中英楓禾學校」百家號教育領域排行-百家號收益分析如何賺錢?
    「中英楓禾學校」百家號教育領域排行-百家號收益分析如何賺錢?中英楓禾學校是當前百家號中的普通號,目前帳號百家號權重為2,綜合排名位列817308名,教育分類排名位列22038名,領先了26.5%的百家號。
  • 《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一場戲劇化的教育媒體實驗
    在觀看該片之前,也許要閱讀一兩本關於英國人社會行為和心理的讀物——比如《英國人的言行潛規則》,作者是英國社會學家凱特·福克——能夠先清除一些基本的觀察誤區,明白片子中觀賞性很強的師生對抗,特別是英國學生的行為舉止,首先不是創造性或者自由問題,就是赤裸裸的粗魯;同時也能夠明白為什麼有些中國老師的英語表達會激起學生反感或者困惑。這部三集的紀錄片是將一個跨文化的教育實驗,用媒體的方式展示給觀眾。
  • 澳大利亞TAFE職業教育模式及啟示
    ,總結了TAF職業教育的特色,分析了中澳兩國職業教育存在的差異,從而得出了一些對我國職業教育有益的啟示,以期對我國的職業教育起到借鑑作用。 關鍵詞:職業教育 教育模式 對比 啟示 澳大利亞是個注重教育的國家,教育質量具有世界一流水準。其教育體系分為三個層次:初級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分為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高中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教育與初級的技術和繼續教育(TAFE的初級階段);高等教育有普通大學教育與高級技術和繼續教育(TAFE的高級階段)。
  • 那個中英教育PK紀錄片裡的英國中學,把BBC給封殺了
    紀錄片中,當英國博航特中學的校長面帶微笑對入駐該校的中國教師說出這句玩笑話時,他在心裡似乎已經總結出中英教育模式的主要差別:大部分英國學校會將學生按成績分成不同小班級,但在中國,不同能力的學生身處同一個大班級,而且總體學習時間是英國的兩倍。
  • 看中英基礎教育比較[1]- 中國...
    (新華社記者 劉穎攝)中國日報網10月23日電 近年中英兩國的基礎教育交流開始更為頻繁:2014年2月,英國教育和兒童事務部副部長莉茲·特魯斯率領英國教育代表團到達上海,訪問上海的3所公辦中小學校,「取經」數學教育。2014年11月和今年3月,上海兩批數學教師受邀分別抵英,在小學裡傳授數學教學經驗。而近期播出的BBC紀錄片《我們的孩子夠強嗎?》更是引發激烈爭論。
  • 中英教育合作前景廣闊
    今年中英之間將舉辦哪些青年文化交流項目?2011-05-20 08:29:26田虎: 是的,中英兩國之間青年文化交流合作已經有多年的歷史了, 今年也不例外。2011-05-20 08:32:43田虎: 每年兩國政府間都會舉辦中英教育峰會。在去年11月份,英國首相卡梅倫帶領代表團訪華,其中包括我們的教育大臣麥可·戈夫。隨團訪問的教育大臣麥可·戈夫參加了2010年第五屆中英教育部長峰會。此次峰會也將推動兩國在教育領域建立新的合作夥伴關係。
  • 杜威探究理論對於當代小學科學教育的啟示
    2020年全國教科版小學科學新教材遠程直播培訓研討會預備材料 杜威探究理論對於當代小學科學教育的啟示 本文將對此進行一些簡單的闡釋和案例講解,探索如何在當代運用杜威的探究型教學,從而對小學科學教育提供一些啟示。 一、探究過程的基本環節 探究過程的基本環節同思維五步法基本類似,但是更為具體。
  • 讀中英雙語繪本,賞世界藝術盛宴
    色彩盛宴·世界名畫名著·中英雙語繪本色彩盛宴·世界名畫名著·中英雙語繪本色彩盛宴·世界名畫名著·中英雙語繪本他受過良好教育,卻不受拘束,追求自由。他反對保守,維護共和,參加革命暴動……他,就是印象派藝術大師,馬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