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家庭「長兄為父,長嫂為母」,誰為我們想過?

2020-12-22 寶寶知道

作者:寶寶知道 佳奇媽媽

中國人,自古以來都說這個長兄如父,說的是年長的哥哥得像父母一樣,照顧弟弟或者妹妹,他們有什麼需要的時候,你得伸出你的雙手去支持,幫助弟弟妹妹渡過難關。

老公,家裡長子,下面還有一個相隔6歲的弟弟,從小家庭貧困,爸爸媽媽忙於務農,什麼都落在了老公身上,弟弟從小就是享受,爸爸媽媽出門,老公放學時得煮飯做家務活,帶弟弟,做過太多太多的事情,數不過來。

老公初中畢業時,考慮到家裡沒錢供兩個孩子上學,所以做為老大的他,從小懂事聽話,就把讀書的機會讓給了弟弟,自己選擇了出門打工。

老公打工回來工資全部交給父母,弟弟上學回來,看到哥哥買的衣服好看點,便拿到學校穿,要知道,那個時候老公可是想了又想才買那一件衣服,好幾百塊錢呢?相當於有的一個月工資了,拿去穿就算了,後來回來說掉了,不知道去哪裡了,看哥哥的被子也說好,在學校冷,一家人怕弟弟冷著凍著,就把被子也拿給了弟弟。

在老公打工幾年後,家裡有了點積蓄,老家房子需要重新修建,當然,一部分錢是公公打工賺來的,公公在市區當保安,一個月工資也沒多少。老公從小比較節省,什麼錢都不會亂花,好不容易跟公公賺錢把房子休了一個外形,還沒來得及裝修的時候,婆婆出意外,離開了這個家,那時的小叔子正在上高中,老公回來對弟弟說,別怕,一切有哥哥呢!也許就因為知道家庭條件,也許是本來就不想讀書了,小叔子就說哥我休學一年,腦袋很疼,明年不疼了我再去讀書。

弟弟出門打工了,沒再讀書,不過一年到頭也看到他打工賺的錢,老公這時跟我認識,後來到了談婚論嫁時,我們回到了老公家,商量結婚事宜,可並不是很了解老公家庭情況。只是知道媽媽不在了,有一個弟弟,公公每天只是自己幹活,什麼都不過問,我還讓老公問公公,這裡結婚都是什麼禮儀,免得到時候給老公家丟臉可不好。老公也不說話,我也沒看到老公跟公公有多餘的交流,我是遠嫁,這是第一次到老公家來,而且是已經談婚論嫁的地步了,其實也就是因為懷孕了,又看老公那麼踏實,可靠。

結婚時媽媽問老公要的彩禮,按我們當地風俗要的,並不多,那時流行3金,彩禮3萬左右,媽媽說的時候老公悶著不說話,後來跟著老公回到他家看到情況才知道是怎麼回事,公公什麼都不管,老公得一個人扛。老公自己去堂姐家借錢,其實我私底下跟媽媽商量過,雖然是這樣流行的,不過以後只要他對我好就行,不一定拿那麼多,就是看看老公的態度而已。

老公走哪裡帶著我一起,看著他因為彩禮的事愁眉不展,而又不願意找公公,我也不好說什麼,那時畢竟沒結婚,雖然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我們回到媽媽家時,因為老家風俗太多了,老公家又遠,沒錢包車,只能是在娘家辦完婚禮再跟老公坐火車輾轉到老公家辦婚禮,老公上上下下只是拿了1萬多點,其實我們出門之前媽媽就給了我1萬,我覺得沒必要瞞著老公,兩個人過日子靠的是信任。

那時的我很單純,心想著只要老公對我好,其他的無所謂了,反正他只有一個弟弟,以後大家能和平相處更好,婚後一年不到我生下了大寶,不過公公對我並沒有什麼改觀,還是什麼都不管,哪怕是我懷孕8個多月,家裡還沒買洗衣機,老公一天到晚忙很多事,他都不會自己洗一件衣服或者一雙襪子。

