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的同事老李在威海乳山花25萬買了一套80平米的海景房,這讓老婆又動心了。說實話,這房價真心不貴。像我們這落後地區四五線城市,房價現在都還10000多一平呢。
老婆又接二連三地舉了幾個在乳山買房的例子。她從老李那裡知道,她的另一個單身女同事叫小霞的,也在那裡買了房。老李告訴她,他是在乳山辦房產證時遇到同樣到那裡辦房產證的小霞的。
我老婆說,我們樓下的一對夫婦,之前在乳山買了一套公寓,發現太吵,近期準備賣掉再換成商品房。
這麼看來,在海邊買房的身邊人還真不少呢。說是那地方相當於是一個鄉鎮。
我問,這些買了房子的,又不在那裡住,房子都出租去了嗎?
老婆說,沒有。可能不好租吧。其實大家買那裡房子,目的就是為了避暑,夏天去住一些時間。算來算去,感覺反正賠不了本。
我說,我前些時候聽一個朋友說,有些買了海景房的都很後悔,說是海邊太潮了,想賣也不好賣。再說,只是為了夏天住幾天,性價比也太低了吧。
我想,如果只是為了夏天在那裡住幾天就在那裡買一套房子,應該並不是他們的目的。心目中考慮的應該還是增值。目前這麼低的價格,總以為今後會有增值空間。
事實真是這樣嗎?
在網上查了一篇文章,看後讓我明白了那裡房子的真正情況。
這篇文章說的是乳山銀灘。房產商在這裡打造的概念就是海景房。由於大批資金湧入,房子蓋得多,而本地需求有限,他們就瞄上了外地人。
這裡的二手房房價低,新房房價高。二手房房價低的原因是房價跌得厲害。新房房價高的原因是,他們從大城市拉來的看房團的老人們,在沒有機會了解二手房價格的時候,就在遊說中以佔便宜的心理成交了。
所以,新房火爆,乳山房價上漲,有些人就被坑了,有的人剛買完沒多久就發現周邊的二手房價格很低,但是買都買了,就當買個海景房養老自住吧。
如果適合居住,也倒沒什麼。關鍵是適合居住嗎?
文中說,夏天涼快,去度度假也還好,其他時間真的不太適合,尤其冬天,海邊的風跟刀子差不多,從大城市來這兒過冬,可能是找罪受。
而且,這裡並不是所有的房子都有暖氣。當地的住戶說,多數小區夏天可能有10%的入住,冬天估計連1%都沒有,太冷了。
生活也很不方便,不少人說,除了房子,周圍的配套設施都不全。
看了這樣的介紹,心裡還想這種說法是不是太片面了?然後又看了後邊的跟帖。跟帖人可都是有著自己的經驗的。看了以後,我是徹底打消了去那裡買房的念頭,並且也找到了說服老婆的理由。
下面列舉一些跟帖:
「千萬別買,不是在海邊上住多少年的,內陸地區的人一開始住幾天,感覺很不錯,舒服,住上幾個月以後,全身關節都難受,溼度太大,年輕人應該抵抗力好一點,過四十歲千萬不要買海景房,不要錢都不能要,真的,我親身經歷過的。溼度太大,容易得關節炎。」
「還有大夏天的想著吹海風是多麼愜意的事情,然而真正住海邊的人夏天都要把臉包得嚴嚴實實,否則臉會剝掉一層皮,沒住過的人是想像不到的。」
有人拿南方相比,反駁說:
「搞笑,去三亞住海景房,估計有關節炎的都住好了。」
有回覆對此立即進行了否定:
「作為廣東人。你說的這個真的是錯誤。溼氣太重真的容易出問題。」
「你真的搞笑,珠江三角洲不是患風溼炎的人能長住的地方,南方的海邊,那溼氣基本是肉眼都可見的。」
一分價錢一分貨。太便宜的東西肯定有它便宜的原因。尤其像房子這種剛需商品,哪能讓人隨便撿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