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你當初為什麼要考公務員嗎

2020-09-15 青山小禮物

我還記得

是因為迷茫,上學時期的迷茫,工作之後的迷茫,可能這是每一個年輕人都會經歷且談論到的話題,即「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這也是困擾我多年的問題,從我進入大學就一直在想,我以後究竟要幹什麼。這個問題一直陪伴了我整整四年大學乃至工作後。


那是中學時期,因為家庭環境的原因,父母親人都比較開明,開明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初中時期半夜上網回家被逮住了,然後跟我說,以後要去的話,白天去,夜裡容易發生危險。當時的我人直接傻了,心想不該是這樣演的啊,我期待的一頓毒打呢,是不是哪裡出現了問題。


然後到了高中,別的家長都對早戀避如蛇蠍,好像少男少女們,心中有了懵懂的情感,跟犯了十惡不赦的滔天大罪一樣。而我的家長呢,有一次送我到學校,看見了當時玩的比較好的一個女生,就悄悄的對我說,我感覺那女孩對你挺有意思的,長的也挺乖,啥時候帶家裡吃頓飯唄,我當時直接倒吸了一口涼氣,心想他們是怎麼發現的,這不會是什麼陷阱吧。


就這樣一直到了快高考的時候,父母來找我認真的談了一次心,在我記憶中,那是唯一一次,他們問我,你以後有什麼規劃沒有,以後想幹些什麼啊,想在哪個城市發展啊,大學想學什麼專業等等,如此多的問題一下子朝我砸來,當時的我竟然發現,這些問題一個都回答不出來。


然後這些問題就成了我大學四年一直在思考,卻怎麼都想不出答案,導致我最後快成為了一個哲學家,後來進入社會,我才發現,這個問題我們其實可以折中一點,如果我們暫時想不出來自己以後要幹什麼的話,那我們可以先選擇自己不要幹什麼。


這也是我在上海工作兩年後才慢慢意識到的,因為計算機專業,選擇了上海一家公司當了程式設計師,離家比較遠,家在一所沒有多少人知道名字的地級市裡。

可能有人會說,你這是要飛黃騰達了啊,去了上海當程式設計師,月薪不得輕輕鬆鬆過萬。是的,但是過萬僅僅是不夠的。我不是天才,沒有高學歷,沒有背景,僅僅是一名普通的程式設計師而已。像我這樣的人,中國有千千萬萬個,所以我看不到未來。


因為網際網路是吃年輕飯的,到了三四十的年紀,就會被無情的拋棄,因為現在中國年輕人選擇吃網際網路這頓飯的太多了,而且上海的生活壓力實在是太大了,所以我最後的結局很可能是熬壞了身體,熬禿了頭髮,到最後離職回家,發現自己什麼也幹不了。


作為一個普通的程式設計師,過了年紀後,只會被更加年輕的新鮮血液所替代,而男人的三四十歲可以說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候,屬於全家的頂梁柱,那正是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時期。這個時期一旦失去工作,對於整個家庭來說,都是毀滅性的打擊。


所以為了避免那個時候被拋棄,成為無業游民,我們必須早做準備,或者另外學個一技之長,或者考個什麼證以便於自己在中年時期不被整個社會拋棄,能有跟其他人相爭的資本,或許這就是所謂的被迫成長吧。


正如《約翰·克裡斯多夫》中羅曼·羅蘭說的那樣,「有些人二十歲就死了,等到八十歲才被埋葬」。人活一生是很累的,為什麼不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呢。後來想來想去不知道考什麼好,後來跟朋友聊天,朋友說,既然不知道幹什麼,那就跟我一起考公務員吧。


也就是那一次跟朋友的聊天,心中才有了考公務員的念頭,公司的危機和自身的原因讓我考公務員的心思越來越堅定了,也正是因為考上了公務員,才讓我不用面對疫情造成的大失業,這些後面會講道。


因為朋友是二次備考的原因,所以有他的幫忙,我可以少走些彎路,但也僅僅只能借鑑的作用


而且程式設計師996的生活實在是讓我抽不出來多少時間來進行備考,朋友的學習方式,適合他,但並不一定適合我。剛開始選擇了某圖但我做了些真題後,感覺不是很適合我,好是好,主要是東西太多太雜,面向的是大部分考生,只能說不適合我這種剛接觸公考的新手。


