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大學演中文戲劇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在新加坡大學演中文戲劇

  隨著大幕緩緩落下,劇場裡響起如潮的掌聲,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學會戲劇組表演的話劇《小塵世》圓滿結束了。組長白朔楊望著舞臺,仿佛又找回了在百老匯的記憶。

  幾年前一次機緣,白朔楊在紐約百老匯看了場戲,那是一次永生難忘的記憶。從此,白朔楊愛上了戲劇,並和它結下不解之緣。

  從中國的高中畢業後,白朔楊通過SM2計劃赴新加坡讀大學,恰逢南洋理工大學中文學會戲劇組招人,他便報名參加。加入社團之後,白朔楊才發現,戲劇演出和自己原先的想像有很大不同。「看戲誰都會,但演戲要複雜多了。」

  就讀於南洋理工大學電子電氣工程學院的劉委,是戲劇組去年的組長,經歷過三屆演出的他,深深意識到存在的不足。「我們舉辦這樣一年一度的大型演出,才剛剛第四屆。」劉委說,「從往年的情況來看,無論是劇目本身的質量,還是宣傳推廣的方式,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在劉委和白朔楊看來,今年的戲想要有突破,一定要「專業」起來。「我們學生有個通病,就是對戲劇的理解比較膚淺,臺上經常亂糟糟的,熱鬧有餘,深度不足。」白朔楊說,「我們雖然不是專業的劇團,但也要拿出專業的精神來,否則無法進步。」

  為了使演出更專業化,戲劇組請來了南洋藝術學院的鄭旭作指導。除了專業化的訓練方式,今年劇本的選擇也更多從專業角度考量。往年的劇本從頭到尾都是學生們自己編寫的,今年,劇組以美國作家桑頓•懷爾德(Thornton Wilder)的普立茲獎獲獎作品《我們的小鎮》為基礎,改編後重新命名為《小塵世》。

  《我們的小鎮》講述的是一百年前的美國社會,和觀眾相距遙遠。劉委說,「我們進行了再創作,增加了『劇中劇』的形式,並且在前兩幕注入喜劇元素,讓情節更吸引觀眾。」

  來自於電子電氣工程專業的柏昭是本屆籌備委員會的會長,他說:「往年的觀眾主要是南洋理工大學自己的學生,範圍很窄,今年宣傳活動面向整個新加坡社會。」除了傳統媒體之外,他們通過臉譜、微博等社交工具,吸引了大批來自不同群體、不同年齡層的觀眾。此外,劇組還舉辦了一場精心策劃的「快閃」活動,演員們身著戲服,在南大校園中心上演了劇中的一場婚禮片段,精彩的演出幾乎以假亂真,讓圍觀者讚嘆不已,起到很好的宣傳效果。

  和新加坡國立大學戲劇社免費入場的策略不同,南洋理工大學的演出採取公開售票的方式。在柏昭看來,這兩種方法各有利弊:「售票的好處在於能夠回收部分成本,不必完全依賴贊助商和學校,但風險是無法確保上座率。」為此,劇組除了推出學生票以外,還和華新社團、中國學者學生聯合會等機構合作,一起推廣活動。

  這次,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的戲在同一周上演,雙方互相派遣成員觀摩學習,以期將來加強合作。而白朔楊更是想與其他大學以及初級學院的學生取得聯繫,一起推廣本地的中文戲劇。「新加坡有很多熱愛中文戲劇的學生,各級院校也都有自己的興趣小組。」 白朔楊說,「我希望有朝一日,大家能合辦一個類似學生中文戲劇節這樣的活動,讓更多觀眾欣賞到好的演出。」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作者:薛之白)