我們結婚時老公弟弟都沒回來,理由是沒錢,剛剛才轉了地方,我生大寶坐月子,老公得照顧我跟孩子,同時還兼顧跟公公挖地種菜,有人來了公公也不招呼一下,完全是老公一個人忙活。

記得前年,我們剛剛從外面打工回來,公公火急火燎的打電話給老公,讓馬上回家,明天小小叔子相親對象要到家裡來看看,要是沒意見,就會訂下來了,這時的弟弟已經26 歲了,老大不小的,一個個親戚每天都在催促弟弟的婚事。放下電話,我們一家人從火車站往家裡趕,公公家裡什麼都沒有,買菜,煮飯,收拾屋子都是我們夫妻倆的事,這也無所謂,應該的。

當天晚上,弟弟也回到了家,一家人吃過晚飯,收拾好上樓看電視時,由於我多了一句嘴,笑著問公公:爸爸,明天人家就要來了,要是都沒有意見,肯定少不了紅包,你準備好了嗎?這倒好,公公知道老公剛剛才從鄰居家結帳回來,就說我只有1000,我反問,那還有3000,誰拿……有(我老公),我立刻就翻臉了,因為之前吃飯時,一家人正在商量這個事,公公時人家現在都這樣,見面禮4000,老公跟弟弟還說,自己家什麼條件,看條件來而且這是第一次,有個意思就好了,可公公就咬著這個數字不放了。

我說到,當初我結婚你什麼都不管我沒說什麼,考慮到還有一個弟弟,你也要為他考慮,這也不說了,我們這幾年運氣不好,做什麼都賺不了什麼錢,你大兒子養不起我跟你孫子沒找你拿一分錢,這是他的責任。可現在這是你小兒子,理應你來承擔,憑什麼叫你大兒子來承擔,我是不可能拿這個錢的,如果今天是我兒子的事,我自己有能力就拿這麼多,沒能力再說別的話。老公跟小叔子在客廳裡看電視,聽到我們的談話,都沒說什麼,我其實不是故意說給小叔子聽的,我是氣老人的態度,同樣兩個都是他孩子,待遇截然不同,而且這只是個見面禮,那真的我們拿了,以後真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老人家拿不出來一分錢,人家要個10萬8萬也來找我們嗎?我們一家人也要生活吧?

本來聽說小叔子相親,人家願意到家裡來看,就證明有那麼一絲絲機會,我跟老公還悄悄的商量了一下,小叔子這兩年在家裡學藝,也沒什麼錢,不是過年恰逢2.17情人節嘛,我們自己拿1000塊錢給小叔子,算我們支持他的,萬一他跟人家女孩子出去逛街,想吃點什麼或者買點小禮物沒錢多尷尬。公公說這個話之前,又沒找過老公通一下氣,說支持一個還是借,突然就通知我老公拿錢,所以他們兄弟倆也懵了,誰也不知道說什麼。公公看氣氛不對,自己就話語就軟了下來,說就算借嘛!我話趕話,好,那算誰借的,親兄弟,明算帳,有借有還,總要說清楚吧!公公又不說話了,小叔子沒辦法,就硬著頭皮說姐姐,算我借吧!

事以至此,我心裡還是憋著氣,不想把錢拿出來,後來老公到了我們臥室,把錢數了出來,叫我進去,把錢交在我手裡,讓我親手交給小叔子。老公因為他爸爸的表現,冷了心,不過又沒辦法,以為我不會再給那1000塊錢給他弟弟,然後對我說隨便我做主,我覺得這個家就這樣,我們是大的,能支持就支持,可也得看事情吧!老公是賺了錢,可不是一個家的提款機呀,哪裡能說提多少就有多少呢?

