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6 1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1
直播聚聚聚1
德宏百事通1
APP左衝右突的外賣騎手、
風風火火的上班族、
接娃心切的家長
……
當前,
越來越多人加入了電動自行車「大軍」,
這種新型交通工具固然快捷、經濟、環保,
但其廣泛使用也帶來巨大的道路安全隱患。
專家呼籲:
電動自行車交通傷害逆勢增長,
「速度與激情」背後的代價亟須引起重視。
目前,
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導致的死亡人數
在我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中上升最快,
每小時就有1名電動自行車騎行者死亡。
電動自行車致死傷率攀升,普遍存在超速
當前。
我國電動自行車生產量和保有量
在近年來持續上升,
已成為電動自行車大國。
據工信部統計,2019年我國電動自行車產量達2707.7萬輛,社會保有量近3億,位居世界第一。隨之而來的是電動自行車引發的道路交通事故數量也在攀升。可以說,電動自行車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新型「馬路殺手」。
資料圖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病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傷害防控與心理健康室副主任鄧曉介紹:
2019年全國道路交通事故傷亡人員中,駕駛電動自行車導致的死亡人數達8639人,受傷人數達44677人,傷亡人數接近非機動車傷亡人數的70%。「
形象地說,平均每小時就有1名電動自行車騎行者死於道路交通事故,有5名電動自行車騎行者因道路交通事故受傷。」
事故現場 供圖
鄧曉介紹,造成電動自行車道路交通傷害的危險因素包括人、車、路多重因素。而在人的因素中,超速行駛是導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據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
電動自行車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時,最高時速不得超過15公裡/小時;
2019年電動自行車新國標要求其設計速度最高不超過25公裡/小時。
然而實際生活中,大量電動自行車行駛速度往往超過30公裡甚至超過40公裡。
正確佩戴頭盔,每年可救兩三千人性命
「肉包鐵」
是對騎行電動自行車的形象描述,
這意味著一旦發生交通事故
騎乘人將直接面對危險。
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副教授施立棟認為
如果能夠佩戴好頭盔
從自身出發預防傷害,
將能顯著降低電動自行車
道路交通傷害死傷率。
現實中也有案例
戴了安全頭盔的駕駛者摔倒之後能爬起來,
但沒有戴安全頭盔的站不起來了,
不戴頭盔受到的傷害顯然更重。
鄧曉分析說,安全頭盔能夠減少63%的頭部受傷和88%的顱腦損傷,不戴安全頭盔的兩輪機動車駕駛員受傷人數是戴頭盔者的3倍之多。
需要提醒的是,戴頭盔不是裝飾,應該系好頭盔帶,然後戴緊,使得頭盔碰撞以後不會輕易脫落,這才是真正的正確佩戴安全頭盔。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政策規劃室主任戴帥說:
「我們預估如果每一個騎行人員都能夠正確佩戴頭盔,一年可以挽救2500~3500人的生命,全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可以減少5%左右,這個比例是非常可觀的。」
雲南開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
自今年4月起,
公安部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
「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
將佩戴安全頭盔和安全帶提升到國家層面。
啥叫「一盔一帶」?
盔是頭盔的盔,
帶是安全帶的帶。
隨後,雲南省公安廳交通警察總隊下發了《「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任務分解方案》,交警部門將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督促摩託車、電動自行車騎乘人員規範佩戴安全頭盔,汽車駕乘人員規範使用安全帶。
雲南省公安廳交通警察總隊副總隊長任傳峰表示:
在執法過程中,交警部門將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督促摩託車、電動自行車騎乘人員規範佩戴安全頭盔,汽車駕乘人員規範使用安全帶。
全省公安交管部門將持續保持嚴管態勢,全面提升摩託車、電動自行車騎乘人員安全頭盔佩戴率和汽車駕乘人員安全帶使用率。
當前,
雲南各地正在開展
「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
↓↓↓
昆明
曲靖麒麟區
臨滄鳳慶
大理
德宏芒市
再次提醒大家
生死間不能靠運氣,
提高交通安全意識,
用好「一盔一帶」
才是預防事故的根本。
生命只有一次
請安全出行、規範騎行。
來源:YNTV2都市條形碼
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 否則視為侵權
編輯丨楊曉玲 審核丨李武周 朱邊勇
↓點擊下方圖片立即搶購↓↓↓
原標題:《要警惕這種新型「馬路殺手」! 全國每小時就有1人死亡》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