相關焦點

  • 新加坡英語劇演員演華語劇 用戲劇語言感染生活
    &nbsp&nbsp&nbsp&nbsp「華語劇並沒有那麼難演,也不難懂。」他說,「我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沒演華語劇前,我只是一個華語劇觀眾,去看了北京人藝和本地劇團的多部華語劇後,我的感想是,即使是華語口語表達能力不強,也不影響一個人去看懂,進而愛上華語劇。這可以說是啟發我去演華語劇的重要原因,我決定今後往華語和英語劇場雙向發展。」
  • 新加坡上演英語版《西廂記》 加拿大人演張生
    《西廂記》是中國戲曲代表作之一,導演沈廣仁將之改成了英語版音樂劇,參與演出的都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戲劇系學生,其中,飾演張生的是一名加拿大人。該劇曾在新加坡演出6場,並應邀赴澳大利亞演出,受到不少年輕人的歡迎,原因無它,只是因為其添加的Rock&Roll、現場樂隊等元素,讓他們覺得有趣、好玩。
  • 四川外國語大學舉辦首屆中文戲劇大賽
    (原標題:四川外國語大學舉辦首屆中文戲劇大賽)
  • 吉隆坡&新加坡 | 新加坡國立大學2019級中文EMBA亞洲巡迴招生宣講會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管理學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商業分析與運營管理系副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EMBA課程學術主任烏耀中博士目前任教於新加坡國立大學,主講EMBA碩士學位課程、高級公共行政與管理碩士學位課程中管理決策方面課題。烏博士的研究興趣集中於行為科學與企業運營的交匯領域。
  •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中文EMBA公開課在新舉辦
    新華網新加坡1月14日電(方瑄)由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EMBA與新加坡江蘇會聯合主辦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中文EMBA公開課於11日在新加坡成功舉辦,本次討論議題為「全球變局與中國經濟的突圍之路」,中新兩國政、商界近百位人士參與本次活動。
  • 廈門大學-戲劇影視藝術學-《我們的小鎮》
    參與該基地的學生擁有許多參與各種戲劇戲曲影視作品創作、製作和演出的機會。2010至2011年,共拍攝十一部原創DV劇,於廈門衛視播出。同時負責廈大中文系「中文有戲」演出季主要事務。  劇目介紹:  《我們的小鎮》是美國劇作家桑頓懷爾德的作品,該劇曾獲1938年美國普立茲獎。作者桑頓?
  • 「新加坡早期中文報業」展在獅城舉辦
    新華社新加坡5月28日專電(記者包雪琳)「無限江山筆底收:新加坡早期中文報業」特展28日在新加坡孫中山南洋紀念館(晚晴園)拉開帷幕。  從1881年第一份中文報紙《叻報》出版到1942年新加坡被日軍佔領,此次特展呈現了60多年間當地中文報紙的發展歷程和時代意義。
  •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EMBA公開課暨招生宣講會(北京站)
    月26日 下午3-5點地點:中國大飯店中國北京建國門外大街一號多功能廳5號(地下一層)活動議程3:00-3:30 活動籤到3:30-4:15 中文EMBA公開課:《思維、判斷與決策》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EMBA項目介紹 烏耀中教授
  • 為什麼新加坡大學的中文系近年來越來越難申請?
    新加坡人認為中文重要嗎?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在實行雙語政策的新加坡,學習以及重視中文的趨勢已經逐漸趕超英語。並且有人做過調查,新加坡各大學的中文系考核制度已經越來越嚴格,不像從前那麼好進。(O Level考試分數越低成績越好)這個現象側面反映了中文系越來越熱門,大家開始意識到中文的重要。新加坡中文系的學習計劃並不簡單,我們不僅學習中文學術,更要學習的是中國文化的精髓。舉個例子,中國文字,從一開始的甲骨文,到金文,一直到現在的簡體,經歷了幾千年的變化。
  • 一文了解亞洲知名商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EMBA
    最國際化的中文EMBA 新加坡國立大學 中文EMBA碩士學位課程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建立於1905年,是歷史悠久的世界級名牌大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NUS Business School)1965年成立,作為位於亞洲的國際知名商學院,多年來,學院致力於為全球培養企業經營與管理的高級領導型人才。
