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意外,昨天上午「國考」剛剛登上熱搜,下午「申論」就緊隨其後。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今年的國考,那怕是:上午圖推不會,下午萊康村我pei!真的是考啥啥不行,瞎編第一名。
行測結束後,微博上考生紛紛吐槽圖推題變態,像是外星鬼畫符。
導致很多考生表示:只要下午申論滿分,國家就還需要我!
好的,都別慌,下午的申論來了,他帶著萊康村的希望來了!所以,國家需要你了嗎?
吐槽歸吐槽,又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考試結束了。
提到公務員,近幾年來我們常常聽到一些不好的聲音。
公務員約等於喝茶看報混吃等死,約等於錢多事兒少離家近,約等於幾十年如一日一眼看到底,約等於放棄夢想安心養老。
我們也聽過太多「棄暗投明」的故事,譬如:
小A和小B是新考入檢察院的應屆畢業生,在為自己挑辦公桌的時候,小A挑的仔仔細細,小B很是不解,問道:「一張桌子而已,有必要挑這麼認真嗎?」小A回答道:「我當然要好好挑啊,這張桌子我可能會用40年的。」因為這樣一句話,小B毅然決然地遞上了辭呈,離開了檢察院,從此開始了豐富多彩充滿挑戰的新生活。
非常多的年輕人很排斥公務員這個職業,父母眼中最光鮮亮麗的職業在他們看來是對青春,對年輕生命的辜負,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打拼了一兩年甚至更短的時間之後,又默默的開始準備行測和申論,大家習慣把這種現象文藝地稱之為:「被生活磨平了稜角」。大家一邊鄙夷著又一邊報著名,再多的不屑也沒有影響每年報考人數的龐大。法學生是公考大軍裡一個不可忽視的群體,說到法學生,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以後當律師、當法官當檢察官等等,而在大家眼裡,律師意味著高薪+光鮮+辛苦,法官檢察官意味著制服+錢少+辛苦。法學生專業最對口的職位好像沒什麼機會喝茶看報,公檢法辦不完的案子,仲裁委調解不完的糾紛。小編之前在律所的一個同事辭職去北京中院當了法官助理,據說辦一個案子只有1塊錢的提成。前幾年法律圈流傳了一個不知真假的段子,據說某法院法官「上班開庭下班開蹦蹦」。現在公檢法之類的職位絕大多數都要求通過法考,並不容易。一番比較下來,法學生考公務員看起來真的不是什麼最優選。但即便是這樣,每年也是有很大一部分應屆法學生加入了龐大的公考大軍之中,真正問過他們之後就會發現,他們選擇考公務員其實都有各自不同的想法。岸上小胡(出於某種封建迷信,應本人要求必須加上「岸上」),今年國考大軍的一員,985法學專業碩士在讀,山東人。說起山東(求生欲讓小編必須聲明一下,小編也是山東人,沒有任何地域黑的意思,求放過),山東的家長們好像對編制有什麼執念,沒有編制約等於沒有工作,年薪百萬的外企高管,不如普通中小學的人民教師體面,穿制服的公職人員,更是子女擇偶的不二人選。小胡不僅報名了國考,只要相關類的考試,她都在準備。銀行、國考、選調以及未來的省考,崗位也是五花八門,山東某市人民銀行、山東某市國稅局、山東某市公安局……說起對於工作的期待,她並沒有什麼特別想去的職位,要求也不高,用她自己的話來講就是:「幹點實事,不要太忙;離家近但不能在家門口;工資不用太高,夠吃就行了;同事關係和睦,領導也比較好;然後工作不要佔據我全部的生活。」問起她為什麼要考公務員,理由也超簡單,不喜歡自己的專業,也沒過法考,「公務員又不考專業課,只要不記法律法規,就不會禿頭。」就在我要吐槽她胸無大志的時候,她說:「在備考的和最近上黨課的過程中,感覺國家走到今天就很不容易,想出一份力。」語氣誠懇又堅定。而有趣的是,這位有著樸實理想的岸上小胡,對內部等級完全不懂,只想著先考進去再說,至於其他的,就按部就班的來就好,順其自然。別著急笑,小胡這類人絕不在少數,雖然考前做了很多功課,但是內部晉升制度,福利制度,各崗位工作內容都是知之甚少。Z師兄,非211、985院校法學專業,畢業第4年,也是公考上岸的第四年,東北人。Z師兄對於各崗位的了解那真的是百科全書,聽了Z師兄準備公考的過程,有那麼一瞬間,小編甚至覺得自己可以去開個公考培訓班了,什麼崗位工資高,什麼崗位晉升快,什麼崗位工作輕,什麼崗位要值班,盤點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Z師兄大學時就一直是學生幹部,從大二開始就準備畢業那年參加公務員考試,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1.先下基層工作滿二年,有基層工作經驗。這樣就滿足了下一步的條件;
3.到了中央或者省直之後,找對象結婚、考在職研究生補學歷。
規劃的條理清晰,而最厲害的是,他真的在按照這個規劃按部就班的發展。畢業那年他通過國考考上了稅務,在稅務工作了兩年又通過遴選進入了紀委。什麼是遴選呢?請教了一下Z師兄,簡單來說就是公務員內部的選拔考試,上面從下面挑人。當問及「一直要考試不會累嗎?」得到的答案是:「有機會誰都不放過,但是通過考試是最快的。」在公考這條路上他仿佛有一套屬於自己的邏輯,他給師弟師妹的建議往往是,年輕的時候先在基層工作兩年,找機會先入黨。這樣的話將來可以再遴選。或者是先不著急進體制,先在體制外解決黨員問題,然後就一步考到位。在Z師兄看來,鼓勵紮根基層的人都不是基層,不同層級的天花板是不一樣的,基層的天花板就很有限,見聞和發展前景更是相差甚遠。「不是進體制的人就都圖個安穩罷了,知道自己這一生會走什麼樣的路 成為什麼樣的人才是最緊要的。在體制內的人,最怕的就是安於現狀,那就真真的成了大家眼裡的安心養老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誰又規定了我們每個人必須選擇淡泊?很多時候我們都對公考有著太深的誤解,體制內有多麼多麼黑暗,選擇從政的人今後就一定會多麼多麼官僚。這種現象像極了很多年前盛行一時的「讀書無用論」,韓寒退學卻在寫作、賽車和電影上有所造詣;比爾蓋茨大學沒有畢業卻成為了世界首富。仿佛韓寒和比爾蓋茨的成功都要歸因於退學。逼的韓寒不得不發文告訴大家,退學是一件錯誤的事情。誠然,不是只有選擇考公務員才能報效祖國,也不是每一個選擇考公務員的法學生都有一個「達則兼濟天下」的願望,可能也只是為了好的福利待遇和安穩的工作環境;當然也不是每一個選擇不考公務員的法學生都是為了經歷社會的風浪,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也可能只是嫌工資少,或者單純的考不上。(悄悄咪咪地逼逼)不是只有當律師才能推進法治進步,不是只要不進體制就能永遠無愧於心。「大抵謂天下事在局外吶喊議論,總是無益,必須躬身入局,挺膺負責,乃有成事之可冀。」選擇公考或者其他的道路都是自由意志,沒有對錯,沒有高下,遵從內心的選擇就是最好的選擇。而真正有錯的,是那些站在門檻之外,卻又指手畫腳試圖批判和指點他人生活的那群人。「你們是我帶過最差的一屆律師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