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店對決名創優品?別逗了,它們壓根不是一種生意

2020-12-18 財經無忌

文 | 無鏽缽

名創優品似乎正在迎來阿里的「報復」。

9月末,這一品牌提交招股書的當天,阿里隨即宣布淘寶特價版將於下個月推出「一元更香節」,超過1億件廠貨全部1元包郵。

10月9日,淘寶特價版第一家「一元體驗店」也在上海率先開業。

此外,種種跡象表明,這還只是阿里收攏新零售版圖的一個開端,有消息稱,這一業態將在未來3年內復刻超過1000家門店。

一時間,加上同「五環外的零售王者」拼多多明裡暗裡的較量,平價電商領域的火藥味已然變得濃鬱,不少業內人士都表示,阿里這一次入局超級平價賽道更像是一場「項莊舞劍」,而其意,顯然直指這一領域如今的另一頭牌選手——由騰訊控股支持的零售商名創優品。

兩邊的這一場爭奪究竟會鹿死誰手,現在還殊難預料,然而通過拆解二者背後的深層邏輯,無忌發現,一眾品牌看似針鋒相對的博弈背後,這場焦點之戰能否順利打響,恐怕還要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因為究其根源,雙方在戰略版圖上,並不屬於同一個維度。

定位差異下的戰略錯位

「定位先於戰術」,這是營銷學大師傑克·特勞特給當代企業的第一課。

零售是一個模式極為廣泛的業務門類,並不是所有身處其中的企業都天然的構成對彼此的競爭關係,這之中的關鍵,還是要看雙方各自在細分定位和目標客戶群體上是否存在重合。

舉個例子,儘管都是飲料行業的知名品牌,可口可樂和王老吉之間的競爭因素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縱觀此次「一元店」同名創優品的較量,不難發現,雙方的定位差異,是決定這場戰爭無法繼續下去的最關鍵因素。

阿里的「一元店」和名創優品的「十元店」看似相近,本質上並不是同一種新零售,面向的也並不是同一個消費群體。

作為阿里大力宣傳的新零售模式,按照官方說法來講,「一元體驗店」是淘寶特價版聯合產業帶商家共同打造的「廠貨櫥窗計劃」的一部分,本質上是C2M生意的一種落地模式,也是阿里對於新零售版圖中下沉市場的一塊補充。

而名創優品則是一家提供各種以設計為主導產品的零售品牌。產品範圍涵蓋生活家居、電子電器、紡織品、包袋配飾、美妝工具、玩具系列、彩妝、護膚洗護、休閒食品、香水香氛、文具禮品11個品類,超8000個核心SKU。

在此前遞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招股書的最開端,這一品牌已經被被獨立研究機構Frost&Sullivan稱作「全球規模最大的自有品牌綜合零售商」,從GMV和門店數來看,這一描述並不誇張。

據該調研機構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自有品牌綜合零售GMV達520億美元,名創優品以27億美元(約合190億人民幣)佔比5.2%。

儘管描述上的一元和十元構成了一種價格區域上的重合,但雙方瞄準的客戶卻並不盡然相同。

以產品來看,一元店直連的是龐大的長珠三角工業產能,賣的是白牌廠貨,產品主要以易損耗的日用雜貨為主打;

而名創優品賣的則是基於低價之上的優選商品,其主打產品包括但不限於家居、時尚配飾、數碼產品等一系列象徵生活方式和態度的產品。

從這個角度來說,1元和10元之間,差的不是簡單的9元錢,更是90%的價格空間。

而對於零售品牌來說,正是這90%的價格空間,為簡單日用需求之外的更多價值需求和消費體驗留下了空間。

相較於一元店主打的「耗材」,設計、品牌、聯名……這些同前者註定絕緣的東西,只能依存於名創優品。

對比這場聲勢浩大的Battle,雙方在細分定位上的差異決定了,這場錯位戰爭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而一元店也註定難以對名創優品造成直觀的衝擊。

低價模式「同果」不「同因」

回到「低價」,這一雙方在業務模式上被反覆比對的部分,細究之下,不難發現表象背後的深層差異。

一元店這一零售模式的便宜,本質上在於直接打通工廠和消費端的C2M模式,這一模式取締了中間商,讓消費者直麵廠商,從而杜絕了差價,並更進一步,藉助於工廠模式化批量生產來平攤優化各個環節的成本。

而名創優品的便宜,則是兩大關鍵因素合力作用下的結果。

在這一品牌創業初期,名創優品之所以能先於一眾零售商率先打出優質低價的口碑,一方面是創始人葉國富對於毛利率的極致要求,另一方面則是這一品牌依託加盟締造的輕資產零售模式,和國內目前相對較為成熟的供應鏈體系。