帶孩子這幾年,我又沒辦法上班賺錢,所有的開支都是老公那一點微薄的工資來維持,孩子上學要花錢,老人平時買個肥料也打電話叫我們拿錢,吃酒也找我們拿錢,過年回家一家人開銷是我們的,還給老人買衣服,我們一家人沒誰買過新衣服過年,只要我們在家,一家人的衣服都是我或者老公洗,不管內衣內褲,不管公公還是小叔子的,我們從來沒有嫌棄過,洗了還晾曬,還管收拾疊了放衣櫃裡去,我自問我們夫妻倆沒什麼對不起這個家的了。

身在這個家,我心力交瘁,可有誰能懂呢?最哭的是老公了,我煩躁時可以兇兇他,發發脾氣,可老公呢?都是他們家人,他是最苦最不容易的人了。家裡還有更多更多讓我心寒的事,每次都是看到孩子,老公,又不忍離開,我跟老公之間沒如何問題,只是被他家這些事折磨得太久太久,不知道何時,才能不再為這些事壓在身上。

聽到大寶同學媽媽的述說,我們更多的是憤怒,怎麼會有這樣的公公,還有這個小叔子,也老大不小了,為什麼還這麼不懂事,還給哥哥嫂嫂增加負擔,自己該存錢就存錢,哥哥嫂嫂也是一個家庭了,得為孩子考慮未來,不可能哥哥什麼時候都只是為你們考慮吧!誰給他們考慮過呢?希望他們能越過越好,勇敢向前,要學會勇敢說不,該承擔的讓他們自己去承擔,也許老人就是知道大兒子太好說話,從小會為這個家考慮,可手心手背都是肉。

這就是中國式家庭,「長兄為父,長嫂為母」,不過父母尚在時,能自己承擔為什麼不承擔呢?這是你的責任,你的大兒子再怎樣,他都只是一個普通人,沒有三頭六臂,他沒有家財萬貫,只有靠自己雙手去賺那一點微薄的工資來養活老婆孩子。