我這種對公考一無所知的人,只能先系統的了解下各個模塊需要考察的內容,直接刷題是行不通的,而且最好有老師帶著我學習,因為已經出來工作兩年了,沒有老師帶著我怕學習不進去,所以最好先跟著視頻課學,就選擇了粉筆的系統公開課,每天起早貪黑抽出四個小時的空餘時間,聽完老師上課後,跟著做做題,然後不會的記記筆記,也算是找回了當年學生時期的感覺。


對於身在網際網路工作的我,邏輯類的題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沒想到會栽在數量關係上,可能是學生期間對數學一直不怎麼感冒的原因,算術能力不怎麼強,導致剛開始做行測真題的時候,成績一直上不去,徘徊在五六十分左右。


後來我發現整體行測,特別是判斷推理邏輯這塊已經掌握的差不多了,但是對於數量方面還是需要加深練習,行測原來也能偏科的嗎,所以我需要那種有詳細解題步驟和技巧的課,最關係還好是把每道題都拆開來給你掰扯清楚的那種,然後去刷了說是專門講解題技巧和方法的阿甘上岸說,因為數學不好,所以專門看了數量關係這一方面。


以前的話數量關係幾乎都是放到最後面做的,彎彎繞繞太多,好不容易看懂了,列完方程,還沒解時間就已經不夠了,看完課後發現阿甘教了很多快速解題的方法,包括按照選項數字找關係和公式等等,做題的時候,一眼就能看出來,這道題是考什麼的,用的什麼公式。

老師講解的也很好,很解地氣,從最適合考試的角度去進行講解,有的時候看題還能直接就排除一個錯誤答案,這樣一來速度和正確率都提高了不少。


專攻了數量關係後,又返回去把其他的各個模塊都看了一遍,發現都有新的收穫,圖形題教了我如何找規律,言語理解還講了在一篇長長的短文中,我如何去抓住重點,提煉關鍵字,大大縮短了我的做題時間,做題更加遊刃有餘了,當時我把阿甘的每個模塊都看完,並且記好筆記後,基本上每次真題測驗都能過七十分了。


就這樣這兩門視頻課,一門全面打基礎,一門學習答題技巧,然後對自己實在不拿手的地方進行針對性的真題的練習,二考時行測達到了七十八分,還是十分開心的,畢竟證明了這麼久以來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且努力的方向是正確的,這就夠了。


雖然說「正經人誰寫日記啊」,但是還好我保持了多年的讀書習慣,偶爾還會投個稿什麼的,所以要感謝這段時間,因為有了這段時間的經歷,申論對於我來說,只是稍微轉變一下思維方式而已,並沒有什麼難點,讓我可以把複習的重心多放在行測上,但還是不能掉以輕心,有些人就是因為這個看待問題的思維方式轉變不過來,申論分數跟別人比起來差了一二十分。


實在不行的話,我們可以開始抄啊,半月談,人民日報的評論,抄著抄著你就知道該怎麼寫了,書讀百遍,其意就自現了,更別說抄了一百多遍。

然後考試時跟朋友一起成功上岸,進了市裡的某局,也正是因為這次上岸,疫情沒有對我的工作造成太大的影響,沒有成為失業人群,反而是在維持疫情秩序的過程中,見識到了太多的家破人亡,也由此對自己當初的選擇越來越感到慶幸了。


有些人說,年輕人,應該有些熱血,有些拼勁,考個公務員,天天生活無趣的很,沒有什麼意思,但無趣的從來都不是生活,而是我們自己。


這個世界上從來都不缺少失敗者,有些人,拼了個十年八年,到頭來還是發現自己一無所有,所以,激流勇進固然是需要勇氣的,但有的時候,選擇放棄拼搏,卸甲歸鄉,也未償不是一種成功。