作為全世界極少數被聯合國認可的全產業鏈工業強國,中國製造最大的特點就是低成本、高品質,這也為中國的零售企業參與全球價格競爭的最強有力的保障。憑藉著高顏值、高品質、高性價比的特質,名創優品成為生活日用品消費領域裡深入人心的品牌之一。

而在品牌一步步壯大,並走向IPO之路時,市場開始對於這一品牌的盈利指標提出更高要求。

在這一時間節點,名創優品保持超級平價的關鍵則是在於依託數位化、智能化加持,在提升門店消費體驗的基礎上,對於零售各個環節的效率提升。

藉助於數位化,名創優品極大地降低了整體業務的運營成本,而憑藉智能化,這一品牌還在更進一步提升銷售成效,實現全球一體化的精細化運營。

從這個維度來看,雙方之間最相近的「低價」其實更多是建立在「殊途」之上的「同歸」,實質邏輯並不全然相同,自然也就缺乏可比性。

下沉市場真的能阻擊名創優品升維嗎?

拋開這些,名創優品此次萬人矚目的上市計劃,或許才是造成阿里如臨大敵的態度的根源。

畢竟,一個拼多多就已經足夠讓阿里嚴陣以待,倘若平價電商領域再添一員美股上市公司,阿里的話語權無疑還將被進一步削弱。

據名創優品招股說明書顯示,此次募集的資金將主要用於擴張全球門店和零售網絡,升級倉儲和物流網絡、進一步提升數位化運營系統等。

不僅如此,疫情期間,名創優品更是率先布局O2O配送服務,與美團、餓了麼和京東到家合作,發力社交電商,其創始人葉國富更是多次表示,「發展全渠道,加速線上線下融合,提升線上銷售佔比,是我們未來的重點工作方向之一。」

除了有意進軍電商之外,名創優品多年來一步步成長所背靠的工廠產能和供應鏈環節,也讓力推C2M模式的阿里感到如芒在背。

然而,衝冠一怒是一回事,具體的戰術打法又是另一回事。

僅憑著價格相似的「一元店」,真的能阻擊名創優品的上市之路嗎?這一點或許仍然還要打一個問號。

儘管雙方目前的模式,都要求在短期內儘可能鋪開門店數量。但一元店的開店浪潮,正如前文所說,本質上是為了攤平C2M直連過程中各個環節的成本,從而保持其低價的核心競爭力。

而名創優品的開店,則更多是為了多賣貨,從而以攜資金優勢,完善電商業態的「內功」。

反映到具體的銷售策略上,名創優品的開店策略是上行的,一元店更多則是下沉的,名創優品的定位決定了,除了薄利多銷,它同樣可以選擇帶有一定程度溢價和品牌附加值的產品,而擺在一元店面前的,只有更便宜這一條道路。

如果要去類比的話,對於用戶來說,一元店模式則類似於在全國各地大街上隨處可見那種直連工廠的「義烏商品」實體店,只不過價格還要更加便宜。

名創優品對標的更像是諸如優衣庫、大創之類的優質平價店,這一類店鋪提供的不僅僅是優質商品,同時還有無關於價格的美好生活。

某種程度上,兩種不同風格的門店似乎都可以越來越好,越開越多,這恐怕並不是阿里最初所預計的,而倘若放棄這場不倫不類的競爭,回到十元賽場上正面廝殺,僅憑藉如今較為成熟的C2M模式,也還是遠遠不夠的。