文章來自寶寶知道,更多孕產育兒精彩內容,請下載「寶寶知道」APP

相關焦點

  • 所謂「長兄如父,長嫂如母」,不是簡單地把小叔子當兒子養
    我們今天要講的需要與時俱進的是一種道德層面的規則,也就是所謂的「長兄如父,長嫂如母」。01「長兄如父,長嫂如母」,在舊時的理解有失偏頗,因為舊時很多人條件都差不多,並不富裕,所以總是主觀認為做哥哥嫂子的,在照顧小叔子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 求子篇-以母為基,以父為楯
    俗話說,母肥子壯,能否活到天賦予我們的百年壽命,或者少打幾折,要靠母親之基、父親之礎。「基」,我們一般叫地基,是埋在土下看不見的。雖然看不見,但我們都知道地基必須要夯。地基夯不實、築得不堅固的話,房子是沒法蓋高的。「礎」是什麼呢?
  • 為母則剛和為父則柔
    我想,這位年輕媽媽今天一天的心情可能都不太好了。我們總說「為母則剛」,這句話在我看來無形中給媽媽這個角色增加了很大的壓力。可是我想說,為什麼只有媽媽們要「為母則剛」?同樣的,爸爸們為什麼不能「為父則柔」呢?
  • ​為父為母(散文,心理篇)
    父愛如山,母愛似海,為父母者,必為之計深遠。都說中國的父母是最辛苦的,中國的孩子卻是最幸福的。跟西方國家相比,我覺得是這樣,中國的父母為子女的付出,堪稱世界之最,他們似乎樂此不彼,一代一代,一直——延續……。
  • "最美特教"上《媽媽咪呀》為學生尋母 東北小夫妻演繹中國式家庭
    "最美特教"上《媽媽咪呀》為學生尋母 東北小夫妻演繹中國式家庭 2017上周節目播出後,為救兒子上臺尋求幫助的母親孫元桃傳遞著母親對兒子無私的愛,節目播出吼許多網友紛紛發表評論支持這位為兒操勞、一夜白頭的母親。在本周六播出的《媽媽咪呀》中,幫助聽障學生尋找生母的教師曹玉潔同樣傳遞著一種無私的愛,努力展示著「中國式家庭」最美的一面。而對婆婆如同母親一般愛戴的林旭更是用自己的行動詮釋出了「中華好家風」。
  • 男子本強,為父則柔;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導語:今天是母親節,我們已經聽了太多的「節日快樂」了,現在小米想寫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從另外的角度來看看母親的這個角色。俗話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時代越來越發展,關於這句話的爭議也大了起來,還記得辯論節目《奇葩說》有位辯手講到,為母則剛這句話把母親捧到了一個尋常女子無法觸及的高度,像一個神壇,如果一個母親體現出懦弱,就會被人指責;而一個母親體現出剛強,則被人說,本該如此。
  • 為母則「剛」,為母則「鋼」
    作為一名有著三個寶貝兒的媽媽,光是在孩子這方面,心就要分成三份,即要為孩子的衣食用度操勞,又要多麼不容易啊!再有一個寶貝兒身體不好,要經常帶著他去做康復訓練,更是時時刻刻提心弔膽,估計是天天夜不安枕吧!
  • 2016考研英語單詞:標記為父,重複為母
    因此,在了解了一部分考生單詞背誦情況以及困惑以後,在這裡想和各位考生分享一下記憶單詞的方法。   ▶時間問題   首先,我們先說一下背單詞的時間問題。    我了解到大部分考生在背單詞時選擇上午或者晚自習,原因是集中背誦時間比較長。
  • 日本「大小姐學校」:學生皆名媛,出過2任皇后,畢業還介紹對象
    自周公制禮,母系社會氏族就已經基本過渡到父系氏族,男權進一步加強,儒家又重視禮儀,對男女之間的關係劃分的非常仔細,俗話說:「男女授受不親」就是出自儒家思想。
  • 何為「為母則剛」?奉勸女人別喝這碗毒雞湯
    自從當了媽媽,誰還沒有受過非議呢?就連明星也逃不過被眾網友質疑,認為這樣做不對,以過來人的身份指手畫腳。但是霍思燕覺得孩子是我的,我想怎麼帶,就怎麼帶。其實在霍思燕有了嗯哼之後,雖然很少再出來拍戲,但是她並沒有像很多媽媽一樣,放棄自己的興趣愛好。懷孕的霍思燕胖的簡直像換了個人,生完嗯哼霍思燕就開始為自己的體型努力,最後還是變成了之前的樣子。
  • 「小叔子就該你養」,寶媽解釋完「長嫂如母」涵義,婆婆立刻閉嘴