相關焦點

  • 還記得當初,你是為什麼而選擇的法考嗎?
    此刻  距離2020年結束還剩下12天  那些等成績的過兒  還記得當初你是因為什麼  而選擇備戰法考的嗎?  那些還在張望21年要不要法考的過兒  明年今日會有你嗎?  而你是否也有相似的備考動機呢?
  • 還記得當初的你為什麼要做專利代理人嗎?
    去年的時候問過一位老師,為什麼想做專利代理人?說實話,對當時的答案並沒有特別滿意。明知被稱為IP農民工,還是有人前赴後繼地投身進去,賺錢的工作有很多,而且代理人也不怎麼賺錢。2014年她研究生畢業之後,她知道有個專利代理人的證可以考,然後就試著去了解了一下,後來感覺門檻太高,就放棄了。參加過幾次遼寧省的專利代理人考試培訓,但是沒去考試,因為感覺自己不是那塊料。畢業之後不想離家太遠,想留在父母的身邊,就去了當地一家私立醫院成為了一名藥師。藥師這個職業,並不像影視劇裡那樣瀟灑,也不是火影忍者裡藥師兜那樣犀利。
  •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去考公務員了?
    或許這不是我能理解的,畢竟我也沒報考過公務員、事業單位等崗位,所以不知道他們的內心想法。特別是那些考上名牌大學的研究生,甚至還有一些是私企崗位的領導,卻依然選擇報考公務員。如果這只是個別人的選擇,完全可以理解他們對體制內崗位的熱衷,但現在已經可以說是很普遍的一種現象,這就值得我們去深思了,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選擇報考公務員?
  • 考公務員三年花了三萬塊,為什麼還願意考?值得嗎?
    公務員雖然只是一個職業,但是很多人擠破腦袋也不一定能加入這個隊伍。每年公務員考試有省考和國考,國考的限制條件越來越多,省考的崗位每年可選的就零星幾個。算下來總共是三萬塊,還不算一些請假培訓的扣工資的隱形成本。三萬塊錢的投入,加上自己沒日沒夜的學習,值得嗎?對我而言,很值得。對於他人來說很普通的職業,對於我來說卻很重要。
  • 當律師不好嗎?為什麼要考公務員?
    現在公檢法之類的職位絕大多數都要求通過法考,並不容易。一番比較下來,法學生考公務員看起來真的不是什麼最優選。但即便是這樣,每年也是有很大一部分應屆法學生加入了龐大的公考大軍之中,真正問過他們之後就會發現,他們選擇考公務員其實都有各自不同的想法。岸上小胡(出於某種封建迷信,應本人要求必須加上「岸上」),今年國考大軍的一員,985法學專業碩士在讀,山東人。
  • 畢業8年,我感謝當初逼我考公務員的父母,他們才是真的有眼光
    想必有很多同學都會有這樣的尷尬:畢業後被父母逼著考公務員。好像不考上個編制就是大逆不道一樣,我還遇到過為了逼孩子報考公務員一哭二鬧三上吊的媽媽,父母為子女計之深遠,逼著子女考公務員也是為了孩子將來穩定的生活著想,有句話說的好,養兒方知父母恩,沒有結婚生子,很多同學是理解不了父母的這種心情的。
  • 要不要考公務員,你想好了嗎?
    一年一度的國考即將拉開帷幕,國考要來了,你準備好了嗎?這裡所說的「準備」固然包括考試技能的訓練和提升,比如看教材、上網課、練真題、做模擬等。但首先應該是心態上的準備,對於要不要考公務員這個問題,你真的想好了嗎?
  • 為什麼要考公務員?
    近15年國家公務員報考人數統計而各省的公務員競爭壓力也很大,以2020年省考情況來說,2020江蘇省考報名人數為336419人,最高競爭比為1615:1,平均競爭比為42:1。2020江蘇省公務員考試報名情況視圖競爭壓力如此之大,每年有幾十萬人陪跑,為什麼還有許多人每年堅持報考,不上岸誓不罷休。就小編知道的一位考生,堅持考了五年,三次進面,最後終於上岸了。為什麼大家對於公務員如此執著呢?
  • 為什麼有那麼多家長勸自己的孩子考公務員?35歲的你就能知道答案
    公務員這個職業,是很多家長眼中的「鐵飯碗」,對於涉世未深的大學生來說,可能並不懂為什麼那麼多人拼了命也要考公務員,其實公務員的工資並不算高。年輕人更喜歡追求一些高薪職業,不是很喜歡考公務員,不過這個想法也許到了35歲就會做出改變,35歲之後,我們才發現當初父母苦口婆心,勸自己考公務員是有一定道理的。下面先給大家說兩個故事。
  • 為什麼有人說應屆生一定要去嘗試考選調生,直接考公務員不好嗎
    為什麼有人說大學當年畢業的應屆生,一定要去嘗試考選調生,直接考公務員不好嗎?這個問題,其實都不用回答。首先,兩者同源,都是公務員考試,互相不衝突,只不過,選調生要求的門檻更高。如果能符合選調生招考要求的畢業生,就符合公務員考試要求,準備也是一樣的。選調生的硬體要求,必須是品學兼優、應屆、學生幹部,好像部分崗位第二年也可以考,要看具體崗位要求。因而能考選調生,就不要放過這樣的機會。當然,選調生條件高,肯定最終上岸後的發展前途也比公務員更好。選調生是公務員,但公務員不一定是選調生。