回到文章開頭的那個比喻,可口可樂再好喝,市值做的再大,也架不住有人愛喝涼茶,因為歸根結底,它倆就不是一個冰箱裡的東西。

相關焦點

  • 淘寶一元店對狙名創優品:狹路相逢,得供應鏈者勝
    先是手握巨大流量的騰訊,看中了在線下擁有眾多入口和支付場景的名創優品,決定投資名創優品:18年9月,名創優品宣布與騰訊和高瓴資本籤署關於合共10億元人民幣的戰略投資協議。 然後是阿里親自下場,對狙名創優品:10月9日,淘寶特價版第一家「一元體驗店」在上海開業。
  • 7年開店4222家,「十元店」名創優品的百億生意經!
    是的,就是那個Logo撞臉優衣庫、店面設計神似無印良品、自稱是日本品牌、80%產品卻「Made In China」,精緻又廉價的「十元店」——名創優品要上市了!儘管背負了一身罵名,可名創優品卻還是憑藉著「十元店」走向了納斯達克。另外不要驚訝,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顯示,名創優品已經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自有品牌綜合零售商。
  • 阿里1元店開業,意在名創優品?
    看了阿里的一元店新聞。特地搜索了下,還是真的。淘寶特價版,將會推出「一元更香店」,這是實體的門店,第一家將落地上海。如何看待阿里的一元店?對誰影響最大? 在名創優品出現之前,我們在大街小巷聽到過「1元店」、「2元店」、「5元店」。
  • 阿里要開1元店,名創優品上市前遇到了最可怕的對手
    現在又放出「阿里1元店」的消息,感覺就是宣傳需要玩個票,頂多做家快閃店,發發新聞,為淘寶特價版做做推廣,所以我們也沒當真,聽過就算了。 據說這次還真不是玩票,阿里是要認真做1元店,而且計劃3年內全國開業至少1000家! 這個開店計劃很驚人,但如果阿里真的下定決心要攻下沉市場,把匯集的120萬產業帶商家的低價好貨,用大家喜聞樂見的線下1元店組織起來,鋪到每個人身邊,將是最有力的方式。
  • 從名創優品上市到阿里一元店,誰才是平價之王?
    而就在這個當口上,阿里高調宣布將在3年內開出1000家線下一元店,並在近日推出了上海首店,頗有點針鋒相對的味道。其實名創優品跟阿里在新零售上算是棋逢對手了,畢竟一個是線下零售的代表,一個是線上電商的巨無霸。尤其是在阿里將觸角延伸到線下零售之後,因為理念不同,葉國富懟馬雲更不是一次兩次。當然,名創優品也有這樣的底氣。
  • 沿用 「哎呀呀」10元店模式,偽日系的名創優品能走多遠?
    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購物體驗,走進一家名創優品門店,喜歡的東西不少,發現正好價格也很不貴。衝動之下買了一堆回家,幾天後,買的東西壞的壞,沒用的沒用,就都丟在一旁了。近日,這個走到哪兒都躲不開的「10元店」——名創優品公布了上市後首份財報。
  • 限度 | 專題:名創優品與「十元店」
    不過,輿論的爭議並不影響這家「十元店」開遍中國的大城小鎮,也不妨礙其走向國際化。目前,名創旗下的門店超過4200家,覆蓋80多個海外國家和地區,這個2013年才成立的企業已然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自有品牌綜合零售商。那麼,被稱為「線下廉價之王」的名創優品是如何俘獲消費者和資本市場的心,創造線下零售的又一個傳奇的?IPO之後,名創優品還要面臨怎樣的挑戰?
  • 從10元店到年賺180億,名創優品憑什麼?
    名創優品正是植入了一個用戶的需求場景——當提著一籃子貨品準備結帳時,發現只要掃個碼就能免費得到一個購物袋,而不是再花三到五毛去買一個,誰會想到要去拒絕呢。只有純線下渠道的時候,我們默認門店的覆蓋範圍只有周邊一公裡左右,以名創優品舉例來說,同樣是買一雙10元的拖鞋,雖然也許名創優品的比樓下便利店賣的更好看,但有何必要一定要走到離家兩三公裡遠的名創優品去買呢?但將線上線下打通之後,就給了用戶一個理由——既然可以在線下單,名創優品的產品又更好看,為何不選名創優品呢?
  • 探訪名創優品、NOME、三福,「十元店」們都在怎麼賣化妝品?
    導讀:近期,名創優品計劃明年開300家彩妝集合店WOW COLOR的消息引得廣泛關注。而讓名創優品意識到這一商機的背後原因是,旗下「Mini Home」項目引入彩妝品牌橘朵後,這個只佔全部SKU數量4%的品牌,創造了整間店鋪40%的銷售額。事實上,在名創優品門店中,美妝產品也一度是「引流利器」。如今,以名創優品為代表的「十元店」們都在怎麼銷售化妝品?
  • 「10元店」名創優品衝刺IPO,葉國富的資本操盤術
    它的商業模式也是10元店,以女性熱衷的小飾品為主,從低端飾品連鎖市場空白點切入,不到兩年時間店面擴張到了近千家,年營業額高達5.6億元。不過,當時小飾品這門生意屬於典型的邊緣行業。葉國富在推動品牌出圈上,一方面重金邀請應採兒、SHE等當紅明星來代言,擴大企業影響力和消費群體;另一方面,便是籌備企業上市。後者,無疑是讓企業業務躋身主流賽道的一條有效路徑。