  • 招生簡章 | 2020級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EMBA碩士學位課程
    新加坡素有「亞洲經濟文化窗口」之美譽,是全球第三大最活躍的金融中心。依託新加坡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多元文化的交匯融合、完善健全的制度體系以及開放包容的經濟環境,新加坡國立大學不僅發展出了優質的教學與科研,更為亞洲以及世界各國培養了數萬名優秀人才。在國際權威機構發布的排名中,新加坡國立大學連續多年位居亞洲榜首。QS世界大學排名
  • 新加坡本科留學|新加坡國立大學(NUS)本科申請條件
    新加坡國立大學自1905年創校至今,培育了一代代的英才賢俊。國大17所院系橫跨新加坡三大校區,另有12所海外學院遍及世界各主要城市。作為一個世界級的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通過多學科、跨學科手段方式為學生提供激動人心的課程,將廣度和深度與獨特的全球和亞洲視角相結合,可以自由探索跨學科,並提供大量的課外和海外學習機會。
  • 悅讀社第八期|戲劇在場教育在包玉剛學校成功舉辦 助力IB中文戲劇課深度拓展
    2018年12月15號,來自各學校的IB中文老師,一起在上海包玉剛實驗學校分享探討了悅讀社組織的《教育在場的戲劇——靈慧之約工作坊》研討交流活動
  • 招生簡章 | 2019級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EMBA招生正式啟動!
    依託新加坡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多元文化的交匯融合、完善健全的制度體系以及開放包容的經濟環境,新加坡國立大學不僅發展出了優質的教學與科研,更為亞洲以及世界各國培養了數萬名優秀人才。在國際權威機構發布的排名中,新加坡國立大學連續多年位居亞洲榜首。
  •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EMBA | 師說新語·網絡公開課第一期:傅強教授...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EMBA | 師說新語·網絡公開課第一期:傅強教授《全球化的原罪》 新加坡國立大學EMBA 2020-11-09 10:50 播放次數:13473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全球經濟陷入停擺
  • 招生簡章 | 2019級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EMBA招生正式啟動
    依託新加坡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多元文化的交匯融合、完善健全的制度體系以及開放包容的經濟環境,新加坡國立大學不僅發展出了優質的教學與科研,更為亞洲以及世界各國培養了數萬名優秀人才。在國際權威機構發布的排名中,新加坡國立大學連續多年位居亞洲榜首。
  • 中文還是新加坡主要使用語言嗎? 看看新加坡網友怎麼說!
    外國網友討論(主要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華人網友): 1、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是英語,這是最重要的工作語言,在公眾和商業場合最常用的語言。新加坡人主要由華人、馬來人、印度人構成,其中華人佔74%,約280萬人,不過使用中文的越來越少了,尤其是年輕人多數無法用中文交流。 2、確實,會中文的新加坡人越來越少。
  • 什麼是教育戲劇?
    廣義上的「教育戲劇」指所有以教育為目標的戲劇活動,包括:滲透學科、戲劇活動、戲劇課/科、學習戲劇社團、教育劇場、綜合藝術學科等戲劇在教育中運用的各種形式。狹義上的「教育戲劇」是英國DIE(Drama in Education)的中文翻譯,指將DIE特有的戲劇技巧、扮演範式運用於學科教學和課程當中,使用範圍涵蓋語文、英語、數學、道德與法制等各個學科。教育戲劇以教育為目標,注重學習的過程而非舞臺呈現的過程,尤其注重議題的討論思辨和學生創新、創意思維的訓練。
  • 「牧羊女」丁嵐,27歲移民新加坡,棄演經商成富婆
    才貌出眾的丁嵐,在戲校期間就就嶄露頭角,參拍戲劇電影,在《斷橋》等多部戲曲電影中擔任女主角。1979年,丁嵐考入了中央歌舞團學習。畢業後,丁嵐先分配到河南,隨後調到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1981年夏天,她的人生因一個機遇走向輝煌。
  • 大學生用雙簧演英文戲劇 揮灑自如技驚四座(圖)
    大學生用雙簧演英文戲劇 揮灑自如技驚四座(圖) 2007年12月26日 16:20 來源:金羊網-羊城晚報   幕後配音,臺前演員對口型,近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英語語言文化學院學生借用