  • 自考本科文憑考公務員可以嗎?但考事業編為什麼要全日制本科生?
    自考本科文憑考公務員可以嗎?但考事業編為什麼要全日制本科生?自考文憑在我國大多數機構或者企事業單位是承認其學歷的,公務員考錄和事業單位招聘條件根據崗位具體職能設置招聘條件,不同地區,不同單位要求不一樣。
  • 六年了,你還記得當初被Heartbleed支配的恐懼嗎?
    六年了,你還記得當初被Heartbleed支配的恐懼嗎? 日子像平原走馬,一撒手,便無影蹤。據「心臟滴血」安全漏洞被發現,轉瞬六年已過,你還記得當初的恐懼嗎?
  • 公務員要從鄉鎮到縣裡,只能辭職再考嗎?
    公務員就是一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但當了多年公務員後,心理預期也會抬高,對收入低或不穩定的工作好像也不太能接受,這算不算公務員的「困境」?如果沒有更好的選擇(包括重新考上理想城市的公務員或事業編、去企業找到一份好工作),莽撞辭職,多半會後悔:為什麼我越混越差?為什麼當初我那麼魯莽?為什麼我不再等等機會?
  • 為什麼那麼多人去考公務員?年輕人不懂的好處,建議你看看
    而公務員的競爭壓力每年都很大,雖然如此,但是每年報考公務員的人員也是只增不減,就是為了以後能有一個穩定輕鬆的工作,不用因為上了年紀而為工作奔波勞累。公務員為什麼這麼受歡迎?為什麼那麼多人拼了命都要考上公務員,即使考了兩三次沒考上也依然沒有放棄?
  • 都2021年了,還以為考公務員是墊底出路嗎?
    本周一,山東省考筆試成績新鮮出爐,分數再創歷史新高。吃了面的沾沾自喜,沒吃上面的哀嘆時運不濟。從2020年國考至今,公務員考試中多個崗位競爭比都在不斷刷新記錄,無數個三不限職位出現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盛況,在這樣激烈的競爭中,你還覺得考公務員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嗎?
  • 公務員考試這麼難!為什麼家裡人還讓你考呢?看完你就明白了
    無論是父母還是親朋好友或者左鄰右舍,只要提起「公務員」,那必須是「鐵飯碗」。如果你問我公務員好不好,我的答案一定是「非常好」!福利待遇好不好,依然是「好」!公務員好歸好,但考試也很難,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公務員考試,為什麼家裡人還堅持讓你考呢?考上公務員是什麼感受呢?
  • 考公務員一年還兩次,為什麼考研一年只有一次!不公平
    應屆本科畢業生可以直接報考,但要確保在次年九月入學時雙證齊全;專科生畢業兩年後,具備兩年工作經驗,滿足相關要求可以報考;非應屆本科畢業生,不超過40周歲,滿足相關條件,均可報考,這些都是統招類型的。為什麼考研一年只有一次呢?
  • 35歲後,我終於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拼了命」也要考公務員
    35歲後,我終於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拼了命」也要考公務員一直以來,公務員一直是父母希望孩子將來從事的職業之一,最差也要考上事業單位。因為在父母的眼中,只有體制內的工作才算是真正的工作,其他工作都只是養家餬口的手段罷了。
  • 90後異地公務員值得關注,當初一心只求「上岸」,現想辭職卻不敢
    當初報考公務員不管什麼崗位什麼工作地點,一心只求上岸,進入編制內工作,工作一段時間後,感覺和自己想得不一樣,想辭職卻又不敢。其實這種現象不在少數,相信今年這151.7萬人,有20萬人都是跟風報考,根本沒有想好自己未來要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面對怎麼樣的困境。
  • 那些辭職考公務員的人最後都後悔了嗎
    雖然很多人不理解她,覺得她工作得好好的,為什麼偏要走辭職考研這條路。讀書三年,到頭來不照樣還是要工作,而且找的工作不一定比現在好。我還有一個同學,也是工作一年,決定要考研。去年沒有考起,今天還在家複習,準備二戰。她這種辭職考研,最重要的是還沒有考起,在別人看來是很虧的,是真正的「竹籃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