    可是隨著二胎的年齡差距越來越大,父母的年齡也漸長,關於二胎的撫養,就很可能成為一個問題,都說長兄如父,長嫂如母,是這麼回事兒嗎?如今孩子能上幼兒園了,芳芳和老公決定盤個小店,就向雙方老人借點錢,誰知婆婆一口拒絕,「長兄如父,這錢還得給我老兒子買房呢!」芳芳覺得幫忙是本分,不幫是情分,也就不再說什麼。可是過了幾個月,她卻發現自家的存款莫名消失了。
  • 哪吒剔骨還父,剔肉還母,為啥最後還要原諒李靖
    原生家庭的概念現在很火,我們每個人的原生家庭裡不是有這些缺陷,就是那些煩惱。家庭幸福,父母寵愛的人聽你的抱怨,只會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說你不孝順。孝順應該自然而然的發自內心的愛,而不應該是綁架你的道德工具。什麼都不能被強迫,孝順也不能。
  • 為母則剛?抱歉,誰愛剛誰剛——我們無須活在別人的標準裡
    「女本弱,為母則剛」,常被當做恭維話掛在嘴邊,但聽多了,讓人隱隱有些抗拒。奇葩說裡有一期,討論話題:「媽媽是超人」算稱讚嗎?我同意其中反方的觀點。這個世界得把媽媽們逼成什麼樣,才需要媽媽去當一個無所不能的超人?
  • 「為母則剛」或是最大的謊言
    於是就有人提出疑問:為什麼現在的女孩都不願意當媽媽,「為母則剛」真的是最大的謊言嗎?孩子確實可以給家庭帶來幸福感,但這種幸福感遠遠比不上生活中各種糟心的事,尤其當你的老公並不是個成熟的人!@奔跑的媽媽:從來沒想過我會喜歡加班,我也不會生二胎了,生孩子需要經歷的太多太多了,雖然雙方父母都在幫我們,但是老公卻永遠無法感同身受。從沒想過有人會當眾攻擊我醜,生了孩子身材走形,心態也容易崩,根本沒有為母則剛的力氣。
  • 淺談「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女性標籤背後,所隱藏的生存逆境
    這次的網友評論不再只是順應媒體的呼號大喊」女性本弱,為母則剛」,而是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比如「什麼為母則剛,不過是不得不剛罷了」、「別再為母則剛了,爸爸去哪了?社會保障到位了沒?」每次看到類似的新聞,都是在稱讚新聞裡的媽媽多麼堅強,多麼偉大,多麼愛孩子,「女子本弱,為母則剛」這句話更是已經成為標籤式的存在,緊緊貼在女性的身上。
  • 為母則剛,就是新時代的一碗毒雞湯
    第一年夜裡餵奶擠奶,一天能睡不了幾個小時,不停的堵奶漏奶,吃東西都要控制,本想產假結束辭職,等斷奶再找工作,家裡人卻催著上班,可誰能體會上班擠奶的痛苦,白天上班,晚上睡不好,最痛苦折磨的就是,你已經疲憊到極點,剛剛睡著半個小時,孩子又鬧把你吵醒,你還不得不半夜爬起來餵奶,換尿布,洗屁股,其他什麼掉頭髮,胳膊酸疼,坐骨神經痛,腰疼,吸奶的破皮疼,都是小意思了。
  • 【神垕美文】長兄為父
    長 兄 為 父溫均有      總想寫篇關於長兄如父的散文。多少年來,此念不改。他用自己單薄的脊梁,背起了改變家庭命運的重任。他知道自己無法走出去,他要通過弟弟們來實現自己未了的夢想。     他守著幾畝山坡地,即是千辛萬苦,也不讓弟弟們忍飢挨餓。沒錢交學費,他帶著弟弟殺梢子。他們把灌木的細梢割下來,捆綁成捆,賣到煤礦上。為殺梢子他們上山崗,攀崖壁,風裡來,雨裡去。為賣梢子他一次能挑一百多斤,弟弟們每人挑幾十斤,在崎嶇坎坷的山路上,一走就是十幾裡。
  • 「長嫂如母,小叔子就該你養」寶媽一番回答,讓公婆張嘴說不出話
    前兩天,倩倩想買輛車,這樣帶寶寶出門方便。結果一問老公存款,才知道倆人結婚四年就存下兩萬塊錢,其餘都被老公的父母拿去養弟弟了。倩倩很生氣,就質問公婆,公婆卻理直氣壯地說:「長嫂如母,小叔子就該你養。」倩倩聽了更火大了,直接懟道:「父母死了才『長兄為父,長嫂如母』,你們這活得好好就讓我幫忙養孩子,不嫌臊得慌?」寶媽一番回答,讓公婆張嘴說不出話。
  • 請不要再對媽媽說為母則剛了
    不知道什麼時候「為母則剛」變成了對媽媽最高的誇讚。仿佛如果沒有被別人說過這句話,那你一定不是一個合格的媽媽一樣。而我聽到這些詞反而有種被冒犯的感覺,這個詞天然有種把媽媽所付出的一切變成了理所應當。但媽媽為了這個新生命哪怕受了再多的委屈也會咬牙堅持下去,好像媽媽不是誰的女兒似的。一句「為母則剛」把媽媽的付出變成了「你應該的」,這碗毒雞湯真的有點難以下咽。孩子不只是媽媽一個人的,爸爸也要承擔起養育孩子的責任,不要再用「為母則剛」變成逃避自己責任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