  • 「10元店」名創優品的野蠻生存法則,在爭議中成長
    作為中國最大的「10元店,名創優品的上市,意味著它迅速俘獲了年輕一代的同時,也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這無疑是屬於一家實體零售店的高光時刻,然而這是一段昂首闊步的新徵程還是轉瞬即逝的小插曲,也許只有時間才能給我們答案。
  • 頭條| 探訪名創優品、NOME、三福,「十元店」們都在怎麼賣化妝品?
    CBO 記者謝雪曼近期,名創優品計劃明年開300家彩妝集合店WOW COLOR的消息引得廣泛關注。而讓名創優品意識到這一商機的背後原因是,旗下「Mini Home」項目引入彩妝品牌橘朵後,這個只佔全部SKU數量4%的品牌,創造了整間店鋪40%的銷售額。事實上,在名創優品門店中,美妝產品也一度是「引流利器」。
  • 淘寶特價版VS名創優品:誰在定義「十元店」
    要知道,名創優品從眾多零售企業中脫穎而出,成功登頂紐交所就源於其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在其招股書中,名創優品在全球範圍內總共擁有超過600家的優質供應商,這也是被投資人普遍看好的原因之一。另外,據名創優品的首份財報顯示,截至今年9月,名創優品消費會員數量為2550萬。對於線下零售企業而言,這一數據無疑十分亮眼。
  • 名創優品劉曉彬:怎麼把別人看不上的小生意做到極致?|Morketing...
    整個中國區,名創優品商品價格沒有超過100元的,且95%都是在50元以下。四,「小」也讓名創優品可以更好的奉行「三高三低」的產品策略——高顏值、高品質、高頻率,同時保持低成本、低加價、低價格。名創優品會員平均客單價只在47塊錢左右,但名創優品在中國有2600+家門店,今年全年客流量可能達到10億人次,名創優品所服務的是金字塔最底端的大眾消費者,這也意味著生意的天花板很高,但同時也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而大生意又「大」在哪裡?下沉市場與海外市場。首先,下沉市場的大生意。
  • 美國上市12天「十元店」名創優品著急了
    名創優品最初低廉的價格+新鮮的設計佔領消費者的心智。但質量問題終究是品牌的命門,頻頻在這上面「折跟頭」,名創優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一次次「打折」。長此以往,「脫粉」在所難免。事實上,近期的財報數據已經給名創優品敲響了警鐘。2020年一二兩個季度,名創優品營收接連下滑,同比下降幅度為25%和38%。此外,名創優品兩個季度的利潤也在持續走低。
  • 「十元店」7年養出百億富豪,但質量成為名創優品的「一顆炸彈」
    來源:市界作者|王一涵時間回溯到7年前,如果分析「十元店」,絕大多數人都會對這種小攤式生意嗤之以鼻。但誰又能想到,其中居然能誕生百億富豪? 北京時間10月15日晚,「國內最大十元店」名創優品,正式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上市。
  • 「名創優品」靠山寨起家直逼無印良品 升級版的「十元店」 年營收...
    名創優品線下店商報訊(記者祝雲燕)上周末,剛搬家到城西的周先生到西溪銀泰城的無印良品,準備為新家裡添置些日用品,但覺得價格較貴,逛了一圈兩手空空。抱著看看的心態,他走進商場負一樓的「名創優品」——這個在他腦中深刻印有「山寨」「低價」標籤的店鋪,裡面的貨品品類豐富,設計感足,最重要的是幾乎沒有產品價格超過3位數。最終,他用了不到200元就買了一大堆日用品。從此,周先生就入了名創優品的「坑」,溜達一圈後總忍不住挑幾樣帶回家。有趣的是,記者發現身邊像周先生這樣常在名創優品順手帶貨的朋友不在少數。
  • 名創優品「洋式」的商業模式
    褒的觀點主要是:其一改傳統格調低、質量差、裝修差的「十元店」形象,轉化為裝修精美、物美價廉的高檔「十元店」,為消費群體提供了更優質的服務和商品。 另一方面,名創優品負面纏身,主要烙印有「三宗罪」: 一是抄襲式創新。
  • 性價比、仿日風,名創優品IPO究竟靠什麼?-虎嗅網
    掰投》有幸請到了五星星創匯董事總經理王承晨和中日消費領域專家房家毅,同虎嗅Pro資深編輯劉宇豪一道,探討這家「十元店」的生意到底香不香。Q:名創優品的核心競爭力究竟是什麼?它的核心競爭力是不是性價比,如果不是那是什麼?
  • 深度解析名創優品虧損的秘密
    名創優品將自身定義為「全球第一的自有品牌生活方式產品零售商」,從GMV和門店數來看,這一描述並不誇張。它擁有超過8000個核心SKU,涵蓋生活家居、電子電器、紡織品、包袋配飾等11個品類。 短短七年時間,從一家小小的十元店,一路登頂「全球第一」,名創優品是如何實現逆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